
作为“百岛之市”,珠海拥有着丰富的海洋和海岛资源——驰名中外的万山渔场,星罗棋布的140多个各具特色的海岛,如有“中国马尔代夫”之称的庙湾岛、海钓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大万山、厚重历史与自然风光并重的东澳岛等。
在经历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粗放发展之后,拥有广袤海洋资源的珠海要如何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近年来,珠海在支持培育海洋科技、深耕海洋特色养殖、大力支持海钓等海洋运动发展等方面逐渐发力,涌现了不少有实力有潜力的海洋装备制造企业,建设并发展了一批有特色有前景的海洋牧场项目,打造了万山海钓等声名远播的海洋品牌活动,各类精品海岛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珠海正坚定在朝着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的方向稳步快进。
资料图。 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今天,“观海听涛”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一直致力于海洋文旅、边境旅游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者型“冲浪高手”——高俊,一起来聊聊珠海要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海洋文旅高质量发展。

【身份简介】高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规划系副教授,硕导。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主讲《海洋旅游》课程,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完成《广东省海洋旅游业态发展研究》(2023),在国内外权威旅游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高俊:珠海要以海岛旅游为抓手,推进海洋文旅高质量发展。
海洋旅游是珠海的优势海洋产业,是珠海“十四五”海洋经济规划的两个超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与深圳、惠州等湾区城市相比,珠海近岸海水含沙量高,缺乏大型海湾与优质天然沙滩,海滨旅游无比较优势(见下图)。相比之下,以万山群岛为代表的珠海海岛旅游资源突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卓越,是珠海海洋旅游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
图为大湾区城市卫星地图,红色准星处为珠海。
伴随休闲度假旅游兴起,海岛旅游持续升温。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大众旅游需求偏好和出游方式发生改变,旅游活动呈现短距离、本地化、近郊化等特征。万山群岛主要海岛离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等湾区城市的船程基本在2小时内,区位交通便利,市场优势突出。数据显示,2023年,万山海岛片区全年共接待游客163.6万人次,同比增长116.1%;旅游综合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111.77%。
图为珠海外伶仃岛。 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发展态势良好,但有些问题正在影响珠海海岛旅游的更好发展。
一是,海岛旅游同质化。没有真正做到“一岛一品”,岛与岛之间、岛与群岛之间并未呈现出良性协同发展态势。
二是,文旅融合浅层化,“有海而无岛”。海岛旅游过度依赖海洋自然风光,对海洋文化与海岛社会的深度挖掘和展示不足。
三是,海岛绿色发展还没有成熟思路。作为相对独立的小型地域系统,海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大众旅游的迅猛发展势必对海岛生态系统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绿色化发展之路亟待探索。
图为日渐繁盛的海洋牧场。 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为了推进海洋文旅的高质量发展,珠海应以海岛旅游为突破口,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海洋海岛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推进机制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海岛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将万山群岛打造成大湾区的“海上后花园”。
二是,加快海洋海岛旅游业态创新融合,创新海洋旅游节事活动。重点培育海岛民宿、海洋休闲渔业、游艇跳岛串岛游、海岛研学、海洋运动(如潜水、帆船)等新产品、新业态,培育海岛旅游新业态发展典型。加大对“万山论钓”等已有品牌节事活动的支持力度,深挖海洋文化与海岛民俗资源,实现人文资源的产业化转化。
三是,贯彻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市场主体的绿色发展活力,提高海岛社区的发展参与度,以海岛旅游活动为载体,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

