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珠海年终盘点丨珠海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时序岁末,既是年度任务冲刺时间,又是总结和收获季节。

从发力深远海养殖、建设“蓝色粮仓”,到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空间;从“村村有物业”全面铺开、全市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超100万元,到打造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年来,珠海吹响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号角,高位、高效、高质推进“百千万工程”,动员全市各区、镇和超百个行政村开展“百团大战”,着力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百千万工程”的响鼓重槌传递至珠海各产业园区、镇街农村、田间地头,奏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特区强音。

发展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强调了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乡村发展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见物见人,塑形铸魂,正是“百千万工程”的题中之意、努力方向;正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如磐使命和不二途径。

锚定“百千万”,争当“排头兵”。接下来,珠海将以头号工程、头号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推动珠海城乡融合发展、全域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百千万工程”的珠海可借鉴路径。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向海而兴,激活蓝色经济引擎。

展开珠海版图,绵延224.5千米海岸线一望无垠,逾百个大小岛屿造就“百岛之市”,近9348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谱写出属于珠海的海上乐章。

在今年鱼苗孵化旺季,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首批金鲳鱼种鱼顺利完成海上保种育种和产卵,共计产出100千克左右活性鱼卵。

这是该公司探索“海上繁育产卵+陆地种苗孵化+深海养殖”联动模式(以下简称“海陆岛”联动模式)迈出的第一步。

围绕白蕉海鲈、金鲳鱼特色养殖,珠海今年积极探索“海陆岛”联动模式,“陆上”建立白蕉海鲈连片规模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海上”建立金鲳鱼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和白蕉海鲈接续养殖试验基地,“岛上”建立海水鱼类保种配套基础设施。

资料图片。陈庆洋摄

“海陆岛”联动模式,是珠海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剪影。

“百千万工程”明确: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一年来,珠海乡村产业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包括:

通过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开展海洋集团一体化运作,加强“陆-海-岛”联动,推进渔业种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海洋渔业;

以水产品加工为主的预制菜产业抢抓风口,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被列入全省首批预制菜产业园创建名单,珠海成为全国“年鱼经济”策源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等建设,实现乡村特色产业突出鲜明;

依托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斗门生态农业园)、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金鲳鱼产业集群,全省唯一海洋牧场类产业集群)、广东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实现主导产业从种苗、种养、饲料、加工、冷链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建设;

珠海市休闲农业实现融合发展。

乡村治理改革获全省推介

在斗门区莲洲镇西北部的福安村,村内水网纵横,房屋依河而建,具有浓厚的疍家文化氛围,但村里可分配宅基地极少,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

今年9月,在福安村新涌河以西一块平整地块上,国家级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项目“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动工,规划建设为3栋11层高楼,保障60户村民居住需求。首期第一栋农户建房成本约2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周边地区房价。

“福安村遵循‘集约用地、有偿使用、村民自愿、自主管理’原则,因地制宜探索保障户有所居的多种形式,利用有限的集体土地建设村民公寓,最大限度集中集约利用宅基地,在保障村民住房需求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福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振业表示,首期第一栋争取在明年4月封顶,上半年验收交付。

此外,福安村不断优化周边配套设施,如水电配套房、垃圾房、停车位、绿化及围栏等,落实房屋质量把控、村民贷款方案、银行风险把控、物业管理等环节。

“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是斗门区探索宅基地资格权多种保障形式的生动实践,也是珠海稳慎推进农村改革的生动实践。

2020年9月,斗门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针对农村人多地少、宅基地供求紧张的现实情况,斗门区创新村民住房保障机制,探索建设村民公寓等集中式居住保障方式,初步构建了村民公寓居住保障制度政策体系。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斗门区通过出租、合作经营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5262宗,增加集体收入112万元,增加农民收入5398.36万元。

