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享省级医疗资源!省医珠海医院加快打造西部医疗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亦是着力解决群众异地就医和看病难问题的重大举措。

2023年9月30日,位于珠海市金湾区的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以下简称“省医珠海医院”)将迎来建院7周年。

7年来,依托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全面托管的模式,省医珠海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遵循“强专科、大综合”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平台,发挥一体化改革的优势,建成了技术水平领先全国的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手术麻醉科等核心科室,有力推动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金湾区全域医联体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医疗资源。

风劲扬帆正当时,敢在人先又出发。站在岁月的肩膀上,省医珠海医院正紧紧锚定“创建三甲医院、建成珠海西部医疗中心”的目标,积极争取推动启动医院二期、三期建设,谋求专科布局再规划、专科设置再细化,为更好满足区域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托管模式

让“家门口”看名医成常态

7月17日,是省医主任医师、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翟琼香到省医珠海医院坐诊的日子。尽管受台风“泰利”影响,翟琼香主任还是早上6点多就从广州出发前往金湾。刚到诊室,一位家长便带着孩子来找她求助。

原来,这位患儿小张(化名)从小反应较同龄孩子迟钝,家长曾带孩子多处求医但效果不佳,后遇到来金湾坐诊的翟琼香,经过精确诊治,症状已逐渐改善。7月中旬,小张因新冠病毒感染后难以入睡,家长马上带他找回经验丰富的翟大夫。

岭南名医翟琼香(右一)在省医珠海医院儿科门诊给患儿诊查。

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资源,离不开德艺双馨的医疗专家,更少不了省医的全托管模式。

2015年6月,珠海市政府、金湾区政府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签署框架协议,共建省医珠海医院。2016年9月30日,省医珠海医院落成揭牌。

“早在2016年医院开科之初,省医最具品牌及影响力的心血管专科(包括心内科、心外科、心儿科等)、急危重症医学部,以及神经脑血管、微创外科等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便陆续进驻,分批分阶段在我们这里开展专科布局。”省医珠海医院院长张忠林介绍。

如今,在省医珠海医院,除了心内科、心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儿科、内分泌科、急诊科、中医科等多学科有省医专家长期坐诊,月均还有80多人次其他科室省医专家到此出门诊、查房、会诊和手术,真正让群众“家门口”看名医成为常态。

省医珠海医院建成一批名医专家工作室。

随着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台,高龄孕产妇、新生儿增多。省医珠海医院还依托省医专家直通车机制,建立了绿色通道和MDT诊疗模式(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成功破解多例危重、疑难妇儿病患救治难题——一名孕29周准妈妈遭遇风险极高的心脏瓣膜性疾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妇儿MDT团队保驾护母子平安;新生儿科为一名胎龄31周、出生体重只有1.79Kg的早产婴儿打开了生命通道,填补了区域内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空白。

强专科引擎

频频实现区域医疗新突破

完成珠海首例不停跳微创冠脉搭桥手术、珠海西部首例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成功开展珠海西部首例胎儿磁共振检查、金湾首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建院以来,“首例”在省医珠海医院频频出现,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效果逐渐显现,有效缓解了群众大病跨市、跨区域就医的困难。

群众能否在家门口看好病,专科水平是关键。而心血管,正是省医的“明星专科”。

近年来,省医珠海医院针对区域医疗短板,对省医的心血管品牌专科进一步延伸,建立了集预防、规范诊疗、急危重症救治、心脏康复为一体的心血管疾病系统化诊疗模式,融合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心脏彩超、ICU、放射科等各专科建立综合性心血管救治团队。心血管疾病诊治打破专科界限,实行内外科病人共同管理。

截至2023年8月30日,省医珠海医院共实施介入手术1717例。冠脉CTO(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介入技术水平已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损伤小、康复快的心脏微创手术同样成为了常规开展的手术,患者中超六成是慕名而来的省外乃至国外患者。