【身份简介】李勇智,珠海传媒集团评论员;观海融媒“媒的说”“i小胖”等多个网评专栏主理人、撰稿人。
李勇智:立足海岛,打造精品海洋文旅产品,这是珠海向海而兴的一大法宝。
作为沿海开放地区,广东本身就是海洋大省,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及海洋资源。一般来说,靠海吃饭,靠的是丰厚的海洋渔业资源,再就是要依靠便利的海洋港口资源。在这两方面,珠海虽然也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比如曾经声名远播的万山渔场,平稳发展的高栏港国标码头等,但是,这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海洋渔业比不上湛江、汕头等地,远洋码头比不过深圳、香港。那有什么是珠海相比大湾区及广东其他城市优势特别明显的呢?星罗棋布的诸多海岛!
图为万山岛。 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珠海有各类海岛140多个,不少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比如担杆岛的海岛猕猴群落、庙湾岛的海清沙幼、大万山岛的妈祖文化、蚊尾洲岛的百年灯塔、东澳岛的海防铳城及摩崖石刻等。这些都是可以充分利用并能产生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独有资源。虽然一直以来,海岛旅游都是珠海旅游的一大热点,但是,海岛旅游并未在珠海产业发展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且旅游开发也大多局限于海洋自然生态,对于海岛自有特色发掘不深,串联不强,没有做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形成有体系有层次有科学规划的特色海岛旅游立体架构。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海岛资源的科学、高效、有序开发,要坚持特色精品之路。既要凸显本岛特点,孕育塑造流光溢彩的“多色珍珠”,又要以美食、美景、美丽传说、美好服务等编织牢固美观的精巧链条,更好地串珠成链,并将之与海洋牧场、海洋装备展示、海洋发电等有机融合,互补共通。创新打造诸如“春赏景、夏纳凉、秋饕餮、冬海钓”等四季皆宜的特色定制游,构建真正有知名度、美誉度、粘黏度的精品海岛旅游体系。
【编者按】《观海听涛》栏目广邀专家学者、业界代表、活跃网友等各界人士,以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点评最新、最热新闻报道,希望以此帮助大家寻找看新闻的更多角度、不同思路,更好拓展观察世界的广阔视角。
文短意邃。相信,这些零散但却有力的思想水花,经年累月将汇聚成照亮人心的思辨长河;大川入海、踔厉风发,冲击出一片草木丰茂的精神绿洲。
欢迎大家,一起来观海“听涛”,读海“冲浪”!

作为“百岛之市”,珠海拥有着丰富的海洋和海岛资源——驰名中外的万山渔场,星罗棋布的140多个各具特色的海岛,如有“中国马尔代夫”之称的庙湾岛、海钓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大万山、厚重历史与自然风光并重的东澳岛等。
在经历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粗放发展之后,拥有广袤海洋资源的珠海要如何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近年来,珠海在支持培育海洋科技、深耕海洋特色养殖、大力支持海钓等海洋运动发展等方面逐渐发力,涌现了不少有实力有潜力的海洋装备制造企业,建设并发展了一批有特色有前景的海洋牧场项目,打造了万山海钓等声名远播的海洋品牌活动,各类精品海岛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珠海正坚定在朝着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的方向稳步快进。
资料图。 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今天,“观海听涛”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一直致力于海洋文旅、边境旅游以及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者型“冲浪高手”——高俊,一起来聊聊珠海要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海洋文旅高质量发展。

