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南国书香节特辑(2022年8月22日)
圆桌对话
湾区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浩浩文脉,书香氤氲。2022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于8月19日正式启幕,《湾韵》特别推出南国书香节特辑,在“书香湾韵圆桌对谈”系列活动中,迎来了王威廉、陈继明、陈桥生、陈培浩、陈崇正、李贺几位学者“大咖”,围绕“湾区文学的现状与未来”这一主题进行了倾心交流。

王威廉:作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王威廉在每一位学者发表完见解之后都以独到而精妙的话语将它们勾连了起来。他认为,“湾区文学”这个提法的召唤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个政治、经济、历史的话语场,固有的文化模式在这里都要面临挑战,从而得到某种程度的更新。大湾区是超乎具体的地理空间的,它更加抽象、更加具有建构性。在“大湾区”这个语境之中我们回望这块区域的历史,尤其是以更加开阔的全球视野乃至文明模式来探究细部,就会有新的视角。每一位作家只要有了这样一种湾区的视野,所写的作品自然就会打下湾区的烙印,大湾区文学正在召唤着更多的可能性。

李贺:在我看来,整个大湾区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大湾区城市是相互毗邻的城市群,无论从地理位置、语言文化、生活习俗上来看,都有着清晰的共通性,粤港澳向来就有血脉相连的概念。香港文学中也包含了许多广东元素,例如作家黄谷柳的《虾球传》、欧阳山的《三家巷》等都呈现出了丰富的岭南味道。

李贺谈到,近两年《醒·狮》《龙·舟》等现象级作品的涌现,对于思考岭南文化的创新表达和当代价值带来了很好的启发。《南方日报》近期的《文化周刊》推出了专版《共筑大湾区文学版图蔚然气象》,其中谈到湾区文学创作,有不少新锐作家开始尝试以往较为少见的先锋、实验写法,不断拓宽大湾区题材“怎么写”的可能性。无论是“湾区文化”还是“湾区写作”,都是一个自然生发的过程,当许多电视节目开始用“回忆杀”唤起大家的共同记忆时,“湾区文化”这样一个原有的存在,如今被更加凸显了出来。

陈桥生:对于“湾区文学”创作,陈桥生谈到一个关键词——现场感。他认为,无论是从媒体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现场感和在场感是最重要的。就像记者有没有到达新闻现场,写出来的新闻稿件是完全不一样的,文学也是一样,文学作品在不在时代的现场,能不能进入这个时代的现场,决定了文学的价值和品质。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时代的第一现场,一个有追求的作家,最重要的就是看他能不能勇于进入现场,善于进入现场。

文学的定义有千万种,“文者,贯道之器也”,湾区的创作也应该注重文化底蕴和湾区精神,既要有宏阔的史观,也要有细微的文心。“我期待着广东作家们继续讲好大湾区故事,创作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的岭南文学精品力作。”

陈崇正:大湾区是由不同的城市构成的,“湾区文学”不是求同存异,而是求异存同,要追求每个城市与众不同的思想主张。就像《湾韵》这两个字,契合了珠海的一种城市特质,灵动、浪漫、柔软,同时也是大湾区精神面貌的维度之一。现在,大湾区出现了一个让人欣喜的态势,有许多作家、作品不断涌现,大家都很关注湾区的科技发展跟人类未来生活的话题。科技发展是大湾区的一个新现实,在大湾区写作几乎无法回避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改变,这也让湾区作家们开始思考科技所带来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近些年广东有很多作家开始创作带有科幻元素的作品。作家开始关注人类未来,这也正是时代气象的表现。商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介质的迭代,往往可以跟艺术创作形成正相关。

陈培浩:“湾区文学”概念的提出是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经济规划概念推动的产物。我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当我谈到“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这个概念的时候,许多人会问什么叫做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概念的依据何在?它又带来了什么?诚然,当我们提出一个新概念的时候,必然意味着新的契机、新的可能。所以,大湾区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也是一个生产性的概念,这其中,许多人可以去创造新的文化前景。

大湾区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桥头堡,它的天然属性就是开放和创造。大湾区是一个面向未来、面向创造而作出的规划,所以敢于在融合中创造便是大湾区文化的内在基因。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描述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我认为应该是蓝。蓝既是对大湾区地理的一种写实,也是人们对更美好未来的一种愿景。假如说有一种“湾区蓝”的话,它不是一元,而是斑斓。追寻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其实质就是眺望一种更高的蓝。

陈继明:“湾区文学”是一个社会学或者说政治学概念,“要把它衍生成为一个文学概念,作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家对“湾区文学”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更深刻、更文学化,需要强调一种文学的思维,用文学的方式去表达湾区。

