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好处。
三年前的今天,2021年3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支持珠海经济特区思想观念先行、改革创新先行、基础设施先行、绿色发展先行,赋予珠海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新典范、民生幸福样板城市“五大战略定位”。
从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到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到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一笔一画勾勒的改革蓝图,已化作大潮涌动、云卷云舒的壮美画卷。三年来,珠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守正创新、奋发有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迈出新步伐。
初心如磐,使命其新。今年3月20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珠海工作,就在新起点上推动珠海现代化建设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这既是督促回访、细致指导,也是加油鼓劲、击鼓催征!
“全市上下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切实增强在新时代新征程担当作为、加快发展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贡献。”市委书记陈勇表示。
(一)
一座开发热岛,几多新鲜故事。
“在澳门买的叉烧饭,可以打包回横琴了!”“企业在琴澳两地流转设备、开展业务更加方便了!”……3月1日零时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实行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的分线管理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珠海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珠海经济特区发展,也勉励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大湾区澳珠极点建设;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合作区正式揭牌运作。过去一年多来,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出炉”,“双15%”税收优惠政策落地,“澳门新街坊”项目全面开售……横琴这片热土,在全球聚光灯下惊艳绽放,也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纵深推进。
从首创粤澳社保(医保)融合办理,到推动近万项市级行政职权交由合作区实施;从积极谋划广珠(澳)高铁建设,到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首次为合作区制定“小切口”立法……心怀“国之大者”,珠海以孜孜不倦的探索、锐意革新的行动,切实担负起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责任。
夜幕降临,站在与横琴一水之隔的珠海中心大厦顶楼眺望,左侧澳门,右侧横琴,十字门水道畔,三地灯火交相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景象加速展现。
“要用好横琴平台,促进香港、澳门、横琴的现代服务业与珠海、中山、江门等珠三角城市的制造业深度融合,让更多产品生产制造在珠三角、研发在横琴。2023年,这样的项目珠海超过30个、总投资338亿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市长黄志豪表示。
聚人聚商聚产,未来新画卷正在铺展。珠海将全力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坚持产业发展正确方向,加快建设澳门品牌工业园、专精特新高端制造产业园等产业平台,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在联动港澳做大做强大湾区澳珠极点上担当作为、加快发展。
(二)
一桥飞架,双向奔赴。
3月24日凌晨4时,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累计验放“北上”香港、澳门单牌车突破200万辆次。自“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今年以来,大桥出入境车流量已经21次刷新最高纪录,单日最高达1.82万辆次。
这是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强劲活力的生动写照,也是珠海“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携手各方共建大桥经贸新通道的鲜活注脚。截至目前,经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超过8000亿元,对飞机发动机、黄金首饰、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高价值、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磁吸效应”进一步释放。
在拓展客货运“经珠港飞”“经珠澳飞”的同时,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洪保十”片区、金湾区为重点,探索建设“大桥功能服务区”;加快建设大桥延长线“四大重要节点”,建成粤港澳物流园二期、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探索将粤港澳物流园作为大桥口岸指定查验场所,申报进境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
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是大湾区发展的关键所在。早在2021年印发的《意见》中,就要求珠海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加快大桥经济区建设,承接港澳物流、供应链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此次,省委常委会调研部署中再次“划重点”——
“向北聚合、向西辐射,不断提升发展能级,更好履行‘头雁’责任,激活‘雁阵效应’”“聚焦释放港珠澳大桥效能,以现代服务业合作为重点,全面提升珠港合作水平”“以交通互通、产业联动、要素对接为抓手加快推动珠江口西岸一体化发展”……
一言以蔽之,珠海要用好潜能无限的“黄金通道”,写好生机勃勃的“大桥文章”,切实当好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火车头”。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座城市命运的齿轮飞速转动,始终滚滚向前。
(三)
高2.4米,宽1.3米,由132个异质结电池片组成……这是“珠海制造”的第一块异质结组件。去年12月,珠海市产业立柱项目——鸿钧新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首个组件产品下线,达成“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获得成品销售收入”的既定目标。
近年来,珠海始终把抓项目、兴产业、强实体摆在重要位置,从无到有系统构建起初具区域竞争优势的光伏、新型储能产业体系,一批新能源项目异军突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竞相涌现。
从数据来看,2023年,珠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大关,工业投资占固投比重提升至35.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600家,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确立产业立柱项目共37个,其中已签署落地投资协议的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达730.5亿元;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超过前4批次累计总和……无怪业内人士惊呼:“坚持‘制造业当家’,珠海正在发起猛攻!”
