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文艺评论(2023年12月1日)

tqb-20231201-011.jpg

丹青翘楚 共绘珠海

——全国美术名家作品珠海邀请展览述评

□ 靳雄步

10月15日,由珠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珠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珠海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全国美术名家作品珠海邀请展览在珠海规划展览馆、珠海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马新林、古锦其、祁海峰、林蓝、叶正华、杨尧、王胜利、邵亚川、庞茂琨、何红舟、刘文伟、陈坚、骆献跃、李晓林、周刚、梁宇等16位美术名家的代表作以及在珠海采风创作的精品画作共118幅,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多种形式。

tqb1201011_001_01_b.jpg

本次展览汇聚了众多国内主流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是一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也是一次深层次的文化交流。纵观展览,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善于捕捉时代特点。高品质的文艺作品必然来自艺术家对历史及现实生活本质规律的准确把握,画家只有具备宏观和微观视野下的个体经历,才能掌握不同表现对象的细微差别,准确表达出人与事物的精神状态。显然,在珠海采风写生期间,美术名家们善于捕捉时代敏感点,并通过微观和实证融入到作品中。祁海峰的《沸腾的九洲港工地》和刘文伟的《劳动者·记港珠澳大桥建设》两幅作品,通过对建筑工地场景和工人施工现场的描摹,找准了创作对象与时代精神的关联,生动地展现了特区建设者的精神品格。王胜利的《横琴采蚝女》、庞茂琨的《小林》、何红舟的《珠海女教师》和李晓林的《高新区女教师》则探索如何将传统叙事转化为绘画语言来表述老百姓的生存故事。在这些作品中,画家们皆保持了敏锐的洞察力和入微的思维,表现出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艺术激情。

二是采用“大时代观”的广阔视角。画家们将历史建筑、风土人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创作出一批展现中国气派、岭南气韵和珠海气质的写生作品。只有深入生活,着眼于现实题材创作,才能创作出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马新林多次走进珠海古镇和传统村落写生,其作品《会同春晓》表现了珠海悠远深厚的历史积淀,并以独特的叙述方式把古村落“历史风貌”延伸为“时代新风”。林蓝在《红棉》中以岭南特有的英雄花红木棉作为载体,借物言情,表现珠海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杨尧的《丰收的田野》和古锦其的《龙出海》分别通过“阳光和煦”与“汹涌澎湃”的两种不同自然景观表现珠海时代气象,传递出了新时代珠海人顽强奋进、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植根时代,观照现实,把奋进新征程时代背景下珠海人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三是着重强调审美意趣的表达。珠海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画家们在以不同的艺术语言、表现风格和绘画形式描摹对象时,皆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审美趋向和艺术格调,作品在表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叶正华在《海泉湾温泉》中运用超越时空的手法,将珠海不同的景观和风物有机糅合在一起,巧妙地将现代元素符号化处理,流露出别样的审美意趣。陈坚的《海天砥柱》、周刚的《珠海唐家湾共乐园》、梁宇的《万山岛灯塔》、邵亚川的《珠海红树林一隅》和骆献跃的《珠海横琴码头》等作品,以敏锐的笔触生动刻画了珠海历史人文风貌和海岛浪漫风情,讴歌了珠海经济特区建设成就,在表现手法上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四是体现珠海加强新时代文艺队伍建设的现实作为。近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市建设,全面推进文艺事业繁荣,积极打造具有珠海特色的文化品牌,对推动城市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次邀请全国知名画家来珠海深入基层生活采风写生,与本土画家交流美术创作,为文艺繁荣兴盛培养和聚集人才。全国美术名家作品珠海邀请展览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反映了珠海加强新时代文艺队伍建设的现实作为。

美术作品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亦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全国美术名家作品珠海邀请展览进一步深化了全国美术名家间的合作交流,更好满足了珠海市民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为珠海新时代文艺队伍建设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窗口,为珠海打造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建设区域文化艺术中心做了更加厚实的积淀。

以蟹入画讽世情
□ 邱俊霖

tqb1201011_004_01_b.jpg

徐渭《黄甲图》

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秋日吃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人在吃蟹时讲究颇多,许多文人墨客还会将螃蟹写入诗中或是绘入画中。在历代螃蟹图中,明代画家徐渭笔下的蟹可谓独树一帜。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的别号很多,有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漱仙等。徐渭算得上是一位奇才,集诗文、戏曲、书画成就于一身。

