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港珠澳梦想腾飞的精神之桥——评话剧《龙腾伶仃洋》

tqb-20230327-009.jpg

编者按

近年来,珠海以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为重心,以重大文化活动为抓手,大力支持本土艺术创作,着力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话剧《龙腾伶仃洋》、长篇小说《平安批》等两部作品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话剧《龙腾伶仃洋》、长篇小说《平安批》、纪录片《人生能有几回搏》、歌曲《祖国总在我身后》、报告文学《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等五部作品获得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3月24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龙腾伶仃洋》《平安批》两部作品获表彰。

 

本报编辑出版“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特辑,生动展现珠海文艺创作领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成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港珠澳梦想腾飞的精神之桥

——评话剧《龙腾伶仃洋》

□陈艳冰

珠海演艺集团出品的话剧《龙腾伶仃洋》体现了新时代话剧应有的精神风貌,以开拓创新的尝试,挖掘深刻主题,塑造关键人物,设计震撼视听,从而使整个作品散发着新时代工业题材话剧佼佼者的特殊魅力。《龙腾伶仃洋》的艺术特点可以归结为三个“相结合”。

微信图片_20230327091324.png

《龙腾伶仃洋》剧照一。汪庭月 摄

 

国家战略与奉献精神相结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港珠澳大桥是世纪工程,也是国家战略工程。

 

《龙腾伶仃洋》讲述的正是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者群体和他们在“伶仃洋”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故事。建设者们的欢乐与悲伤、选择与坚守,建造过程中的困难与希望、挑战与机遇,“建造这座桥所遭遇的惊涛骇浪、挫折和失败”“建设者所经历的精神困苦和情感波折”,以及建设过程中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和矛盾,共同成就了这部打动人心的话剧。

 

《龙腾伶仃洋》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大趋势为视角,从“一国两制”三地协同发展的目标,刻画了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总工程师秦洪涛、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舒勇等人物形象,聚焦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从劳动建设者3576天的建设经历中提炼具有典型价值的素材,既依据事实又充分想象,在直面他们遇到的挫折与难题中歌颂人物的精神,以秦洪涛、舒勇等人物迎难而上的选择,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立场坚守,引发观众的现实联想、思想共鸣,推动作品的情感张力、精神引领,从而印证“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发挥了文艺作品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文艺工作者润物无声的贡献。

 

例如,剧中第二幕写道,安装15号沉管时,“突然发现有一股超强回淤,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瞬间覆盖了海底沉管基槽”,致使安装不得不停止。从秦洪涛与舒勇语带机锋、直面矛盾的尖锐争论中,观众会恍然大悟,原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如同一场战争,不仅要和台风、海浪等艰苦的环境因素作战,和尚未被掌握的高端技术和科技难题作斗争,而且还会出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考虑,在白海豚出现在工程船附近时就得停止施工,也要与主管部门一道基于经济效益和履约情况等综合评估,协调伶仃洋上二百多条采砂船停止采砂的时间,遇到的困难多得无法想象。人物总是经历大风大雨,人物的精神气质也就立住了。

 

发展目标与人物命运相结合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大桥总投资1269亿元,全长6.7公里, 33节沉管建设难度极大,大桥的建成开通,有利于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使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更为便捷,能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桥连港珠澳,风正一帆扬,意义无比重大。

 

《龙腾伶仃洋》面对这样一个材料庞杂丰富的重大工业题材,要写得既有硬度又有温度,实属不易,应该说戏剧思考的难度与创作难度都非常大。4500多位工程建设者,一定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如何挖掘富有代表性意义的人物?修建港珠澳大桥历时9年,“每一次浮运都如履薄冰,每一次安装都如临深渊,就像在海上走钢丝”,如何选取和提炼典型事件?应该说,《龙腾伶仃洋》选取的创作角度,提练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很精到、精当的。全剧有名有姓的人物不到20个,每个人物都有清晰的形象,人物关系处理得很自然,戏剧氛围的营造极见功力。钢筋水泥做的桥梁,严谨、认真的科学家,在这部戏里,有着浓浓的人情味,亲切有温度,可信可靠可敬!