先行先试,取得阶段性成效。

制图:邱耀升

11月21日,《珠海市斗门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入选广东省城乡融合典型做法,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全省推介,并鼓励各成员单位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总结形成更多“珠海经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珠海乡村治理改革稳步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开花结果。今年以来,珠海新增金湾区红旗镇、鱼林村、斗门区夏村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目前全市累计莲洲镇、红旗镇、三板村、虾山村、草朗村、上洲村、沙脊村、桂山村、鱼林村、夏村村等2镇8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村村有物业”完成“消薄”任务

在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村委会发挥毗邻工业园区的优势,盘活26000多平方米闲置厂房,并引入专业运营公司打造成金山林酒店,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60多万元。

三灶镇鱼月村华晨大厦村企合作开发项目。

“鱼月村充分发挥毗邻工业园区及周边配套相对完善的优势,还推进了华晨大厦村企合作开发项目、月堂村小组二期厂房建设项目等,村组两级去年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400多万元。”鱼月村党委委员吕清辉透露说。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街脏乱差、停车位不足等问题,鱼月村党委实施村庄美化工程,进行环境整治和墙绘美化提升,在全村“应划尽划”增设车位2200多个。

“村里变干净了,也变漂亮了。”前来鱼月村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村民吕女士感叹,如今很多事项基本上在村里就能实现“一站式”办理,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便利和服务。

三灶镇鱼月村增设停车位。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正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落脚点。

依靠土地资源和商业地理位置优势禀赋,鱼月村通过物业出租、土地发包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2亿元,厂房、商铺、综合楼、酒店面积分别超2.8万、1.8万、1.9万、3.2万平方米,2022年村集体总收入达1413万元,同比增长3.7%。

鱼月村“村村有物业”的长足发展,在珠海全市并非个案。

随着“村村有物业”全面铺开,数据显示,珠海全市122个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均超过100万元,完成“消薄”任务。

其中,香洲区属国有企业与金明泰股份合作公司签约,推进连片区域的村集体物业参与产业载体建设,项目建筑面积7.42万平方米,租赁期15年,合同总金额4.72亿元,预计每年增收2800万元;

高新区永丰社区创新推广“国企+村集体”永丰模式,携手区属国企高新建投公司,有效盘活7宗186亩低效闲置生产留用地,打造湾区新型超级工业社区——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5.0产业新空间,村集体物业租金价值每年由320万元提高至3000万元,村民分红预计每年超2万元;

斗门区乾务镇夏村村与格力集团合作开发“格创·龙蟠坊”项目,平均每年可为夏村村集体经济增收约500万元、增加200多个就业岗位……

走进珠海的每一个村,几乎都能看见一个根据当地自身发展条件设计、正在建设中或者已经投入使用的村集体项目。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中,区、镇、村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周边产业环境,找准发展项目,发展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物业经济,“多点开花”“百花齐放”,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新动能,实现乡村宜居宜业、村民富裕富足。

打造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

在斗门镇,长达24千米的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起新乡、上洲、下洲、南门、斗门、八甲等村,让往来游客深入体验乡村特色小镇颇具古韵的独特魅力。在该示范带中,兰亭书院、露营营地、品质民宿集群、红色研学基地等景点“串珠成链”、由链成带,让文化底蕴深厚的斗门镇再焕生机。

地处斗门区西北部的斗门镇,自南宋起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今年11月,在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上,斗门镇入选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南门村、上洲村、下洲村、新乡村、小濠冲村、大濠冲村等6个村入选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斗门镇“百千万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门村菉猗堂。

由村及镇,由镇及区,由区及市。放眼珠海全城,今年以来,珠海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动印发《珠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累计安排资金约11.3亿元,在乡村风貌带基础上,积极推进斗门区斗门镇文旅融合示范带、斗门区莲洲镇农旅融合示范带、金湾区红旗特色水乡示范带等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覆盖44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及周边区域,受益人口约21万人。

今年5月,珠海出台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划定“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路线图,到2025年,实现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同时,明确提出推动斗门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主阵地,支持斗门打造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区。

