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2022年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斗门区经济社会发展虎虎生威的一年。

接续奋斗创造不平凡。

这一年,斗门区坚决扛起“主战场中的主战场、主力军中的主力军”重大使命,高举产业第一大旗、实体经济大旗、高质量发展大旗,繁茂“产业森林”,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斗门区构建“内联外畅”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之城蓄势赋能;

这一年,斗门区扎实推进“大城市”格局,助力珠海加快构建东西“双城”架构,实现“城市跨越”;

这一年,以“白蕉海鲈”为突破口,借助“丰收节”经济、“年鱼”经济、预制菜产业园的东风浩荡,斗门区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乡村振兴全国示范样板加快打造;

这一年,斗门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

这一年,斗门区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全力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高质量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斗门区2022年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

实体经济

工业动能持续壮大繁茂“产业森林”

沿着富山工业园雷蛛大道南行,驶入富山工业城,眼前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标准厂房,与远处的虎跳门水道形成一幅壮阔画面,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正在这里崛起。

北接江湾涌,南至沙龙涌,西至崖门水道,东临高栏港高速。在这片14800亩的区域内,有一处2715亩的核心区,这就是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

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项目现场。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5个月前,这里是一片荒滩;如今,这里厂房林立,一座工业城项目从无到有,令人惊叹。

去年7月28日,伴随着机械轰鸣,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富山工业城正式奠基,擂响了深入推进“产业第一”的攻坚战鼓。富山工业城项目由斗门区联手大横琴集团共同投资建设,政企合力谋划398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总投资160亿元。其中,大横琴集团建设约204万平方米,奋力打造全市连片规模最大、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按照既定时序,2022年年底实现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整体完工。

5个月、150万平方米……这是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重任,却在5个月内由梦想变成了现实。作为珠海5.0产业新空间的“明星”,该项目以“5天一层楼,38天一栋厂房,3个月整区封顶”的建设效率,不断刷新“珠海速度”,创造“产业第一”珠海奇迹:不仅超额完成首期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建设任务,而且超额实现“建成即满园”目标,以建设和招商双“超额”成绩单,助力珠海高质量完成“产业第一”新空间拓展任务。

斗门区坚决扛起“主战场中的主战场、主力军中的主力军”重大使命,高举产业第一大旗、实体经济大旗、高质量发展大旗,繁茂“产业森林”,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工业动能持续壮大;富山工业园、斗门生态农业园和新青科技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扩围提质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科技型企业规模加速扩大,252家企业成功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190家任务并实现倍增。数据显示:2022年,全区获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入库企业4家,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交通”格局

打造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之城

2022年11月6日,磨刀门水道再添“长龙”,全长29.8公里的香海大桥正式通车。自此,斗门至新香洲的通勤时间缩短至最快15分钟。

如果没有香海大桥,从斗门到新香洲要多久?

常规路线有两条。一条经湖心路进入珠海大道,跨过珠海大桥、前山大桥接入城区主干路网,耗时50分钟;另一条向北借道中山,经西部沿海高速、广澳高速、谷都大道进入主城区,耗时55分钟。如果在早晚高峰期,上述两条路线所用的时间更多。专注交通工程研究的北理工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院长助理邓荣峰分析称,香海大桥犹如一条直线,连接起斗门与主城区,不但开辟出东西互通快速走廊,还将汇聚东西发展的强大聚合力。

交通提升,是每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2021年年底,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将“交通提升”作为工作总抓手之一,通过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更大城市空间,支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香海大桥正式通车,是斗门区落实“交通提升”构建全区“大交通”全新格局的生动实践,与珠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组成大桥通道群,打开斗门区向上发展的崭新坐标。

2022年,斗门区构建“内联外畅”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之城蓄势赋能。在外畅方面,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如珠海隧道、珠海大道扩建、机场北快线北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珠海大道(珠海大桥西至泥湾门大桥西段)扩建工程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珠肇高铁先行段虾山瓦子佬隧道开工建设,对外交通互联互通取得突破进展。

