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 军
珠海传媒集团 吴长赋摄
很多年没有见到珠海了。
三月里的一天,突然接到《珠海特区报》之“湾韵”副刊编辑刘鹏凯的邀约,说拟请几位副刊的作者前来此地采风,便欣然应承。我与鹏凯却是至今未能谋面,倒是他时常向我约稿,给过几篇,配上自己的画,发出来在版面挺好看的。这次我于活动的前几日动身,由故乡安庆搭乘高铁先去了深圳,再经罗湖到香港,之后又坐轮船去了澳门,如此辗转一圈才由拱北海关进入了珠海,一路行色匆匆,到达珠海才算安静下来。重逢的感觉总是美好的。其实在澳门,我就看见了横琴优雅伟岸的身姿,一时间恍然若梦,这才想起,距离上一次来珠海,时间不经意中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那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自南边吹起后,便如星火燎原般席卷全国。其时我在海口,和中国记者协会共同组织了一次活动,邀请全国十家知名新闻单位,对沿海十座开放的城市进行采风,活动命名为“踏浪行”。那是我第一次亲近珠海,对这座南中国海边的美丽城市一见钟情。珠海的安详与美丽让我心旌摇荡,离开的那个黄昏,我独自来到了香炉湾,远远注视着那座美丽的雕塑“珠海渔女”,她的端庄秀丽让我联想到巴黎卢浮宫的维纳斯,想到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她安静地屹立在这里,含情脉脉地俯视着这片热气腾腾的土地。这无疑是珠海市的地标,我不禁怦然心动。不久之后,我便专程去了广州美院,拜访了该雕塑的作者潘鹤先生。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专心学画的少年时,我就在一册过期的杂志上,看过潘先生的成名作《艰难岁月》,潘先生扎实的造型能力与娴熟的雕塑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那个下午,我与我的本家就城市雕塑这一话题有了一次难忘的恳谈,我说“珠海渔女”完美地吸取了中国敦煌艺术、石窟艺术和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营养,是一次成功的创作。接着我提出,可否在珠海市做一个城市雕塑公园?如同荷兰的梵高森林公园、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潘先生顿时两眼发亮,站了起来,在我面前来回走动着,最终还是坐下了。他说,你的思路很好,但是这样一件事做起来很不容易啊!这次交谈自然没有达成结果,但雕塑公园的构想却一直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珠海给我的印象是一种都市难得的静美。黄宾虹说,静美内中参。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默契。山水如此,海岸如此,人与自然也该如此。独立的山水从来都不是风景,山水与人的和谐才是风景,城市与人的默契才是风景。仅此一点,同为国际大都市的纽约、上海就不及东京。你置身于东京,无论是银座还是新宿,大街小巷都是光洁可鉴,看不到一片垃圾和水渍,也几乎听不到一声汽车喇叭,活动在其中的人都是那么谦让,那么从容,你根本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拥有三千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我之所以看重这一点,是我一向认为,静美是一个城市高贵的气质。走过国内外一些城市,只要发现这样的静美,我便很自然地想到了中国的珠海。在珠海,你不会感到都市里仿佛与生俱来的那种喧嚣与浮躁。所谓的宜居,不仅是指百姓日常生活的便利,还指人们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政府建她,百姓爱她。所以我才在这次活动开幕式上说,要感谢这座城市最初的设计者和后来的建设者,因为他们的理性和智慧,没有轻率地去破坏这里的一草一木,才为百姓留下了这样一个美好安详的珠海。
珠海让我想到作家木心的那首著名诗歌《从前慢》。诚然,珠海的节奏是慢的,但绝不是迟缓,而是沉静。城市在沉静中得到有序的发展,人与自然亲近却不互相妨碍,相得益彰。那几天我们去了横琴,去了东澳岛,四处可见那种静谧,我便从中看出了静美的勃勃生机。本次活动除了参观访问,还有面对观众的现场互动座谈。讨论的话题是城市文学。当主持人陈惠贤副总编辑问我,什么是城市文学?我说:城市文学显然不是指发生在城市里的故事,也并非一个人对城市的感悟,而是需要发掘城市与人的一种关系。城市的环境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每一个人,反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也在影响着城市。人们的喜怒哀乐都会投射到城市的背景之上,成为城市的底色。珠海是一幅画,是一支歌,也是一首诗。
