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引领,下好先手棋!厦门支柱产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厦门市产业“领头羊”发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图为金龙生产线。(受访单位供图)

如果你还觉得加油站只能加油,那就OUT了。日前,本报头版“剧透”,2024年即将在高崎国际机场T3候机楼建设的“光储充检换超充站”效果图,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图片背后还传递出其他信息——厦门路桥集团权属传统加油站转型升级的方向:除了加油,还可实现超充,集“分布式光伏、储能、电池检测、乘用车换电”等于一体。

产业转型,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为厦门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主力军,路桥集团升级传统交通业务,紧跟厦门发展新型工业化步伐,向新能源转型,为此成立路桥交通能源公司。目前,该公司在打造“传统能源+新能源”业务格局的基础上,致力于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的融合发展。

厦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稳住工业基本盘,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工业化,需要勇于探索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才能走出具有厦门特色的新路子。当前,厦门产业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时期,主导产业加快结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资源整合,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

供给应用双发力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快充10分钟,续航300公里!新能源车这一快速补能需求,在海沧进岛加油站成为可能。该充电站去年10月正式投运,是路桥交通能源公司的首座超充站,是传统加油站向“油+电”一体站转型的实践。

日前,记者走进这一加油站,遇到即将回泉州的车友陈江林,他不停赞叹:“真的很方便,吃一顿饭时间就充满了。又省钱,充满300公里,只要24元。”他再三点赞“厦门速度”。

该加油站站长孙书进给记者提供了升级后该充电站近30天的核心运营数据:12根充电桩单桩日均充电次数为13.7次,电站日均充电量为3960度。他说,这一升级,契合了市场的需求。接下来,该加油站的屋顶将装上光伏,通过太阳能发电。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景锐说,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电力大规模接入电网,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的特点突出,把它们“管”起来合理利用,可推动构筑绿色低碳的城市能源智能体。

在厦门,布局新能源领域的还有金龙。紧跟“电动厦门”规划,金龙发布了绿色重卡运输新车型,不仅升级最新的新能源技术,还推出了场景化定制服务。

还有,你能想象,路上随处可见的商务车,不仅可以满足出行,车内还能根据开会、聚餐、聚会等需求,进行多场景切换,实现一车多用。这就是金龙2023年打造的首款数智大巴,其具有集成度更高、综合算力更强、网络带宽更大的数智化新技术。

当前,厦门市这些产业“领头羊”,正瞄准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借“双碳”东风,从供给和应用双向发力,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向新型产业升级。

深耕细分领域

产业结构向互联领域优化

在智能手机市场下行、智能汽车高歌猛进之时,二者融合,汽车和手机互联的竞争正如火如荼。以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产业龙头带动,传统电子信息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汽车领域提档升级,我市的天马、士兰微、弘信电子、韦尔通科技等各细分领域的引领企业,一直没有停下布局的步伐。

自动搅拌、分装管控、检测成品、包装入库……日前,记者走进韦尔通科技电子胶黏剂生产车间,紧张忙碌的生产氛围迎面扑来,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

韦尔通科技长期专注电子胶黏剂的研发生产,是手机、平板等智能电子产品组装用胶黏剂领先供应商。“这几年,我们努力挖掘高品质胶黏剂的发展空间和国产化需求。”韦尔通科技总经办总监李武义介绍,在深耕消费电子赛道的基础上,企业积极发力布局新能源、半导体产业。“我们已与一些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达成了合作,并在芯片级封装领域取得突破,目前正在进行小批量试生产。”

当前,如何打通手机屏幕和车载大屏,正在成为显示企业的角力场。作为行业“领头羊”,2023年以来,天马的Mini-LED技术已实现对海外车载大客户的出货,目前正面向全球头部车厂积极开拓;其新型显示技术Micro-LED、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都正加速推进,将在2024年点亮。

显示产业链企业弘信电子的柔性电路板,在智能手机市场迎来量价齐升的同时,车载软板也在稳步推进。士兰微厦门12吋产线,也计划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基本满产。据悉,该产线设备先进、自动化率高,今后将更多满足车规级、工规级芯片上量的需求。

在历经近两年的周期性低迷期,消费电子正在逐步回暖。多位业内人士指出,2024年半导体行业大概率会全面复苏。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指出,要加快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厦门重要的支柱行业,电子信息产业在通过结构优化、技术创新、智能转型后,正不断从传统的电子制造向高端、精密、智能化发展,必将持续在厦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挑大梁”、强引擎的作用。