新春伊始,从省到市,再次高规格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冲锋号角。珠海更掷地有声地定下“小目标”:要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推动年度计划投资1800多亿元的“三个一批”项目提速建设,力争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工业投资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
与此同时,珠海明确将2024年定为“项目攻坚年”和“企业服务年”,重点抓好立柱项目快落地、盘根计划全铺开、产业空间大整合三件大事。
“当前,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注重三个‘并举’——发展模式转换和增长动力转换的并举、产业存量和增量发展的并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并举。”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看来,珠海正是观察如何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城市样本。
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珠海正巩固现有产业基本盘、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新老并举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打造“云上智城”,以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激活一池春水,如今,珠海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产业所需就是科研所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说。前不久,由该实验室牵头建设的蓝海科技产业园在珠海揭牌,致力引育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产业专业化园区。
(四)
如果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搜索,你会看到一个怎样的珠海?
是繁花似锦的时节,在情侣路畔打卡一场“city walk”,或在广袤的珠海西部,沉浸式体验美丽乡村的焕新蝶变,让绿水青山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
是一年一度的珠海艺术节,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一场场高品质的文艺展览展演;或是奔赴中国航展、亚洲通航展的“双重盛宴”,感受AG600等“大国重器”引擎轰鸣的震撼;
是“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成为珠海标配,医疗教育不断提档升级,“长者饭堂”遍布邻里社区;或是过去一年,珠海山姆会员店“骄傲刷屏”,销售额跃升至全球第七位,让港澳居民实实在在感受“一小时生活圈”的便利……
人与城,双向奔赴;在珠海,共享未来。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过去一年,有1.64亿人次通过珠海口岸出入境,超过1145万人次在珠海机场留下足迹;过去一年,珠海“破纪录”地引进各类人才达7万人,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
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历经四十余年建设,珠海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也为建设具有浓浓中国风、岭南韵、珠海味的现代化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高质量发展能走到什么高度,同样取决于补短板、破难题、治痛点的决心和力度。2023年以来,珠海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年市级投入相关资金225亿元,聚焦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陆岛统筹等持续发力,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奏曲”。
特色园区里,“年鱼经济”等新业态新产业孕育大商机;沃野田畴中,“村村有物业”红红火火;蔚蓝碧海上,海岛游客纷至沓来,海工装备、深远海养殖等全链条产业纵深布局……珠海将始终保持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以经济特区率先实现全域现代化的标高,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见典型、出实效。
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精彩演绎和价值所在。
(五)
寻芳陌上花似锦,敢折东风第一枝。眼下的珠海,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关键节点。
从国家战略的大坐标来看,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时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口,珠海对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形成了“1313”思路举措,即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力争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勇挑重担、勇闯新路。
“我们要把珠海发展放在总书记、党中央对珠海的战略定位上,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进一步明确我们要向哪里进发、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达到怎样的高度,认清肩负的沉甸甸历史责任,让前进道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陈勇表示。
前不久,省政府公布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了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
此次省委常委会会议,再次“点名”珠海,要求珠海聚焦建设面向未来的引领型、标杆型湾区城市,立足珠西、着眼全局,加快完善城市设施体系和功能布局,倾情倾力打造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
从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到加强绿美珠海建设;从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海岛经济,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到聚力推进“云上智城”建设,加快打造以新算力、新底座、新架构、新应用、新生态、新模式为支撑的未来数字城市……今天的珠海,要从数量到质量、从空间到功能、从物质到精神、从综合实力到发展能级,推动高水平全方位跃升。
南海之滨,东风浩荡。3年来,珠海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为新时代“春天的故事”增添了浓墨的一笔。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朝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的新目标,珠海更要拿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新的出发续写新的辉煌,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贡献!
