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度珠海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出炉,金湾区位列全市涉农区第一名,获得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扬。此外,三灶镇也成功位列全市涉农镇第一名。
以工业立区、因工业闻名的金湾,有42个行政村(社区),其中有半数为涉农社区,农业从业人口约2万人,农业产业的体量约占全市三成,能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金湾有哪些“人无我有”的新探索,又有哪些“人有我优”的新成效?记者带你探秘“第一”背后的振兴密码。
关键词1:党建领航
工作机制持续完善 全面振兴再添动能
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强化党建引领为确保“一盘棋”推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
去年以来,金湾区全面深入落实区镇村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区委书记走遍辖区所有镇村、一线谋划、亲自指挥部署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印发《区委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目标任务》《金湾区区级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15份政策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机制持续完善,“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建设蹄疾步稳。
聚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金湾区去年组织村(社区)党员参加全省村(社区)党员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专题培训,覆盖5600余人次。旗帜鲜明讲政治,已贯穿到乡村振兴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基层干部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头雁”。连续多年举办的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已成为金湾区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的有力抓手。
去年8月,金湾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精彩上演,全区4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同台竞技,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等主题谈工作思路,就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分享“金点子”,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动能。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金湾区精准科学选配熟悉乡村建设、金融信贷、乡村治理等方面人才成为镇中层干部,将优秀涉农人才纳入党员发展和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库。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珠海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2个、示范村10个。
关键词2:“饭碗”更稳
良田良技齐发力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珠海春耕渐次进入高潮。平沙镇前锋社区的平沙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内,约1600亩水稻田将于本月底迎来今年春耕的第一波插秧作业。3个月后,这些秧苗将成为金黄的稻穗在金湾绘就丰收的图景。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2023年,金湾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544亩,大豆播种面积133亩,油料播种面积853.03亩,粮食产量约2728.4吨,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这对非粮食主产区的金湾来说,并非易事。以金湾主要的粮食种植基地平沙镇为例,由于近海,想种水稻先要解决土壤盐度高的难题。2017年,响应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在平沙镇的投资下,珠海市汇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始对(前锋、前西)共1700多亩的盐碱地耕地进行改造。经过长达两年的土壤改良,盐碱地终于变良田,并实现了亩产水稻达800斤的创举。
如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化精细化管理,加上先进技术的加持,平沙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的粮食产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亩产已提升到约900斤,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在此基础上,平沙镇今年又成功复耕约4800亩,将于近期启动播种工作,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耕地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自2022年11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首批“田长制”先行建设区以来,金湾区不断织密耕地保护网,目前已建立“人田对应”的责任体系和区镇村级田长和自然村级网格田长的“3+1”组织体系,形成“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此外,聚焦“菜篮子”生产稳供基地建设,金湾区去年还新增培育申报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完成辖区4个珠海市“菜篮子”基地认定,不断提升“菜篮子”生产稳供基地供应保障能力。
关键词3: 产业兴旺
种养并进做强“土特产” 拓宽强村富民振兴路
站在大林山生态公园南麓向南眺望,鸡啼门水道从西南方向逶迤伸向大海,环抱着大林千顷滨海良田,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解放军围垦造地的产物,也是如今金湾黄立鱼主产区所在地——红旗镇大林社区。
