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民政局:“民生为要”绘就幸福珠海新画卷

连续12年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各类民生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深化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切实保障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持续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努力把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近年来,珠海市民政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落实“民生为要”全力施为,努力做到“守底线、固根本、抓重点、求实效”,推进各项民政工作有序开展,让“幸福珠海”底色更实、成色更足、亮色更显,在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中连年获评优秀。

增强“兜底保障”
夯实幸福珠海底色

“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鹤洲新区筹备组低保标准调整为1221元/人/月,城乡补差水平分别不低于723元/人/月和606元/人/月;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1.6倍确定(即1954元/人/月)……”

今年6月5日,珠海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的通知》。据悉,这是珠海连续12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标幅度为3.5%。同时,我市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至195-255元/人/月,提标幅度约3.5%;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至294元/人/月,提标幅度10%;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标准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市民政局持续推进民政补贴“一卡通”发放精准便民,截至6月底,全市民政领域救助补助资金发放对象54723人,已办社保卡54723人,占比100%,“一卡通”工作走在全省民政系统前列。

为进一步健全珠海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社会救助资源,提高救助效率,形成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合力,今年,珠海相继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珠海市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组织“兜底解忧暖民心”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摸排掌握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聚焦社会救助领域兜底保障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全市民政系统救助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破解我市社会救助发展瓶颈;与澳门社工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信息互通,为在珠临时遇困的澳门居民提供救助帮扶,上半年已为14名港澳台居民提供临时救助服务。

与此同时,市民政局持续开展“救助·关爱·归巢”专项行动,引进慈善力量和专业社工机构深度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组建专业力量成立“归途有爱”寻亲工作室。今年以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33人次。

聚焦“一老一少”
提升幸福珠海成色

“每个月都安排一个人来到我这里进行上门服务,帮我打扫卫生,厨房、客厅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我非常满意,他们很认真负责。”家住香洲区梅华街道、83岁的张老伯,是一名轻度失能的高龄长者,他在近日接受采访时对民政部门提供的居家上门服务赞不绝口。

目前,我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为统筹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今年6月,市民政局会同财政、卫健、残联等部门出台《珠海市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依托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长者饭堂等服务设施网络,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多种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支持。同时,通过进行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改善长者生活环境,不断提升老年群体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截至目前,全市共摸排建档6194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本年度共计划安排专项资金606.46万元,从居家安全、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等方面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保障。

与此同时,市民政局进一步强化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按时足额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完成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工作阶段性目标,将原斗门区社会福利中心的11名孤儿集中收养至市社会福利中心;常态化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出台民政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工作指引,督促相关部门规范报告流程,提升报告意识,织牢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接下来,我市将深化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让五湖四海的人才到珠海安居乐业没有“后顾之忧”。

落实“民生为要”
增添幸福珠海亮色

“小区大门拆掉了重建,地面的砖也全部换新,感觉我们这个旧小区,现在变成了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小区。”家住香洲区拱北街道日华花园B区的赵连玉,看着眼前重新焕发光彩的小区环境说道。

今年,“民生微实事”连续第三年入选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总抓手和群众所需所盼,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工程类、货物类项目,重点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优先解决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的安全和使用功能问题,精准回应市民群众“微需求”,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同时,面向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实施一批“雪中送炭”的服务类项目,通过广泛发动社区社会组织、自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所在社区的“民生微实事”项目,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周到服务,让“民生微实事”更加暖心、贴心。

据统计,截至7月底,全市确定“民生微实事”项目2163个,涉及资金1.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506万元,其中文明城市创建类项目占比60%、安全生产类项目占比20%。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市民政局持续推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细化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志愿公益服务、人居环境、服务设施等25个方面任务目标,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推动实现线上线下同一套事项标准和办理指引;同时,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发展“五社联动”工作模式,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探视巡访、照料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服务,提升“双百”社工社会工作专业性。

此外,市民政局还联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持续构建与澳门深度对接的民生公共服务体系,支持、鼓励澳门社工到珠海执业,推动两地社会工作服务融合发展。

文字:郑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龚宁宁 责任编辑:赵思华
珠海市民政局:“民生为要”绘就幸福珠海新画卷
观海融媒 2023-08-26 09:57

