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关情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今起正式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当天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今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
米锋表示,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强化疫苗接种,加强药物和医疗资源储备,做好分级分类诊疗,强化疫情监测,加强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防护,制定相关预案,强化培训指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平稳有序实现转段。
米锋表示,要关口前移,全链条、全要素、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做好健康指导、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地区防控,减少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努力实现压峰错时;有针对性提高老年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
米锋指出,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
中国疾控中心:社区要保留足够检测点,倡导群众自行做抗原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在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实施“乙类乙管”,核酸检测调整为“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为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各地要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测的策略,科学合理做好检测的各项工作。
一方面要求社区要保留足够的便民检测点,保证居民的“愿检尽检”的需求。各地要基于疫情形势的发展等因素,合理设置检测点,满足居民检测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倡导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群众自行开展抗原检测,零售药店以及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要供应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保障可及性,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同时要做好抗原检测相关知识的宣传,帮助群众掌握抗原检测的基本流程,确保检测的规范。
国家疾控局:常态化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在1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了第十版防控方案中多方面的调整:
一是更新疾病名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常态化情况下,主要开展病毒变异监测、个案报告、哨点医院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城市污水监测等。应急情况下,增加了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发热门诊监测、重点机构监测等。
三是调整检测策略。不再开展全员的核酸筛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工作人员和被照顾人员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定期开展抗原或者核酸检测;社区重症高风险人员出现相关症状后,开展核酸检测,适时调整管理。
雷正龙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措施,进行分级分类收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疫情流行期间,可以采取紧急防控措,也就是说在常态化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雷正龙表示,在疫情暴发期间,结合病毒变异的情况和流行强度,以及医疗资源负荷和社会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可以根据人群感染率和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的事实,依法采取紧急防控措施,目的就是减少人员聚集,降低流动、减少发病率,减轻感染者短期内巨增对社会运行和医疗资源等的冲击,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保证第一时间监测到病毒变异?国家疾控局回应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疾控部门进一步完善新冠病毒变异监测的工作方案,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入境人员、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采样送检和测序比对工作。
杨峰介绍,在输入病例监测方面,国家疾控局加强与海关的密切合作。在本土病例监测方面,每个省选择部分城市和医院作为监测哨点,对门诊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开展一定数量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采样和序列测定,实施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变异的趋势,及时捕获新的变异株,并且评估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为疫情研判、检测试剂、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评价等提供科学基础。
国家疾控局:一旦疫情得到缓解,当地政府应及时解除紧急防控措施
第十版防控方案中提出,疫情流行期间,可以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传染病在暴发流行的时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同意,可以采取一些紧急的疫情防控措施,并予以公告。在新冠疫情暴发流行时,也可以适时依法选择性地采取一些紧急的防控措施。
关于何为“紧急的防控措施”,雷正龙举例道,比如严格管理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的场所,实行错峰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者是采取居家办公等措施,以及教育机构采取临时性线上教学等。“一旦疫情得到缓解,当地政府还是应该及时宣布紧急防控措施的解除。”
国家疾控局:全国部分城市开展污水监测工作辅助评估新冠流行强度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在1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内地的新冠病毒感染仍处于流行阶段,现在在全国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污水监测工作,可以辅助评估新冠病毒的感染的流行强度及变化的趋势,为疫情研判等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杨峰介绍,对居病楼的污水进行新冠病毒监测,可以更好发挥所在居民区的监测预警作用。香港通过社区部署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感染者的区域,再进一步追踪发现阳性感染,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是用于疫情早期尚未出现大范围流行的时候。在污水处理厂开展新冠病毒监测,可以评估更大的辖区范围内人群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趋势变化,适用于更长时间、更大范围的监测。
