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顾当今世界知名城市的发展历程,产业无疑是一座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个多月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在随后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企业体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推进。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五个奋进”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这是珠海勇挑改革开放探路先锋重担、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珠海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新领域新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措。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珠海正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推动未来技术产业化、现有产业未来化,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战略支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筑底盘
努力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也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并明确“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既面向未来,又起于当下。全力以赴夯实当前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做大新兴产业体量,对于珠海基于现有产业优势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上周,我市产业立柱项目——埃克森新能源(珠海)储能电池项目一期厂房全面封顶,计划于今年8月30日前实现一期(9吉瓦时)建成投产。2023年11月,同为产业立柱项目的鸿钧新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实现初步交付。该项目在建设中,相继创下36天完成13.5万平方米场地软基处理、45天完成19.7万平方米桩基础施工、90天完成钢结构首吊等一系列5.0产业新空间建设纪录,为企业进场投产争取到宝贵时间。
目前,全市新洽谈签约的29个产业立柱项目进展顺利,珠海正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推进产业立柱项目快落地、快动工、快投产、快达产,立柱项目正加速挺起珠海产业发展的“脊梁”。
放眼全市,自2022年以来,珠海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4+3”产业实现增加值880.8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4%。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更是高达29%。
新能源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助推了新型储能这项未来产业在珠海的“拔节生长”。随着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建成投产,海博思创等新型储能企业“抢滩”珠海,我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
发展未来产业,既要做好“有中生新”,还要谋划“无中生有”。随着首届亚洲通用航空展的成功举办,珠海已形成“双航展”格局;随着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创新流将进一步畅通……珠海正抢抓机遇,努力开辟更多的未来产业新赛道,在新一轮发展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强支撑
持续建优建强各类平台载体
未来产业面向未来,具有周期长、变量多等特点,珠海要在产业空间、科研平台、支持政策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为未来产业发展作好更充分的准备。
在位于高新区的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一栋栋首层层高10米的厂房精准适配未来科技产业;酒店式员工宿舍、品质超市、休闲餐饮、室内健身房等设施“一站式”满足员工工作和生活需求……
园区入驻企业——太星(珠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源荣表示,“我们韩国总部高管跟中方管理团队多次到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实地考察,都认为这里的产业空间品质极高,因此选择入驻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
立足“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珠海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截至2023年年底,5.0产业新空间已投入使用544万平方米,已建成及在建超1000万平方米,正式签约入驻项目219个。
除了5.0产业新空间外,珠海还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改造升级。“道路更通畅了,绿化更丰富了,厂房更好用了。”这是南屏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的真实感受。近年来,该园区共投入12.38亿元,新建、改造园区道路42条,目前35条道路已完工。通过鼓励工业上楼等方式,园区优质产业空间进一步释放,自2023年以来,园区加快推进34个高端产业项目建设。2023年,园区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200亿元,单位面积产值、税收均位居全国工业园区前列。
接下来,珠海将紧盯市场需求、把握节奏,继续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推进产业空间大整合,持续优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把香洲区、高新区打造成为东部片区超级科创孵化器。
发展未来产业,创新是核心所在,重大创新平台是关键支撑。
位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是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省级科研事业单位。截至2023年12月底,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统筹国家战略和地方所需,深化“产学研”联动,共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96项,项目立项总额超4.1亿元,发表论文3339篇,持续为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打造海上新广东工作贡献战略科技力量。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珠海持续与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持续加快建设。截至2023年12月,珠海累计拥有省实验室2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家、省重点实验室10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7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2家。
优服务
激活未来产业发展动力活力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单位,更是汇聚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的主要载体。2023年,珠海前瞻布局低空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41家、达到69家,主板上市企业新增5家、达到49家。
强化企业梯队培育,是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举措。以香洲区为例,该区已形成“政策扶持+平台赋能+梯度培育”工作机制,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通过“免申即享”形式向215家专精特新企业拨付奖励资金9100万元。
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珠海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政府流程再造、规则再造,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把服务落到企业发展上、做到企业家心坎上,让“一站式”全方位优质服务成为珠海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才与未来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与产业升级转型密切相关。
从“百万科技重奖”到“珠海英才计划”,从市委、市政府致专家、人才新年慰问信到首次举办“人才新年音乐会”……珠海始终爱才、惜才、敬才,全方位加强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全市人才总量超过85万人,每万人工程师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一,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广东省前列。
“2024年新年的第一个夜晚,珠海举办这场诚意满满的音乐会让我感受到珠海对人才的重视,也深受鼓舞。”受邀参加“海纳英才·乐韵迎春”——珠海2024“人才之夜”新年音乐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表示,珠海重视教育、重视环境保护,城市充满青春活力、宜居宜业,这些因素对于科研工作者、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