徐渭笔下的蟹用笔放纵,不追求形似,而是突出写意。比如,在《黄甲图》中,他便以奔放精练的笔墨来画出螃蟹的爬行之状。

《黄甲图》中的蟹,身子是用三笔浓墨涂抹而成,八条腿蜷曲收拢,值得注意的是螃蟹的两个螯却画得大而细致,螯上的齿纹用笔尖点得颇为锐利。这只蟹正在爬行,但显得有些笨拙,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快速移动,而是缓慢前行。这只蟹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却集浓、淡、枯、勾、点、抹等诸多笔法于一体,螃蟹造型简约,却质感、形状、神态俱在,生动形象。

在螃蟹上方有两枝肥阔的荷叶。荷叶阔大如伞,枯茎斜擎,一正一侧,偃仰有致,已经显露出凋零之状,让人感觉到了无尽的秋意。值得注意的是,徐渭在绘画时往水墨中加入了适量的胶,避免了水墨渗散。

在《黄甲图》右上角有徐渭题诗:“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指的是螃蟹昏昏沉沉、腹中空空,但是偏偏有一副与众不同胆豪气粗的样貌。而这个时候黄甲吃香,所以让它能金榜题名登甲第。许多人认为,徐渭此画是借螃蟹粗鲁横行的形象来嘲讽当时那些胸无点墨却依靠人脉关系或金钱侥幸高中、身登甲第的人。

而在徐渭的《花卉鱼蟹图》卷中,徐渭同样以狂放的笔锋,一气呵成绘出了一只简约却颇具神采的螃蟹,描绘了深秋时节螃蟹的横行之态。在这幅蟹画中,他题诗道:“老人画懈(蟹)复题诗,正是秋深稻熟时。饱却黄云归穴去,付将甲胄欲何为。”他抓住了螃蟹饱食稻子(“黄云”指稻子)后躲在洞穴中的特点,讽刺那些饱食终日、享尽荣华而不愿为国作战的武将。

tqb1201011_004_02_b.jpg

《花卉鱼蟹图》局部

此外,徐渭还有《题画蟹》诗:“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说的是秋高稻熟时,江村蟹肥,别看螃蟹双螯如戟挺立在青泥之上,但如果把它翻身朝上画在纸上的话,那么就像董卓圆团团的肚脐了。董卓是汉末权臣,因作恶多端,死后士兵在他肚脐上点了灯,脂膏流了一地。这是抓住螃蟹秋后正肥、腹中充满脂肪(蟹黄)的特点,来讽刺脑满肠肥的权贵。

徐渭对蟹观察细腻,最擅长刻画螃蟹的爬行状,他笔下的螃蟹活灵活现,往往只用寥寥数笔便将螃蟹的质感、形状和神态生动呈现。他喜欢运用螃蟹的不同特征,对世情作不同侧面的讽刺。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逐渐僵化,弊端显现,许多真正有才华者常屡试不中,像徐渭这样的奇才却连应八次乡试都未能中举,而部分不学无术的人却常能高中然后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徐渭对这种现象极为不满,故借用螃蟹的形象来进行讽刺。

徐渭的画作对后世影响极大。画家齐白石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过一幅螃蟹画,上书“看你横行到几时”,以表达他对侵略者的痛恨和抗日必胜的信念,我们从中似乎也能看到徐渭的影子。

 

水色淋漓的诗意美

——古元水彩画《河畔》赏析

古元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他的水彩画作品意境优美,极具艺术魅力,同时又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他于1991年创作的水彩画《河畔》描绘了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田间耕作的情形,自然动人。

tqb1201011_002_01_b.jpg

《河畔》 36×49cm 1991年 水彩画

整幅作品以青山碧水为主体,近处描绘了绿草如茵的汀渚一角,上面盛开着白色、黄色、蓝色的小花,一群鸭子在草丛中休憩觅食。汀渚外是一片平静的水面,蓝天、绿树、青山倒映其中,还有三只鸭子在水面游弋,将水面划开一道道波纹。河面右侧是一块农田,一眼望去全是绿油油的农作物,两名乡民正弯着腰除草松土。远处的河岸生长着茂密的树林,密密麻麻不漏空隙,青山巍峨屹立。