随着专科水平的突飞猛进,省医珠海医院频频实现区域医疗技术的新突破。如急诊微创开胸心脏手术成功救治“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穿孔+急性左心衰”的年轻海归博士;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脏不停跳微创冠脉搭桥术,实现了换瓣“不开胸”;为8岁患儿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填补珠海西部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依托省医专家“传帮带”,除了心血管科外,急危重症、手术麻醉、呼吸等多个学科也马力全开“自造血”成长,成为省医珠海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省医珠海医院作为珠海市唯一一家入选广东省县级心血管病防治中心的医疗机构;心血管内科、急诊科成为第一批“十四五”期间珠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高分通过国家PCCM评审认证,医院获评“优秀单位”。

建“五大中心”

夯实急危重症救治之基

走进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对标国际标准打造的急诊科急救双通道、十米半径“一站式”抢救单元让人印象深刻。“生死时速”不时在此上演,为伤患者留住“生命之门”。

数据显示,2022年,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接诊患者超7.1万人次,120急救出车1633车次,急危重症抢救952例,抢救成功919例,平均抢救成功率高达96.53%。

急诊科独特的设计,在挽救病患的生死竞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分为普通急诊病人的绿色通道和急危重症病人抢救的红色通道,红色通道内包括两间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室、DR、CT、MRI室,其中CT室与导管室仅一门之隔。”省医珠海医院医务部负责人罗永燕介绍,凭借独特的空间布局优势,医院卒中病人从到达急诊大门到完成CT检查仅需13分钟;DTB时间(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的时间,是急性心梗病人能否及时获救的一项重要指标)平均66分钟,最短26分钟;在住院患者救治中,低风险及中低风险死亡率仍保持为0,中高风险死亡率与高风险死亡率低于珠海市平均水平。

依托多学科联动快速反应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加之急诊设计优势,省医珠海医院“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目前已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认证,通过市级创伤中心现场评审,成为珠海市创伤中心建设单位。

为了将急危重症救治成果更多地辐射基层,省医珠海医院还建立了网络远程协同救治合作服务机制,通过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远程医疗服务合作、专科联盟等多种模式,与医联体成员单位合作构建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

织密医联体

全力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

实施“大病不出区,常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的分级诊疗模式,是金湾区构建“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关键所在,更是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作为金湾区医疗救治中心,省医珠海医院与红旗镇卫生院、三灶镇卫生院等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医联体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健全区域分级诊疗体系,通过出诊带教、业务指导、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医、教、研全方位帮扶基层医院,加快诊疗质量同质化发展,全力攻坚基层群众“看病难”。

2020年以来,省医珠海医院已接收基层医院上转患者6672人次,住院下转患者176人次(不含门急诊)。接收医联体成员单位“组团式”业务骨干轮岗培训33人。同时,省医珠海医院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智慧化”,启用分级诊疗平台,通过平台上转及下转患者情况管理,进一步为区域群众提供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省医珠海医院还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与金湾健康养老服务机构——金湾颐养园签订医养结合医联体合作协议,通过双向沟通交流、上门服务等方式,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抓绩效考核

加速推动医院发展提质增效

绩效考核是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省医珠海医院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作为院党委“一把手”工程,建立起多维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让“绩效考核日常化,日常工作指标化”成为院内共识,推动医院从“规模扩张”进阶至“内涵提升”阶段。

具体而言,省医珠海医院成立了医院运行管理办公室,设立专科运行小组,由对口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护士长及运行助理组成,形成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科室,从医保政策、医务要求、成本控制等方面解读考核指标,引导各科室通过合理优化收入结构、提升CMI值、加快周转、主动融入社区等手段减轻病人负担;同时结合病种绩效指标、病种成本测算,精准指导临床优化病种结构,提升服务性收入占比,降低药耗比,推动医院实现病种结构、成本结构的“腾笼换鸟”。

此外,省医珠海医院还构建了以绩效考核指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改革方案,重点突出按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取酬的分配机制,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岗位的不同特点,分类考核,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时兼顾向临床一线和技术风险高的科室倾斜的分配原则,切实发挥了绩效激励作用。

经过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指挥棒的系列改革发展,省医珠海医院已从建院最初的门诊试运行到2022年奋楫跨越,临床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组数从303提升到469,三、四级手术量增长6.6倍,微创手术量增长7倍,疑难病例数增长29倍,门急诊诊疗人次、出院人次分别增长8.6倍、3.7倍。