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珠海正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方位培育、引进、用好人才,发挥实验室、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作用,营造拴心留人、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人才更好创新创造。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启动器”,应用场景则是加速产业化进程的“催化剂”。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珠海正面向未来生产生活方式,聚焦未来城市等领域,加快建设“云上智城”、打造“天空之城”。
案例>>>
发挥新能源领军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加速构建大湾区新型储能高端产业生态圈
走进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数百个机器人分工有序、快速运转。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单臂抓举200公斤的重物,还能精准吸取薄如蝉翼的质子交换膜。去年10月,全球首个投产的吉瓦级液流电池工厂——“超G工厂”建成投产,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将超过6吉瓦时,将推动液流电池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时代。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长城战略咨询“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头顶众多光环的纬景储能落户珠海,与这座城市产业布局、战略眼光、城市气质息息相关。
纬景储能董事长葛群表示,在新型储能尤其是液流电池还没有得到广泛关注的时候,公司的布局与思路就得到了珠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加上珠海制造业浓厚的氛围和扎实的基础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最终让纬景储能把第一个“超G工厂”落户在了珠海。
除了纬景储能外,埃克森新能源(珠海)储能电池等产业立柱项目正加快推进,海博思创等行业龙头企业“落子”珠海……珠海已形成从上游矿产加工、电池材料、装备制造到电芯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将依托新能源领军企业,谋划建设零碳科技城,探索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光储一体等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加速构建起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高端产业生态圈。
访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为未来产业提供“想象空间”
“未来产业是基于现有科技成果及现代产业的衍生,是远期潜力巨大并将推动行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产业。”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珠海提出“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对于加快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江表示,珠海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要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优势,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厚植未来产业的发展土壤,为未来产业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
林江认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首先要做好产业规划。未来产业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科学依据和现有产业基础的产业。珠海要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立足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发展趋势、自身产业基础、城市特色和优势等要素,探索未来产业发展的“珠海路径”;其次是谋划应用场景,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提前作为,建设应用测试空间,创造应用场景和消费需求,助力技术转化和产品开发;此外,还要着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生态,激发企业、人才的“想象力”,持续强化政策支撑,更好地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原创性、颠覆性成果。
环顾当今世界知名城市的发展历程,产业无疑是一座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
一个多月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在随后召开的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企业体系。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推进。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五个奋进”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这是珠海勇挑改革开放探路先锋重担、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珠海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在新领域新赛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措。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珠海正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推动未来技术产业化、现有产业未来化,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战略支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筑底盘
努力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也是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并明确“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未来产业既面向未来,又起于当下。全力以赴夯实当前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做大新兴产业体量,对于珠海基于现有产业优势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上周,我市产业立柱项目——埃克森新能源(珠海)储能电池项目一期厂房全面封顶,计划于今年8月30日前实现一期(9吉瓦时)建成投产。2023年11月,同为产业立柱项目的鸿钧新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实现初步交付。该项目在建设中,相继创下36天完成13.5万平方米场地软基处理、45天完成19.7万平方米桩基础施工、90天完成钢结构首吊等一系列5.0产业新空间建设纪录,为企业进场投产争取到宝贵时间。
目前,全市新洽谈签约的29个产业立柱项目进展顺利,珠海正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推进产业立柱项目快落地、快动工、快投产、快达产,立柱项目正加速挺起珠海产业发展的“脊梁”。
放眼全市,自2022年以来,珠海聚焦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4+3”产业实现增加值880.8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4%。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更是高达29%。
新能源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助推了新型储能这项未来产业在珠海的“拔节生长”。随着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建成投产,海博思创等新型储能企业“抢滩”珠海,我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
发展未来产业,既要做好“有中生新”,还要谋划“无中生有”。随着首届亚洲通用航空展的成功举办,珠海已形成“双航展”格局;随着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创新流将进一步畅通……珠海正抢抓机遇,努力开辟更多的未来产业新赛道,在新一轮发展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强支撑
持续建优建强各类平台载体
未来产业面向未来,具有周期长、变量多等特点,珠海要在产业空间、科研平台、支持政策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为未来产业发展作好更充分的准备。
在位于高新区的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一栋栋首层层高10米的厂房精准适配未来科技产业;酒店式员工宿舍、品质超市、休闲餐饮、室内健身房等设施“一站式”满足员工工作和生活需求……