《河畔》选取了平视和仰视两个角度展现画面,观者仿佛置身汀渚,周围的景物呈包围之势,给观者带来强烈的人在画中游的体验感。作品构图多样,河岸的水平线构图延展整个画幅,一方面增强了画面平衡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导观者视线,使青山更为突出,强调主体;表现青山时则采用了三角形构图,使得画面更为稳定和谐,同时带有向上伸展的动势美,彰显山之伟岸。作品整体色调浓郁,以青、绿为主色调,自然而明丽;充分发挥水彩画特点,利用各种晕染变化表现水的通透明澈和山的氤氲梦幻,层次饱满,过渡自然;细节颇具心思,岸上劳作的乡民分别身着红色、蓝色的衣服,冷暖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也使画面更为生动。

(文图均由古元美术馆提供)

留落不遇 渔樵终老

——品读祖咏诗词

□ 程应峰

据《唐才子传》记载,洛阳人祖咏生于699年,少有文名,“好学深思,好文多才,善于写诗”。殷璠评其诗:“翦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足称为才子也。”少年祖咏与诗佛王维友善,堪为诗界密友。

724年,祖咏赴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按惯例,举子要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律诗,这次应试题为“望终南余雪”。面对这一考题,祖咏提笔只写下了四句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然后将考卷交到了主考官手中。透过诗句,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消融殆尽。日暮之时,雪色更显寒冽,寒光闪耀,令人更增寒意。

主考官有些惊讶:“你怎么才写了四句就不写了?按规定得写上六韵十二句呀。”祖咏躬身施礼,微微一笑道:“大人,小生觉得拙作已经将题意全部呈现了,没必要再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了。”主考官听后,仔细端详起了祖咏的考卷,细品之下,觉得祖咏之诗果然饱含悲天悯人的襟怀,这种为诗者的素质实在难得。

就这样,祖咏打破常规,以立意和韵味取胜,被爱才识才的主考官破格选中。然而,祖咏因恃才狂放,以致命运乖蹇,时运不济。在进士及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被加授官职。幸亏后来经慧眼识人的唐代名臣张说推荐,才得以担任驾部员外郎,却又因张说被罢相遭迁谪,仕途很快结束,最后归隐汝水一带,以渔樵终老。王维在济州寓官舍时,曾赠诗祖咏:“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由此诗可知祖咏留落不遇的境况。

祖咏写过《古意二首》:

其一

夫差日淫放,举国求妃嫔。自谓得王宠,代间无美人。碧罗象天阁,坐辇乘芳春。宫女数千骑,常游江水滨。年深玉颜老,时薄花妆新。拭泪下金殿,娇多不顾身。生前妒歌舞,死后同灰尘。冢墓令人哀,哀于铜雀台。

其二

楚王竟何去,独自留巫山。偏使世人见,迢迢江汉间。驻舟春溪里,誓愿拜灵颜。梦寐睹神女,金沙鸣佩环。闲艳绝世姿,令人气力微。含笑默不语,化作朝云飞。

通过对宫庭生活的描摹,揭露了宫庭生活的奢华淫逸,以及封建帝王非非无度的索求,同时展现了宫女得宠失宠、生前身后的境况,笔墨传神,形象跃然。

祖咏作诗更多的是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工整,像王维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由吧。祖咏的代表作有《终南望余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送丘为下第》等,其中以《终南望余雪》和《望蓟门》两首诗最为著名。清代学者王士祯在《渔洋诗话》里,把《终南望余雪》和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

而其《望蓟门》一诗:“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勾画山川形胜,描写沙场烽火、边塞寒光,意象雄伟气派、波澜壮阔,格调高昂、令人震撼。

祖咏更多的诗是以赠答酬和、羁旅行役、山水田园为主题,写得工稳妥贴,其山水诗具有语言简洁、合蕴深厚的特点。祖咏在骨子里是一个浪漫文人,他的眼中只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看不到社会深层的黑暗,或者说看到了也当没看到,因为他的心灵时时刻刻充盈的是满满的诗意。

