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创,曾登上北京冬奥会“舞台”!

“这是咱们国家已经摸索了20多年的一个产品,在众多企业和研发机构中,我们是第一家将我们自研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仪电等各专业相结合,专为优质PETG特种聚酯材料设计、建设生产线的公司。”珠海华润化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康念军说。近日,记者采访珠海华润化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PETG项目青年突击队,听队员们讲述了20余名金湾青年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国内第一条PETG自主生产线的故事。

破技术垄断建成中国首条高质量PETG产线

随手拿起一个矿泉水瓶,查看其底部的三角形标志,就会看到“PET”3个字母,这个PET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聚酯塑料。国内PET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已经形成成熟稳定的产业链,但是更具性能优势、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PETG特种聚酯材料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长期以来,PETG的生产技术被美、韩两国所垄断,我国虽有超20万吨的年需求量,却还没有生产高质量PETG的生产线和供应能力。

2019年,以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打破PETG国际垄断为目标,珠海华润化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布局PETG的产业化建设。从零开始,谈何容易,“我们是行业的拓荒者,做的工作不仅是在荒芜的地皮上建立现代化的PETG工厂,更重要的是要在PETG特种材料的工艺基础上打破我国特种聚酯材料成套化技术的荒芜。”康念军说。在没有任何工程参考的情况下开发全国首套PETG专用生产线是一个从迷茫中寻找突破点的过程,是一个工艺技术与工程化相互模拟匹配的过程,其中有大量的计算、测试和分析,整个过程需要研发人员、设备人员、仪电人员、工程管理和设计人员互相协调配合,每一个抽象的工艺参数都需要精确地转化为具体的设备和控制系统中的连锁公式,但是纷繁复杂中却没有标准答案,只能在一切完成后才能知道适配性,这对连续化的工艺转化是巨大的挑战。

为了让工厂更加满足产品的生产要求,研发人员和工艺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工厂设计和建设。许多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虽是化工专业,却因此“精通”了一个厂房水管、电网、通风口的设计。“就连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会议室,也是我看着一点一点建设完善起来的。”PETG项目青年突击队队员、科创中心质量保障部黄静纯说。

在厂房与产线设备的设计过程结束时,土建、工艺和设备的图纸堆满了50平方米的办公室。“这条生产线,就像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设计反应釜、搅拌器,这些痛苦的过程就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辛酸,坚持下来,就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PETG项目青年突击队队员、科创中心合成部经理陈明说。

可持续发展登上北京冬奥会“舞台”

生产线建成令人激动,可对于珠海华润化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PETG项目青年突击队队员们来说,这只是新挑战的开始,将多项新的工艺技术应用在生产线上产出高质量的PETG差异化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国外的PETG已经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形成各种差异化的产品,青年突击队队员针对这种情况,在传统PETG工艺基础上不断尝试,勇于创新。

随着近年来国家限塑禁塑政策相继出台,可回收塑料市场迎来发展机会,青年突击队决定研发利用产能更高的化学法来制备循环回收型PETG。过去回收塑料采样传统的物理法,仅需对回收塑料进行清洗、粉碎、熔融、再造粒的简单生产工艺流程,而新的化学法多了醇解、酯化、缩聚等工艺步骤,而每个步骤的工艺参数波动对产品品质都会有深远影响。为了摸索出最佳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条件及设备参数,青年突击队的队员进行了上百次实验,历经20升反应釜、200升反应釜,并最终在5000吨反应装置上成功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循环回收型PETG产品,这也是国内首创化学法制备回收共聚酯工艺,现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由于具有明显的回收属性和社会意义,华润化学材料循环回收型PETG产品获得了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先进技术支持奖”,并走上了北京冬奥会的“舞台”。据了解,为贯彻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北京冬奥会及残奥会赞助商可口可乐(中国)将回收的可乐瓶交由华润化学进行处理,重新生产为PETG塑料粒子,变成冬奥会和残奥会上的倒计时牌、冠军墙、领奖台和其他场馆建设的装修原材料。“我们给这些回收利用的材料取名叫rPETG,‘r’代表着‘recycle’,也就是‘循环’。”陈明介绍说。在冬奥会和残奥会结束后,这些材料同样也被回收进行再一次的循环利用。

“目前我们这条5万吨的PETG产线已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实现了约1.5个亿的销售额。”康念军表示,虽然PETG项目已经暂时画上句号,但是华润化学还将在PETG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兴产品,并且进行一些多功能的开发,比如探索阻燃性能、增强韧性与抗静电性能,“希望未来我们所有青年突击队里的成员,都可以成为行业里‘以一敌十’的顶尖专家,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和话语权。也希望我们目前的国家级平台可以成为博士后创新基地,成为产业化的科研基地,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研发平台。”

文字:金璐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侯丽娟 责任编辑:杨文俊
国内首创,曾登上北京冬奥会“舞台”!
2022-09-21 15:07