编辑:吴佳佳 责任编辑:孙宁
“数”“智”引领,下好先手棋!厦门支柱产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潮前智媒 2024-01-02 13:57
厦门市产业“领头羊”发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图为金龙生产线。(受访单位供图)

如果你还觉得加油站只能加油,那就OUT了。日前,本报头版“剧透”,2024年即将在高崎国际机场T3候机楼建设的“光储充检换超充站”效果图,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图片背后还传递出其他信息——厦门路桥集团权属传统加油站转型升级的方向:除了加油,还可实现超充,集“分布式光伏、储能、电池检测、乘用车换电”等于一体。

产业转型,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为厦门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主力军,路桥集团升级传统交通业务,紧跟厦门发展新型工业化步伐,向新能源转型,为此成立路桥交通能源公司。目前,该公司在打造“传统能源+新能源”业务格局的基础上,致力于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的融合发展。

厦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稳住工业基本盘,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工业化,需要勇于探索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才能走出具有厦门特色的新路子。当前,厦门产业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时期,主导产业加快结构优化调整,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资源整合,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

供给应用双发力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快充10分钟,续航300公里!新能源车这一快速补能需求,在海沧进岛加油站成为可能。该充电站去年10月正式投运,是路桥交通能源公司的首座超充站,是传统加油站向“油+电”一体站转型的实践。

日前,记者走进这一加油站,遇到即将回泉州的车友陈江林,他不停赞叹:“真的很方便,吃一顿饭时间就充满了。又省钱,充满300公里,只要24元。”他再三点赞“厦门速度”。

该加油站站长孙书进给记者提供了升级后该充电站近30天的核心运营数据:12根充电桩单桩日均充电次数为13.7次,电站日均充电量为3960度。他说,这一升级,契合了市场的需求。接下来,该加油站的屋顶将装上光伏,通过太阳能发电。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副教授景锐说,风电和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电力大规模接入电网,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的特点突出,把它们“管”起来合理利用,可推动构筑绿色低碳的城市能源智能体。

在厦门,布局新能源领域的还有金龙。紧跟“电动厦门”规划,金龙发布了绿色重卡运输新车型,不仅升级最新的新能源技术,还推出了场景化定制服务。

还有,你能想象,路上随处可见的商务车,不仅可以满足出行,车内还能根据开会、聚餐、聚会等需求,进行多场景切换,实现一车多用。这就是金龙2023年打造的首款数智大巴,其具有集成度更高、综合算力更强、网络带宽更大的数智化新技术。

当前,厦门市这些产业“领头羊”,正瞄准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借“双碳”东风,从供给和应用双向发力,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向新型产业升级。

深耕细分领域

产业结构向互联领域优化

在智能手机市场下行、智能汽车高歌猛进之时,二者融合,汽车和手机互联的竞争正如火如荼。以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产业龙头带动,传统电子信息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向汽车领域提档升级,我市的天马、士兰微、弘信电子、韦尔通科技等各细分领域的引领企业,一直没有停下布局的步伐。

自动搅拌、分装管控、检测成品、包装入库……日前,记者走进韦尔通科技电子胶黏剂生产车间,紧张忙碌的生产氛围迎面扑来,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

韦尔通科技长期专注电子胶黏剂的研发生产,是手机、平板等智能电子产品组装用胶黏剂领先供应商。“这几年,我们努力挖掘高品质胶黏剂的发展空间和国产化需求。”韦尔通科技总经办总监李武义介绍,在深耕消费电子赛道的基础上,企业积极发力布局新能源、半导体产业。“我们已与一些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达成了合作,并在芯片级封装领域取得突破,目前正在进行小批量试生产。”

当前,如何打通手机屏幕和车载大屏,正在成为显示企业的角力场。作为行业“领头羊”,2023年以来,天马的Mini-LED技术已实现对海外车载大客户的出货,目前正面向全球头部车厂积极开拓;其新型显示技术Micro-LED、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都正加速推进,将在2024年点亮。

显示产业链企业弘信电子的柔性电路板,在智能手机市场迎来量价齐升的同时,车载软板也在稳步推进。士兰微厦门12吋产线,也计划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基本满产。据悉,该产线设备先进、自动化率高,今后将更多满足车规级、工规级芯片上量的需求。

在历经近两年的周期性低迷期,消费电子正在逐步回暖。多位业内人士指出,2024年半导体行业大概率会全面复苏。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指出,要加快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厦门重要的支柱行业,电子信息产业在通过结构优化、技术创新、智能转型后,正不断从传统的电子制造向高端、精密、智能化发展,必将持续在厦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挑大梁”、强引擎的作用。

编辑:吴佳佳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