祖咏的一生有执着细致、重情重义的一面,也有恃才疏狂、不拘一格的一面。正因如此,导致了他的留落不遇、渔樵终老,这是幸还是不幸?作为后人,我们不好评说,但冥冥之中也印证了“凤鸟止于梧桐,玄鸟栖于屋檐。志士居于庙堂,诗人归于田园”之语。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丹梅
湾韵丨文艺评论(2023年12月1日)
珠海特区报 2023-12-01 11:02

tqb-20231201-011.jpg

丹青翘楚 共绘珠海

——全国美术名家作品珠海邀请展览述评

□ 靳雄步

10月15日,由珠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珠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珠海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全国美术名家作品珠海邀请展览在珠海规划展览馆、珠海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马新林、古锦其、祁海峰、林蓝、叶正华、杨尧、王胜利、邵亚川、庞茂琨、何红舟、刘文伟、陈坚、骆献跃、李晓林、周刚、梁宇等16位美术名家的代表作以及在珠海采风创作的精品画作共118幅,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多种形式。

tqb1201011_001_01_b.jpg

本次展览汇聚了众多国内主流美术创作的中坚力量,是一场高水平的艺术盛宴,也是一次深层次的文化交流。纵观展览,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善于捕捉时代特点。高品质的文艺作品必然来自艺术家对历史及现实生活本质规律的准确把握,画家只有具备宏观和微观视野下的个体经历,才能掌握不同表现对象的细微差别,准确表达出人与事物的精神状态。显然,在珠海采风写生期间,美术名家们善于捕捉时代敏感点,并通过微观和实证融入到作品中。祁海峰的《沸腾的九洲港工地》和刘文伟的《劳动者·记港珠澳大桥建设》两幅作品,通过对建筑工地场景和工人施工现场的描摹,找准了创作对象与时代精神的关联,生动地展现了特区建设者的精神品格。王胜利的《横琴采蚝女》、庞茂琨的《小林》、何红舟的《珠海女教师》和李晓林的《高新区女教师》则探索如何将传统叙事转化为绘画语言来表述老百姓的生存故事。在这些作品中,画家们皆保持了敏锐的洞察力和入微的思维,表现出与时代精神相呼应的艺术激情。

二是采用“大时代观”的广阔视角。画家们将历史建筑、风土人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创作出一批展现中国气派、岭南气韵和珠海气质的写生作品。只有深入生活,着眼于现实题材创作,才能创作出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马新林多次走进珠海古镇和传统村落写生,其作品《会同春晓》表现了珠海悠远深厚的历史积淀,并以独特的叙述方式把古村落“历史风貌”延伸为“时代新风”。林蓝在《红棉》中以岭南特有的英雄花红木棉作为载体,借物言情,表现珠海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杨尧的《丰收的田野》和古锦其的《龙出海》分别通过“阳光和煦”与“汹涌澎湃”的两种不同自然景观表现珠海时代气象,传递出了新时代珠海人顽强奋进、改革创新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植根时代,观照现实,把奋进新征程时代背景下珠海人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三是着重强调审美意趣的表达。珠海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画家们在以不同的艺术语言、表现风格和绘画形式描摹对象时,皆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审美趋向和艺术格调,作品在表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叶正华在《海泉湾温泉》中运用超越时空的手法,将珠海不同的景观和风物有机糅合在一起,巧妙地将现代元素符号化处理,流露出别样的审美意趣。陈坚的《海天砥柱》、周刚的《珠海唐家湾共乐园》、梁宇的《万山岛灯塔》、邵亚川的《珠海红树林一隅》和骆献跃的《珠海横琴码头》等作品,以敏锐的笔触生动刻画了珠海历史人文风貌和海岛浪漫风情,讴歌了珠海经济特区建设成就,在表现手法上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四是体现珠海加强新时代文艺队伍建设的现实作为。近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市建设,全面推进文艺事业繁荣,积极打造具有珠海特色的文化品牌,对推动城市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次邀请全国知名画家来珠海深入基层生活采风写生,与本土画家交流美术创作,为文艺繁荣兴盛培养和聚集人才。全国美术名家作品珠海邀请展览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反映了珠海加强新时代文艺队伍建设的现实作为。

美术作品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亦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全国美术名家作品珠海邀请展览进一步深化了全国美术名家间的合作交流,更好满足了珠海市民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为珠海新时代文艺队伍建设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窗口,为珠海打造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建设区域文化艺术中心做了更加厚实的积淀。

以蟹入画讽世情
□ 邱俊霖

tqb1201011_004_01_b.jpg

徐渭《黄甲图》

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秋日吃螃蟹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人在吃蟹时讲究颇多,许多文人墨客还会将螃蟹写入诗中或是绘入画中。在历代螃蟹图中,明代画家徐渭笔下的蟹可谓独树一帜。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的别号很多,有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漱仙等。徐渭算得上是一位奇才,集诗文、戏曲、书画成就于一身。

