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全国首个液化天然气冷能养殖示范项目在中国海油广东大鹏LNG接收站正式出鱼。
该项目试验期投放的红鱼、笛鲷类鱼种在40天的试养观察期内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稳定,已完全适应养殖水体环境,预计年产量可达10万斤。
该示范项目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国内液化天然气行业在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绿色能源与水产养殖创新结合
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以下简称大鹏接收站)是国内液化天然气供应量最大的接收站之一,LNG气化外输时会将巨量的冷能排放到海水中,2023年大鹏接收站冷能处理量超800万吨,将巨量的冷能直接排放,会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
中国海油创新利用液化天然气产生的冷能资源,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内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冷能养殖区,将绿色能源与水产养殖创新结合。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裁郝云峰介绍,“液化天然气与海水换热后,海水水温会降低5℃左右,根据不同季节一般保持在15至25℃之间,非常适宜高经济价值鱼类生长,是南方海域非常稀缺的冷水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原本要排掉的宝贵冷海水,大鹏接收站经过不断探索,成功实现了站内冷能养殖。”
天然高品质低温养殖用水被称“钻石水”
大鹏所处海域水质优良,海水经过多次过滤和电解氯酸钠消毒后在ORV内与LNG进行热交换,产生大量低温、无菌海水,且低温海水的溶氧能力强,是极为难得的天然高品质低温养殖用水,被养殖户形象地称为“钻石水”。
同时,项目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科学、立体的循环活水养殖系统,直接从接收站明渠中抽取低温、无菌的海水进入养殖系统,经过储水塔、冷水低温处理池、组合养殖箱、尾水池、尾水多级处理池的循环流动后,流回明渠,流进海洋,整个过程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任何破坏。
中国海油冷能利用技术团队对本次养殖试验项目开展了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监测。“从可行性研究开始,我们就定期进行严格的水质检测,在设计阶段对养殖的冷量进行计算及匹配性研究,针对接收站ORV(开架式气化器)冷排水量不稳定、环境温度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养殖工艺模拟,比选出最优的供冷工艺。同时考虑高经济价值类冷水鱼对水温的敏感性,开发出基于液化天然气冷能的水温调控系统,为本次养殖项目设计出更具适用性的站内冷能养殖改造设计方案。”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能源技术高级经理牛军锋介绍。
依托充沛的液化天然气冷能资源优势,大鹏接收站可24小时提供源源不断的“钻石水”资源,对经济性鱼类进行肉质改良养殖,可以实现对消费市场的全季节供应。
深圳市水产行业协会种业分会秘书长曹跃明介绍,“在大鹏接收站内低温海水生长的海产品不需要再投放任何鱼药或其他添加物,可以确保海产的高品质。
同时,养殖项目所用的冷水是一直在流动的活水,鱼可以保持良好的活跃状态,可以称作是“跑步机上的鱼”。试验项目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批高价值海产品的市场售价每斤在百元以上,通过冷能养殖方式综合成本还能降低30%。
环境效益显著
养殖项目利用的冷能相当于1年种植1800棵树
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冷能利用养殖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据测算,1立方米海水温度降低5度需要消耗5.8千瓦的能量,养殖项目利用的冷能相当于每年为社会节约用电197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800吨,相当于1年种植1800棵树的减排量,是典型的绿色、循环、低碳经济。
未来,中国海油还将继续依托冷能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液化天然气冷链物流、蓄冷、冷能梯级利用等新技术,为液化天然气冷能综合利用拓展出全新的应用场景,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和促进绿色发展积极贡献海油力量。
1月18日,全国首个液化天然气冷能养殖示范项目在中国海油广东大鹏LNG接收站正式出鱼。
该项目试验期投放的红鱼、笛鲷类鱼种在40天的试养观察期内各项生长生理指标稳定,已完全适应养殖水体环境,预计年产量可达10万斤。
该示范项目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国内液化天然气行业在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绿色能源与水产养殖创新结合
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以下简称大鹏接收站)是国内液化天然气供应量最大的接收站之一,LNG气化外输时会将巨量的冷能排放到海水中,2023年大鹏接收站冷能处理量超800万吨,将巨量的冷能直接排放,会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
中国海油创新利用液化天然气产生的冷能资源,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内建设起一个现代化的冷能养殖区,将绿色能源与水产养殖创新结合。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裁郝云峰介绍,“液化天然气与海水换热后,海水水温会降低5℃左右,根据不同季节一般保持在15至25℃之间,非常适宜高经济价值鱼类生长,是南方海域非常稀缺的冷水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些原本要排掉的宝贵冷海水,大鹏接收站经过不断探索,成功实现了站内冷能养殖。”
天然高品质低温养殖用水被称“钻石水”
大鹏所处海域水质优良,海水经过多次过滤和电解氯酸钠消毒后在ORV内与LNG进行热交换,产生大量低温、无菌海水,且低温海水的溶氧能力强,是极为难得的天然高品质低温养殖用水,被养殖户形象地称为“钻石水”。
同时,项目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科学、立体的循环活水养殖系统,直接从接收站明渠中抽取低温、无菌的海水进入养殖系统,经过储水塔、冷水低温处理池、组合养殖箱、尾水池、尾水多级处理池的循环流动后,流回明渠,流进海洋,整个过程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任何破坏。
中国海油冷能利用技术团队对本次养殖试验项目开展了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监测。“从可行性研究开始,我们就定期进行严格的水质检测,在设计阶段对养殖的冷量进行计算及匹配性研究,针对接收站ORV(开架式气化器)冷排水量不稳定、环境温度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养殖工艺模拟,比选出最优的供冷工艺。同时考虑高经济价值类冷水鱼对水温的敏感性,开发出基于液化天然气冷能的水温调控系统,为本次养殖项目设计出更具适用性的站内冷能养殖改造设计方案。”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能源技术高级经理牛军锋介绍。
依托充沛的液化天然气冷能资源优势,大鹏接收站可24小时提供源源不断的“钻石水”资源,对经济性鱼类进行肉质改良养殖,可以实现对消费市场的全季节供应。
深圳市水产行业协会种业分会秘书长曹跃明介绍,“在大鹏接收站内低温海水生长的海产品不需要再投放任何鱼药或其他添加物,可以确保海产的高品质。
同时,养殖项目所用的冷水是一直在流动的活水,鱼可以保持良好的活跃状态,可以称作是“跑步机上的鱼”。试验项目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批高价值海产品的市场售价每斤在百元以上,通过冷能养殖方式综合成本还能降低30%。
环境效益显著
养殖项目利用的冷能相当于1年种植1800棵树
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冷能利用养殖项目产生的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据测算,1立方米海水温度降低5度需要消耗5.8千瓦的能量,养殖项目利用的冷能相当于每年为社会节约用电197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800吨,相当于1年种植1800棵树的减排量,是典型的绿色、循环、低碳经济。
未来,中国海油还将继续依托冷能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液化天然气冷链物流、蓄冷、冷能梯级利用等新技术,为液化天然气冷能综合利用拓展出全新的应用场景,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和促进绿色发展积极贡献海油力量。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