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信任使我骄傲,富饶的大霖岛使我自豪。天涯海角把国保,雄心烈火在燃烧。”一首由林珠江填词创作的《大霖战歌》描绘了自1963年起,人们在红旗农场热火朝天的围垦场景。
如今,60年过去,红旗农场已经变成红旗镇,昔日的近海滩涂已经变成了现代化新城,约10万人在这里定居,以丽珠集团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龙丰铜管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以东电化电子为龙头的电子电器产业三大集群鼎立,成为珠海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回望历史,我们该从何处寻找这些先辈们奋斗的痕迹?在红旗镇八一社区,保留着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作为珠海农垦职工的精神家园、围海造田历史的重要载体、珠海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于2020年10月由金湾区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金湾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红旗镇学生研学、党建团建、干部教育等活动的特色场所。
1949年以前,在磨刀门与鸡啼门水道下游之间,除了白藤、小林等几座孤立小屿外,就是白茫茫的浅海。1963年9月,为减轻地方负担,不与民争利,解决军粮供应问题,人民解放军42军指战员们高举红旗、肩挎背包,带领部队来到人烟稀少的白藤地区进行围垦造田。他们开山抛石、挖泥填土、修大堤、建大闸、垒田埂、造沟渠,历时两年,在滔滔大海边筑起“海上长城”,用一座几十公里长的围海大堤,挡住了海浪。
其后,从国营红旗农场成立,到因接收安置越南难侨改名为广东省国营红旗华侨农场,再到改为红旗管理区,最终成立红旗镇,属金湾区管辖,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一直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点滴变化。
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八一社区,由八一围垦纪念塔、大礼堂、营房、旧哨所遗址等组成,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于1963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6859部队38团建造。
八一围垦纪念塔原是一座航标塔,本体呈直立长方体状,塔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座2米高,3.45米宽,塔身高13.03米,宽2米。塔基外层为红瓷砖砌成,塔顶四面各有一枚红色五角星,四星中间插有五星红旗。塔身有铁阶可达顶层,可远眺整个红旗镇。
在纪念塔的左侧,是原先部队驻扎时的营房、大礼堂和旧哨所遗址。几处建筑皆由石块或砖砌成,参与围垦的战士们曾经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艰苦岁月。生活虽然艰苦,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在大礼堂内,有一个舞台,战士们曾经在这里接受教育,也曾在这里进行歌舞文艺表演。在大礼堂的左右两侧墙面上,有一副对联描绘了他们昂扬的精神状态:“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在经历围垦时期和华侨农场时期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渐渐有了新的“身份”.——航标塔变成了纪念塔,部队营房变成了八一旧小学,其他建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则被农场的职工所使用。
保护历史痕迹,守护本土精神家园。2009年,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政府出资对八一围垦纪念塔进行修复。2018年,原红旗农场场长、原红旗镇委副书记、原红旗农场一连连长、原红旗农场六连连长、现任红旗镇八一社区书记等人就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接受了调查组的采访,讲述了1969年至2018年在此处工作的经历,并出示了相关照片、图册、文艺作品、纪念章等资料,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有了更多的历史依据。2020年,该建筑群正式被核定为金湾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已经有了较为健全的安全保卫机构和制度,设有安全巡逻工作小组。管理人员、综治队员每次巡查填写登记表,并由上一级管理人员核实。此外,红旗镇正在按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完善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即有保护机构、有保护标志、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档案,逐渐将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作为红旗镇内一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进行开发利用。
“我们考虑对建筑群做进一步修缮,目前已经着手开展建筑安全评估、修缮方案设计等工作。将来我们可以结合八一社区现有的资源,将这里打造成为研学基地和特色旅游景点。”金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祖国的信任使我骄傲,富饶的大霖岛使我自豪。天涯海角把国保,雄心烈火在燃烧。”一首由林珠江填词创作的《大霖战歌》描绘了自1963年起,人们在红旗农场热火朝天的围垦场景。
如今,60年过去,红旗农场已经变成红旗镇,昔日的近海滩涂已经变成了现代化新城,约10万人在这里定居,以丽珠集团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以龙丰铜管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以东电化电子为龙头的电子电器产业三大集群鼎立,成为珠海市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回望历史,我们该从何处寻找这些先辈们奋斗的痕迹?在红旗镇八一社区,保留着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作为珠海农垦职工的精神家园、围海造田历史的重要载体、珠海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于2020年10月由金湾区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金湾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红旗镇学生研学、党建团建、干部教育等活动的特色场所。
1949年以前,在磨刀门与鸡啼门水道下游之间,除了白藤、小林等几座孤立小屿外,就是白茫茫的浅海。1963年9月,为减轻地方负担,不与民争利,解决军粮供应问题,人民解放军42军指战员们高举红旗、肩挎背包,带领部队来到人烟稀少的白藤地区进行围垦造田。他们开山抛石、挖泥填土、修大堤、建大闸、垒田埂、造沟渠,历时两年,在滔滔大海边筑起“海上长城”,用一座几十公里长的围海大堤,挡住了海浪。
其后,从国营红旗农场成立,到因接收安置越南难侨改名为广东省国营红旗华侨农场,再到改为红旗管理区,最终成立红旗镇,属金湾区管辖,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一直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点滴变化。
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八一社区,由八一围垦纪念塔、大礼堂、营房、旧哨所遗址等组成,占地面积1150平方米,于1963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6859部队38团建造。
八一围垦纪念塔原是一座航标塔,本体呈直立长方体状,塔身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塔座2米高,3.45米宽,塔身高13.03米,宽2米。塔基外层为红瓷砖砌成,塔顶四面各有一枚红色五角星,四星中间插有五星红旗。塔身有铁阶可达顶层,可远眺整个红旗镇。
在纪念塔的左侧,是原先部队驻扎时的营房、大礼堂和旧哨所遗址。几处建筑皆由石块或砖砌成,参与围垦的战士们曾经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艰苦岁月。生活虽然艰苦,精神世界却是丰富的,在大礼堂内,有一个舞台,战士们曾经在这里接受教育,也曾在这里进行歌舞文艺表演。在大礼堂的左右两侧墙面上,有一副对联描绘了他们昂扬的精神状态:“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在经历围垦时期和华侨农场时期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渐渐有了新的“身份”.——航标塔变成了纪念塔,部队营房变成了八一旧小学,其他建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则被农场的职工所使用。
保护历史痕迹,守护本土精神家园。2009年,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政府出资对八一围垦纪念塔进行修复。2018年,原红旗农场场长、原红旗镇委副书记、原红旗农场一连连长、原红旗农场六连连长、现任红旗镇八一社区书记等人就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接受了调查组的采访,讲述了1969年至2018年在此处工作的经历,并出示了相关照片、图册、文艺作品、纪念章等资料,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有了更多的历史依据。2020年,该建筑群正式被核定为金湾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已经有了较为健全的安全保卫机构和制度,设有安全巡逻工作小组。管理人员、综治队员每次巡查填写登记表,并由上一级管理人员核实。此外,红旗镇正在按文物保护单位的要求,完善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即有保护机构、有保护标志、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档案,逐渐将八一围垦纪念塔建筑群作为红旗镇内一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进行开发利用。
“我们考虑对建筑群做进一步修缮,目前已经着手开展建筑安全评估、修缮方案设计等工作。将来我们可以结合八一社区现有的资源,将这里打造成为研学基地和特色旅游景点。”金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