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形式,金湾区文化馆与人民文艺需求同行

随着锣鼓声响起,10只红、黄两种颜色的“迷你版”醒狮便“活”了起来,眨眼、跳跃、左右腾挪,活泼又可爱。8月27日,金湾区文化馆暑期公益培训舞狮少年班结业。在结业仪式上,20名小学员展示了学习成果,40名孩子完成培训正式成为金湾区文化馆“舞狮少年”文化志愿者。

金湾区文化馆暑期公益培训舞狮少年班学员进行醒狮表演。

“细路仔反应快,学习能力强,呢一个礼拜我用粤语教学,佢哋都学得好好,我好为佢哋感到骄傲!”来自夏国璋世界狮王技艺培训展示基地的教练夸赞道。据了解,为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广府文化和提供各类人民群众需要的文艺活动,近年来,金湾区文化馆在把握传承主脉的同时,创新服务内容、形式,用一场场公益培训、一个个文艺作品和一次次文化展演守住了金湾的文艺乡愁、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守住文化之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和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窗口,其传承与发展是各地文化馆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经过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金湾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其中1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12项列入市级非遗名录,涵盖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等多个类别,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8人。

金湾非遗,后继有人。据了解,金湾区从2012年开始正式筹建设立非遗传承基地,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目前,包括金湾区第一小学、三灶镇中心小学、三灶镇海华小学、三灶镇海澄小学、三灶中心幼儿园、珠海艺术职业学院、金湾区金茶花巧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在内有8个非遗传承基地已将三灶编织、三灶鹤舞、定家湾茶果、三灶民歌与金湾粤曲5项金湾区非遗文化融入到了金湾区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出热爱非遗、掌握非遗制作技能的“后生仔”。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需要对其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承人的挖掘,还需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宣传活动。为了增加现有非遗项目的“曝光率”,今年上半年,金湾区文化馆共组织“非遗进社区”活动60场。除了“非遗进社区”,金湾区文化馆还联合金湾华发商都开展了“粤新年·有虎气”非遗产品展示活动,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三灶竹草编织技艺DIY活动,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非遗“粽横职场”定家湾茶果走进珠海国际健康港等活动。

三灶编织作品展示。

“接下来,我们将从各方面继续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新的非遗项目的申报。”谈到新的非遗项目,金湾区文化馆馆长胡清眼中闪烁出光芒。据介绍,金湾区目前正在着手上报11个新增的区级非遗项目,包括红旗镇的十三太保武艺、三灶镇的三灶民间故事、南水镇的虾酱制作技艺、平沙镇的“沙美碌鹅”制作技艺等。

此外,金湾区文化馆还打造了《茶果》《竹草编》等非遗系列艺术作品,与非遗题材歌曲《爷爷的诗》《插秧歌》《水仙花香芹菜》形成系列非遗主题作品,让金湾非遗文化传得更远,并且举行三灶民歌研讨会,加强院校、传承基地和非保中心的合作交流,开展三灶民歌的理论研究,形成整体性保护,把产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民歌的根基和其服装、音乐等相关文化保护起来,由各方共享研究成果以实现更为高效的传承。

三灶镇海澄小学学生在进行三灶鹤舞表演。

走好品牌之路:联合社会各界创新服务形式

“文化馆想做的事情很多,有时候也会面临经费或者人力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联合多方的力量,去争取达到‘1+1大于2’的效果。”胡清坦言。据了解,为解决文艺作品演员不足的情况,金湾区文化馆依托青少儿艺术花会和非遗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建立了文化教育联动发展新模式。“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获奖的文艺作品由文化馆和学校共同署名,这是将资源进行整合后的‘双赢’结果。”胡清说。

结合今年青少儿艺术花会参赛活动,金湾区文化馆组织业务骨干先后到区内10余所中小学调研,采取文化馆出专业指导老师和学校选拔学生的模式,与学校联合打造了4个原创节目,其中已有一个节目入围了广东省决赛。此外,金湾区文化馆鼓励学校自主打造作品。在“童心向党”金湾区第十八届青少儿艺术花会中,金湾区文化馆共收到1220件作品(艺术表演类94件,艺术作品类1126件),其中原创作品共1189件,参与总人数为2487人,共选拔出20个节目及作品入围珠海市第三十四届青少儿艺术花会决赛,并在珠海市决赛中获得5金9银6铜的佳绩。

除了与区内学校进行合作,金湾区文化馆还积极调动社会公益力量,保证各场公益培训的场地、物资和师资,巩固公益培训作为金湾区文化馆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包括组织业余体校教练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培训,与区体育总会联动开展棒球培训,以及每年的常规公益培训。据了解,在金湾区文化馆艺术专业人员与专业文化志愿者作为培训老师开展的2022年春季公益培训中,共设舞蹈、合唱、吉他、瑜伽等20个培训班,不仅有少儿班,还有成人班,服务学员总数近500人。