2023年前8个月,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相关改革进一步深化,医院发展按下“快进键”,总诊疗量(不含核酸检测)237389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50.66%,出院10265人次,同比增长76.47%,手术例次同比增长74%。

铸“五心”文化

以“软实力”夯实发展“硬支撑”

“作为一家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疗高地。”省医珠海医院党委书记黄裕存介绍,为了以文化“软实力”夯实发展“硬支撑”,省医珠海医院正加快铸造“五心”文化,即“红心”赋能、“赤心”精医、“全心”为民、“同心”志愿、“暖心”关爱。

省医珠海医院医护人员积极深入基层开展多学科义诊服务活动。

党建引领作为省医珠海医院文化建设的“红色基底”,贯穿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培育、民主管理、学科攻坚、疫情防控等方方面面,医院党委先后获评金湾区、珠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建院之初,省医珠海医院就成立了“同心圆志愿服务队”,坚持送义诊健康服务到社区、校园、企业等,如今已惠及群众近3万人次,被评为金湾区优秀志愿服务品牌。

为了让群众看病少跑腿、更舒心,省医珠海医院还启动了“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推出“无假日门诊”“夜间门诊”“假日医保窗口”,新开设医学美容中心、中医康复中心、疼痛睡眠诊疗中心、女性整体健康中心,调整病区布局,增设108张床位,通过再造医疗流程,门诊患者平均就诊时间缩短至23分钟,各类影像检查实现“当天约、当天查”。

接下来,省医珠海医院将紧紧锚定“创建三甲医院、建成珠海西部医疗中心”的目标,积极争取推动启动医院二期、三期建设,谋求专科布局再规划、专科设置再细化,做到流程更方便、功能更到位、布局更合理;着重升级改造血透室、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导管室、手术室、病理科等;增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专科重症监护室,推进术科专业建设,加大外科手术病人比例和微创外科手术占比;增设介入科,开展肿瘤及出血性疾病的介入诊疗,推进脑卒中介入诊疗及神经外科高难度手术开展。

文字:宋一诺 通讯员 谢冰 陈晓纯
图片:张洲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田海
“家门口”享省级医疗资源!省医珠海医院加快打造西部医疗中心
珠海特区报 2023-09-28 09:5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亦是着力解决群众异地就医和看病难问题的重大举措。

2023年9月30日,位于珠海市金湾区的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以下简称“省医珠海医院”)将迎来建院7周年。

7年来,依托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全面托管的模式,省医珠海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遵循“强专科、大综合”的发展定位,充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平台,发挥一体化改革的优势,建成了技术水平领先全国的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手术麻醉科等核心科室,有力推动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金湾区全域医联体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医疗资源。

风劲扬帆正当时,敢在人先又出发。站在岁月的肩膀上,省医珠海医院正紧紧锚定“创建三甲医院、建成珠海西部医疗中心”的目标,积极争取推动启动医院二期、三期建设,谋求专科布局再规划、专科设置再细化,为更好满足区域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托管模式

让“家门口”看名医成常态

7月17日,是省医主任医师、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翟琼香到省医珠海医院坐诊的日子。尽管受台风“泰利”影响,翟琼香主任还是早上6点多就从广州出发前往金湾。刚到诊室,一位家长便带着孩子来找她求助。

原来,这位患儿小张(化名)从小反应较同龄孩子迟钝,家长曾带孩子多处求医但效果不佳,后遇到来金湾坐诊的翟琼香,经过精确诊治,症状已逐渐改善。7月中旬,小张因新冠病毒感染后难以入睡,家长马上带他找回经验丰富的翟大夫。

岭南名医翟琼香(右一)在省医珠海医院儿科门诊给患儿诊查。

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资源,离不开德艺双馨的医疗专家,更少不了省医的全托管模式。

2015年6月,珠海市政府、金湾区政府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签署框架协议,共建省医珠海医院。2016年9月30日,省医珠海医院落成揭牌。

“早在2016年医院开科之初,省医最具品牌及影响力的心血管专科(包括心内科、心外科、心儿科等)、急危重症医学部,以及神经脑血管、微创外科等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便陆续进驻,分批分阶段在我们这里开展专科布局。”省医珠海医院院长张忠林介绍。

