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提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深圳学校体育工作的系列举措。该意见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
如何切实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如何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与参与性,实现体育与教育融合?是学校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对此,记者采访多所深圳中小学,了解学校在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保质、保量、持续供应的具体措施。
每节课时长调整为35分钟
每天增加一节体育课
着眼于每节课的时长,深圳市螺岭实验学校正探索通过将每节课的时长由40分钟调整为35分钟,尝试将每日由6节课调整为7节课,从而在保证日常课程安排不变的情况下,新增一节体育课。这样的解决方案,能确保在不延长学生每天课时量,且不与其他教学冲突的情况下,为学生增加体育课时,确保满足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运动需求。
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除了需要解决课时安排的问题,课堂配套的师资、场地、器材也需要同步优化。“优先排课、扩大师资队伍、精细化场地使用,是配合‘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基础。”深圳市螺岭实验学校体育课组长庞增南表示,为了保证每节体育课都能充分高效地展开,学校老师积极挖掘场地的使用功能,重新设计场地的布局,满足多个班级在同一个场地的课程安排,实现了“一场多用”“一场多能”的效果。
“解决体育课课时问题,可以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调整入手。”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第二党支部书记、安全主任徐世尧告诉记者,该校通过将地方代表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部分课时向体育学科倾倒,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在不影响日常教学的情况下的落实。在体育课课时安排方面,龙华中心小学则通过优化的课程安排,确保每节课最多只有15个班级上课,并配齐师资,以解决场地、器材有限,安全隐患监管不足的问题。
保障课时数量、优先体育学科排课、扩大师资队伍、精细化场地使用等多管齐下的措施,为学生每天拥有一节高质量体育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课程多样化
确保每年新学一项专项运动
除了保证体育课的“量”,体育课的“质”也是关键。“6年的体育课学习下来,学生可以体验和初步掌握至少6项体育专项运动。”深圳市螺岭实验学校体育课组长庞增南向记者分享了深圳市螺岭实验学校在各学年的多样化课程设计安排。每个学年,学生都会以一门专项运动技能教学为主开展学习,同时搭配以基本的运动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能素养。螺岭实验学校的学生通过学、练、赛的方式,深入体验和学习武术、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项目,了解具体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和操练技巧,初步掌握具体的专项运动。多样化的课程为学生体验不同项目,找到感兴趣且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提供机会,也增加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课程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也展现课余活动和社团活动中。“我们学校的社团中,体育社团占70%。”深圳市莲南小学莲馨校区校区主任钟玉豪向记者分享了莲南小学莲馨校区的社团活动构成,通过设置篮球、跆拳道、武术等多样化体育社团,让学生可以在课上体验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在课下参与社团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提高。时而轻柔地迈步,展现太极的刚柔并济,时而有力地挥动拳头,挥出南拳的利落潇洒……“在深圳市莲南小学莲馨校区社团课上,南拳、咏春、醒狮、太极等传统体育形式,很受学生欢迎。”钟玉豪告诉记者,打造趣味十足的体育活动方式,是保持学生对体育热情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与体育课堂相衔接
增强体质享受运动乐趣
在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将课外活动与体育课堂相衔接,将体育与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的过程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健全人格,是实现1+1>2的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
“课上学,课下练。练中赛,玩中评。”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第二党支部书记、安全主任徐世尧表示,课外活动与体育课教学两者之间具有促进、互补关系。龙华中心小学面对目前学生在校时间长、安排较满的问题,正积极尝试“课间微运动”的模式,丰富学生课间的运动体验,解决学生“久坐”的问题,帮助学生在课间有组织地进行运动。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体卫艺研究部部长刘丽芳表示,体育回归教育是体教融合的必然趋势。她提出,在实现体教融合的过程中,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主动运动的生活观念,并以“教会、勤练、常赛”的系统化模式有序推进体育教学,深入挖掘体育运动的科学内涵及育人价值。同时激发社会全员参与运动的热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健康的管理。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可以逐步实现体教融合的目标,展现体育回归教育的价值。
“以体育人,以体育心。”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督导室科长尹泽利表示,体育是一个多方面培养人的项目,学生可以在体育项目训练和比赛中,提升身体素质,促进智力发育,保持心理健康。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为学生感受运动乐趣,培养运动习惯提供机会,而多样、系统的体育课程和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习如何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克服困难、接受失败。她表示,体教融合能够培养学生长期锻炼的习惯,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近日,《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提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深圳学校体育工作的系列举措。该意见明确,从2024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中小学每天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少于30分钟。