“这是咱们国家已经摸索了20多年的一个产品,在众多企业和研发机构中,我们是第一家将我们自研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仪电等各专业相结合,专为优质PETG特种聚酯材料设计、建设生产线的公司。”珠海华润化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康念军说。近日,记者采访珠海华润化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PETG项目青年突击队,听队员们讲述了20余名金湾青年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国内第一条PETG自主生产线的故事。

破技术垄断建成中国首条高质量PETG产线

随手拿起一个矿泉水瓶,查看其底部的三角形标志,就会看到“PET”3个字母,这个PET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聚酯塑料。国内PET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已经形成成熟稳定的产业链,但是更具性能优势、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PETG特种聚酯材料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长期以来,PETG的生产技术被美、韩两国所垄断,我国虽有超20万吨的年需求量,却还没有生产高质量PETG的生产线和供应能力。

2019年,以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和打破PETG国际垄断为目标,珠海华润化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布局PETG的产业化建设。从零开始,谈何容易,“我们是行业的拓荒者,做的工作不仅是在荒芜的地皮上建立现代化的PETG工厂,更重要的是要在PETG特种材料的工艺基础上打破我国特种聚酯材料成套化技术的荒芜。”康念军说。在没有任何工程参考的情况下开发全国首套PETG专用生产线是一个从迷茫中寻找突破点的过程,是一个工艺技术与工程化相互模拟匹配的过程,其中有大量的计算、测试和分析,整个过程需要研发人员、设备人员、仪电人员、工程管理和设计人员互相协调配合,每一个抽象的工艺参数都需要精确地转化为具体的设备和控制系统中的连锁公式,但是纷繁复杂中却没有标准答案,只能在一切完成后才能知道适配性,这对连续化的工艺转化是巨大的挑战。

为了让工厂更加满足产品的生产要求,研发人员和工艺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工厂设计和建设。许多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虽是化工专业,却因此“精通”了一个厂房水管、电网、通风口的设计。“就连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会议室,也是我看着一点一点建设完善起来的。”PETG项目青年突击队队员、科创中心质量保障部黄静纯说。

在厂房与产线设备的设计过程结束时,土建、工艺和设备的图纸堆满了50平方米的办公室。“这条生产线,就像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设计反应釜、搅拌器,这些痛苦的过程就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辛酸,坚持下来,就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PETG项目青年突击队队员、科创中心合成部经理陈明说。

可持续发展登上北京冬奥会“舞台”

生产线建成令人激动,可对于珠海华润化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PETG项目青年突击队队员们来说,这只是新挑战的开始,将多项新的工艺技术应用在生产线上产出高质量的PETG差异化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国外的PETG已经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形成各种差异化的产品,青年突击队队员针对这种情况,在传统PETG工艺基础上不断尝试,勇于创新。

随着近年来国家限塑禁塑政策相继出台,可回收塑料市场迎来发展机会,青年突击队决定研发利用产能更高的化学法来制备循环回收型PETG。过去回收塑料采样传统的物理法,仅需对回收塑料进行清洗、粉碎、熔融、再造粒的简单生产工艺流程,而新的化学法多了醇解、酯化、缩聚等工艺步骤,而每个步骤的工艺参数波动对产品品质都会有深远影响。为了摸索出最佳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条件及设备参数,青年突击队的队员进行了上百次实验,历经20升反应釜、200升反应釜,并最终在5000吨反应装置上成功生产出品质优良的循环回收型PETG产品,这也是国内首创化学法制备回收共聚酯工艺,现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由于具有明显的回收属性和社会意义,华润化学材料循环回收型PETG产品获得了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先进技术支持奖”,并走上了北京冬奥会的“舞台”。据了解,为贯彻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北京冬奥会及残奥会赞助商可口可乐(中国)将回收的可乐瓶交由华润化学进行处理,重新生产为PETG塑料粒子,变成冬奥会和残奥会上的倒计时牌、冠军墙、领奖台和其他场馆建设的装修原材料。“我们给这些回收利用的材料取名叫rPETG,‘r’代表着‘recycle’,也就是‘循环’。”陈明介绍说。在冬奥会和残奥会结束后,这些材料同样也被回收进行再一次的循环利用。

“目前我们这条5万吨的PETG产线已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实现了约1.5个亿的销售额。”康念军表示,虽然PETG项目已经暂时画上句号,但是华润化学还将在PETG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兴产品,并且进行一些多功能的开发,比如探索阻燃性能、增强韧性与抗静电性能,“希望未来我们所有青年突击队里的成员,都可以成为行业里‘以一敌十’的顶尖专家,在国际上具有权威性和话语权。也希望我们目前的国家级平台可以成为博士后创新基地,成为产业化的科研基地,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研发平台。”

文字:金璐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侯丽娟 责任编辑:杨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