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珠海本土传统武术,“林九棍”武术课程走进校园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我发奋图强,做好汉……”一部《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是很多“80后”心中的经典爱国武术影片,其中的片头曲《男儿当自强》更是让人心中热血激荡。

如今,晨间的珠海前山河畔,常常能见到几名武术师傅带领着一班小徒弟沐浴着晨光练习武术,一招一式虎虎生风。这样的场景,不免让人联想到电影中黄飞鸿带队在海边练习晨课的画面。

孩子们练习“林九棍”

他们勤奋练习的,是一种传承了160余年的珠海本土传统武术——“林九棍”。

这套棍法简练精辟、务实易学,共有36式,对练有8套棍桩,习练者可运用劈、扫、挑、点、刺、推、扛等攻防技巧制服对手,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

“林九棍”已入选珠海市非遗名录

据资料记载,道光年间,外敌入侵,国势贫弱,地处前山河畔的造贝村受到西方势力和海盗的威胁,为了凝聚民心、保卫家园,前山造贝村人聘请佛山武术师傅林九教习洪拳和棍术。林九根据当地人从事渔农业生产以及防身自卫的特点,在少林棍术的基础上创造了“担头棍”等套路指导习武,由此,造贝武术的世代传承拉开序幕。

造贝村人在传承“林九棍”等武术的同时,不断拓展武术文化,在结合洪家拳、太极、红缨枪法和耍刀等功法的基础上,将“林九棍”不断发扬光大。“林九棍”,快速勇猛,舞动如飞;洪家拳,快字为要,沉实刚劲;太极,以柔克刚,连贯圆活;咏春,刚柔并济,攻守兼备——这些隐于市井的一招一式,经过一代一代习武师傅的传承,跨越了160多年的光阴。2021年,“林九棍”成功入选珠海市第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珠海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实,在成为非遗项目前,造贝“林九棍”早已在珠海的前山、南屏和中山市的三乡一带声名鹊起。每逢春节或喜庆日子,造贝人便表演“林九棍”和醒狮,相互交流切磋武艺。造贝“林九棍”不仅可配合醒狮武术表演、武术交流表演,还可用于舞台艺术表演,在实际生活中还能起到健身、防身自卫的作用。

两名武术师傅在对练“林九棍”。

“林九棍”进入部分珠海中学课程

冯细章是造贝村“林九棍”第五代传人,他的父亲是武术大师冯佑仔。在冯细章的记忆里,那时他和兄弟们都是小学生,每天晚饭后大家都会来到他家门前空地跟父亲练武,“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扎马、走位,一招一式不能走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冯细章在得到本村武术前辈黄华吉“吉叔”的认可后,开始指导村里的青年学习洪家拳和“林九棍”。现今,年近七旬的冯细章依然身体健朗、步法矫健,还经常到“林九棍”武术馆和前山河畔的训练点指导年轻人习武。

“人的生命会流逝,文明的生命力是源源不断的。我们虽然老了,但我们要把这个武术的精魂传承下去。”冯细章、伍启华、孔秤方、黄华后、郭略、冯康玉、李伯兴、肖建祥、冯宝华、李康明、李志有、李伯良……正是因为有这些习武师傅代代相传,“林九棍”这一珠海本土武术瑰宝才得以流传至今,尚武习武、以武修德在造贝村蔚然成风。

近年来,香洲区造贝学校、前山街道造贝武术馆、珠海市第十一中学纷纷挂牌成立非遗传承基地,开展“林九棍”武术课程,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加入习武行列中,也使这项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生生不息。

文字:何进 通讯员江澜 图片:赵梓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
传承珠海本土传统武术,“林九棍”武术课程走进校园
珠海特区报 2023-05-26 08:38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我发奋图强,做好汉……”一部《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是很多“80后”心中的经典爱国武术影片,其中的片头曲《男儿当自强》更是让人心中热血激荡。

如今,晨间的珠海前山河畔,常常能见到几名武术师傅带领着一班小徒弟沐浴着晨光练习武术,一招一式虎虎生风。这样的场景,不免让人联想到电影中黄飞鸿带队在海边练习晨课的画面。

孩子们练习“林九棍”

他们勤奋练习的,是一种传承了160余年的珠海本土传统武术——“林九棍”。

这套棍法简练精辟、务实易学,共有36式,对练有8套棍桩,习练者可运用劈、扫、挑、点、刺、推、扛等攻防技巧制服对手,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

“林九棍”已入选珠海市非遗名录

据资料记载,道光年间,外敌入侵,国势贫弱,地处前山河畔的造贝村受到西方势力和海盗的威胁,为了凝聚民心、保卫家园,前山造贝村人聘请佛山武术师傅林九教习洪拳和棍术。林九根据当地人从事渔农业生产以及防身自卫的特点,在少林棍术的基础上创造了“担头棍”等套路指导习武,由此,造贝武术的世代传承拉开序幕。

造贝村人在传承“林九棍”等武术的同时,不断拓展武术文化,在结合洪家拳、太极、红缨枪法和耍刀等功法的基础上,将“林九棍”不断发扬光大。“林九棍”,快速勇猛,舞动如飞;洪家拳,快字为要,沉实刚劲;太极,以柔克刚,连贯圆活;咏春,刚柔并济,攻守兼备——这些隐于市井的一招一式,经过一代一代习武师傅的传承,跨越了160多年的光阴。2021年,“林九棍”成功入选珠海市第十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珠海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实,在成为非遗项目前,造贝“林九棍”早已在珠海的前山、南屏和中山市的三乡一带声名鹊起。每逢春节或喜庆日子,造贝人便表演“林九棍”和醒狮,相互交流切磋武艺。造贝“林九棍”不仅可配合醒狮武术表演、武术交流表演,还可用于舞台艺术表演,在实际生活中还能起到健身、防身自卫的作用。

两名武术师傅在对练“林九棍”。

“林九棍”进入部分珠海中学课程

冯细章是造贝村“林九棍”第五代传人,他的父亲是武术大师冯佑仔。在冯细章的记忆里,那时他和兄弟们都是小学生,每天晚饭后大家都会来到他家门前空地跟父亲练武,“父亲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扎马、走位,一招一式不能走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冯细章在得到本村武术前辈黄华吉“吉叔”的认可后,开始指导村里的青年学习洪家拳和“林九棍”。现今,年近七旬的冯细章依然身体健朗、步法矫健,还经常到“林九棍”武术馆和前山河畔的训练点指导年轻人习武。

“人的生命会流逝,文明的生命力是源源不断的。我们虽然老了,但我们要把这个武术的精魂传承下去。”冯细章、伍启华、孔秤方、黄华后、郭略、冯康玉、李伯兴、肖建祥、冯宝华、李康明、李志有、李伯良……正是因为有这些习武师傅代代相传,“林九棍”这一珠海本土武术瑰宝才得以流传至今,尚武习武、以武修德在造贝村蔚然成风。

近年来,香洲区造贝学校、前山街道造贝武术馆、珠海市第十一中学纷纷挂牌成立非遗传承基地,开展“林九棍”武术课程,吸引了许多青少年加入习武行列中,也使这项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生生不息。

文字:何进 通讯员江澜 图片:赵梓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