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优质资源,深化合作办学!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珠海高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努力实现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近一年来,高新区聚焦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紧迫性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三方面谋篇布局,实施教育“标杆学校”打造、“凤凰名师”培育、“五育并举”等计划,着力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全力提速学校建设,聚力解决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问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教育,教育工作正在加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成为高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新名片和硬实力。

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迎来首批新生入学。

引进优质资源 深化合作办学
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9月1日,高新区品牌初中名校——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正式开学迎新,320名新生身着崭新的校服陆续报到,开启高新教育的崭新篇章。

珠海市文园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是珠海公办中学的“领头羊”,在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口碑。作为高新区北围片区第一所公立初中,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的开办将惠及该片区周边近5万名居民。“家门口就能让孩子享受到优质公办教育,为高新区点赞。”开学当天,陪同孩子前来报到的家长开心地表示。

教育是区域发展的火车头。随着近年来区域快速发展,高新区常住人口集聚效应明显,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北围片区作为高新区智慧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

今年3月,高新区管委会与珠海市教育局、香洲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引入市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文园中学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的方式,由珠海市文园中学派驻核心管理团队、骨干教师,选派优秀教职员到珠海市文园中学跟岗学习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珠海市文园中学教师交流,打造品牌初中名校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

崭新的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

“高新区积极回应辖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开办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高质量教育。”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薛飞表示,该校区的设立也是高新区实施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不断提升人才就业环境的务实举措。

据悉,“十四五”期间北围片区将新增4所幼儿园(可提供学位1710个),提高公办学前教育供给量,满足企业员工和产业工人子女入学需求,助推北围片区产城融合,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借力优质教育资源办品牌学校作为高新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招,被写进了《高新区“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该方案是《珠海高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具体落实的重要一步。着眼教育发展实际,珠海高新区希望通过与知名高校办学校、市内名校办分校等途径,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版图。

今年以来,高新区持续深化与中山大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合作,将新建前环片区小学,委托中山大学管理,冠名为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小学,9月1日已正式开学。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在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协议,在委托管理金鼎中学的基础上,增加委托管理金凤小学,将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资源服务向辖区小学阶段延伸,两所学校采取一个法人、两个校区的办学模式,探索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

据了解,高新区将持续发挥市内优质学校品牌优势、教育理念、办学优势和管理经验,推进打造质量高、有特色、多元发展的标杆学校,探索国企办园模式,推进标杆幼儿园建设,推动全区基础教育全面高质量发展。

出台新入学政策 “礼遇”产业工人
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不仅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高新区紧扣“产业第一”,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为加快产业工人集聚,助力企业加快发展,8月9日,珠海高新区发布《珠海高新区2022年秋季学期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从2022年至2024年提供约6000个公办学位,让产业工人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择近校”,集聚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这项政策真是及时雨!感谢珠海高新区政府部门帮我解决子女的就学问题,让我可以安心扎根高新长期发展。”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杨林激动地表示。

这一为产业工人量身定制的“硬核”举措一经推出,不仅受到市民连连称赞,也增加了企业引才留才育才的底气。采访中,高新区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不少产业工人自带“流动属性”,而子女入学问题则是影响产业工人去留的一个重要“砝码”。“如今,有了好政策的加持,外来员工能够安心在企业上班,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性。”

“此次《方案》的出台,是高新区紧扣‘产业第一’积极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调动产业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产业工人扎根高新、立足本职、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热情将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助推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李保卫表示。

为此,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前期做足了调研功课,摸清底数,最大限度满足产业工人家庭子女就学需求。据计划,2022年珠海高新区秋季学期为产业工人子女安排学位1420个,其中小学学位1120个、初中学位300个;2023年不少于2000个;2024年不少于2500个。

“为了配合此项政策的落实,高新区还将加大相关师资配置,仅此一项,区里每年就要多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李保卫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在产业工人的工作生活、健康安全、交通出行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切实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为健全全区学位攻坚保障机制,稳步推进教育建设,高新区成立了学位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研究审定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学位攻坚行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推进学校建设进度,统筹推进全区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优化学校建设审批流程,开辟加快学校建设的“绿色通道”,实现“联审联批、容缺审核”,全方位保证学校建设进度。