又是一年春好处。
三年前的今天,2021年3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支持珠海经济特区思想观念先行、改革创新先行、基础设施先行、绿色发展先行,赋予珠海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新典范、民生幸福样板城市“五大战略定位”。
从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到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到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一笔一画勾勒的改革蓝图,已化作大潮涌动、云卷云舒的壮美画卷。三年来,珠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守正创新、奋发有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迈出新步伐。
初心如磐,使命其新。今年3月20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珠海工作,就在新起点上推动珠海现代化建设进行专题研究部署——这既是督促回访、细致指导,也是加油鼓劲、击鼓催征!
“全市上下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1310’具体部署,切实增强在新时代新征程担当作为、加快发展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贡献。”市委书记陈勇表示。
(一)
一座开发热岛,几多新鲜故事。
“在澳门买的叉烧饭,可以打包回横琴了!”“企业在琴澳两地流转设备、开展业务更加方便了!”……3月1日零时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式实行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的分线管理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珠海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快珠海经济特区发展,也勉励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大湾区澳珠极点建设;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合作区正式揭牌运作。过去一年多来,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出炉”,“双15%”税收优惠政策落地,“澳门新街坊”项目全面开售……横琴这片热土,在全球聚光灯下惊艳绽放,也在国家战略的牵引下纵深推进。
从首创粤澳社保(医保)融合办理,到推动近万项市级行政职权交由合作区实施;从积极谋划广珠(澳)高铁建设,到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首次为合作区制定“小切口”立法……心怀“国之大者”,珠海以孜孜不倦的探索、锐意革新的行动,切实担负起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责任。
夜幕降临,站在与横琴一水之隔的珠海中心大厦顶楼眺望,左侧澳门,右侧横琴,十字门水道畔,三地灯火交相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景象加速展现。
“要用好横琴平台,促进香港、澳门、横琴的现代服务业与珠海、中山、江门等珠三角城市的制造业深度融合,让更多产品生产制造在珠三角、研发在横琴。2023年,这样的项目珠海超过30个、总投资338亿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市长黄志豪表示。
聚人聚商聚产,未来新画卷正在铺展。珠海将全力支持服务合作区建设,坚持产业发展正确方向,加快建设澳门品牌工业园、专精特新高端制造产业园等产业平台,推动琴澳一体化发展,在联动港澳做大做强大湾区澳珠极点上担当作为、加快发展。
(二)
一桥飞架,双向奔赴。
3月24日凌晨4时,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累计验放“北上”香港、澳门单牌车突破200万辆次。自“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实施,今年以来,大桥出入境车流量已经21次刷新最高纪录,单日最高达1.82万辆次。
这是大湾区“车畅、人兴、财旺”强劲活力的生动写照,也是珠海“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桥”、携手各方共建大桥经贸新通道的鲜活注脚。截至目前,经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超过8000亿元,对飞机发动机、黄金首饰、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高价值、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磁吸效应”进一步释放。
在拓展客货运“经珠港飞”“经珠澳飞”的同时,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洪保十”片区、金湾区为重点,探索建设“大桥功能服务区”;加快建设大桥延长线“四大重要节点”,建成粤港澳物流园二期、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探索将粤港澳物流园作为大桥口岸指定查验场所,申报进境肉类、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
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是大湾区发展的关键所在。早在2021年印发的《意见》中,就要求珠海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新枢纽,加快大桥经济区建设,承接港澳物流、供应链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此次,省委常委会调研部署中再次“划重点”——
“向北聚合、向西辐射,不断提升发展能级,更好履行‘头雁’责任,激活‘雁阵效应’”“聚焦释放港珠澳大桥效能,以现代服务业合作为重点,全面提升珠港合作水平”“以交通互通、产业联动、要素对接为抓手加快推动珠江口西岸一体化发展”……
一言以蔽之,珠海要用好潜能无限的“黄金通道”,写好生机勃勃的“大桥文章”,切实当好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火车头”。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座城市命运的齿轮飞速转动,始终滚滚向前。
(三)
高2.4米,宽1.3米,由132个异质结电池片组成……这是“珠海制造”的第一块异质结组件。去年12月,珠海市产业立柱项目——鸿钧新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首个组件产品下线,达成“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获得成品销售收入”的既定目标。
近年来,珠海始终把抓项目、兴产业、强实体摆在重要位置,从无到有系统构建起初具区域竞争优势的光伏、新型储能产业体系,一批新能源项目异军突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竞相涌现。
从数据来看,2023年,珠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大关,工业投资占固投比重提升至35.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600家,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确立产业立柱项目共37个,其中已签署落地投资协议的项目23个,项目总投资达730.5亿元;全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超过前4批次累计总和……无怪业内人士惊呼:“坚持‘制造业当家’,珠海正在发起猛攻!”