《珠海特区报》之“湾韵”副刊,用蒋子龙先生的话说,是一个大副刊。这个大,当然不是指版面之大,而是形式内容之大。正是这样的一种格局,才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作者参与其中劳作,作者愿意借助这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在纸媒不景气、副刊被压缩的当下,“湾韵”的横空出世,是令人欢喜和敬重的。好的报纸副刊如同一首歌的副歌,总会让人印象深刻,反复吟唱。我也相信,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好的纸媒依然是一棵常青树,那些以文字形式在空中飞翔的倦鸟,最终还是会选择这样的良木栖息。
在珠海,最让我留念的,是参与了“艺术林”的揭幕仪式,并亲手种下了一棵树。那一刻我想,今后如来珠海,得先去看看我种下的这棵树,它将与这座美丽的城市一起成长。“艺术林”让我再一次想起当年和潘鹤先生那次关于城市雕塑公园的交谈,不免感慨。我真切地希望,在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热心企业的参与下,一定能将这片不断扩大生长的艺术园林,拓展为一个雕塑公园,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国内外著名的雕塑家,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安放其中,成为最好的纪念。或许再增加一个书法家的碑林,其中也有我本人的作品。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梦想,也许终将成为此地的一片亮眼的风景。
潘军 1957年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之“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军小说文本》(6卷)、《潘军作品》(3卷)、《潘军文集》(10卷)、《潘军小说典藏》(7卷)等,并译介多种文字,多次获奖。其话剧作品有《地下》《断桥》《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霸王歌行》(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并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西班牙、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获第31届“世界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有《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虎口拔牙》《分界线》等。
风吹古木晴天雨(国画)
伍立杨 作品
□ 周 实
下班了,他说:又一天过去了。
有点失落,是不是?
他不由得点点头,然后,咧了一咧嘴,呵呵呵地笑了起来:但还有明天。
明天什么样?
不知道。但我认为不是坏事,有明天就不是坏事。
为什么?
有明天就说明你这个人还活着!
活着就好吗?
活着你就有明天,有明天就有希望。明天也许会发生什么新鲜事。也许能在夹缝之中,与情人约个会,和老友聚个餐。即使是刻板的日常工作,也有很多乐趣的,也能够在工作之中享受完成计划的高兴,体会获得新知的欣喜,尝到团体合作的好处。明天真是如海子说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个你就说错了。我立即就否定他,而且毫不含糊地指出:海子是没有明天的。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或者说是“春暖花开”,是首多么无奈的诗呀,有人却说“热爱生活”,“期盼明天”,结果,海子卧轨死了。
一首诗只有被误读了,才可能有希望吧。他似乎略有所思。
一个人就不同了,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又进一步地指出。
我一直都认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就是海子的遗书。“面朝大海”是选择他要死在山海关,“春暖花开”是自杀。
那么,喂马劈柴呢?
那是他想象的他在另一世界的生活,只是他的赌气话,或者只是他的反话——好吧,那我就不写诗了!我去喂马劈柴好了!这下你就高兴了吧?这下你们满意了!
照你这样说,喂马劈柴成了他重新开始的新生活,意思是不做诗人了?
不是吗?喂马劈柴相对写诗,不是新生活是什么?
是也只是愿望罢了。
在我看来,就是绝望。希望越大越多,绝望也就越甚。绝望和愿望,和希望,或者别的什么望,只是一对双胞胎,或者多胞胎。
做诗人真痛苦。
写诗更痛苦。
你可以写一篇论文了,题目就叫《在另一个世界里喂马劈柴》。
好!这个题目好。那我就是这样开头:
什么样的诗人是真诗人?这个世界给真诗人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他们在这个世界生活得幸福吗?