【身份简介】高俊,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规划系副教授,硕导。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主讲《海洋旅游》课程,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完成《广东省海洋旅游业态发展研究》(2023),在国内外权威旅游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高俊:珠海要以海岛旅游为抓手,推进海洋文旅高质量发展。
海洋旅游是珠海的优势海洋产业,是珠海“十四五”海洋经济规划的两个超五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与深圳、惠州等湾区城市相比,珠海近岸海水含沙量高,缺乏大型海湾与优质天然沙滩,海滨旅游无比较优势(见下图)。相比之下,以万山群岛为代表的珠海海岛旅游资源突出,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品质卓越,是珠海海洋旅游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
图为大湾区城市卫星地图,红色准星处为珠海。
伴随休闲度假旅游兴起,海岛旅游持续升温。尤其是在疫情之后,大众旅游需求偏好和出游方式发生改变,旅游活动呈现短距离、本地化、近郊化等特征。万山群岛主要海岛离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等湾区城市的船程基本在2小时内,区位交通便利,市场优势突出。数据显示,2023年,万山海岛片区全年共接待游客163.6万人次,同比增长116.1%;旅游综合收入9.18亿元,同比增长111.77%。
图为珠海外伶仃岛。 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发展态势良好,但有些问题正在影响珠海海岛旅游的更好发展。
一是,海岛旅游同质化。没有真正做到“一岛一品”,岛与岛之间、岛与群岛之间并未呈现出良性协同发展态势。
二是,文旅融合浅层化,“有海而无岛”。海岛旅游过度依赖海洋自然风光,对海洋文化与海岛社会的深度挖掘和展示不足。
三是,海岛绿色发展还没有成熟思路。作为相对独立的小型地域系统,海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大众旅游的迅猛发展势必对海岛生态系统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绿色化发展之路亟待探索。
图为日渐繁盛的海洋牧场。 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为了推进海洋文旅的高质量发展,珠海应以海岛旅游为突破口,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海洋海岛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推进机制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海岛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将万山群岛打造成大湾区的“海上后花园”。
二是,加快海洋海岛旅游业态创新融合,创新海洋旅游节事活动。重点培育海岛民宿、海洋休闲渔业、游艇跳岛串岛游、海岛研学、海洋运动(如潜水、帆船)等新产品、新业态,培育海岛旅游新业态发展典型。加大对“万山论钓”等已有品牌节事活动的支持力度,深挖海洋文化与海岛民俗资源,实现人文资源的产业化转化。
三是,贯彻海岛旅游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市场主体的绿色发展活力,提高海岛社区的发展参与度,以海岛旅游活动为载体,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

【身份简介】李勇智,珠海传媒集团评论员;观海融媒“媒的说”“i小胖”等多个网评专栏主理人、撰稿人。
李勇智:立足海岛,打造精品海洋文旅产品,这是珠海向海而兴的一大法宝。
作为沿海开放地区,广东本身就是海洋大省,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及海洋资源。一般来说,靠海吃饭,靠的是丰厚的海洋渔业资源,再就是要依靠便利的海洋港口资源。在这两方面,珠海虽然也有一定的资源优势,比如曾经声名远播的万山渔场,平稳发展的高栏港国标码头等,但是,这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海洋渔业比不上湛江、汕头等地,远洋码头比不过深圳、香港。那有什么是珠海相比大湾区及广东其他城市优势特别明显的呢?星罗棋布的诸多海岛!
图为万山岛。 珠海传媒集团 李建束/摄
珠海有各类海岛140多个,不少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比如担杆岛的海岛猕猴群落、庙湾岛的海清沙幼、大万山岛的妈祖文化、蚊尾洲岛的百年灯塔、东澳岛的海防铳城及摩崖石刻等。这些都是可以充分利用并能产生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独有资源。虽然一直以来,海岛旅游都是珠海旅游的一大热点,但是,海岛旅游并未在珠海产业发展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而且旅游开发也大多局限于海洋自然生态,对于海岛自有特色发掘不深,串联不强,没有做到“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形成有体系有层次有科学规划的特色海岛旅游立体架构。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海岛资源的科学、高效、有序开发,要坚持特色精品之路。既要凸显本岛特点,孕育塑造流光溢彩的“多色珍珠”,又要以美食、美景、美丽传说、美好服务等编织牢固美观的精巧链条,更好地串珠成链,并将之与海洋牧场、海洋装备展示、海洋发电等有机融合,互补共通。创新打造诸如“春赏景、夏纳凉、秋饕餮、冬海钓”等四季皆宜的特色定制游,构建真正有知名度、美誉度、粘黏度的精品海岛旅游体系。
【编者按】《观海听涛》栏目广邀专家学者、业界代表、活跃网友等各界人士,以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点评最新、最热新闻报道,希望以此帮助大家寻找看新闻的更多角度、不同思路,更好拓展观察世界的广阔视角。
文短意邃。相信,这些零散但却有力的思想水花,经年累月将汇聚成照亮人心的思辨长河;大川入海、踔厉风发,冲击出一片草木丰茂的精神绿洲。
欢迎大家,一起来观海“听涛”,读海“冲浪”!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