此外,金湾区文化馆积极与金湾华发商都联动,在春节、元宵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期间推出“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举办“粤唱粤美好”粤语歌曲大赛系列活动、冯渡油画插画展、非遗摊位展示展演等活动,在营造浓浓节日氛围的同时,带动了商圈的客流量,实现了文化引流与旅游消费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育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筑牢群众之基:广泛提供文化服务

文化馆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如何更广泛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其绕不开的一个课题。为此,金湾区文化馆大力培育馆办团队,夯实群众文化基础,通过资金扶持、制度管理、专业培训等举措组建、培育馆办团队,成立了漂亮妈妈舞蹈团、青羽少儿舞蹈团、少儿戏剧曲艺团等专业队伍,定期开展招新和培训排练活动,团员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超过60岁。为支持馆办团队,金湾区文化馆提升场地使用效能,每周免费开放时长达到72小时,馆内琴房、舞蹈室、美术室、运动馆等20多个功能室每月预约使用达到100余次。

“今年下半年,中国航展、优秀小戏小品节目展演、广东省我最OK全民才艺大赛等盛会还会为我们扩大服务范围提供契机。”胡清表示。航展期间,金湾区文化馆将举办“艺术点燃生活 唱响活力青春”系列活动,推出航空航天主题非遗剪纸艺术展览、非遗美食一条街、航空航天知识有奖竞赛、“青春之城·唱游金湾”音乐嘉年华、“五湖四海汇湾区”方言流行音乐会等活动,以文化宣传航展、展示金湾。

在向世界展示金湾的同时,有优秀的文艺作品走进金湾来。近日,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的“戏剧中国”节目展演活动已面向全国各地演艺集团、艺术院团、群文馆站和相关机构征集优秀小戏小品作品,预计将选出25部至35部优秀剧目进行现场展演评比,并于10月在金湾区文化馆举办4场展演,为金湾区市民带来一场国家级的戏剧盛宴。

此外,金湾区文化馆将继续鼓励市民进行文艺创作,结合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少儿艺术)、广东省我最OK全民才艺大赛、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等省级赛事以及珠海市民艺术荟各类市级赛事活动,打造一批具有新时代气息和金湾特色的群众文艺作品,探索社会化组织参与打造的模式,与参与组织共享版权、共享荣誉,激发群众创作内生动力。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何锬坡 金璐 图片:张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
创新服务形式,金湾区文化馆与人民文艺需求同行
珠海特区报 2022-09-13 13:53

随着锣鼓声响起,10只红、黄两种颜色的“迷你版”醒狮便“活”了起来,眨眼、跳跃、左右腾挪,活泼又可爱。8月27日,金湾区文化馆暑期公益培训舞狮少年班结业。在结业仪式上,20名小学员展示了学习成果,40名孩子完成培训正式成为金湾区文化馆“舞狮少年”文化志愿者。

金湾区文化馆暑期公益培训舞狮少年班学员进行醒狮表演。

“细路仔反应快,学习能力强,呢一个礼拜我用粤语教学,佢哋都学得好好,我好为佢哋感到骄傲!”来自夏国璋世界狮王技艺培训展示基地的教练夸赞道。据了解,为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广府文化和提供各类人民群众需要的文艺活动,近年来,金湾区文化馆在把握传承主脉的同时,创新服务内容、形式,用一场场公益培训、一个个文艺作品和一次次文化展演守住了金湾的文艺乡愁、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守住文化之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和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窗口,其传承与发展是各地文化馆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经过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金湾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其中1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列入省级非遗名录、12项列入市级非遗名录,涵盖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等多个类别,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8人。

金湾非遗,后继有人。据了解,金湾区从2012年开始正式筹建设立非遗传承基地,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目前,包括金湾区第一小学、三灶镇中心小学、三灶镇海华小学、三灶镇海澄小学、三灶中心幼儿园、珠海艺术职业学院、金湾区金茶花巧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与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在内有8个非遗传承基地已将三灶编织、三灶鹤舞、定家湾茶果、三灶民歌与金湾粤曲5项金湾区非遗文化融入到了金湾区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出热爱非遗、掌握非遗制作技能的“后生仔”。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需要对其进行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承人的挖掘,还需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宣传活动。为了增加现有非遗项目的“曝光率”,今年上半年,金湾区文化馆共组织“非遗进社区”活动60场。除了“非遗进社区”,金湾区文化馆还联合金湾华发商都开展了“粤新年·有虎气”非遗产品展示活动,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三灶竹草编织技艺DIY活动,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开展非遗“粽横职场”定家湾茶果走进珠海国际健康港等活动。

三灶编织作品展示。

“接下来,我们将从各方面继续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包括新的非遗项目的申报。”谈到新的非遗项目,金湾区文化馆馆长胡清眼中闪烁出光芒。据介绍,金湾区目前正在着手上报11个新增的区级非遗项目,包括红旗镇的十三太保武艺、三灶镇的三灶民间故事、南水镇的虾酱制作技艺、平沙镇的“沙美碌鹅”制作技艺等。