在内联方面,辖区骨干路网体系不断完善,胜利路、胜利大道、东堤路新建工程(三期)路桥工程陆续启动,176公里“四好农村路”项目升级改造完工;城区拥堵治理工程取得成效,一批过街人行天桥项目竣工。

城市跨越

“大城市”助力构建东西“双城”架构

对于“80后”丁广发来说,安家湖心新城以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周边人气旺了、环境美了,交通更通畅了。

丁广发是一名社区网格员,主要工作是巡查、核实、上报、处置市政工程(公用)设施、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置。大到一个个重点工程建设节点,小到一盏路灯的置换,丁广发见证了湖心新城的点滴变化。

位于白藤街道辖区的湖心新城,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新城。

《广东珠海西部生态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明确:作为全省首个以“生态”命名的新区和省级战略平台,西部生态新区涵盖珠海西部地区,规划面积1173平方千米。其首批重点建设区域是19.8平方千米的西部生态新城起步区,而4.02平方千米的湖心新城,成为西部生态新城起步区的城中之城。

三河六岸、楼宇林立、交通便利、教育兴起、生态优渥……湖心新城初具规模。

据白藤街道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白藤街道刚成立时常住人口约3万人,十年间增至目前的6.59万人,人口增长了120%,年均增长率为8.19%(全市为4.57%,斗门区为3.89%)。辖区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大学以上学历人数占常住人口(不含14周岁以下人群)30.53%(全市为25.75%,斗门区为13.53%)。

可以说,湖心新城是斗门区构建“大城市”的突破口、先导区、样板城,助力珠海加快构建东西“双城”架构,实现“城市跨越”。

2022年,斗门区扎实推进“大城市”格局,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主要包括: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制定《加快富山工业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工作方案》,在富山二围东谋划建设154万平方米、2.6万套宿舍的蓝领社区,建设30万平方米蓝领宿舍,打造可服务9万人的生活配套体系。

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显著。推进市容市貌“三清”行动,全面开展空中缆线、无物业小区消防安全、规范停车、公益广告设置、文明养犬等专项整治,全区108个无物业管理小区落实“五有”目标,社区居委会、农贸市场、交通场站、医院“四周边”63个小区和111条背街小巷“三线”整治全部完成。全区1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标准化建设完成,持续实施新市民文明素养培训,常态化开展“五大类”文明实践活动超万场,城市市容品质和市民素养全面提升。

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设立珠海首个“法庭+司法所+社区”联合调解工作室。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被评为全市数字化先进区级数字城管指挥中心。

乡村振兴

探索新路径加快打造全国示范样板

在2022年,斗门区全力写就“白蕉海鲈”这条鱼的大文章。

2022年6月,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按照规划部署,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以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20.9平方千米为发展腹地,预计总投资超70亿元,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50亩,打造年产值超300亿元的广东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目前,稳步推进的一二三期建设,均以“白蕉海鲈”为主导,打造特色预制菜。

2022年9月23日,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斗门区举办,在“丰收节”经济的加持下,白蕉海鲈实现“量价齐飞”。白蕉海鲈的出塘价创下历史新高,预制菜深加工企业生产线马力全开,加快研发预制菜新品。

去年12月28日-30日,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在珠海举办。

2022年12月28日-30日,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以“中华好年鱼·幸福中国年”为主题的博览会,是珠海为全球打造的“年鱼”盛宴,是广东水产“12221”市场体系建设的新尝试,也是“丰收节”经济的延伸和细化,具有深远意义。

作为本届博览会的“策源地”,斗门区打造并推出一批“年鱼”产品,创建“年鱼”品牌,创新探索“年鱼”经济发展模式,让“中国人过中国年,吃中国好鱼”的观念广泛传播,把“年鱼”送上中国人的年夜饭。毫无疑问,这场“年鱼”盛宴的主角就是“白蕉海鲈”。这条发轫于白蕉镇、壮大于斗门区、扬名于全国的海鲈鱼,目前养殖面积达3.9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0亿元,年产量约占全国的5成,成为珠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亮丽的“菜篮子”名片。