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奏响“百千万工程”进行曲。

接下来,珠海将乘势而上、蹄疾步稳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奋力在全省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打造新标杆、开创新局面。

专家访谈:

“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方法论

“一年来,珠海城乡日趋融合一体,产业活力进一步迸发,生态城市、海洋城市的名片更加凸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所执行所长周顺波认为,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珠海根据群众需求,实施菜单式、定制化服务和政策,出台“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和“1+N+X”政策体系,为县域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珠海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实效,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珠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周顺波分析指出,珠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容闳、唐绍仪等名人故里,可以充分利用“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文旅项目,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

其次,珠海的农旅资源丰富。作为“百岛之市”,珠海拥有丰富的海岛资源,在现代观光农业、现代渔业方面也有很好的基础,尤其是斗门区作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拥有高科技农业产业园以及扎实的农旅产业基础,能够很好地为全省“百千万工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周顺波表示,珠海毗邻港澳,在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成为连接港澳两地最为便利的城市,依托港澳能够更好地促进全域均衡发展。总体来看,珠海金湾、斗门仍具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东西间均衡,为城市未来提供了更具想象力的发展范式,也为‘百千万工程’落地提供了更大空间。”周顺波表示。

展望未来,周顺波认为珠海推动“百千万工程”核心是以产业引领,通过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城乡均衡发展和融合发展,“如建设产业5.0发展新空间,推动大项目落地,打造一批文旅+农旅的标杆项目。”

周顺波总结表示,要更好地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二是充分利用好海岛旅游和生态农业资源;三是要统筹考虑城市空间格局的东西平衡,城市中心要适度西移,靠近港澳和横琴,缓解“东密西疏”的格局;四是要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

统筹:张帆
文字:施展华 图片:张洲 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高质量发展看珠海年终盘点丨珠海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珠海特区报 2023-12-26 08:16

时序岁末,既是年度任务冲刺时间,又是总结和收获季节。

从发力深远海养殖、建设“蓝色粮仓”,到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空间;从“村村有物业”全面铺开、全市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超100万元,到打造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年来,珠海吹响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号角,高位、高效、高质推进“百千万工程”,动员全市各区、镇和超百个行政村开展“百团大战”,着力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百千万工程”的响鼓重槌传递至珠海各产业园区、镇街农村、田间地头,奏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特区强音。

发展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强调了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乡村发展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见物见人,塑形铸魂,正是“百千万工程”的题中之意、努力方向;正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如磐使命和不二途径。

锚定“百千万”,争当“排头兵”。接下来,珠海将以头号工程、头号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推动珠海城乡融合发展、全域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百千万工程”的珠海可借鉴路径。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向海而兴,激活蓝色经济引擎。

展开珠海版图,绵延224.5千米海岸线一望无垠,逾百个大小岛屿造就“百岛之市”,近9348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谱写出属于珠海的海上乐章。

在今年鱼苗孵化旺季,广东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首批金鲳鱼种鱼顺利完成海上保种育种和产卵,共计产出100千克左右活性鱼卵。

这是该公司探索“海上繁育产卵+陆地种苗孵化+深海养殖”联动模式(以下简称“海陆岛”联动模式)迈出的第一步。

围绕白蕉海鲈、金鲳鱼特色养殖,珠海今年积极探索“海陆岛”联动模式,“陆上”建立白蕉海鲈连片规模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海上”建立金鲳鱼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和白蕉海鲈接续养殖试验基地,“岛上”建立海水鱼类保种配套基础设施。

资料图片。陈庆洋摄

“海陆岛”联动模式,是珠海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剪影。

“百千万工程”明确: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一年来,珠海乡村产业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包括:

通过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开展海洋集团一体化运作,加强“陆-海-岛”联动,推进渔业种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现代海洋渔业;