地处咸淡水交界处的大林社区,具有适宜黄立鱼生长的优越环境。然而早期受养殖零散、技术不够成熟等限制,产业化发展道路并不顺畅。在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实现了养殖技术的更新迭代,黄立鱼的产量和品质也迅速提升。
“从2017年前的散户养殖到现在的连片标准化养殖,社区黄立鱼年产值已从8000多万元提升到3亿元。”大林社区负责人介绍,如今,该社区从事黄立鱼生产的养殖户已超150户。
给养殖户带来信心的,还有不断增强的品牌效应和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2019年,金湾区荣获“中国黄立鱼之乡”称号。2021年6月,“金湾黄立鱼”取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在大林社区,还坐落着黄立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初步形成了苗种繁育、养殖示范、仓储物流、冷链配送、加工贸易的产业格局。位于产业园核心区的金湾区渔业信息大数据中心于去年投用,成功通过“大数据养鱼”实现全产业链安全质量管理。2023年,金湾区黄立鱼产值达7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黄立鱼连片标准化养殖基地。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土特产”三个字上精耕细作,金湾区正努力把更多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
当前,金湾区正力推2.7万亩用海养殖项目,力争实现生蚝养殖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1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目前已建成近5000套海上养殖设施,部分养殖区已陆续投产见效,2023年产量突破万吨,总产值约1.17亿元。此外,悦禾生物、蓝色种业等现代海洋牧场项目也在加快落地中。
再将视线向北移,有“甜蜜小镇”之称的平沙,特色水果产业规模越做越大、名气越做越响。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金湾区特色水果园艺作物产业园均坐落于此,特色果园或农场不胜枚举,成功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果,季季瓜果不重样。
聚焦农业产业现代化,金湾正持续推进特色水果园艺作物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建成5G+农业互联网平台,此外,2023年,市、区共投资4700万元新建热带水果种植大棚,打造现代水果种植业样板。
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到平沙采摘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高品质、多品类的瓜果,不仅给市民游客带来了舌尖上的香甜体验,也鼓足了果农们的腰包。
关键词4:改革更深
“阳光交易”上平台 农村资产“活起来”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至关重要。2023年,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金湾区不断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改革,做出了一系列新探索、新尝试。
金湾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平台的建立运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该平台自2023年2月上线运行,截至去年底,通过平台成功交易144宗,交易总金额约1.06亿元,其中67宗溢价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平台,海澄村一临时流动摊位2年的租赁发包使用权经101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2.4万元/宗/年的价格交易成功,成交溢价率高达313%,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收益。
如今,通过优化机构设置、配齐配强队伍、搭建区级平台、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宣传指引、摸清资产底细、成立联席会议等系列举措,金湾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一笔笔“阳光交易”在线上平台清晰展现,让村集体资产告别“糊涂账”,成为“增收活水”。
深切体会到改革福利的,还有三灶镇鱼林村。该村辖区内有200多家企业,近年来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以农田、养殖围等发包收入为主转型为以厂房出租收入为主。2023年,鱼林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2683万元,名列珠海市首位。
为进一步拓展村集体收入渠道,鱼林村购入位于三灶中心城区的华晨商业广场部分物业,尝试以自主招租的形式进行经营。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只有零散拆分后的部分租赁收入,效益既不稳定也难以达到预期。直至金湾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平台的上线,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转机。
“通过平台发布物业信息后,很快就匹配到了有能力的竞得人,从而实现了物业的整体租赁。”鱼林村相关负责人感慨,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村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门槛,更实现了有保障的长期稳定收益。
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把村集体资产信息全部录入平台后,潜在的交易者可以直接在线上进行咨询,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和沟通的成本,提升了交易可能性。此外,该平台还具备为村集体管理规划资产交易的功能,如根据协议到期时间提前进行规划以实现无缝衔接,避免出现空档期而造成实际损失。
数据显示,2023年,金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率达到20%,大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如今,金湾区正大力推进“村村有物业”,立足优势资源,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村集体经济增收“金钥匙”。如去年以来,金湾区已完成三灶镇海澄村基础设施建设、鱼塘村临街道路建设工程和南水镇荷包村集体综合楼修缮工程、飞沙村掘头冲乡村道路环境及水环境整治工程等8个项目,培厚村集体经济发展土壤。
关键词5:美美与共
打造乡村建管新机制 和美乡村宜居更宜游