作为新晋“国鲈”,白蕉海鲈不再是一条普通的海鲈鱼。过去30多年,从斗门区“中国海鲈之乡”到珠海“中国海鲈之都”,从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到珠海“中国海鲈预制菜之都”,从垂钓大赛到打造垂钓之都,从“年鱼”博览会到打造“中国年鱼之都”;从“丰收节”经济到“年鱼”经济,这四“都”“二经济”,浓缩了斗门区“白蕉海鲈”的发轫历程,凝聚着这条“共富鱼”的丰富内涵,是当之无愧的“鱼界顶流”。

过去一年里,以“白蕉海鲈”为突破口,斗门区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乡村振兴全国示范样板加快打造。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实施乡村建设提质行动,不断夯实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村村有物业”试点,实现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0万元的目标。

民生福祉

建紧密型医共体 新增学位9070个

2022年11月30日,斗门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工程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封顶。

该项目位于白蕉东湖新城时代倾城双生花小区北侧,总投资约3.6亿元,整体新增1000张床位,一期规划床位300张,总建筑面积43600平方米,建设超500个停车位。

当前,该项目(一期)正朝着2024年年初竣工验收并移交使用的目标稳步推进。按照规划,新院建成后力争通过3年时间,打造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二级甲等现代化妇幼专科医院。

斗门区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76年,有着近50年的悠久历史。新院建成后,区妇幼保健院将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全面提升妇幼专科服务质量。

多年来,民生福祉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斗门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医疗服务方面,以实现“病有良医”为导向,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遵医五院牵头、部分乡镇卫生院为试点的紧密型医共体,有效提升基层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水平。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和护理需求评估制度,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79.44%。

教育实现均衡优质发展。斗门区全面实施教育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和“十四五”教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成金茂小学、金茂中学等一批新校建设和第二实验小学等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9070个,新增学位完成率114.8%。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6个中小学“混合型”办学集团,32所学校积极参与,学校覆盖率达50%。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持续加大九项民生投入,扩大多元化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开展困难家庭6类特殊群体排查救助专项行动和特困对象结对帮扶。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
斗门区2022年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
珠海特区报 2023-01-12 10:54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斗门区经济社会发展虎虎生威的一年。

接续奋斗创造不平凡。

这一年,斗门区坚决扛起“主战场中的主战场、主力军中的主力军”重大使命,高举产业第一大旗、实体经济大旗、高质量发展大旗,繁茂“产业森林”,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斗门区构建“内联外畅”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之城蓄势赋能;

这一年,斗门区扎实推进“大城市”格局,助力珠海加快构建东西“双城”架构,实现“城市跨越”;

这一年,以“白蕉海鲈”为突破口,借助“丰收节”经济、“年鱼”经济、预制菜产业园的东风浩荡,斗门区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乡村振兴全国示范样板加快打造;

这一年,斗门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

这一年,斗门区坚持“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全力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高质量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斗门区2022年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

实体经济

工业动能持续壮大繁茂“产业森林”

沿着富山工业园雷蛛大道南行,驶入富山工业城,眼前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标准厂房,与远处的虎跳门水道形成一幅壮阔画面,一座现代化的产业新城正在这里崛起。

北接江湾涌,南至沙龙涌,西至崖门水道,东临高栏港高速。在这片14800亩的区域内,有一处2715亩的核心区,这就是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

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项目现场。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5个月前,这里是一片荒滩;如今,这里厂房林立,一座工业城项目从无到有,令人惊叹。

去年7月28日,伴随着机械轰鸣,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富山工业城正式奠基,擂响了深入推进“产业第一”的攻坚战鼓。富山工业城项目由斗门区联手大横琴集团共同投资建设,政企合力谋划398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总投资160亿元。其中,大横琴集团建设约204万平方米,奋力打造全市连片规模最大、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按照既定时序,2022年年底实现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整体完工。

5个月、150万平方米……这是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重任,却在5个月内由梦想变成了现实。作为珠海5.0产业新空间的“明星”,该项目以“5天一层楼,38天一栋厂房,3个月整区封顶”的建设效率,不断刷新“珠海速度”,创造“产业第一”珠海奇迹:不仅超额完成首期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的建设任务,而且超额实现“建成即满园”目标,以建设和招商双“超额”成绩单,助力珠海高质量完成“产业第一”新空间拓展任务。