海子是一位公认的真诗人。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那么,今天乃至之前,他觉得自己不幸福吗?如果是这样,再看他的诗,他又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地拥抱了那个令他并不幸福甚至痛苦的世界呀。如果这样想,那就真的是太令人感到悲伤了。可海子就是这样的……
他听着,颇激动,他打断了我的话。他说,很好,真的很好。这个开头开得真好。你就这样往下写,慢慢写,莫着急,千万莫着急,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周实 编审,湖南长沙人,曾创办《书屋》并任主编。主要作品有诗集《剪影》,短篇小说集《刀俎》,长篇散文《无法安宁》,长篇随笔《老先生》《一个人在书房里》,长篇小说《闲人外传》等。
□ 罗春柏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秋风辞
天空高远
南飞的雁翅
翻转季节的大门
寂寥的荒原
露出金菊的笑颜
温婉的阳光
照着岸边那棵古榕
却留不住纷飞的落叶
河水绕过七滩八湾
冲过了地平线
在水湄处
牧童携笛音远去了
你理了理霜鬓
借几穗芦花
阅读一部经卷
心旌飘出了尘间
怀念
谁没捧过鲜花,无论
执手相送,还是擦肩而过
那缕缕清香,依然
醺染着记忆
你来了,眼神里的闪电
对着我,我知道
你心里藏着,桃花的诗
想奉读,没有启齿
瞬间,你看向别处
一只小兔,从丛林窜出
是寻找,还是追逐
花间,曾经的蜂飞蝶舞
我望向荒野,不禁伸手
捡拾,飘落的花瓣
西风吹来,可怜
眼前一片虚空
东流水
窗口里的旷野
晨昏交替
流云变幻
岸柳绿了又黄
雁阵南来北往
身边的背影远去
所有事物没有停留
谁能守住时光的黄金
不经意,已是暮晚
那条亘古的河
一样任性和固执
绵延东流去
开出的浪花也不回赠
挥手送别的人
切开沉寂
夜的垂帘落下
把人陷入重围
你收住心底的呼声
任不羁的风
一阵接着一阵
那孔方窗
光的刀刃切开沉寂
不眠的魂逸动
昙花一现
也是疏影横斜
盼东边露出曙色
天地渐渐澄明
让园艺师
在花地里浇水剪枝
再造诗意的风景
霜降
黄叶飘落
墨菊低垂
在秋天的深处
西风给大地
涂上薄薄的银霜
寂寥的长空
雁阵已经飞去
月落乌啼
山间小溪
清流在叹息
还有什么可以收割
镰刀生锈了
田野的伤痕仍未愈合
丛丛枯草噙满
白露凝成的泪滴
只有那丹桂
不分昼夜
也不问悲欢
以十里的素花
默送一位西行的人
罗春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第三届理事。诗歌作品见于国家多种文学期刊。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多种选本。诗集《枝头的绿羽》获广东省第九届鲁迅文学奖。
香山古村(版画)
席湖 作品
□ 潘 军
珠海传媒集团 吴长赋摄
很多年没有见到珠海了。
三月里的一天,突然接到《珠海特区报》之“湾韵”副刊编辑刘鹏凯的邀约,说拟请几位副刊的作者前来此地采风,便欣然应承。我与鹏凯却是至今未能谋面,倒是他时常向我约稿,给过几篇,配上自己的画,发出来在版面挺好看的。这次我于活动的前几日动身,由故乡安庆搭乘高铁先去了深圳,再经罗湖到香港,之后又坐轮船去了澳门,如此辗转一圈才由拱北海关进入了珠海,一路行色匆匆,到达珠海才算安静下来。重逢的感觉总是美好的。其实在澳门,我就看见了横琴优雅伟岸的身姿,一时间恍然若梦,这才想起,距离上一次来珠海,时间不经意中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十年!那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自南边吹起后,便如星火燎原般席卷全国。其时我在海口,和中国记者协会共同组织了一次活动,邀请全国十家知名新闻单位,对沿海十座开放的城市进行采风,活动命名为“踏浪行”。那是我第一次亲近珠海,对这座南中国海边的美丽城市一见钟情。珠海的安详与美丽让我心旌摇荡,离开的那个黄昏,我独自来到了香炉湾,远远注视着那座美丽的雕塑“珠海渔女”,她的端庄秀丽让我联想到巴黎卢浮宫的维纳斯,想到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她安静地屹立在这里,含情脉脉地俯视着这片热气腾腾的土地。这无疑是珠海市的地标,我不禁怦然心动。不久之后,我便专程去了广州美院,拜访了该雕塑的作者潘鹤先生。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专心学画的少年时,我就在一册过期的杂志上,看过潘先生的成名作《艰难岁月》,潘先生扎实的造型能力与娴熟的雕塑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那个下午,我与我的本家就城市雕塑这一话题有了一次难忘的恳谈,我说“珠海渔女”完美地吸取了中国敦煌艺术、石窟艺术和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营养,是一次成功的创作。接着我提出,可否在珠海市做一个城市雕塑公园?如同荷兰的梵高森林公园、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潘先生顿时两眼发亮,站了起来,在我面前来回走动着,最终还是坐下了。他说,你的思路很好,但是这样一件事做起来很不容易啊!这次交谈自然没有达成结果,但雕塑公园的构想却一直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珠海给我的印象是一种都市难得的静美。