如何切实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如何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与参与性,实现体育与教育融合?是学校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对此,记者采访多所深圳中小学,了解学校在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保质、保量、持续供应的具体措施。
每节课时长调整为35分钟
每天增加一节体育课
着眼于每节课的时长,深圳市螺岭实验学校正探索通过将每节课的时长由40分钟调整为35分钟,尝试将每日由6节课调整为7节课,从而在保证日常课程安排不变的情况下,新增一节体育课。这样的解决方案,能确保在不延长学生每天课时量,且不与其他教学冲突的情况下,为学生增加体育课时,确保满足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运动需求。
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除了需要解决课时安排的问题,课堂配套的师资、场地、器材也需要同步优化。“优先排课、扩大师资队伍、精细化场地使用,是配合‘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基础。”深圳市螺岭实验学校体育课组长庞增南表示,为了保证每节体育课都能充分高效地展开,学校老师积极挖掘场地的使用功能,重新设计场地的布局,满足多个班级在同一个场地的课程安排,实现了“一场多用”“一场多能”的效果。
“解决体育课课时问题,可以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调整入手。”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第二党支部书记、安全主任徐世尧告诉记者,该校通过将地方代表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部分课时向体育学科倾倒,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在不影响日常教学的情况下的落实。在体育课课时安排方面,龙华中心小学则通过优化的课程安排,确保每节课最多只有15个班级上课,并配齐师资,以解决场地、器材有限,安全隐患监管不足的问题。
保障课时数量、优先体育学科排课、扩大师资队伍、精细化场地使用等多管齐下的措施,为学生每天拥有一节高质量体育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课程多样化
确保每年新学一项专项运动
除了保证体育课的“量”,体育课的“质”也是关键。“6年的体育课学习下来,学生可以体验和初步掌握至少6项体育专项运动。”深圳市螺岭实验学校体育课组长庞增南向记者分享了深圳市螺岭实验学校在各学年的多样化课程设计安排。每个学年,学生都会以一门专项运动技能教学为主开展学习,同时搭配以基本的运动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能素养。螺岭实验学校的学生通过学、练、赛的方式,深入体验和学习武术、羽毛球、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体育项目,了解具体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和操练技巧,初步掌握具体的专项运动。多样化的课程为学生体验不同项目,找到感兴趣且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提供机会,也增加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课程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也展现课余活动和社团活动中。“我们学校的社团中,体育社团占70%。”深圳市莲南小学莲馨校区校区主任钟玉豪向记者分享了莲南小学莲馨校区的社团活动构成,通过设置篮球、跆拳道、武术等多样化体育社团,让学生可以在课上体验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在课下参与社团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提高。时而轻柔地迈步,展现太极的刚柔并济,时而有力地挥动拳头,挥出南拳的利落潇洒……“在深圳市莲南小学莲馨校区社团课上,南拳、咏春、醒狮、太极等传统体育形式,很受学生欢迎。”钟玉豪告诉记者,打造趣味十足的体育活动方式,是保持学生对体育热情的重要途径。
课外活动与体育课堂相衔接
增强体质享受运动乐趣
在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基础上,将课外活动与体育课堂相衔接,将体育与教育相融合,让学生在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的过程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增强身体素质,健全人格,是实现1+1>2的育人效果的有效途径。
“课上学,课下练。练中赛,玩中评。”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第二党支部书记、安全主任徐世尧表示,课外活动与体育课教学两者之间具有促进、互补关系。龙华中心小学面对目前学生在校时间长、安排较满的问题,正积极尝试“课间微运动”的模式,丰富学生课间的运动体验,解决学生“久坐”的问题,帮助学生在课间有组织地进行运动。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体卫艺研究部部长刘丽芳表示,体育回归教育是体教融合的必然趋势。她提出,在实现体教融合的过程中,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主动运动的生活观念,并以“教会、勤练、常赛”的系统化模式有序推进体育教学,深入挖掘体育运动的科学内涵及育人价值。同时激发社会全员参与运动的热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健康的管理。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可以逐步实现体教融合的目标,展现体育回归教育的价值。
“以体育人,以体育心。”深圳市龙华区教育局督导室科长尹泽利表示,体育是一个多方面培养人的项目,学生可以在体育项目训练和比赛中,提升身体素质,促进智力发育,保持心理健康。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为学生感受运动乐趣,培养运动习惯提供机会,而多样、系统的体育课程和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习如何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克服困难、接受失败。她表示,体教融合能够培养学生长期锻炼的习惯,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