连续12年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各类民生保障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深化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切实保障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持续推进“民生微实事”项目,努力把好事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近年来,珠海市民政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落实“民生为要”全力施为,努力做到“守底线、固根本、抓重点、求实效”,推进各项民政工作有序开展,让“幸福珠海”底色更实、成色更足、亮色更显,在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中连年获评优秀。

增强“兜底保障”
夯实幸福珠海底色

“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高新区、鹤洲新区筹备组低保标准调整为1221元/人/月,城乡补差水平分别不低于723元/人/月和606元/人/月;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1.6倍确定(即1954元/人/月)……”

今年6月5日,珠海市民政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的通知》。据悉,这是珠海连续12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标幅度为3.5%。同时,我市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至195-255元/人/月,提标幅度约3.5%;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至294元/人/月,提标幅度10%;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标准位居全省前列。

今年,市民政局持续推进民政补贴“一卡通”发放精准便民,截至6月底,全市民政领域救助补助资金发放对象54723人,已办社保卡54723人,占比100%,“一卡通”工作走在全省民政系统前列。

为进一步健全珠海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社会救助资源,提高救助效率,形成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合力,今年,珠海相继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珠海市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实施细则》《珠海市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救助实施细则》等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持续开展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组织“兜底解忧暖民心”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摸排掌握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缓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聚焦社会救助领域兜底保障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全市民政系统救助领域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破解我市社会救助发展瓶颈;与澳门社工局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信息互通,为在珠临时遇困的澳门居民提供救助帮扶,上半年已为14名港澳台居民提供临时救助服务。

与此同时,市民政局持续开展“救助·关爱·归巢”专项行动,引进慈善力量和专业社工机构深度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组建专业力量成立“归途有爱”寻亲工作室。今年以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233人次。

聚焦“一老一少”
提升幸福珠海成色

“每个月都安排一个人来到我这里进行上门服务,帮我打扫卫生,厨房、客厅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我非常满意,他们很认真负责。”家住香洲区梅华街道、83岁的张老伯,是一名轻度失能的高龄长者,他在近日接受采访时对民政部门提供的居家上门服务赞不绝口。

目前,我市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为统筹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今年6月,市民政局会同财政、卫健、残联等部门出台《珠海市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依托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长者饭堂等服务设施网络,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多种社区居家照护服务支持。同时,通过进行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改善长者生活环境,不断提升老年群体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

截至目前,全市共摸排建档6194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本年度共计划安排专项资金606.46万元,从居家安全、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等方面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保障。

与此同时,市民政局进一步强化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按时足额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保障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完成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工作阶段性目标,将原斗门区社会福利中心的11名孤儿集中收养至市社会福利中心;常态化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出台民政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工作指引,督促相关部门规范报告流程,提升报告意识,织牢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接下来,我市将深化实施“一老一小”优养优育计划,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让五湖四海的人才到珠海安居乐业没有“后顾之忧”。

落实“民生为要”
增添幸福珠海亮色

“小区大门拆掉了重建,地面的砖也全部换新,感觉我们这个旧小区,现在变成了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小区。”家住香洲区拱北街道日华花园B区的赵连玉,看着眼前重新焕发光彩的小区环境说道。

今年,“民生微实事”连续第三年入选珠海市十件民生实事,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和“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总抓手和群众所需所盼,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的工程类、货物类项目,重点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和背街小巷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优先解决老旧小区居民“急难愁盼”的安全和使用功能问题,精准回应市民群众“微需求”,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同时,面向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实施一批“雪中送炭”的服务类项目,通过广泛发动社区社会组织、自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所在社区的“民生微实事”项目,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周到服务,让“民生微实事”更加暖心、贴心。

据统计,截至7月底,全市确定“民生微实事”项目2163个,涉及资金1.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2506万元,其中文明城市创建类项目占比60%、安全生产类项目占比20%。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市民政局持续推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细化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志愿公益服务、人居环境、服务设施等25个方面任务目标,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推动实现线上线下同一套事项标准和办理指引;同时,不断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发展“五社联动”工作模式,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探视巡访、照料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服务,提升“双百”社工社会工作专业性。

此外,市民政局还联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持续构建与澳门深度对接的民生公共服务体系,支持、鼓励澳门社工到珠海执业,推动两地社会工作服务融合发展。

文字:郑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龚宁宁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