薛飞表示,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高度,是衡量一个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配。让高新区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的教育,是高新区每一位父母的热切期盼,也是高新区以群众期盼为导向,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推动教育公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宜居品质的务实之举。

解锁新课标 蓄能再出发
坚持“课堂为基”推动教育创新

新学期,新气象。高新区新建学校的颜值令学生、家长惊艳。不仅环境优美,教室、功能室配置也非常先进。步入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不仅有设计科学、布局合理、装饰美雅的教室,学校还设置了心理室、实验室、社团活动室、书法室、广播室、音乐室、舞蹈室等。面朝大海的“海景小学”——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更因设施先进、颜值出众,开学前已经火爆社交平台。

在学生家长的眼中,不仅学校漂亮了、硬件好了,教育理念、教学“软环境”等也都实现了质的提升。“成为‘网红’学校不是我们的追求,内涵式办学才是学校的真正‘硬核’!我们的目标是要以一流的教学质量办一流的学校。”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执行校长桂聪表示。

据了解,高新区各校新学期纷纷设置了不少极具创意的课程,建立了课后服务“1+X”模式,凸显高新区办学定位、教育理念的高品位。如中大附小通过“家委会+学校”共同管理的方式引进第三方培训机构,按照学生的兴趣开设趣味体育、艺术启蒙、音乐畅想、头脑风暴等课程;金鼎一小和唐家小学结合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元服务内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礼和小学开发创新“430”课后特色课程,利用每周一至周五的课后四点半时间,开展语言表演类、音乐类、舞蹈礼仪类、科创益智类、美术类、体育类六大类课程;金鼎中学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选修课,内容涵盖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心理与运动、信息与科学、思维素养等五大类共47门课程,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围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体发展目标,高新区开发了基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教育的高新区地方特色课程,培养信息化教学创新队伍,建设区级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骨干教师共同体,承担特色课程教学任务,带动高新区特色课程项目在各校的实施。今年上半年,三所学校分别编写校本特色课程,在申报省级2.0专项科研课题中《区域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地方特色课程的行动研究》成功立项。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创客、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等竞赛活动,被珠海市推荐参加广东省中小学科技劳动实践活动的作品数量达25项,较去年提升了9项,提升率达78.6%。在8月广东省第22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佳绩,全省17个地市330多支队伍1300多名师生参加竞赛,高新区共有中大附中等5支队伍入围省赛,并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的好成绩。

高质量师资力量,是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据了解,今年以来,高新区共招聘140名在编教师,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83.5%。高新区还继续开展名师培养工程,打造1-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集中发挥名师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培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名师,着力构建区域名师骨干矩阵。

依托全区23个学科中心组,高新区还建立健全教师分层、分类、分岗精准培训体系,将全区骨干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自主开展针对性教研等活动,形成常态化学习机制。实施“教师三力提升行动”,以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强化重点突破为导向,研制教学评价量表,持续开展“同评一节课”“一师传一课”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并对课堂评价数据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与诊断,有效提升教师课堂评价力。

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高新区充分发挥区合作办学优质资源优势,利用与香洲区结盟学校资源,以“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为区域教研课题研修方向,一方面引领学校分科组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另一方面由学科兼职教研员、名师牵头,引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相同学科组建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积极研究探索整合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并借力区外专家团队,引领学校构建与实施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的“一体三性”学校课程体系,重点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实践活动课程化,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梳理出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针对性“补短板”,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继续对区属公办中小学开展督导评估,从而促进全区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教育成就民生幸福,关乎区域发展后劲。展望未来,高新区将持续凝聚优质资源,合力办好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教育,筑造更宏大的梦想。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帅云
引进优质资源,深化合作办学!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珠海特区报 2022-09-02 08:4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珠海高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努力实现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近一年来,高新区聚焦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紧迫性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三方面谋篇布局,实施教育“标杆学校”打造、“凤凰名师”培育、“五育并举”等计划,着力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全力提速学校建设,聚力解决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问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教育,教育工作正在加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成为高新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新名片和硬实力。