如今,在省医珠海医院,除了心内科、心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儿科、内分泌科、急诊科、中医科等多学科有省医专家长期坐诊,月均还有80多人次其他科室省医专家到此出门诊、查房、会诊和手术,真正让群众“家门口”看名医成为常态。

省医珠海医院建成一批名医专家工作室。

随着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台,高龄孕产妇、新生儿增多。省医珠海医院还依托省医专家直通车机制,建立了绿色通道和MDT诊疗模式(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成功破解多例危重、疑难妇儿病患救治难题——一名孕29周准妈妈遭遇风险极高的心脏瓣膜性疾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妇儿MDT团队保驾护母子平安;新生儿科为一名胎龄31周、出生体重只有1.79Kg的早产婴儿打开了生命通道,填补了区域内新生儿PICC置管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空白。

强专科引擎

频频实现区域医疗新突破

完成珠海首例不停跳微创冠脉搭桥手术、珠海西部首例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成功开展珠海西部首例胎儿磁共振检查、金湾首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建院以来,“首例”在省医珠海医院频频出现,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效果逐渐显现,有效缓解了群众大病跨市、跨区域就医的困难。

群众能否在家门口看好病,专科水平是关键。而心血管,正是省医的“明星专科”。

近年来,省医珠海医院针对区域医疗短板,对省医的心血管品牌专科进一步延伸,建立了集预防、规范诊疗、急危重症救治、心脏康复为一体的心血管疾病系统化诊疗模式,融合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心脏彩超、ICU、放射科等各专科建立综合性心血管救治团队。心血管疾病诊治打破专科界限,实行内外科病人共同管理。

截至2023年8月30日,省医珠海医院共实施介入手术1717例。冠脉CTO(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介入技术水平已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损伤小、康复快的心脏微创手术同样成为了常规开展的手术,患者中超六成是慕名而来的省外乃至国外患者。

随着专科水平的突飞猛进,省医珠海医院频频实现区域医疗技术的新突破。如急诊微创开胸心脏手术成功救治“感染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穿孔+急性左心衰”的年轻海归博士;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脏不停跳微创冠脉搭桥术,实现了换瓣“不开胸”;为8岁患儿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填补珠海西部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依托省医专家“传帮带”,除了心血管科外,急危重症、手术麻醉、呼吸等多个学科也马力全开“自造血”成长,成为省医珠海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省医珠海医院作为珠海市唯一一家入选广东省县级心血管病防治中心的医疗机构;心血管内科、急诊科成为第一批“十四五”期间珠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高分通过国家PCCM评审认证,医院获评“优秀单位”。

建“五大中心”

夯实急危重症救治之基

走进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对标国际标准打造的急诊科急救双通道、十米半径“一站式”抢救单元让人印象深刻。“生死时速”不时在此上演,为伤患者留住“生命之门”。

数据显示,2022年,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接诊患者超7.1万人次,120急救出车1633车次,急危重症抢救952例,抢救成功919例,平均抢救成功率高达96.53%。

急诊科独特的设计,在挽救病患的生死竞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分为普通急诊病人的绿色通道和急危重症病人抢救的红色通道,红色通道内包括两间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室、DR、CT、MRI室,其中CT室与导管室仅一门之隔。”省医珠海医院医务部负责人罗永燕介绍,凭借独特的空间布局优势,医院卒中病人从到达急诊大门到完成CT检查仅需13分钟;DTB时间(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的时间,是急性心梗病人能否及时获救的一项重要指标)平均66分钟,最短26分钟;在住院患者救治中,低风险及中低风险死亡率仍保持为0,中高风险死亡率与高风险死亡率低于珠海市平均水平。

依托多学科联动快速反应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加之急诊设计优势,省医珠海医院“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目前已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认证,通过市级创伤中心现场评审,成为珠海市创伤中心建设单位。

为了将急危重症救治成果更多地辐射基层,省医珠海医院还建立了网络远程协同救治合作服务机制,通过胸痛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远程医疗服务合作、专科联盟等多种模式,与医联体成员单位合作构建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

织密医联体

全力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

实施“大病不出区,常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的分级诊疗模式,是金湾区构建“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的关键所在,更是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作为金湾区医疗救治中心,省医珠海医院与红旗镇卫生院、三灶镇卫生院等区域基层医疗机构签订医联体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健全区域分级诊疗体系,通过出诊带教、业务指导、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医、教、研全方位帮扶基层医院,加快诊疗质量同质化发展,全力攻坚基层群众“看病难”。