 

《龙腾伶仃洋》写了秦洪涛与舒勇的战友情,姚胜男与田小强的母子情,姚胜男与老田的夫妻情,秦洪涛和刘大鹏的师徒情,还有刘大鹏和何明月的爱情贯穿全剧。剧中没有提过“爱国”两个字,但自始至终体现着每个造桥者心中的梦想,他们的民族之心,爱国之情。

 

第三幕第二场农民工的出走风波,写的都是平凡的农民工,却予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因为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临时停工,老铁等一众农民工想离开工地另谋出路,理由是干耗着不是办法。用老铁的话来说,就是工区虽然没活干发了保底钱,也办了职工夜校、技能比武……但“瞎掺和这些耽误功夫”,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赚。连续三个月在一棵树上吊死没活干,“你手不痒、心不慌呀?”姚胜男奋起阻拦,她容许老铁们回家看媳妇,但不能让他们去别的工地打工。她的理由有三个,一是“你们哥几个都是我家老田一个一个带出来的”,老田的遗愿是建设好大桥;二是老铁们的手艺都是“在这儿练出来的”,要是马上就复工,无法一下子找来那么多好“萝卜”填充岗位;三是“这可是国家的大工程啊!难道就眼瞅着它坑坑洼洼的?你们都捂着自个儿的良心说句公道话,你们舍得吗?”

 

姚胜男是个电焊工,一个女汉子,这个人物很特别,观众一下子记住了、关注了;与老铁们的争论,姚胜男短短几句话,里头涵盖了国家发展目标、个人职业能力和情感联系等要素,有情有理有节,讲出了老铁们无法拒绝的理由,既有了戏剧冲突又立起了人物形象,处理得着实精彩。

tqb0327009_001_02_b.jpg

《龙腾伶仃洋》剧照二。汪庭月 摄

 

时代审美与现实场景相结合

 

港珠澳大桥工程连接了内地与香港、澳门,也连接起了中国与世界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是国家繁荣发展的一个集中缩影;大桥工程在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模式等系列创新,标志着我国隧岛桥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如何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讴歌这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历史奇迹呢?《龙腾伶仃洋》调动多元的艺术手段为高质量的舞台呈现“抬轿子”,以对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思考,实现了耳目一新的舞台效果。

 

第一幕迎接14级台风“韦森特”,滂沱的大雨、汹涌的波涛、怒吼的狂风,在影视的蒙太奇手法及投影技术、画面分离技术的加持下,观众真切地体会了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战天斗地”般与自然的抗争,体会到了为了理想抱负甘于奉献的精神。

 

随着剧情的展开,第四幕的演出更加扣人心弦,海底隧道33节沉管成功连接在深海贯通,向社会宣布合龙成功后,却发现光学测量的数据,最终横向接头最大偏差17厘米,犹如走钢丝在最后的关头被绊住了……最终,以秦洪涛为代表的建设者决定勇敢否定自己、修正偏差,精调出最终接头东西向偏差0.8毫米,南北向偏差2.6毫米,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最高对接精度,维护了港珠澳大桥的光辉形象。这一幕情节丰富、人物形象丰满、戏剧冲突饱满的戏,《龙腾伶仃洋》通过强大的舞美装置展示了深海作业、抢修沉管的紧张刺激场景,拓展了戏剧的空间,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与舞美、灯光、视频设计达成合作,在变化中分合重组、相得益彰,舞台调度极具视觉冲击力,使情节更加扣人心弦、人物更加深入人心,带给观众足够的震撼、深深的感动。

 

《龙腾伶仃洋》以时代审美为依归,整体艺术风格追求回归舞台艺术本体的魅力,通过珠海、香港、澳门三个故事地点,以及伶仃洋的海上和海底等现实场景的切换,舞台设计了前中后景,虚实结合,转场连贯,使观众始终如同置身于港珠澳大桥的现场,与建造者们同呼吸共命运,从而深刻地认识到“龙腾伶仃洋”建设的意义。

 