中国疾控中心:XBB变异株的致病力并没有发现明显增加
当前,国外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XBB已逐渐取代奥密克戎的其他亚型,成为优势流行株,我国也检测到了该毒株。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表示,从全球角度看,XBB主要是在美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流行。近期XBB流行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亚分支,即XBB.1.5变种。这一分支在美国目前感染新冠病毒患者中占比较多,且呈现增长趋势。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检测预测,未来几周内,XBB.1.5可能会取代当前在该国流行的BQ.1和BQ.1.1,成为该地区的优势流行毒株。
陈操介绍,截至1月7日,全球已有35个国家和地区检测到XBB.1.5。而在近两年疫情防控情况较好的国家中,日本等国的检测结果显示,XBB.1.5并未成为所在地区的优势毒株。
“根据我国监测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8月1日至今,我国共检测到16例XBB毒株的本土关联病例,且都是在XBB.1的进化分支。从多项研究的结果看,XBB的进化分支较最开始发现的原始株和此前的一些关切变异株(VOC),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这也导致了在美国等国家,该变异株的传播优势呈明显增加的趋势。”陈操说。
陈操指出,从目前的报道和研究看,并没有观察到感染了XBB系列变异株的患者,重症和死亡病例增加。这意味着,该变异株的致病力并没有发现明显增加。
中国疾控中心:现阶段,XBB不会造成我国本土的大规模流行
在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后,随着出入境管理政策的变化,公众担心奥密克戎变异株XBB会很快在中国传播。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在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阶段,XBB不会造成我国本土的大规模流行。
根据监测数据,从2022年8月1日起,截止到2022年12月31号,我国已经监测到了一些XBB的输入病例,根据监测到的16例本土XBB感染病例的分布,都集中在2022年的10月份,而在2020年的11月和12月,XBB病例的比例非常低。从这个趋势来看,XBB没有在我国造成一个传播的趋势。
从本轮疫情初期的时候,在很多省份已经存在了被BA5.2、BF.7病毒感染的本土病例,这也使得后续这两种病毒占据了强势的流行的优势。
近期,像大部分人如果感染了BA5.2、BF.7病毒,在短期内会产生针对XBB系列变异株的交叉保护的抗体,保护作用可能会持续6个月左右,所以现阶段XBB是不会造成我国本土的大规模流行。
陈操还提醒公众,尤其是近期从XBB流行国家入境的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的健康监测和个人的防护,如果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开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如果必要的话要及时就诊,这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为他人着想。
中疾控:将根据疫苗研发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完善接种策略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第十版方案中疫苗接种相关内容的变化。他指出,第十版方案提到,后续根据疫苗研发进展和临床实验结合,进一步改善接种策略。另外,在方案当中也提到了对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作为重点人群,基层要对他们进行摸底,摸底的内容一是了解他们基础疾病的情况,还要了解疫苗接种情况,根据他们的免疫史和基础性疾病情况,进行风险管理。
1月8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关情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今起正式实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当天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今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
米锋表示,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强化疫苗接种,加强药物和医疗资源储备,做好分级分类诊疗,强化疫情监测,加强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防护,制定相关预案,强化培训指导,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确保平稳有序实现转段。
米锋表示,要关口前移,全链条、全要素、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加强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做好健康指导、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加强农村地区防控,减少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努力实现压峰错时;有针对性提高老年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覆盖率。
米锋指出,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
中国疾控中心:社区要保留足够检测点,倡导群众自行做抗原检测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在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实施“乙类乙管”,核酸检测调整为“愿检尽检”,不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为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各地要对不同群体分类采取抗原和核酸检测的策略,科学合理做好检测的各项工作。
一方面要求社区要保留足够的便民检测点,保证居民的“愿检尽检”的需求。各地要基于疫情形势的发展等因素,合理设置检测点,满足居民检测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倡导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的群众自行开展抗原检测,零售药店以及药品网络销售电商等,要供应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保障可及性,满足群众检测的需求。同时要做好抗原检测相关知识的宣传,帮助群众掌握抗原检测的基本流程,确保检测的规范。
国家疾控局:常态化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在1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了第十版防控方案中多方面的调整:
一是更新疾病名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常态化情况下,主要开展病毒变异监测、个案报告、哨点医院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城市污水监测等。应急情况下,增加了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发热门诊监测、重点机构监测等。
三是调整检测策略。不再开展全员的核酸筛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工作人员和被照顾人员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定期开展抗原或者核酸检测;社区重症高风险人员出现相关症状后,开展核酸检测,适时调整管理。