去年以来,一场村庄清洁行动在三灶镇各村持续推进。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各村清扫村场的人员,从市政保洁人员变成了村民小组清扫队,村民们还自发做起了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管养工作。
从“政府兜底”到“自主承担”,从“房前屋后”到“公共区域”,从“事不关己”到“共商共治共管”,这样的变化,正在金湾越来越多的村庄出现。
为了进一步调动各村参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去年底,金湾在全市率先出台《金湾区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区级财政资金奖补方案(试行)》《珠海市金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方案(试行)》。
“各村(社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出奖补申请。”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经区级统筹审批协调配套资金,奖补比例可达70%。如此一来,基层村(社区)可通过自发筹措的“小资金”去撬动政策资金“大投入”,也有力改善了“等靠要”的惯性思维,可充分调动村(社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自发性、积极性。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的“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不断为金湾的村居蝶变赋新能,仅2023年就有26家企业参与,实施项目18个,投入社会资金约2194万元,受益人口约2000人。
今年初,南水镇南场村内,一盏盏新能源路灯立了起来。过去入夜后漆黑的村道变得明亮,村民夜间出入、散步更加安全、便利。这样的变化,正是得益于“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持续推进。
过去一年,更多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扮靓和美乡村:整治完成568间田间窝棚(看护房);因户施策完成395户户厕三级化粪池尾水治理;完成多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和修复;实现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开展村庄分类和规划编制;实施通村入户便民利民提升工程;深入整治“三线”问题。
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红旗镇和三灶镇鱼林村分别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红旗镇三板村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红旗、平沙两镇,以及10个村(居)被评选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
近日,一场以“探寻非遗古韵,畅游创美庭院”为主题的活动在三灶镇海澄村举办,吸引了来自港珠澳三地的30组亲子家庭,以及珠海科技学院50名大学生相聚于此,成为主客之间“美美与共”的生动剪影,亦是和美乡村宜居更宜游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金湾将继续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向“新”求“质”,加速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近日,2023年度珠海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出炉,金湾区位列全市涉农区第一名,获得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表扬。此外,三灶镇也成功位列全市涉农镇第一名。
以工业立区、因工业闻名的金湾,有42个行政村(社区),其中有半数为涉农社区,农业从业人口约2万人,农业产业的体量约占全市三成,能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金湾有哪些“人无我有”的新探索,又有哪些“人有我优”的新成效?记者带你探秘“第一”背后的振兴密码。
关键词1:党建领航
工作机制持续完善 全面振兴再添动能
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强化党建引领为确保“一盘棋”推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
去年以来,金湾区全面深入落实区镇村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区委书记走遍辖区所有镇村、一线谋划、亲自指挥部署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印发《区委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目标任务》《金湾区区级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15份政策文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机制持续完善,“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建设蹄疾步稳。
聚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金湾区去年组织村(社区)党员参加全省村(社区)党员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专题培训,覆盖5600余人次。旗帜鲜明讲政治,已贯穿到乡村振兴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基层干部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头雁”。连续多年举办的村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已成为金湾区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的有力抓手。
去年8月,金湾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赛”精彩上演,全区4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同台竞技,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等主题谈工作思路,就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分享“金点子”,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新动能。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建设,金湾区精准科学选配熟悉乡村建设、金融信贷、乡村治理等方面人才成为镇中层干部,将优秀涉农人才纳入党员发展和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库。目前,全区已成功创建珠海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2个、示范村10个。