《龙腾伶仃洋》让钢筋水泥铸造的港珠澳大桥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生动诠释了“民族气魄”“工匠精神”“时代使命”的具体含义。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港珠澳大桥的地理连接,更需要一座座心灵的桥梁,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民。《龙腾伶仃洋》就是其中一座连通心灵的桥梁,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心桥”,港珠澳梦想腾飞的精神之桥。

陈艳冰 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秘书长、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对话演员徐经纬:

将自己代入角色

□ 本报记者 张映竹

和徐团的对话过程,就如一阵特别爽朗的风徐徐吹来。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徐团名叫徐经纬,现在是珠海演艺集团话剧团的团长,在话剧《龙腾伶仃洋》中饰演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舒勇”。不用刻意寻找话题,聊起话剧、表演,徐团多了几分激动,眼神中透露着雀跃。

 

“港珠澳大桥本就是个世纪工程,多年的建设浓缩成为一部话剧在舞台上呈现,难度之大可以想象。”徐团说:“接到剧本那一刻很激动,也很忐忑。话剧初创时,大家整日围坐在一起,代入剧本去想‘我是谁?我和谁对话?我应该干什么?’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相互揣摩,去构筑每个人物的内在逻辑,以此让整个故事通过不同的人物表达自然而然地流露。”

 

在徐经纬看来,剧本、角色固然重要,但将已经完备的剧本进行合理的延伸也不可或缺。剧本呈现的文字和实际表演是有很大区别的,受到舞台环境、灯光效果、现场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会对演出产生干扰,这就需要适当地调整人物的动作、表情、体态等,将角色的性格和行为展现得更细致、更极致,去更合理、更有力地表达。

 

从业三十多年来,徐经纬积攒了许多关于表演的方式。在塑造人物上,徐经纬有一种直觉性的演技。“演员一定要感受生活。角色‘长’在身上,到了情景之中便会自然而然地‘词拱嘴’,自然而然地叹气、落泪。”徐经纬说。当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总工程师“秦洪涛”凝望着大桥,与“老战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舒勇”一起回忆起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点点滴滴,那些怅惘与遗憾、困苦与坚持都在演员的一呼一吸间,沉淀了下来。为了让自己尽量接近真实的“局长”,徐经纬做了很多功课,翻阅了无数遍《局长日记》,和许多大桥建设者一起工作、生活了很长时间,即便如此,徐经纬依然觉得表演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台词应该停顿一下会更好,某一部分的节奏可以再慢一点,总不是太完美,但也是因为不完美才有不断进步的可能。”演员对于自己完成的作品,总是会希望它们能够更好,正因为如此,才有更旺盛的创造力去完成下一个作品。“我想,更好的一定是下一部,下一次演出。”徐经纬说。

 

几年来,话剧《龙腾伶仃洋》先后赴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演出,每临演出前,徐经纬都会提前去往现场观察剧场环境,思考怎么样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人物状态,与搭档边走戏边讨论演出节奏和细节怎么样处理会更加符合当时、当地的场景。话剧演出难度不小,不过徐经纬也并不焦虑。他坚持用心领会人物特征,把自己的理解变成细腻的表现力,呈现在角色的情绪和动作之中。“建设故事很长,话剧时间很短,把有效的时间凝练在情节冲突和人物性格上,便于演员角色的树立和情感的迸发,演好了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投入到剧情之中。”

 

在采访过程中,徐经纬说:“我从来不后悔踏入演员这个行当,也从未想过放弃。我觉得拍戏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通过自己的表演,把一些背后的故事、动人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只要我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这件事,我就会坚持下去。”现在,作为珠海演艺集团话剧团团长的他更繁忙了,除了演戏之外,他还要管理整个话剧团的各类事务。“好的团队能和你一起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我们一起充电,一起进步。”三十多年过去,徐经纬变了但也没变,变的是对于创作形式、表演题材的创新、包容,没变的是对表演的敬畏、对舞台的敬重和对这份职业的敬仰。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湾韵|港珠澳梦想腾飞的精神之桥——评话剧《龙腾伶仃洋》
珠海特区报 2023-03-27 09:34

tqb-20230327-009.jpg

编者按

近年来,珠海以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为重心,以重大文化活动为抓手,大力支持本土艺术创作,着力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取得丰硕成果:话剧《龙腾伶仃洋》、长篇小说《平安批》等两部作品获得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话剧《龙腾伶仃洋》、长篇小说《平安批》、纪录片《人生能有几回搏》、歌曲《祖国总在我身后》、报告文学《初心——粤港澳合作中的横琴故事》等五部作品获得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3月24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京举行,《龙腾伶仃洋》《平安批》两部作品获表彰。