雷正龙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措施,进行分级分类收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疫情流行期间,可以采取紧急防控措,也就是说在常态化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
雷正龙表示,在疫情暴发期间,结合病毒变异的情况和流行强度,以及医疗资源负荷和社会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可以根据人群感染率和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的事实,依法采取紧急防控措施,目的就是减少人员聚集,降低流动、减少发病率,减轻感染者短期内巨增对社会运行和医疗资源等的冲击,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保证第一时间监测到病毒变异?国家疾控局回应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疾控部门进一步完善新冠病毒变异监测的工作方案,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入境人员、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采样送检和测序比对工作。
杨峰介绍,在输入病例监测方面,国家疾控局加强与海关的密切合作。在本土病例监测方面,每个省选择部分城市和医院作为监测哨点,对门诊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开展一定数量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采样和序列测定,实施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变异的趋势,及时捕获新的变异株,并且评估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为疫情研判、检测试剂、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评价等提供科学基础。
国家疾控局:一旦疫情得到缓解,当地政府应及时解除紧急防控措施
第十版防控方案中提出,疫情流行期间,可以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在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传染病在暴发流行的时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同意,可以采取一些紧急的疫情防控措施,并予以公告。在新冠疫情暴发流行时,也可以适时依法选择性地采取一些紧急的防控措施。
关于何为“紧急的防控措施”,雷正龙举例道,比如严格管理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的场所,实行错峰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者是采取居家办公等措施,以及教育机构采取临时性线上教学等。“一旦疫情得到缓解,当地政府还是应该及时宣布紧急防控措施的解除。”
国家疾控局:全国部分城市开展污水监测工作辅助评估新冠流行强度
国家疾控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在1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现阶段,我国内地的新冠病毒感染仍处于流行阶段,现在在全国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污水监测工作,可以辅助评估新冠病毒的感染的流行强度及变化的趋势,为疫情研判等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杨峰介绍,对居病楼的污水进行新冠病毒监测,可以更好发挥所在居民区的监测预警作用。香港通过社区部署监测,及时发现可能存在感染者的区域,再进一步追踪发现阳性感染,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是用于疫情早期尚未出现大范围流行的时候。在污水处理厂开展新冠病毒监测,可以评估更大的辖区范围内人群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趋势变化,适用于更长时间、更大范围的监测。
中国疾控中心:XBB变异株的致病力并没有发现明显增加
当前,国外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XBB已逐渐取代奥密克戎的其他亚型,成为优势流行株,我国也检测到了该毒株。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表示,从全球角度看,XBB主要是在美国、印度、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流行。近期XBB流行过程中,也产生了新的亚分支,即XBB.1.5变种。这一分支在美国目前感染新冠病毒患者中占比较多,且呈现增长趋势。根据美国疾控中心检测预测,未来几周内,XBB.1.5可能会取代当前在该国流行的BQ.1和BQ.1.1,成为该地区的优势流行毒株。
陈操介绍,截至1月7日,全球已有35个国家和地区检测到XBB.1.5。而在近两年疫情防控情况较好的国家中,日本等国的检测结果显示,XBB.1.5并未成为所在地区的优势毒株。
“根据我国监测的数据显示,自2022年8月1日至今,我国共检测到16例XBB毒株的本土关联病例,且都是在XBB.1的进化分支。从多项研究的结果看,XBB的进化分支较最开始发现的原始株和此前的一些关切变异株(VOC),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这也导致了在美国等国家,该变异株的传播优势呈明显增加的趋势。”陈操说。
陈操指出,从目前的报道和研究看,并没有观察到感染了XBB系列变异株的患者,重症和死亡病例增加。这意味着,该变异株的致病力并没有发现明显增加。
中国疾控中心:现阶段,XBB不会造成我国本土的大规模流行
在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后,随着出入境管理政策的变化,公众担心奥密克戎变异株XBB会很快在中国传播。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在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阶段,XBB不会造成我国本土的大规模流行。
根据监测数据,从2022年8月1日起,截止到2022年12月31号,我国已经监测到了一些XBB的输入病例,根据监测到的16例本土XBB感染病例的分布,都集中在2022年的10月份,而在2020年的11月和12月,XBB病例的比例非常低。从这个趋势来看,XBB没有在我国造成一个传播的趋势。
从本轮疫情初期的时候,在很多省份已经存在了被BA5.2、BF.7病毒感染的本土病例,这也使得后续这两种病毒占据了强势的流行的优势。
近期,像大部分人如果感染了BA5.2、BF.7病毒,在短期内会产生针对XBB系列变异株的交叉保护的抗体,保护作用可能会持续6个月左右,所以现阶段XBB是不会造成我国本土的大规模流行。
陈操还提醒公众,尤其是近期从XBB流行国家入境的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的健康监测和个人的防护,如果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开展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如果必要的话要及时就诊,这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为他人着想。
中疾控:将根据疫苗研发进展和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完善接种策略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第十版方案中疫苗接种相关内容的变化。他指出,第十版方案提到,后续根据疫苗研发进展和临床实验结合,进一步改善接种策略。另外,在方案当中也提到了对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作为重点人群,基层要对他们进行摸底,摸底的内容一是了解他们基础疾病的情况,还要了解疫苗接种情况,根据他们的免疫史和基础性疾病情况,进行风险管理。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