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迎来首批新生入学。

引进优质资源 深化合作办学
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9月1日,高新区品牌初中名校——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正式开学迎新,320名新生身着崭新的校服陆续报到,开启高新教育的崭新篇章。

珠海市文园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是珠海公办中学的“领头羊”,在群众中享有良好的口碑。作为高新区北围片区第一所公立初中,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的开办将惠及该片区周边近5万名居民。“家门口就能让孩子享受到优质公办教育,为高新区点赞。”开学当天,陪同孩子前来报到的家长开心地表示。

教育是区域发展的火车头。随着近年来区域快速发展,高新区常住人口集聚效应明显,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北围片区作为高新区智慧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更加强烈。

今年3月,高新区管委会与珠海市教育局、香洲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引入市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文园中学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的方式,由珠海市文园中学派驻核心管理团队、骨干教师,选派优秀教职员到珠海市文园中学跟岗学习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珠海市文园中学教师交流,打造品牌初中名校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

崭新的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

“高新区积极回应辖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开办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高质量教育。”珠海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薛飞表示,该校区的设立也是高新区实施人才友好青年友好行动计划,不断提升人才就业环境的务实举措。

据悉,“十四五”期间北围片区将新增4所幼儿园(可提供学位1710个),提高公办学前教育供给量,满足企业员工和产业工人子女入学需求,助推北围片区产城融合,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借力优质教育资源办品牌学校作为高新区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招,被写进了《高新区“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该方案是《珠海高新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具体落实的重要一步。着眼教育发展实际,珠海高新区希望通过与知名高校办学校、市内名校办分校等途径,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版图。

今年以来,高新区持续深化与中山大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合作,将新建前环片区小学,委托中山大学管理,冠名为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小学,9月1日已正式开学。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在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协议,在委托管理金鼎中学的基础上,增加委托管理金凤小学,将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资源服务向辖区小学阶段延伸,两所学校采取一个法人、两个校区的办学模式,探索紧密型集团化办学模式。

据了解,高新区将持续发挥市内优质学校品牌优势、教育理念、办学优势和管理经验,推进打造质量高、有特色、多元发展的标杆学校,探索国企办园模式,推进标杆幼儿园建设,推动全区基础教育全面高质量发展。

出台新入学政策 “礼遇”产业工人
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不仅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高新区紧扣“产业第一”,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为加快产业工人集聚,助力企业加快发展,8月9日,珠海高新区发布《珠海高新区2022年秋季学期产业工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工作方案(试行)》,明确从2022年至2024年提供约6000个公办学位,让产业工人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择近校”,集聚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这项政策真是及时雨!感谢珠海高新区政府部门帮我解决子女的就学问题,让我可以安心扎根高新长期发展。”珠海光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杨林激动地表示。

这一为产业工人量身定制的“硬核”举措一经推出,不仅受到市民连连称赞,也增加了企业引才留才育才的底气。采访中,高新区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不少产业工人自带“流动属性”,而子女入学问题则是影响产业工人去留的一个重要“砝码”。“如今,有了好政策的加持,外来员工能够安心在企业上班,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性。”

“此次《方案》的出台,是高新区紧扣‘产业第一’积极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调动产业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产业工人扎根高新、立足本职、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热情将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助推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局长李保卫表示。

为此,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前期做足了调研功课,摸清底数,最大限度满足产业工人家庭子女就学需求。据计划,2022年珠海高新区秋季学期为产业工人子女安排学位1420个,其中小学学位1120个、初中学位300个;2023年不少于2000个;2024年不少于2500个。

“为了配合此项政策的落实,高新区还将加大相关师资配置,仅此一项,区里每年就要多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李保卫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在产业工人的工作生活、健康安全、交通出行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切实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

为健全全区学位攻坚保障机制,稳步推进教育建设,高新区成立了学位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研究审定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学位攻坚行动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推进学校建设进度,统筹推进全区基础教育学位攻坚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工作职责,优化学校建设审批流程,开辟加快学校建设的“绿色通道”,实现“联审联批、容缺审核”,全方位保证学校建设进度。