 

本报编辑出版“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特辑,生动展现珠海文艺创作领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成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港珠澳梦想腾飞的精神之桥

——评话剧《龙腾伶仃洋》

□陈艳冰

珠海演艺集团出品的话剧《龙腾伶仃洋》体现了新时代话剧应有的精神风貌,以开拓创新的尝试,挖掘深刻主题,塑造关键人物,设计震撼视听,从而使整个作品散发着新时代工业题材话剧佼佼者的特殊魅力。《龙腾伶仃洋》的艺术特点可以归结为三个“相结合”。

微信图片_20230327091324.png

《龙腾伶仃洋》剧照一。汪庭月 摄

 

国家战略与奉献精神相结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港珠澳大桥是世纪工程,也是国家战略工程。

 

《龙腾伶仃洋》讲述的正是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者群体和他们在“伶仃洋”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故事。建设者们的欢乐与悲伤、选择与坚守,建造过程中的困难与希望、挑战与机遇,“建造这座桥所遭遇的惊涛骇浪、挫折和失败”“建设者所经历的精神困苦和情感波折”,以及建设过程中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和矛盾,共同成就了这部打动人心的话剧。

 

《龙腾伶仃洋》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大趋势为视角,从“一国两制”三地协同发展的目标,刻画了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总工程师秦洪涛、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舒勇等人物形象,聚焦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从劳动建设者3576天的建设经历中提炼具有典型价值的素材,既依据事实又充分想象,在直面他们遇到的挫折与难题中歌颂人物的精神,以秦洪涛、舒勇等人物迎难而上的选择,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立场坚守,引发观众的现实联想、思想共鸣,推动作品的情感张力、精神引领,从而印证“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发挥了文艺作品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文艺工作者润物无声的贡献。

 

例如,剧中第二幕写道,安装15号沉管时,“突然发现有一股超强回淤,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瞬间覆盖了海底沉管基槽”,致使安装不得不停止。从秦洪涛与舒勇语带机锋、直面矛盾的尖锐争论中,观众会恍然大悟,原来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如同一场战争,不仅要和台风、海浪等艰苦的环境因素作战,和尚未被掌握的高端技术和科技难题作斗争,而且还会出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考虑,在白海豚出现在工程船附近时就得停止施工,也要与主管部门一道基于经济效益和履约情况等综合评估,协调伶仃洋上二百多条采砂船停止采砂的时间,遇到的困难多得无法想象。人物总是经历大风大雨,人物的精神气质也就立住了。

 

发展目标与人物命运相结合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珠海、澳门,大桥总投资1269亿元,全长6.7公里, 33节沉管建设难度极大,大桥的建成开通,有利于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使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更为便捷,能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桥连港珠澳,风正一帆扬,意义无比重大。

 

《龙腾伶仃洋》面对这样一个材料庞杂丰富的重大工业题材,要写得既有硬度又有温度,实属不易,应该说戏剧思考的难度与创作难度都非常大。4500多位工程建设者,一定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如何挖掘富有代表性意义的人物?修建港珠澳大桥历时9年,“每一次浮运都如履薄冰,每一次安装都如临深渊,就像在海上走钢丝”,如何选取和提炼典型事件?应该说,《龙腾伶仃洋》选取的创作角度,提练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很精到、精当的。全剧有名有姓的人物不到20个,每个人物都有清晰的形象,人物关系处理得很自然,戏剧氛围的营造极见功力。钢筋水泥做的桥梁,严谨、认真的科学家,在这部戏里,有着浓浓的人情味,亲切有温度,可信可靠可敬!