斗门区坚决扛起“主战场中的主战场、主力军中的主力军”重大使命,高举产业第一大旗、实体经济大旗、高质量发展大旗,繁茂“产业森林”,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工业动能持续壮大;富山工业园、斗门生态农业园和新青科技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扩围提质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科技型企业规模加速扩大,252家企业成功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190家任务并实现倍增。数据显示:2022年,全区获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项目入库企业4家,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

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交通”格局

打造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之城

2022年11月6日,磨刀门水道再添“长龙”,全长29.8公里的香海大桥正式通车。自此,斗门至新香洲的通勤时间缩短至最快15分钟。

如果没有香海大桥,从斗门到新香洲要多久?

常规路线有两条。一条经湖心路进入珠海大道,跨过珠海大桥、前山大桥接入城区主干路网,耗时50分钟;另一条向北借道中山,经西部沿海高速、广澳高速、谷都大道进入主城区,耗时55分钟。如果在早晚高峰期,上述两条路线所用的时间更多。专注交通工程研究的北理工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院长助理邓荣峰分析称,香海大桥犹如一条直线,连接起斗门与主城区,不但开辟出东西互通快速走廊,还将汇聚东西发展的强大聚合力。

交通提升,是每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2021年年底,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将“交通提升”作为工作总抓手之一,通过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更大城市空间,支持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香海大桥正式通车,是斗门区落实“交通提升”构建全区“大交通”全新格局的生动实践,与珠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组成大桥通道群,打开斗门区向上发展的崭新坐标。

2022年,斗门区构建“内联外畅”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建设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之城蓄势赋能。在外畅方面,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构建,如珠海隧道、珠海大道扩建、机场北快线北段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珠海大道(珠海大桥西至泥湾门大桥西段)扩建工程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珠肇高铁先行段虾山瓦子佬隧道开工建设,对外交通互联互通取得突破进展。

在内联方面,辖区骨干路网体系不断完善,胜利路、胜利大道、东堤路新建工程(三期)路桥工程陆续启动,176公里“四好农村路”项目升级改造完工;城区拥堵治理工程取得成效,一批过街人行天桥项目竣工。

城市跨越

“大城市”助力构建东西“双城”架构

对于“80后”丁广发来说,安家湖心新城以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周边人气旺了、环境美了,交通更通畅了。

丁广发是一名社区网格员,主要工作是巡查、核实、上报、处置市政工程(公用)设施、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处置。大到一个个重点工程建设节点,小到一盏路灯的置换,丁广发见证了湖心新城的点滴变化。

位于白藤街道辖区的湖心新城,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新城。

《广东珠海西部生态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明确:作为全省首个以“生态”命名的新区和省级战略平台,西部生态新区涵盖珠海西部地区,规划面积1173平方千米。其首批重点建设区域是19.8平方千米的西部生态新城起步区,而4.02平方千米的湖心新城,成为西部生态新城起步区的城中之城。

三河六岸、楼宇林立、交通便利、教育兴起、生态优渥……湖心新城初具规模。

据白藤街道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白藤街道刚成立时常住人口约3万人,十年间增至目前的6.59万人,人口增长了120%,年均增长率为8.19%(全市为4.57%,斗门区为3.89%)。辖区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大学以上学历人数占常住人口(不含14周岁以下人群)30.53%(全市为25.75%,斗门区为13.53%)。

可以说,湖心新城是斗门区构建“大城市”的突破口、先导区、样板城,助力珠海加快构建东西“双城”架构,实现“城市跨越”。

2022年,斗门区扎实推进“大城市”格局,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主要包括: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制定《加快富山工业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工作方案》,在富山二围东谋划建设154万平方米、2.6万套宿舍的蓝领社区,建设30万平方米蓝领宿舍,打造可服务9万人的生活配套体系。

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显著。推进市容市貌“三清”行动,全面开展空中缆线、无物业小区消防安全、规范停车、公益广告设置、文明养犬等专项整治,全区108个无物业管理小区落实“五有”目标,社区居委会、农贸市场、交通场站、医院“四周边”63个小区和111条背街小巷“三线”整治全部完成。全区13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标准化建设完成,持续实施新市民文明素养培训,常态化开展“五大类”文明实践活动超万场,城市市容品质和市民素养全面提升。