新春伊始,从省到市,再次高规格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冲锋号角。珠海更掷地有声地定下“小目标”:要坚持“项目为王”大抓项目,推动年度计划投资1800多亿元的“三个一批”项目提速建设,力争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工业投资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
与此同时,珠海明确将2024年定为“项目攻坚年”和“企业服务年”,重点抓好立柱项目快落地、盘根计划全铺开、产业空间大整合三件大事。
“当前,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注重三个‘并举’——发展模式转换和增长动力转换的并举、产业存量和增量发展的并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并举。”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看来,珠海正是观察如何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城市样本。
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珠海正巩固现有产业基本盘、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新老并举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打造“云上智城”,以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激活一池春水,如今,珠海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产业所需就是科研所向。”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说。前不久,由该实验室牵头建设的蓝海科技产业园在珠海揭牌,致力引育专精特新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产业专业化园区。
(四)
如果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搜索,你会看到一个怎样的珠海?
是繁花似锦的时节,在情侣路畔打卡一场“city walk”,或在广袤的珠海西部,沉浸式体验美丽乡村的焕新蝶变,让绿水青山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
是一年一度的珠海艺术节,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一场场高品质的文艺展览展演;或是奔赴中国航展、亚洲通航展的“双重盛宴”,感受AG600等“大国重器”引擎轰鸣的震撼;
是“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成为珠海标配,医疗教育不断提档升级,“长者饭堂”遍布邻里社区;或是过去一年,珠海山姆会员店“骄傲刷屏”,销售额跃升至全球第七位,让港澳居民实实在在感受“一小时生活圈”的便利……
人与城,双向奔赴;在珠海,共享未来。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过去一年,有1.64亿人次通过珠海口岸出入境,超过1145万人次在珠海机场留下足迹;过去一年,珠海“破纪录”地引进各类人才达7万人,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
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历经四十余年建设,珠海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也为建设具有浓浓中国风、岭南韵、珠海味的现代化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高质量发展能走到什么高度,同样取决于补短板、破难题、治痛点的决心和力度。2023年以来,珠海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年市级投入相关资金225亿元,聚焦县域发展、城镇提能、乡村振兴、陆岛统筹等持续发力,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奏曲”。
特色园区里,“年鱼经济”等新业态新产业孕育大商机;沃野田畴中,“村村有物业”红红火火;蔚蓝碧海上,海岛游客纷至沓来,海工装备、深远海养殖等全链条产业纵深布局……珠海将始终保持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以经济特区率先实现全域现代化的标高,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见典型、出实效。
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精彩演绎和价值所在。
(五)
寻芳陌上花似锦,敢折东风第一枝。眼下的珠海,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关键节点。
从国家战略的大坐标来看,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时指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口,珠海对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形成了“1313”思路举措,即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力争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勇挑重担、勇闯新路。
“我们要把珠海发展放在总书记、党中央对珠海的战略定位上,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思考和谋划,进一步明确我们要向哪里进发、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达到怎样的高度,认清肩负的沉甸甸历史责任,让前进道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陈勇表示。
前不久,省政府公布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其中《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了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
此次省委常委会会议,再次“点名”珠海,要求珠海聚焦建设面向未来的引领型、标杆型湾区城市,立足珠西、着眼全局,加快完善城市设施体系和功能布局,倾情倾力打造活力之城、创新之城、美丽之城、共富之城。
从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到加强绿美珠海建设;从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海岛经济,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到聚力推进“云上智城”建设,加快打造以新算力、新底座、新架构、新应用、新生态、新模式为支撑的未来数字城市……今天的珠海,要从数量到质量、从空间到功能、从物质到精神、从综合实力到发展能级,推动高水平全方位跃升。
南海之滨,东风浩荡。3年来,珠海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为新时代“春天的故事”增添了浓墨的一笔。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朝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的新目标,珠海更要拿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新的出发续写新的辉煌,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贡献!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