 

《龙腾伶仃洋》写了秦洪涛与舒勇的战友情,姚胜男与田小强的母子情,姚胜男与老田的夫妻情,秦洪涛和刘大鹏的师徒情,还有刘大鹏和何明月的爱情贯穿全剧。剧中没有提过“爱国”两个字,但自始至终体现着每个造桥者心中的梦想,他们的民族之心,爱国之情。

 

第三幕第二场农民工的出走风波,写的都是平凡的农民工,却予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因为港珠澳大桥建设工地临时停工,老铁等一众农民工想离开工地另谋出路,理由是干耗着不是办法。用老铁的话来说,就是工区虽然没活干发了保底钱,也办了职工夜校、技能比武……但“瞎掺和这些耽误功夫”,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赚。连续三个月在一棵树上吊死没活干,“你手不痒、心不慌呀?”姚胜男奋起阻拦,她容许老铁们回家看媳妇,但不能让他们去别的工地打工。她的理由有三个,一是“你们哥几个都是我家老田一个一个带出来的”,老田的遗愿是建设好大桥;二是老铁们的手艺都是“在这儿练出来的”,要是马上就复工,无法一下子找来那么多好“萝卜”填充岗位;三是“这可是国家的大工程啊!难道就眼瞅着它坑坑洼洼的?你们都捂着自个儿的良心说句公道话,你们舍得吗?”

 

姚胜男是个电焊工,一个女汉子,这个人物很特别,观众一下子记住了、关注了;与老铁们的争论,姚胜男短短几句话,里头涵盖了国家发展目标、个人职业能力和情感联系等要素,有情有理有节,讲出了老铁们无法拒绝的理由,既有了戏剧冲突又立起了人物形象,处理得着实精彩。

tqb0327009_001_02_b.jpg

《龙腾伶仃洋》剧照二。汪庭月 摄

 

时代审美与现实场景相结合

 

港珠澳大桥工程连接了内地与香港、澳门,也连接起了中国与世界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是国家繁荣发展的一个集中缩影;大桥工程在设计理念、建造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模式等系列创新,标志着我国隧岛桥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如何以完美的艺术形式讴歌这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历史奇迹呢?《龙腾伶仃洋》调动多元的艺术手段为高质量的舞台呈现“抬轿子”,以对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思考,实现了耳目一新的舞台效果。

 

第一幕迎接14级台风“韦森特”,滂沱的大雨、汹涌的波涛、怒吼的狂风,在影视的蒙太奇手法及投影技术、画面分离技术的加持下,观众真切地体会了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战天斗地”般与自然的抗争,体会到了为了理想抱负甘于奉献的精神。

 

随着剧情的展开,第四幕的演出更加扣人心弦,海底隧道33节沉管成功连接在深海贯通,向社会宣布合龙成功后,却发现光学测量的数据,最终横向接头最大偏差17厘米,犹如走钢丝在最后的关头被绊住了……最终,以秦洪涛为代表的建设者决定勇敢否定自己、修正偏差,精调出最终接头东西向偏差0.8毫米,南北向偏差2.6毫米,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最高对接精度,维护了港珠澳大桥的光辉形象。这一幕情节丰富、人物形象丰满、戏剧冲突饱满的戏,《龙腾伶仃洋》通过强大的舞美装置展示了深海作业、抢修沉管的紧张刺激场景,拓展了戏剧的空间,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与舞美、灯光、视频设计达成合作,在变化中分合重组、相得益彰,舞台调度极具视觉冲击力,使情节更加扣人心弦、人物更加深入人心,带给观众足够的震撼、深深的感动。

 

《龙腾伶仃洋》以时代审美为依归,整体艺术风格追求回归舞台艺术本体的魅力,通过珠海、香港、澳门三个故事地点,以及伶仃洋的海上和海底等现实场景的切换,舞台设计了前中后景,虚实结合,转场连贯,使观众始终如同置身于港珠澳大桥的现场,与建造者们同呼吸共命运,从而深刻地认识到“龙腾伶仃洋”建设的意义。