薛飞表示,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的高度,是衡量一个区域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配。让高新区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的教育,是高新区每一位父母的热切期盼,也是高新区以群众期盼为导向,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推动教育公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宜居品质的务实之举。

解锁新课标 蓄能再出发
坚持“课堂为基”推动教育创新

新学期,新气象。高新区新建学校的颜值令学生、家长惊艳。不仅环境优美,教室、功能室配置也非常先进。步入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不仅有设计科学、布局合理、装饰美雅的教室,学校还设置了心理室、实验室、社团活动室、书法室、广播室、音乐室、舞蹈室等。面朝大海的“海景小学”——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更因设施先进、颜值出众,开学前已经火爆社交平台。

在学生家长的眼中,不仅学校漂亮了、硬件好了,教育理念、教学“软环境”等也都实现了质的提升。“成为‘网红’学校不是我们的追求,内涵式办学才是学校的真正‘硬核’!我们的目标是要以一流的教学质量办一流的学校。”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执行校长桂聪表示。

据了解,高新区各校新学期纷纷设置了不少极具创意的课程,建立了课后服务“1+X”模式,凸显高新区办学定位、教育理念的高品位。如中大附小通过“家委会+学校”共同管理的方式引进第三方培训机构,按照学生的兴趣开设趣味体育、艺术启蒙、音乐畅想、头脑风暴等课程;金鼎一小和唐家小学结合学校少年宫活动项目,为学生提供多元服务内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礼和小学开发创新“430”课后特色课程,利用每周一至周五的课后四点半时间,开展语言表演类、音乐类、舞蹈礼仪类、科创益智类、美术类、体育类六大类课程;金鼎中学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选修课,内容涵盖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心理与运动、信息与科学、思维素养等五大类共47门课程,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围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体发展目标,高新区开发了基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教育的高新区地方特色课程,培养信息化教学创新队伍,建设区级信息技术与科技创新骨干教师共同体,承担特色课程教学任务,带动高新区特色课程项目在各校的实施。今年上半年,三所学校分别编写校本特色课程,在申报省级2.0专项科研课题中《区域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地方特色课程的行动研究》成功立项。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创客、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科技创新等竞赛活动,被珠海市推荐参加广东省中小学科技劳动实践活动的作品数量达25项,较去年提升了9项,提升率达78.6%。在8月广东省第22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佳绩,全省17个地市330多支队伍1300多名师生参加竞赛,高新区共有中大附中等5支队伍入围省赛,并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的好成绩。

高质量师资力量,是高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据了解,今年以来,高新区共招聘140名在编教师,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83.5%。高新区还继续开展名师培养工程,打造1-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集中发挥名师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培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名师,着力构建区域名师骨干矩阵。

依托全区23个学科中心组,高新区还建立健全教师分层、分类、分岗精准培训体系,将全区骨干教师组成教研共同体,自主开展针对性教研等活动,形成常态化学习机制。实施“教师三力提升行动”,以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方法、强化重点突破为导向,研制教学评价量表,持续开展“同评一节课”“一师传一课”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并对课堂评价数据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与诊断,有效提升教师课堂评价力。

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高新区充分发挥区合作办学优质资源优势,利用与香洲区结盟学校资源,以“高效课堂”研究与实践为区域教研课题研修方向,一方面引领学校分科组开展校本主题研修,另一方面由学科兼职教研员、名师牵头,引领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相同学科组建研修共同体,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积极研究探索整合国家、地方、学校的三级课程,并借力区外专家团队,引领学校构建与实施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的“一体三性”学校课程体系,重点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实践活动课程化,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梳理出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针对性“补短板”,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教育质量监测;继续对区属公办中小学开展督导评估,从而促进全区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教育成就民生幸福,关乎区域发展后劲。展望未来,高新区将持续凝聚优质资源,合力办好优质均衡人民满意的教育,筑造更宏大的梦想。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