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完善。创新发展“枫桥经验”,设立珠海首个“法庭+司法所+社区”联合调解工作室。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被评为全市数字化先进区级数字城管指挥中心。

乡村振兴

探索新路径加快打造全国示范样板

在2022年,斗门区全力写就“白蕉海鲈”这条鱼的大文章。

2022年6月,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按照规划部署,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以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20.9平方千米为发展腹地,预计总投资超70亿元,核心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50亩,打造年产值超300亿元的广东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目前,稳步推进的一二三期建设,均以“白蕉海鲈”为主导,打造特色预制菜。

2022年9月23日,广东省庆祝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斗门区举办,在“丰收节”经济的加持下,白蕉海鲈实现“量价齐飞”。白蕉海鲈的出塘价创下历史新高,预制菜深加工企业生产线马力全开,加快研发预制菜新品。

去年12月28日-30日,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在珠海举办。

2022年12月28日-30日,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以“中华好年鱼·幸福中国年”为主题的博览会,是珠海为全球打造的“年鱼”盛宴,是广东水产“12221”市场体系建设的新尝试,也是“丰收节”经济的延伸和细化,具有深远意义。

作为本届博览会的“策源地”,斗门区打造并推出一批“年鱼”产品,创建“年鱼”品牌,创新探索“年鱼”经济发展模式,让“中国人过中国年,吃中国好鱼”的观念广泛传播,把“年鱼”送上中国人的年夜饭。毫无疑问,这场“年鱼”盛宴的主角就是“白蕉海鲈”。这条发轫于白蕉镇、壮大于斗门区、扬名于全国的海鲈鱼,目前养殖面积达3.9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0亿元,年产量约占全国的5成,成为珠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亮丽的“菜篮子”名片。

作为新晋“国鲈”,白蕉海鲈不再是一条普通的海鲈鱼。过去30多年,从斗门区“中国海鲈之乡”到珠海“中国海鲈之都”,从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到珠海“中国海鲈预制菜之都”,从垂钓大赛到打造垂钓之都,从“年鱼”博览会到打造“中国年鱼之都”;从“丰收节”经济到“年鱼”经济,这四“都”“二经济”,浓缩了斗门区“白蕉海鲈”的发轫历程,凝聚着这条“共富鱼”的丰富内涵,是当之无愧的“鱼界顶流”。

过去一年里,以“白蕉海鲈”为突破口,斗门区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乡村振兴全国示范样板加快打造。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实施乡村建设提质行动,不断夯实村集体经济,稳步推进“村村有物业”试点,实现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0万元的目标。

民生福祉

建紧密型医共体 新增学位9070个

2022年11月30日,斗门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工程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封顶。

该项目位于白蕉东湖新城时代倾城双生花小区北侧,总投资约3.6亿元,整体新增1000张床位,一期规划床位300张,总建筑面积43600平方米,建设超500个停车位。

当前,该项目(一期)正朝着2024年年初竣工验收并移交使用的目标稳步推进。按照规划,新院建成后力争通过3年时间,打造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二级甲等现代化妇幼专科医院。

斗门区妇幼保健院始建于1976年,有着近50年的悠久历史。新院建成后,区妇幼保健院将整体搬迁至新院区,全面提升妇幼专科服务质量。

多年来,民生福祉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斗门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医疗服务方面,以实现“病有良医”为导向,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遵医五院牵头、部分乡镇卫生院为试点的紧密型医共体,有效提升基层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水平。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和护理需求评估制度,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79.44%。

教育实现均衡优质发展。斗门区全面实施教育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和“十四五”教育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完成金茂小学、金茂中学等一批新校建设和第二实验小学等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9070个,新增学位完成率114.8%。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6个中小学“混合型”办学集团,32所学校积极参与,学校覆盖率达50%。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持续加大九项民生投入,扩大多元化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开展困难家庭6类特殊群体排查救助专项行动和特困对象结对帮扶。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