 

《龙腾伶仃洋》让钢筋水泥铸造的港珠澳大桥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生命力,生动诠释了“民族气魄”“工匠精神”“时代使命”的具体含义。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港珠澳大桥的地理连接,更需要一座座心灵的桥梁,连通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民。《龙腾伶仃洋》就是其中一座连通心灵的桥梁,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心桥”,港珠澳梦想腾飞的精神之桥。

陈艳冰 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秘书长、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对话演员徐经纬:

将自己代入角色

□ 本报记者 张映竹

和徐团的对话过程,就如一阵特别爽朗的风徐徐吹来。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徐团名叫徐经纬,现在是珠海演艺集团话剧团的团长,在话剧《龙腾伶仃洋》中饰演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舒勇”。不用刻意寻找话题,聊起话剧、表演,徐团多了几分激动,眼神中透露着雀跃。

 

“港珠澳大桥本就是个世纪工程,多年的建设浓缩成为一部话剧在舞台上呈现,难度之大可以想象。”徐团说:“接到剧本那一刻很激动,也很忐忑。话剧初创时,大家整日围坐在一起,代入剧本去想‘我是谁?我和谁对话?我应该干什么?’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相互揣摩,去构筑每个人物的内在逻辑,以此让整个故事通过不同的人物表达自然而然地流露。”

 

在徐经纬看来,剧本、角色固然重要,但将已经完备的剧本进行合理的延伸也不可或缺。剧本呈现的文字和实际表演是有很大区别的,受到舞台环境、灯光效果、现场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会对演出产生干扰,这就需要适当地调整人物的动作、表情、体态等,将角色的性格和行为展现得更细致、更极致,去更合理、更有力地表达。

 

从业三十多年来,徐经纬积攒了许多关于表演的方式。在塑造人物上,徐经纬有一种直觉性的演技。“演员一定要感受生活。角色‘长’在身上,到了情景之中便会自然而然地‘词拱嘴’,自然而然地叹气、落泪。”徐经纬说。当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部总工程师“秦洪涛”凝望着大桥,与“老战友”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舒勇”一起回忆起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点点滴滴,那些怅惘与遗憾、困苦与坚持都在演员的一呼一吸间,沉淀了下来。为了让自己尽量接近真实的“局长”,徐经纬做了很多功课,翻阅了无数遍《局长日记》,和许多大桥建设者一起工作、生活了很长时间,即便如此,徐经纬依然觉得表演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台词应该停顿一下会更好,某一部分的节奏可以再慢一点,总不是太完美,但也是因为不完美才有不断进步的可能。”演员对于自己完成的作品,总是会希望它们能够更好,正因为如此,才有更旺盛的创造力去完成下一个作品。“我想,更好的一定是下一部,下一次演出。”徐经纬说。

 

几年来,话剧《龙腾伶仃洋》先后赴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演出,每临演出前,徐经纬都会提前去往现场观察剧场环境,思考怎么样在不同的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人物状态,与搭档边走戏边讨论演出节奏和细节怎么样处理会更加符合当时、当地的场景。话剧演出难度不小,不过徐经纬也并不焦虑。他坚持用心领会人物特征,把自己的理解变成细腻的表现力,呈现在角色的情绪和动作之中。“建设故事很长,话剧时间很短,把有效的时间凝练在情节冲突和人物性格上,便于演员角色的树立和情感的迸发,演好了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就投入到剧情之中。”

 

在采访过程中,徐经纬说:“我从来不后悔踏入演员这个行当,也从未想过放弃。我觉得拍戏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通过自己的表演,把一些背后的故事、动人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只要我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这件事,我就会坚持下去。”现在,作为珠海演艺集团话剧团团长的他更繁忙了,除了演戏之外,他还要管理整个话剧团的各类事务。“好的团队能和你一起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我们一起充电,一起进步。”三十多年过去,徐经纬变了但也没变,变的是对于创作形式、表演题材的创新、包容,没变的是对表演的敬畏、对舞台的敬重和对这份职业的敬仰。

微信图片_20200320125007.jpg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