黄宾虹说,静美内中参。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默契。山水如此,海岸如此,人与自然也该如此。独立的山水从来都不是风景,山水与人的和谐才是风景,城市与人的默契才是风景。仅此一点,同为国际大都市的纽约、上海就不及东京。你置身于东京,无论是银座还是新宿,大街小巷都是光洁可鉴,看不到一片垃圾和水渍,也几乎听不到一声汽车喇叭,活动在其中的人都是那么谦让,那么从容,你根本感觉不到这是一个拥有三千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我之所以看重这一点,是我一向认为,静美是一个城市高贵的气质。走过国内外一些城市,只要发现这样的静美,我便很自然地想到了中国的珠海。在珠海,你不会感到都市里仿佛与生俱来的那种喧嚣与浮躁。所谓的宜居,不仅是指百姓日常生活的便利,还指人们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政府建她,百姓爱她。所以我才在这次活动开幕式上说,要感谢这座城市最初的设计者和后来的建设者,因为他们的理性和智慧,没有轻率地去破坏这里的一草一木,才为百姓留下了这样一个美好安详的珠海。
珠海让我想到作家木心的那首著名诗歌《从前慢》。诚然,珠海的节奏是慢的,但绝不是迟缓,而是沉静。城市在沉静中得到有序的发展,人与自然亲近却不互相妨碍,相得益彰。那几天我们去了横琴,去了东澳岛,四处可见那种静谧,我便从中看出了静美的勃勃生机。本次活动除了参观访问,还有面对观众的现场互动座谈。讨论的话题是城市文学。当主持人陈惠贤副总编辑问我,什么是城市文学?我说:城市文学显然不是指发生在城市里的故事,也并非一个人对城市的感悟,而是需要发掘城市与人的一种关系。城市的环境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每一个人,反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也在影响着城市。人们的喜怒哀乐都会投射到城市的背景之上,成为城市的底色。珠海是一幅画,是一支歌,也是一首诗。
《珠海特区报》之“湾韵”副刊,用蒋子龙先生的话说,是一个大副刊。这个大,当然不是指版面之大,而是形式内容之大。正是这样的一种格局,才吸引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作者参与其中劳作,作者愿意借助这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在纸媒不景气、副刊被压缩的当下,“湾韵”的横空出世,是令人欢喜和敬重的。好的报纸副刊如同一首歌的副歌,总会让人印象深刻,反复吟唱。我也相信,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好的纸媒依然是一棵常青树,那些以文字形式在空中飞翔的倦鸟,最终还是会选择这样的良木栖息。
在珠海,最让我留念的,是参与了“艺术林”的揭幕仪式,并亲手种下了一棵树。那一刻我想,今后如来珠海,得先去看看我种下的这棵树,它将与这座美丽的城市一起成长。“艺术林”让我再一次想起当年和潘鹤先生那次关于城市雕塑公园的交谈,不免感慨。我真切地希望,在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热心企业的参与下,一定能将这片不断扩大生长的艺术园林,拓展为一个雕塑公园,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国内外著名的雕塑家,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安放其中,成为最好的纪念。或许再增加一个书法家的碑林,其中也有我本人的作品。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梦想,也许终将成为此地的一片亮眼的风景。
潘军 1957年生于安徽怀宁,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之“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军小说文本》(6卷)、《潘军作品》(3卷)、《潘军文集》(10卷)、《潘军小说典藏》(7卷)等,并译介多种文字,多次获奖。其话剧作品有《地下》《断桥》《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霸王歌行》(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并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西班牙、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获第31届“世界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有《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虎口拔牙》《分界线》等。
风吹古木晴天雨(国画)
伍立杨 作品
□ 周 实
下班了,他说:又一天过去了。
有点失落,是不是?
他不由得点点头,然后,咧了一咧嘴,呵呵呵地笑了起来:但还有明天。
明天什么样?
不知道。但我认为不是坏事,有明天就不是坏事。
为什么?
有明天就说明你这个人还活着!
活着就好吗?
