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原标题:
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构建山海城交融的大海绵格局
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近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2016年4月,珠海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并于2019年12月顺利通过验收。从“试点海绵”到“全域海绵”,七年来,我市结合自身自然禀赋,聚焦海绵城市建设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探索了一条南方滨海河口城市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据了解,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综合措施,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珠海属于典型的南方滨海河口地区,河网密布、降雨量大、土壤渗透性差、地下水位高。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侧重在通过综合施策,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高水体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提高雨水径流控制水平以及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率等。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我市以规划先行、立法保障、高位推动、项目建设等举措,通过采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措施,聚焦城市雨洪管理,狠抓内涝、黑臭水体、雨污管网治理,统筹新老城区建设、因地制宜推进老旧小区海绵改造,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长制久清”效果评估、水体“黑臭”消除比例为100%,累计建成海绵型公园179个,改造海绵型老旧小区45个,完成海绵化改造与建设道路220条,建成区可渗透面面积达38.7%,建成区海绵达标面积占40.1%,使珠海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的“弹性”和“韧性”不断增强。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珠海也探索了一条南方滨海河口城市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其中,在规划管控方面,我市通过加强蓝绿线保护、竖向调控和水利防洪规划,重点对山、海、湿地、绿地等自然要素进行保护,构建了“山-海-城”大海绵安全格局。在技术路线方面,我市成立海绵城市专委会,充分发挥行业专家技术力量优势,开展实施“以‘净’和‘排’为主的本地海绵建设技术”“以提升生态自净能力为核心的水系建设”“‘排’‘蓄’结合的易涝点解决措施”等本地特色海绵技术研究,实现本地特色海绵技术的探索积累和本地化应用。同时,通过试点区的先行先试,总结积累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系项目的建设经验,以试点带动全域,提升全市人居环境质量。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珠海将紧扣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和初心,立足自然本底特征,因地制宜选取“渗、滞、蓄、净、用、排”措施组合,强化防洪排涝体系构建,坚持系统化、经济化、美观化目标,全面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成效。

文字:罗汉章 编辑:帅云 周晓晴 责任编辑:田海
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观海融媒 2023-08-28 22:17

原标题:
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构建山海城交融的大海绵格局
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近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2016年4月,珠海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并于2019年12月顺利通过验收。从“试点海绵”到“全域海绵”,七年来,我市结合自身自然禀赋,聚焦海绵城市建设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探索了一条南方滨海河口城市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据了解,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综合措施,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珠海属于典型的南方滨海河口地区,河网密布、降雨量大、土壤渗透性差、地下水位高。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主要侧重在通过综合施策,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高水体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提高雨水径流控制水平以及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率等。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我市以规划先行、立法保障、高位推动、项目建设等举措,通过采取“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措施,聚焦城市雨洪管理,狠抓内涝、黑臭水体、雨污管网治理,统筹新老城区建设、因地制宜推进老旧小区海绵改造,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17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长制久清”效果评估、水体“黑臭”消除比例为100%,累计建成海绵型公园179个,改造海绵型老旧小区45个,完成海绵化改造与建设道路220条,建成区可渗透面面积达38.7%,建成区海绵达标面积占40.1%,使珠海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的“弹性”和“韧性”不断增强。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珠海也探索了一条南方滨海河口城市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其中,在规划管控方面,我市通过加强蓝绿线保护、竖向调控和水利防洪规划,重点对山、海、湿地、绿地等自然要素进行保护,构建了“山-海-城”大海绵安全格局。在技术路线方面,我市成立海绵城市专委会,充分发挥行业专家技术力量优势,开展实施“以‘净’和‘排’为主的本地海绵建设技术”“以提升生态自净能力为核心的水系建设”“‘排’‘蓄’结合的易涝点解决措施”等本地特色海绵技术研究,实现本地特色海绵技术的探索积累和本地化应用。同时,通过试点区的先行先试,总结积累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河湖水系项目的建设经验,以试点带动全域,提升全市人居环境质量。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珠海将紧扣海绵城市建设内涵和初心,立足自然本底特征,因地制宜选取“渗、滞、蓄、净、用、排”措施组合,强化防洪排涝体系构建,坚持系统化、经济化、美观化目标,全面提升海绵城市建设成效。

文字:罗汉章 编辑:帅云 周晓晴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