关键词2:“饭碗”更稳
良田良技齐发力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珠海春耕渐次进入高潮。平沙镇前锋社区的平沙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内,约1600亩水稻田将于本月底迎来今年春耕的第一波插秧作业。3个月后,这些秧苗将成为金黄的稻穗在金湾绘就丰收的图景。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2023年,金湾区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544亩,大豆播种面积133亩,油料播种面积853.03亩,粮食产量约2728.4吨,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这对非粮食主产区的金湾来说,并非易事。以金湾主要的粮食种植基地平沙镇为例,由于近海,想种水稻先要解决土壤盐度高的难题。2017年,响应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在平沙镇的投资下,珠海市汇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始对(前锋、前西)共1700多亩的盐碱地耕地进行改造。经过长达两年的土壤改良,盐碱地终于变良田,并实现了亩产水稻达800斤的创举。
如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化精细化管理,加上先进技术的加持,平沙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的粮食产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亩产已提升到约900斤,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在此基础上,平沙镇今年又成功复耕约4800亩,将于近期启动播种工作,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耕地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自2022年11月被确定为广东省首批“田长制”先行建设区以来,金湾区不断织密耕地保护网,目前已建立“人田对应”的责任体系和区镇村级田长和自然村级网格田长的“3+1”组织体系,形成“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此外,聚焦“菜篮子”生产稳供基地建设,金湾区去年还新增培育申报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完成辖区4个珠海市“菜篮子”基地认定,不断提升“菜篮子”生产稳供基地供应保障能力。
关键词3: 产业兴旺
种养并进做强“土特产” 拓宽强村富民振兴路
站在大林山生态公园南麓向南眺望,鸡啼门水道从西南方向逶迤伸向大海,环抱着大林千顷滨海良田,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解放军围垦造地的产物,也是如今金湾黄立鱼主产区所在地——红旗镇大林社区。
地处咸淡水交界处的大林社区,具有适宜黄立鱼生长的优越环境。然而早期受养殖零散、技术不够成熟等限制,产业化发展道路并不顺畅。在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实现了养殖技术的更新迭代,黄立鱼的产量和品质也迅速提升。
“从2017年前的散户养殖到现在的连片标准化养殖,社区黄立鱼年产值已从8000多万元提升到3亿元。”大林社区负责人介绍,如今,该社区从事黄立鱼生产的养殖户已超150户。
给养殖户带来信心的,还有不断增强的品牌效应和日益完善的产业链条。2019年,金湾区荣获“中国黄立鱼之乡”称号。2021年6月,“金湾黄立鱼”取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在大林社区,还坐落着黄立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初步形成了苗种繁育、养殖示范、仓储物流、冷链配送、加工贸易的产业格局。位于产业园核心区的金湾区渔业信息大数据中心于去年投用,成功通过“大数据养鱼”实现全产业链安全质量管理。2023年,金湾区黄立鱼产值达7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黄立鱼连片标准化养殖基地。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土特产”三个字上精耕细作,金湾区正努力把更多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
当前,金湾区正力推2.7万亩用海养殖项目,力争实现生蚝养殖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项目计划投资总额3.1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目前已建成近5000套海上养殖设施,部分养殖区已陆续投产见效,2023年产量突破万吨,总产值约1.17亿元。此外,悦禾生物、蓝色种业等现代海洋牧场项目也在加快落地中。
再将视线向北移,有“甜蜜小镇”之称的平沙,特色水果产业规模越做越大、名气越做越响。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金湾区特色水果园艺作物产业园均坐落于此,特色果园或农场不胜枚举,成功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果,季季瓜果不重样。
聚焦农业产业现代化,金湾正持续推进特色水果园艺作物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建成5G+农业互联网平台,此外,2023年,市、区共投资4700万元新建热带水果种植大棚,打造现代水果种植业样板。
如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到平沙采摘游玩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高品质、多品类的瓜果,不仅给市民游客带来了舌尖上的香甜体验,也鼓足了果农们的腰包。
关键词4:改革更深
“阳光交易”上平台 农村资产“活起来”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至关重要。2023年,聚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金湾区不断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改革,做出了一系列新探索、新尝试。