活着你就有明天,有明天就有希望。明天也许会发生什么新鲜事。也许能在夹缝之中,与情人约个会,和老友聚个餐。即使是刻板的日常工作,也有很多乐趣的,也能够在工作之中享受完成计划的高兴,体会获得新知的欣喜,尝到团体合作的好处。明天真是如海子说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个你就说错了。我立即就否定他,而且毫不含糊地指出:海子是没有明天的。海子的这首“面朝大海”,或者说是“春暖花开”,是首多么无奈的诗呀,有人却说“热爱生活”,“期盼明天”,结果,海子卧轨死了。
一首诗只有被误读了,才可能有希望吧。他似乎略有所思。
一个人就不同了,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我又进一步地指出。
我一直都认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实就是海子的遗书。“面朝大海”是选择他要死在山海关,“春暖花开”是自杀。
那么,喂马劈柴呢?
那是他想象的他在另一世界的生活,只是他的赌气话,或者只是他的反话——好吧,那我就不写诗了!我去喂马劈柴好了!这下你就高兴了吧?这下你们满意了!
照你这样说,喂马劈柴成了他重新开始的新生活,意思是不做诗人了?
不是吗?喂马劈柴相对写诗,不是新生活是什么?
是也只是愿望罢了。
在我看来,就是绝望。希望越大越多,绝望也就越甚。绝望和愿望,和希望,或者别的什么望,只是一对双胞胎,或者多胞胎。
做诗人真痛苦。
写诗更痛苦。
你可以写一篇论文了,题目就叫《在另一个世界里喂马劈柴》。
好!这个题目好。那我就是这样开头:
什么样的诗人是真诗人?这个世界给真诗人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他们在这个世界生活得幸福吗?
海子是一位公认的真诗人。
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那么,今天乃至之前,他觉得自己不幸福吗?如果是这样,再看他的诗,他又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地拥抱了那个令他并不幸福甚至痛苦的世界呀。如果这样想,那就真的是太令人感到悲伤了。可海子就是这样的……
他听着,颇激动,他打断了我的话。他说,很好,真的很好。这个开头开得真好。你就这样往下写,慢慢写,莫着急,千万莫着急,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周实 编审,湖南长沙人,曾创办《书屋》并任主编。主要作品有诗集《剪影》,短篇小说集《刀俎》,长篇散文《无法安宁》,长篇随笔《老先生》《一个人在书房里》,长篇小说《闲人外传》等。
□ 罗春柏
珠海传媒集团 刘轶男摄
秋风辞
天空高远
南飞的雁翅
翻转季节的大门
寂寥的荒原
露出金菊的笑颜
温婉的阳光
照着岸边那棵古榕
却留不住纷飞的落叶
河水绕过七滩八湾
冲过了地平线
在水湄处
牧童携笛音远去了
你理了理霜鬓
借几穗芦花
阅读一部经卷
心旌飘出了尘间
怀念
谁没捧过鲜花,无论
执手相送,还是擦肩而过
那缕缕清香,依然
醺染着记忆
你来了,眼神里的闪电
对着我,我知道
你心里藏着,桃花的诗
想奉读,没有启齿
瞬间,你看向别处
一只小兔,从丛林窜出
是寻找,还是追逐
花间,曾经的蜂飞蝶舞
我望向荒野,不禁伸手
捡拾,飘落的花瓣
西风吹来,可怜
眼前一片虚空
东流水
窗口里的旷野
晨昏交替
流云变幻
岸柳绿了又黄
雁阵南来北往
身边的背影远去
所有事物没有停留
谁能守住时光的黄金
不经意,已是暮晚
那条亘古的河
一样任性和固执
绵延东流去
开出的浪花也不回赠
挥手送别的人
切开沉寂
夜的垂帘落下
把人陷入重围
你收住心底的呼声
任不羁的风
一阵接着一阵
那孔方窗
光的刀刃切开沉寂
不眠的魂逸动
昙花一现
也是疏影横斜
盼东边露出曙色
天地渐渐澄明
让园艺师
在花地里浇水剪枝
再造诗意的风景
霜降
黄叶飘落
墨菊低垂
在秋天的深处
西风给大地
涂上薄薄的银霜
寂寥的长空
雁阵已经飞去
月落乌啼
山间小溪
清流在叹息
还有什么可以收割
镰刀生锈了
田野的伤痕仍未愈合
丛丛枯草噙满
白露凝成的泪滴
只有那丹桂
不分昼夜
也不问悲欢
以十里的素花
默送一位西行的人
罗春柏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第三届理事。诗歌作品见于国家多种文学期刊。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多种选本。诗集《枝头的绿羽》获广东省第九届鲁迅文学奖。
香山古村(版画)
席湖 作品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