园区入驻企业——太星(珠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源荣表示,“我们韩国总部高管跟中方管理团队多次到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实地考察,都认为这里的产业空间品质极高,因此选择入驻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
立足“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珠海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截至2023年年底,5.0产业新空间已投入使用544万平方米,已建成及在建超1000万平方米,正式签约入驻项目219个。
除了5.0产业新空间外,珠海还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改造升级。“道路更通畅了,绿化更丰富了,厂房更好用了。”这是南屏科技工业园入园企业的真实感受。近年来,该园区共投入12.38亿元,新建、改造园区道路42条,目前35条道路已完工。通过鼓励工业上楼等方式,园区优质产业空间进一步释放,自2023年以来,园区加快推进34个高端产业项目建设。2023年,园区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1200亿元,单位面积产值、税收均位居全国工业园区前列。
接下来,珠海将紧盯市场需求、把握节奏,继续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推进产业空间大整合,持续优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把香洲区、高新区打造成为东部片区超级科创孵化器。
发展未来产业,创新是核心所在,重大创新平台是关键支撑。
位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是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省级科研事业单位。截至2023年12月底,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统筹国家战略和地方所需,深化“产学研”联动,共承担国家、省、市等各级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96项,项目立项总额超4.1亿元,发表论文3339篇,持续为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打造海上新广东工作贡献战略科技力量。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珠海持续与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持续加快建设。截至2023年12月,珠海累计拥有省实验室2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家、省重点实验室10家、省新型研发机构17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2家。
优服务
激活未来产业发展动力活力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单位,更是汇聚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的主要载体。2023年,珠海前瞻布局低空经济、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41家、达到69家,主板上市企业新增5家、达到49家。
强化企业梯队培育,是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举措。以香洲区为例,该区已形成“政策扶持+平台赋能+梯度培育”工作机制,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通过“免申即享”形式向215家专精特新企业拨付奖励资金9100万元。
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珠海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政府流程再造、规则再造,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把服务落到企业发展上、做到企业家心坎上,让“一站式”全方位优质服务成为珠海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才与未来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与产业升级转型密切相关。
从“百万科技重奖”到“珠海英才计划”,从市委、市政府致专家、人才新年慰问信到首次举办“人才新年音乐会”……珠海始终爱才、惜才、敬才,全方位加强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全市人才总量超过85万人,每万人工程师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一,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广东省前列。
“2024年新年的第一个夜晚,珠海举办这场诚意满满的音乐会让我感受到珠海对人才的重视,也深受鼓舞。”受邀参加“海纳英才·乐韵迎春”——珠海2024“人才之夜”新年音乐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环境与生态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表示,珠海重视教育、重视环境保护,城市充满青春活力、宜居宜业,这些因素对于科研工作者、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
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珠海正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方位培育、引进、用好人才,发挥实验室、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平台作用,营造拴心留人、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人才更好创新创造。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启动器”,应用场景则是加速产业化进程的“催化剂”。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珠海正面向未来生产生活方式,聚焦未来城市等领域,加快建设“云上智城”、打造“天空之城”。
案例>>>
发挥新能源领军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加速构建大湾区新型储能高端产业生态圈
走进纬景储能珠海“超G工厂”,数百个机器人分工有序、快速运转。这些机器人不仅能单臂抓举200公斤的重物,还能精准吸取薄如蝉翼的质子交换膜。去年10月,全球首个投产的吉瓦级液流电池工厂——“超G工厂”建成投产,全面达产后年产能将超过6吉瓦时,将推动液流电池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时代。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选长城战略咨询“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头顶众多光环的纬景储能落户珠海,与这座城市产业布局、战略眼光、城市气质息息相关。
纬景储能董事长葛群表示,在新型储能尤其是液流电池还没有得到广泛关注的时候,公司的布局与思路就得到了珠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加上珠海制造业浓厚的氛围和扎实的基础以及优良的营商环境,最终让纬景储能把第一个“超G工厂”落户在了珠海。
除了纬景储能外,埃克森新能源(珠海)储能电池等产业立柱项目正加快推进,海博思创等行业龙头企业“落子”珠海……珠海已形成从上游矿产加工、电池材料、装备制造到电芯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条,将依托新能源领军企业,谋划建设零碳科技城,探索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光储一体等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加速构建起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高端产业生态圈。
访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为未来产业提供“想象空间”
“未来产业是基于现有科技成果及现代产业的衍生,是远期潜力巨大并将推动行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产业。”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珠海提出“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对于加快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林江表示,珠海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要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优势,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厚植未来产业的发展土壤,为未来产业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
林江认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首先要做好产业规划。未来产业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科学依据和现有产业基础的产业。珠海要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立足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发展趋势、自身产业基础、城市特色和优势等要素,探索未来产业发展的“珠海路径”;其次是谋划应用场景,政府部门要主动作为、提前作为,建设应用测试空间,创造应用场景和消费需求,助力技术转化和产品开发;此外,还要着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生态,激发企业、人才的“想象力”,持续强化政策支撑,更好地鼓励科研人员自由探索原创性、颠覆性成果。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