金湾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平台的建立运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该平台自2023年2月上线运行,截至去年底,通过平台成功交易144宗,交易总金额约1.06亿元,其中67宗溢价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平台,海澄村一临时流动摊位2年的租赁发包使用权经101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2.4万元/宗/年的价格交易成功,成交溢价率高达313%,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收益。
如今,通过优化机构设置、配齐配强队伍、搭建区级平台、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宣传指引、摸清资产底细、成立联席会议等系列举措,金湾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一笔笔“阳光交易”在线上平台清晰展现,让村集体资产告别“糊涂账”,成为“增收活水”。
深切体会到改革福利的,还有三灶镇鱼林村。该村辖区内有200多家企业,近年来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以农田、养殖围等发包收入为主转型为以厂房出租收入为主。2023年,鱼林村组两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超2683万元,名列珠海市首位。
为进一步拓展村集体收入渠道,鱼林村购入位于三灶中心城区的华晨商业广场部分物业,尝试以自主招租的形式进行经营。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只有零散拆分后的部分租赁收入,效益既不稳定也难以达到预期。直至金湾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服务平台的上线,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了转机。
“通过平台发布物业信息后,很快就匹配到了有能力的竞得人,从而实现了物业的整体租赁。”鱼林村相关负责人感慨,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村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门槛,更实现了有保障的长期稳定收益。
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把村集体资产信息全部录入平台后,潜在的交易者可以直接在线上进行咨询,大大降低了信息获取和沟通的成本,提升了交易可能性。此外,该平台还具备为村集体管理规划资产交易的功能,如根据协议到期时间提前进行规划以实现无缝衔接,避免出现空档期而造成实际损失。
数据显示,2023年,金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率达到20%,大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如今,金湾区正大力推进“村村有物业”,立足优势资源,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村集体经济增收“金钥匙”。如去年以来,金湾区已完成三灶镇海澄村基础设施建设、鱼塘村临街道路建设工程和南水镇荷包村集体综合楼修缮工程、飞沙村掘头冲乡村道路环境及水环境整治工程等8个项目,培厚村集体经济发展土壤。
关键词5:美美与共
打造乡村建管新机制 和美乡村宜居更宜游
去年以来,一场村庄清洁行动在三灶镇各村持续推进。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各村清扫村场的人员,从市政保洁人员变成了村民小组清扫队,村民们还自发做起了房前屋后环境卫生管养工作。
从“政府兜底”到“自主承担”,从“房前屋后”到“公共区域”,从“事不关己”到“共商共治共管”,这样的变化,正在金湾越来越多的村庄出现。
为了进一步调动各村参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去年底,金湾在全市率先出台《金湾区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区级财政资金奖补方案(试行)》《珠海市金湾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方案(试行)》。
“各村(社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需求,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出奖补申请。”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经区级统筹审批协调配套资金,奖补比例可达70%。如此一来,基层村(社区)可通过自发筹措的“小资金”去撬动政策资金“大投入”,也有力改善了“等靠要”的惯性思维,可充分调动村(社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自发性、积极性。
与此同时,深入开展的“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不断为金湾的村居蝶变赋新能,仅2023年就有26家企业参与,实施项目18个,投入社会资金约2194万元,受益人口约2000人。
今年初,南水镇南场村内,一盏盏新能源路灯立了起来。过去入夜后漆黑的村道变得明亮,村民夜间出入、散步更加安全、便利。这样的变化,正是得益于“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持续推进。
过去一年,更多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扮靓和美乡村:整治完成568间田间窝棚(看护房);因户施策完成395户户厕三级化粪池尾水治理;完成多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和修复;实现农村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开展村庄分类和规划编制;实施通村入户便民利民提升工程;深入整治“三线”问题。
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红旗镇和三灶镇鱼林村分别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示范村;红旗镇三板村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红旗、平沙两镇,以及10个村(居)被评选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
近日,一场以“探寻非遗古韵,畅游创美庭院”为主题的活动在三灶镇海澄村举办,吸引了来自港珠澳三地的30组亲子家庭,以及珠海科技学院50名大学生相聚于此,成为主客之间“美美与共”的生动剪影,亦是和美乡村宜居更宜游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金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金湾将继续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因地制宜向“新”求“质”,加速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