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新方向新思路新举措!院士专家服务地方产业座谈会在珠海举行

“十年巨变,像是再造了一个珠海,如今的珠海更加现代化、更加生态宜居,也更加朝气蓬勃。”

“珠海是一座生态之城、宜居之城,也是一座创新之城、产业之城、大学之城。”

3月31日下午,院士专家服务地方产业座谈会在珠海举行。作为2023年中国科协院士专家广东行暨国情考察活动的最后一站,这次高规格、“含金量”十足的座谈会汇聚了12名来自医学、材料、电子、轨道交通等不同领域的院士专家。此前,考察团在中国科协和各地市科协组织下,先后来到广州、江门和珠海三市,深入实验室、企业、园区等考察调研,近距离感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近三个小时的会议里,院士专家们结合连日来的考察见闻,分享了自己的“珠海印象”,并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为珠海产业发展把脉定向、建言献策。另一边,中国科协、广东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多名珠海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珠海企业代表认真聆听、记录,不时点头、沉思。

会议伊始,珠海市副市长李翀代表珠海市人民政府,对考察团的莅临表达热烈欢迎,并集中展示了珠海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成绩单”。

“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9%、56.4%、81.6%,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一。”

“2022年全年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值2700亿元,增长96%。”

“珠海‘4+3’产业集群去年产值达4182亿元、增长13.5%。”

一组组数据,写下了珠海高质量发展的足迹。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珠海巩固产业发展态势、加速蓄力腾飞的攻坚之年。珠海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珠海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年内要实现工业投资超千亿元,力争2-3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倍增、百亿工业企业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外贸倍增”,进入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等目标任务。

“珠海是一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真诚欢迎大家多在珠海走走看看,我们一定竭诚做好服务。”李翀向院士专家们抛出“橄榄枝”。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铺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加快实施,一系列重大利好在珠海叠加,让珠海积蓄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能,也迎来了经济特区建立后又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对珠海的发展变化感到非常震撼,在实地考察中,他发现如今的珠海更加现代化、更加生态宜居,也更加朝气蓬勃。他建议,珠海要明确立足国家发展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的发展思路,发挥“领头羊”作用,形成整体谋划、协同发展态势,带动珠江口西岸城市发展,实现发展效益倍增。“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既定目标加速前进,珠海要坚持走技术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道路,让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有保障。”刘经南表示。

此次行程中,珠海提出的“产业第一”,给中国工程院院士、考察团团长沈岩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产业定位方面,沈岩认为珠海要定位在先进产业,用全球化的宏观视野布局全球范围内领先的技术和产业。在产业发展主体方面,他认为产业发展要依靠大型企业、研发机构,让科研机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与地方产业尽快融合,同时对推动新知识、新技术产生的创新企业予以支持。

作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对珠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出了相关建议。他表示,珠海可以考虑优先发展中医药产业,这是一个有群众基础、有广阔市场的大产业,关键在于如何研发出先进的中药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人才是第一资源。座谈会中不少院士、专家为珠海集聚创新人才“支招”。中国科学院院士向锦武提出要加强教育、医疗配套,不仅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沈岩表示,“人才是在工作中检验的、是在工作中成长的”,地方不能唯学历论,要为人才创造成长机会和空间。

会场内,思想的火花在院士专家和政府部门、龙头企业间碰撞产生。会场外,一批院士专家亮相中国电子信息年会院士专家座谈会、院士林揭幕暨植树活动,并通过主题课程、企业参观等形式,与珠海市直党政机关、创新企业对话交流。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系列新方向、新思路、新举措,为珠海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文字:佘映薇 图片:钟凡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孙宁
畅谈新方向新思路新举措!院士专家服务地方产业座谈会在珠海举行
珠海特区报 2023-04-01 09:38

“十年巨变,像是再造了一个珠海,如今的珠海更加现代化、更加生态宜居,也更加朝气蓬勃。”

“珠海是一座生态之城、宜居之城,也是一座创新之城、产业之城、大学之城。”

3月31日下午,院士专家服务地方产业座谈会在珠海举行。作为2023年中国科协院士专家广东行暨国情考察活动的最后一站,这次高规格、“含金量”十足的座谈会汇聚了12名来自医学、材料、电子、轨道交通等不同领域的院士专家。此前,考察团在中国科协和各地市科协组织下,先后来到广州、江门和珠海三市,深入实验室、企业、园区等考察调研,近距离感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近三个小时的会议里,院士专家们结合连日来的考察见闻,分享了自己的“珠海印象”,并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为珠海产业发展把脉定向、建言献策。另一边,中国科协、广东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多名珠海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珠海企业代表认真聆听、记录,不时点头、沉思。

会议伊始,珠海市副市长李翀代表珠海市人民政府,对考察团的莅临表达热烈欢迎,并集中展示了珠海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成绩单”。

“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6.9%、56.4%、81.6%,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一。”

“2022年全年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值2700亿元,增长96%。”

“珠海‘4+3’产业集群去年产值达4182亿元、增长13.5%。”

一组组数据,写下了珠海高质量发展的足迹。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珠海巩固产业发展态势、加速蓄力腾飞的攻坚之年。珠海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珠海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年内要实现工业投资超千亿元,力争2-3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倍增、百亿工业企业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外贸倍增”,进入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等目标任务。

“珠海是一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真诚欢迎大家多在珠海走走看看,我们一定竭诚做好服务。”李翀向院士专家们抛出“橄榄枝”。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铺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加快实施,一系列重大利好在珠海叠加,让珠海积蓄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能,也迎来了经济特区建立后又一次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对珠海的发展变化感到非常震撼,在实地考察中,他发现如今的珠海更加现代化、更加生态宜居,也更加朝气蓬勃。他建议,珠海要明确立足国家发展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的发展思路,发挥“领头羊”作用,形成整体谋划、协同发展态势,带动珠江口西岸城市发展,实现发展效益倍增。“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既定目标加速前进,珠海要坚持走技术驱动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道路,让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有保障。”刘经南表示。

此次行程中,珠海提出的“产业第一”,给中国工程院院士、考察团团长沈岩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产业定位方面,沈岩认为珠海要定位在先进产业,用全球化的宏观视野布局全球范围内领先的技术和产业。在产业发展主体方面,他认为产业发展要依靠大型企业、研发机构,让科研机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与地方产业尽快融合,同时对推动新知识、新技术产生的创新企业予以支持。

作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对珠海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出了相关建议。他表示,珠海可以考虑优先发展中医药产业,这是一个有群众基础、有广阔市场的大产业,关键在于如何研发出先进的中药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人才是第一资源。座谈会中不少院士、专家为珠海集聚创新人才“支招”。中国科学院院士向锦武提出要加强教育、医疗配套,不仅要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沈岩表示,“人才是在工作中检验的、是在工作中成长的”,地方不能唯学历论,要为人才创造成长机会和空间。

会场内,思想的火花在院士专家和政府部门、龙头企业间碰撞产生。会场外,一批院士专家亮相中国电子信息年会院士专家座谈会、院士林揭幕暨植树活动,并通过主题课程、企业参观等形式,与珠海市直党政机关、创新企业对话交流。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一系列新方向、新思路、新举措,为珠海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文字:佘映薇 图片:钟凡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