此外,金湾区文化馆还打造了《茶果》《竹草编》等非遗系列艺术作品,与非遗题材歌曲《爷爷的诗》《插秧歌》《水仙花香芹菜》形成系列非遗主题作品,让金湾非遗文化传得更远,并且举行三灶民歌研讨会,加强院校、传承基地和非保中心的合作交流,开展三灶民歌的理论研究,形成整体性保护,把产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民歌的根基和其服装、音乐等相关文化保护起来,由各方共享研究成果以实现更为高效的传承。

三灶镇海澄小学学生在进行三灶鹤舞表演。

走好品牌之路:联合社会各界创新服务形式

“文化馆想做的事情很多,有时候也会面临经费或者人力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联合多方的力量,去争取达到‘1+1大于2’的效果。”胡清坦言。据了解,为解决文艺作品演员不足的情况,金湾区文化馆依托青少儿艺术花会和非遗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建立了文化教育联动发展新模式。“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获奖的文艺作品由文化馆和学校共同署名,这是将资源进行整合后的‘双赢’结果。”胡清说。

结合今年青少儿艺术花会参赛活动,金湾区文化馆组织业务骨干先后到区内10余所中小学调研,采取文化馆出专业指导老师和学校选拔学生的模式,与学校联合打造了4个原创节目,其中已有一个节目入围了广东省决赛。此外,金湾区文化馆鼓励学校自主打造作品。在“童心向党”金湾区第十八届青少儿艺术花会中,金湾区文化馆共收到1220件作品(艺术表演类94件,艺术作品类1126件),其中原创作品共1189件,参与总人数为2487人,共选拔出20个节目及作品入围珠海市第三十四届青少儿艺术花会决赛,并在珠海市决赛中获得5金9银6铜的佳绩。

除了与区内学校进行合作,金湾区文化馆还积极调动社会公益力量,保证各场公益培训的场地、物资和师资,巩固公益培训作为金湾区文化馆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包括组织业余体校教练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培训,与区体育总会联动开展棒球培训,以及每年的常规公益培训。据了解,在金湾区文化馆艺术专业人员与专业文化志愿者作为培训老师开展的2022年春季公益培训中,共设舞蹈、合唱、吉他、瑜伽等20个培训班,不仅有少儿班,还有成人班,服务学员总数近500人。

此外,金湾区文化馆积极与金湾华发商都联动,在春节、元宵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期间推出“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活动,举办“粤唱粤美好”粤语歌曲大赛系列活动、冯渡油画插画展、非遗摊位展示展演等活动,在营造浓浓节日氛围的同时,带动了商圈的客流量,实现了文化引流与旅游消费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育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筑牢群众之基:广泛提供文化服务

文化馆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如何更广泛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其绕不开的一个课题。为此,金湾区文化馆大力培育馆办团队,夯实群众文化基础,通过资金扶持、制度管理、专业培训等举措组建、培育馆办团队,成立了漂亮妈妈舞蹈团、青羽少儿舞蹈团、少儿戏剧曲艺团等专业队伍,定期开展招新和培训排练活动,团员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超过60岁。为支持馆办团队,金湾区文化馆提升场地使用效能,每周免费开放时长达到72小时,馆内琴房、舞蹈室、美术室、运动馆等20多个功能室每月预约使用达到100余次。

“今年下半年,中国航展、优秀小戏小品节目展演、广东省我最OK全民才艺大赛等盛会还会为我们扩大服务范围提供契机。”胡清表示。航展期间,金湾区文化馆将举办“艺术点燃生活 唱响活力青春”系列活动,推出航空航天主题非遗剪纸艺术展览、非遗美食一条街、航空航天知识有奖竞赛、“青春之城·唱游金湾”音乐嘉年华、“五湖四海汇湾区”方言流行音乐会等活动,以文化宣传航展、展示金湾。

在向世界展示金湾的同时,有优秀的文艺作品走进金湾来。近日,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的“戏剧中国”节目展演活动已面向全国各地演艺集团、艺术院团、群文馆站和相关机构征集优秀小戏小品作品,预计将选出25部至35部优秀剧目进行现场展演评比,并于10月在金湾区文化馆举办4场展演,为金湾区市民带来一场国家级的戏剧盛宴。

此外,金湾区文化馆将继续鼓励市民进行文艺创作,结合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少儿艺术)、广东省我最OK全民才艺大赛、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等省级赛事以及珠海市民艺术荟各类市级赛事活动,打造一批具有新时代气息和金湾特色的群众文艺作品,探索社会化组织参与打造的模式,与参与组织共享版权、共享荣誉,激发群众创作内生动力。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何锬坡 金璐 图片:张洲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