以水产品加工为主的预制菜产业抢抓风口,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被列入全省首批预制菜产业园创建名单,珠海成为全国“年鱼经济”策源地,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等建设,实现乡村特色产业突出鲜明;

依托珠海国家农业科技园(斗门生态农业园)、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金鲳鱼产业集群,全省唯一海洋牧场类产业集群)、广东珠海台湾农民创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实现主导产业从种苗、种养、饲料、加工、冷链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建设;

珠海市休闲农业实现融合发展。

乡村治理改革获全省推介

在斗门区莲洲镇西北部的福安村,村内水网纵横,房屋依河而建,具有浓厚的疍家文化氛围,但村里可分配宅基地极少,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

今年9月,在福安村新涌河以西一块平整地块上,国家级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项目“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动工,规划建设为3栋11层高楼,保障60户村民居住需求。首期第一栋农户建房成本约2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周边地区房价。

“福安村遵循‘集约用地、有偿使用、村民自愿、自主管理’原则,因地制宜探索保障户有所居的多种形式,利用有限的集体土地建设村民公寓,最大限度集中集约利用宅基地,在保障村民住房需求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福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振业表示,首期第一栋争取在明年4月封顶,上半年验收交付。

此外,福安村不断优化周边配套设施,如水电配套房、垃圾房、停车位、绿化及围栏等,落实房屋质量把控、村民贷款方案、银行风险把控、物业管理等环节。

“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是斗门区探索宅基地资格权多种保障形式的生动实践,也是珠海稳慎推进农村改革的生动实践。

2020年9月,斗门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针对农村人多地少、宅基地供求紧张的现实情况,斗门区创新村民住房保障机制,探索建设村民公寓等集中式居住保障方式,初步构建了村民公寓居住保障制度政策体系。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斗门区通过出租、合作经营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5262宗,增加集体收入112万元,增加农民收入5398.36万元。

先行先试,取得阶段性成效。

制图:邱耀升

11月21日,《珠海市斗门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入选广东省城乡融合典型做法,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全省推介,并鼓励各成员单位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总结形成更多“珠海经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珠海乡村治理改革稳步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开花结果。今年以来,珠海新增金湾区红旗镇、鱼林村、斗门区夏村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目前全市累计莲洲镇、红旗镇、三板村、虾山村、草朗村、上洲村、沙脊村、桂山村、鱼林村、夏村村等2镇8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村村有物业”完成“消薄”任务

在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村委会发挥毗邻工业园区的优势,盘活26000多平方米闲置厂房,并引入专业运营公司打造成金山林酒店,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60多万元。

三灶镇鱼月村华晨大厦村企合作开发项目。

“鱼月村充分发挥毗邻工业园区及周边配套相对完善的优势,还推进了华晨大厦村企合作开发项目、月堂村小组二期厂房建设项目等,村组两级去年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400多万元。”鱼月村党委委员吕清辉透露说。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街脏乱差、停车位不足等问题,鱼月村党委实施村庄美化工程,进行环境整治和墙绘美化提升,在全村“应划尽划”增设车位2200多个。

“村里变干净了,也变漂亮了。”前来鱼月村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村民吕女士感叹,如今很多事项基本上在村里就能实现“一站式”办理,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便利和服务。

三灶镇鱼月村增设停车位。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正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落脚点。

依靠土地资源和商业地理位置优势禀赋,鱼月村通过物业出租、土地发包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2亿元,厂房、商铺、综合楼、酒店面积分别超2.8万、1.8万、1.9万、3.2万平方米,2022年村集体总收入达1413万元,同比增长3.7%。

鱼月村“村村有物业”的长足发展,在珠海全市并非个案。

随着“村村有物业”全面铺开,数据显示,珠海全市122个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均超过100万元,完成“消薄”任务。

其中,香洲区属国有企业与金明泰股份合作公司签约,推进连片区域的村集体物业参与产业载体建设,项目建筑面积7.42万平方米,租赁期15年,合同总金额4.72亿元,预计每年增收2800万元;