徐渭笔下的蟹用笔放纵,不追求形似,而是突出写意。比如,在《黄甲图》中,他便以奔放精练的笔墨来画出螃蟹的爬行之状。

《黄甲图》中的蟹,身子是用三笔浓墨涂抹而成,八条腿蜷曲收拢,值得注意的是螃蟹的两个螯却画得大而细致,螯上的齿纹用笔尖点得颇为锐利。这只蟹正在爬行,但显得有些笨拙,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快速移动,而是缓慢前行。这只蟹虽然只是寥寥数笔,却集浓、淡、枯、勾、点、抹等诸多笔法于一体,螃蟹造型简约,却质感、形状、神态俱在,生动形象。

在螃蟹上方有两枝肥阔的荷叶。荷叶阔大如伞,枯茎斜擎,一正一侧,偃仰有致,已经显露出凋零之状,让人感觉到了无尽的秋意。值得注意的是,徐渭在绘画时往水墨中加入了适量的胶,避免了水墨渗散。

在《黄甲图》右上角有徐渭题诗:“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指的是螃蟹昏昏沉沉、腹中空空,但是偏偏有一副与众不同胆豪气粗的样貌。而这个时候黄甲吃香,所以让它能金榜题名登甲第。许多人认为,徐渭此画是借螃蟹粗鲁横行的形象来嘲讽当时那些胸无点墨却依靠人脉关系或金钱侥幸高中、身登甲第的人。

而在徐渭的《花卉鱼蟹图》卷中,徐渭同样以狂放的笔锋,一气呵成绘出了一只简约却颇具神采的螃蟹,描绘了深秋时节螃蟹的横行之态。在这幅蟹画中,他题诗道:“老人画懈(蟹)复题诗,正是秋深稻熟时。饱却黄云归穴去,付将甲胄欲何为。”他抓住了螃蟹饱食稻子(“黄云”指稻子)后躲在洞穴中的特点,讽刺那些饱食终日、享尽荣华而不愿为国作战的武将。

tqb1201011_004_02_b.jpg

《花卉鱼蟹图》局部

此外,徐渭还有《题画蟹》诗:“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说的是秋高稻熟时,江村蟹肥,别看螃蟹双螯如戟挺立在青泥之上,但如果把它翻身朝上画在纸上的话,那么就像董卓圆团团的肚脐了。董卓是汉末权臣,因作恶多端,死后士兵在他肚脐上点了灯,脂膏流了一地。这是抓住螃蟹秋后正肥、腹中充满脂肪(蟹黄)的特点,来讽刺脑满肠肥的权贵。

徐渭对蟹观察细腻,最擅长刻画螃蟹的爬行状,他笔下的螃蟹活灵活现,往往只用寥寥数笔便将螃蟹的质感、形状和神态生动呈现。他喜欢运用螃蟹的不同特征,对世情作不同侧面的讽刺。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逐渐僵化,弊端显现,许多真正有才华者常屡试不中,像徐渭这样的奇才却连应八次乡试都未能中举,而部分不学无术的人却常能高中然后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徐渭对这种现象极为不满,故借用螃蟹的形象来进行讽刺。

徐渭的画作对后世影响极大。画家齐白石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过一幅螃蟹画,上书“看你横行到几时”,以表达他对侵略者的痛恨和抗日必胜的信念,我们从中似乎也能看到徐渭的影子。

 

水色淋漓的诗意美

——古元水彩画《河畔》赏析

古元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他的水彩画作品意境优美,极具艺术魅力,同时又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他于1991年创作的水彩画《河畔》描绘了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和劳动人民田间耕作的情形,自然动人。

tqb1201011_002_01_b.jpg

《河畔》 36×49cm 1991年 水彩画

整幅作品以青山碧水为主体,近处描绘了绿草如茵的汀渚一角,上面盛开着白色、黄色、蓝色的小花,一群鸭子在草丛中休憩觅食。汀渚外是一片平静的水面,蓝天、绿树、青山倒映其中,还有三只鸭子在水面游弋,将水面划开一道道波纹。河面右侧是一块农田,一眼望去全是绿油油的农作物,两名乡民正弯着腰除草松土。远处的河岸生长着茂密的树林,密密麻麻不漏空隙,青山巍峨屹立。