2020年以来,省医珠海医院已接收基层医院上转患者6672人次,住院下转患者176人次(不含门急诊)。接收医联体成员单位“组团式”业务骨干轮岗培训33人。同时,省医珠海医院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智慧化”,启用分级诊疗平台,通过平台上转及下转患者情况管理,进一步为区域群众提供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此外,省医珠海医院还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与金湾健康养老服务机构——金湾颐养园签订医养结合医联体合作协议,通过双向沟通交流、上门服务等方式,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抓绩效考核

加速推动医院发展提质增效

绩效考核是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省医珠海医院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作为院党委“一把手”工程,建立起多维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让“绩效考核日常化,日常工作指标化”成为院内共识,推动医院从“规模扩张”进阶至“内涵提升”阶段。

具体而言,省医珠海医院成立了医院运行管理办公室,设立专科运行小组,由对口职能部门负责人、临床科室护士长及运行助理组成,形成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科室,从医保政策、医务要求、成本控制等方面解读考核指标,引导各科室通过合理优化收入结构、提升CMI值、加快周转、主动融入社区等手段减轻病人负担;同时结合病种绩效指标、病种成本测算,精准指导临床优化病种结构,提升服务性收入占比,降低药耗比,推动医院实现病种结构、成本结构的“腾笼换鸟”。

此外,省医珠海医院还构建了以绩效考核指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改革方案,重点突出按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取酬的分配机制,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岗位的不同特点,分类考核,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时兼顾向临床一线和技术风险高的科室倾斜的分配原则,切实发挥了绩效激励作用。

经过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指挥棒的系列改革发展,省医珠海医院已从建院最初的门诊试运行到2022年奋楫跨越,临床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组数从303提升到469,三、四级手术量增长6.6倍,微创手术量增长7倍,疑难病例数增长29倍,门急诊诊疗人次、出院人次分别增长8.6倍、3.7倍。

2023年前8个月,持续推进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相关改革进一步深化,医院发展按下“快进键”,总诊疗量(不含核酸检测)237389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50.66%,出院10265人次,同比增长76.47%,手术例次同比增长74%。

铸“五心”文化

以“软实力”夯实发展“硬支撑”

“作为一家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只有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疗高地。”省医珠海医院党委书记黄裕存介绍,为了以文化“软实力”夯实发展“硬支撑”,省医珠海医院正加快铸造“五心”文化,即“红心”赋能、“赤心”精医、“全心”为民、“同心”志愿、“暖心”关爱。

省医珠海医院医护人员积极深入基层开展多学科义诊服务活动。

党建引领作为省医珠海医院文化建设的“红色基底”,贯穿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培育、民主管理、学科攻坚、疫情防控等方方面面,医院党委先后获评金湾区、珠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建院之初,省医珠海医院就成立了“同心圆志愿服务队”,坚持送义诊健康服务到社区、校园、企业等,如今已惠及群众近3万人次,被评为金湾区优秀志愿服务品牌。

为了让群众看病少跑腿、更舒心,省医珠海医院还启动了“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推出“无假日门诊”“夜间门诊”“假日医保窗口”,新开设医学美容中心、中医康复中心、疼痛睡眠诊疗中心、女性整体健康中心,调整病区布局,增设108张床位,通过再造医疗流程,门诊患者平均就诊时间缩短至23分钟,各类影像检查实现“当天约、当天查”。

接下来,省医珠海医院将紧紧锚定“创建三甲医院、建成珠海西部医疗中心”的目标,积极争取推动启动医院二期、三期建设,谋求专科布局再规划、专科设置再细化,做到流程更方便、功能更到位、布局更合理;着重升级改造血透室、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导管室、手术室、病理科等;增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专科重症监护室,推进术科专业建设,加大外科手术病人比例和微创外科手术占比;增设介入科,开展肿瘤及出血性疾病的介入诊疗,推进脑卒中介入诊疗及神经外科高难度手术开展。

文字:宋一诺 通讯员 谢冰 陈晓纯
图片:张洲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