高新区永丰社区创新推广“国企+村集体”永丰模式,携手区属国企高新建投公司,有效盘活7宗186亩低效闲置生产留用地,打造湾区新型超级工业社区——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5.0产业新空间,村集体物业租金价值每年由320万元提高至3000万元,村民分红预计每年超2万元;

斗门区乾务镇夏村村与格力集团合作开发“格创·龙蟠坊”项目,平均每年可为夏村村集体经济增收约500万元、增加200多个就业岗位……

走进珠海的每一个村,几乎都能看见一个根据当地自身发展条件设计、正在建设中或者已经投入使用的村集体项目。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中,区、镇、村结合自身区位优势和周边产业环境,找准发展项目,发展各具特色的村集体物业经济,“多点开花”“百花齐放”,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新动能,实现乡村宜居宜业、村民富裕富足。

打造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

在斗门镇,长达24千米的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起新乡、上洲、下洲、南门、斗门、八甲等村,让往来游客深入体验乡村特色小镇颇具古韵的独特魅力。在该示范带中,兰亭书院、露营营地、品质民宿集群、红色研学基地等景点“串珠成链”、由链成带,让文化底蕴深厚的斗门镇再焕生机。

地处斗门区西北部的斗门镇,自南宋起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今年11月,在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上,斗门镇入选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南门村、上洲村、下洲村、新乡村、小濠冲村、大濠冲村等6个村入选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斗门镇“百千万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门村菉猗堂。

由村及镇,由镇及区,由区及市。放眼珠海全城,今年以来,珠海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动印发《珠海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累计安排资金约11.3亿元,在乡村风貌带基础上,积极推进斗门区斗门镇文旅融合示范带、斗门区莲洲镇农旅融合示范带、金湾区红旗特色水乡示范带等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覆盖44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及周边区域,受益人口约21万人。

今年5月,珠海出台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划定“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路线图,到2025年,实现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同时,明确提出推动斗门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主阵地,支持斗门打造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区。

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奏响“百千万工程”进行曲。

接下来,珠海将乘势而上、蹄疾步稳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奋力在全省深化“文旅融合”、加快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打造新标杆、开创新局面。

专家访谈:

“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方法论

“一年来,珠海城乡日趋融合一体,产业活力进一步迸发,生态城市、海洋城市的名片更加凸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经济所执行所长周顺波认为,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珠海根据群众需求,实施菜单式、定制化服务和政策,出台“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和“1+N+X”政策体系,为县域经济和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珠海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实效,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发展的红利。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珠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周顺波分析指出,珠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容闳、唐绍仪等名人故里,可以充分利用“开眼看世界”的历史文化底蕴,发展文旅项目,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

其次,珠海的农旅资源丰富。作为“百岛之市”,珠海拥有丰富的海岛资源,在现代观光农业、现代渔业方面也有很好的基础,尤其是斗门区作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拥有高科技农业产业园以及扎实的农旅产业基础,能够很好地为全省“百千万工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周顺波表示,珠海毗邻港澳,在港珠澳大桥开通后,成为连接港澳两地最为便利的城市,依托港澳能够更好地促进全域均衡发展。总体来看,珠海金湾、斗门仍具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东西间均衡,为城市未来提供了更具想象力的发展范式,也为‘百千万工程’落地提供了更大空间。”周顺波表示。

展望未来,周顺波认为珠海推动“百千万工程”核心是以产业引领,通过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城乡均衡发展和融合发展,“如建设产业5.0发展新空间,推动大项目落地,打造一批文旅+农旅的标杆项目。”

周顺波总结表示,要更好地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一是要充分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二是充分利用好海岛旅游和生态农业资源;三是要统筹考虑城市空间格局的东西平衡,城市中心要适度西移,靠近港澳和横琴,缓解“东密西疏”的格局;四是要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

统筹:张帆
文字:施展华 图片:张洲 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