《河畔》选取了平视和仰视两个角度展现画面,观者仿佛置身汀渚,周围的景物呈包围之势,给观者带来强烈的人在画中游的体验感。作品构图多样,河岸的水平线构图延展整个画幅,一方面增强了画面平衡感,另一方面又能引导观者视线,使青山更为突出,强调主体;表现青山时则采用了三角形构图,使得画面更为稳定和谐,同时带有向上伸展的动势美,彰显山之伟岸。作品整体色调浓郁,以青、绿为主色调,自然而明丽;充分发挥水彩画特点,利用各种晕染变化表现水的通透明澈和山的氤氲梦幻,层次饱满,过渡自然;细节颇具心思,岸上劳作的乡民分别身着红色、蓝色的衣服,冷暖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也使画面更为生动。

(文图均由古元美术馆提供)

留落不遇 渔樵终老

——品读祖咏诗词

□ 程应峰

据《唐才子传》记载,洛阳人祖咏生于699年,少有文名,“好学深思,好文多才,善于写诗”。殷璠评其诗:“翦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足称为才子也。”少年祖咏与诗佛王维友善,堪为诗界密友。

724年,祖咏赴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按惯例,举子要写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律诗,这次应试题为“望终南余雪”。面对这一考题,祖咏提笔只写下了四句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然后将考卷交到了主考官手中。透过诗句,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消融殆尽。日暮之时,雪色更显寒冽,寒光闪耀,令人更增寒意。

主考官有些惊讶:“你怎么才写了四句就不写了?按规定得写上六韵十二句呀。”祖咏躬身施礼,微微一笑道:“大人,小生觉得拙作已经将题意全部呈现了,没必要再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了。”主考官听后,仔细端详起了祖咏的考卷,细品之下,觉得祖咏之诗果然饱含悲天悯人的襟怀,这种为诗者的素质实在难得。

就这样,祖咏打破常规,以立意和韵味取胜,被爱才识才的主考官破格选中。然而,祖咏因恃才狂放,以致命运乖蹇,时运不济。在进士及第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被加授官职。幸亏后来经慧眼识人的唐代名臣张说推荐,才得以担任驾部员外郎,却又因张说被罢相遭迁谪,仕途很快结束,最后归隐汝水一带,以渔樵终老。王维在济州寓官舍时,曾赠诗祖咏:“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由此诗可知祖咏留落不遇的境况。

祖咏写过《古意二首》:

其一

夫差日淫放,举国求妃嫔。自谓得王宠,代间无美人。碧罗象天阁,坐辇乘芳春。宫女数千骑,常游江水滨。年深玉颜老,时薄花妆新。拭泪下金殿,娇多不顾身。生前妒歌舞,死后同灰尘。冢墓令人哀,哀于铜雀台。

其二

楚王竟何去,独自留巫山。偏使世人见,迢迢江汉间。驻舟春溪里,誓愿拜灵颜。梦寐睹神女,金沙鸣佩环。闲艳绝世姿,令人气力微。含笑默不语,化作朝云飞。

通过对宫庭生活的描摹,揭露了宫庭生活的奢华淫逸,以及封建帝王非非无度的索求,同时展现了宫女得宠失宠、生前身后的境况,笔墨传神,形象跃然。

祖咏作诗更多的是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工整,像王维一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缘由吧。祖咏的代表作有《终南望余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送丘为下第》等,其中以《终南望余雪》和《望蓟门》两首诗最为著名。清代学者王士祯在《渔洋诗话》里,把《终南望余雪》和陶渊明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

而其《望蓟门》一诗:“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勾画山川形胜,描写沙场烽火、边塞寒光,意象雄伟气派、波澜壮阔,格调高昂、令人震撼。

祖咏更多的诗是以赠答酬和、羁旅行役、山水田园为主题,写得工稳妥贴,其山水诗具有语言简洁、合蕴深厚的特点。祖咏在骨子里是一个浪漫文人,他的眼中只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看不到社会深层的黑暗,或者说看到了也当没看到,因为他的心灵时时刻刻充盈的是满满的诗意。

祖咏的一生有执着细致、重情重义的一面,也有恃才疏狂、不拘一格的一面。正因如此,导致了他的留落不遇、渔樵终老,这是幸还是不幸?作为后人,我们不好评说,但冥冥之中也印证了“凤鸟止于梧桐,玄鸟栖于屋檐。志士居于庙堂,诗人归于田园”之语。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