作为一名西北人,《平安批》是我“不小心”写成的。写之前还没太重视“湾区”这个概念,对潮汕也不了解,但要写潮汕,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找一些方法去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不过文学创作的过程,我认为最重要的或许还不是“写潮汕”就要“像潮汕”,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如何去构筑一部作品的内涵、精神、气质,一本书的内在结构如何?你想要把小说引向什么方向?这些思考都源自作家自己的主体精神,这份精神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记者张映竹)

古人山水与今人山水

□王威廉

南沙天后宫依山而建。山是一块独立的赭红色的巨石。据说南沙天后宫是很有神力的,经常将台风拒之珠江口外。已经是十月,可广州的阳光极其猛烈,晒得人皮肤生疼。登到山顶上,眺望珠江口,还是那片狮子洋,再次感受到心旷神怡。可今天站在天后宫望到狮子洋的感受,跟昨天站在黄山鲁森林公园望到狮子洋的感受是一样的吗?似乎不同。天后宫与那繁忙的港口,原本两个世界的产物,如今却同处于一个世界。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对于此刻的我来说,它们就是一种眺望的关系。

沿着山脊往上走,在更高的地方看到了多座生锈的克鲁伯大炮。这是鸦片战争的遗址。第一次来这里见到这些巨炮的时候,我心底有种极其奇怪的感觉。要么是古代的遗址,要么是现在的残迹,而在这里看到的战争遗址,却是一种历史过渡的状态。两个不同文明的遭遇,如今被阐释为一种时间的开端,此中的意味不是轻易能解开的,直至今天。

正因为如此,便想着再去一江之隔的东莞虎门看一看。两岸和江心上的大岛,构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第一战场。

坐上前往虎门的车,没想到由于假期的车流控制,南沙立交暂停通行,不得不绕了一大圈走到广龙高速。即便如此,还是塞车,我们终于成了出门堵在路上的人。等到了虎门,威远炮台博物馆已经下班,只能先住下了。

晚餐选择了一家素菜馆,里边都是用原木材质装修的,环境幽静。打开菜单,居然看到有佛跳墙。这道海鲜大菜用素食如何能做出?因为好奇便点了。等到素佛跳墙端上来,迫不及待品尝起来,发现豆制品不仅模仿了鲍鱼、海参的颜色与形状,还模仿了它们的韧度和味道,惟妙惟肖,叹为观止。恍然间,脑海中忽然闪过无糖可乐这样的东西。没有海鲜的佛跳墙,没有糖的可乐,都是取消了它们原本核心的灵魂,而用另外的事物进行替代。这样一来,事物还是原来的事物吗?还是说,根本就不存在原来的事物?

睡前读赵汀阳的书,《历史·山水·渔樵》。作为艺术的山水,自然是中国古人的审美建构,也代表着中国古典哲学中那莫可名状的形而上观念。赵汀阳让我佩服的是,他还将山水分为“远人山水”跟“近人山水”,这两个概念展现了思想的细腻。远人山水是神的领域,是人不能登临的;而近人山水则沟通了形而上跟形而下,也就是结合了观念与生活。我想到今日攀登南海神庙眺望现代港口这个事儿,好像更为复杂,它究竟属于远人山水还是近人山水?也许已经是一种山水与人无法区分的状态了。

当文化的空间发生变化之后,山水的内涵也获得了新的阐释,有了新的变化。因为观看山水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是古人,我们通过古人的眼睛看到山水还是曾经的山水,但山水毕竟不再是过去的山水。

湾区盛事多(国画)

席湖 作品

席湖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版画艺委会主任,珠海画院副院长。作品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国家级展览,并在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保加利亚、新西兰、奥地利等国家展出和发表。

城里有多少寂寞的灵魂(外二首)

□李贺

城里有多少寂寞的灵魂
迎面走来都是空落的足音
他们目不斜视
各自的心事无处安放

高大的盆架树伫立两旁
好像温顺的守卫等待吩咐
密林深处的花香
突然让我想起青春时光

城里有多少寂寞的灵魂
玉兰树下旋律忧伤
热闹忙碌已成过去
往后全是孤独的旅程

什么时候寂静过后,我们依然为爱动容
什么时候风光看尽,我们依然目光澄澈

什么时候我们的内心
恍如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
平滑延伸到蔚蓝的海边
刹那间学会与自己握手言和

那些日子

这是空旷的街道无人的旷野
全城的人都躲到哪里去了
星星眨着眼睛
微风清爽 空气澄澈

我走在江边,感觉就像在异国他乡
从华南大桥下走到广州桥下,
广州的夜景还是那么璀璨
空无一人让她美得像一张风景明信片

那些一个人在公园散步的午后
一个人享受绿树红花
我拍了很多照片,天特别蓝 树特别绿
色彩真是鲜艳

此时这偌大的公园就是我的私家花园
无人可以对话

有时我拎一把折叠椅
在家里的阳台上晒太阳
享受这份清爽与宁静
也许一生都没有这样的时光了

这个月我把阳台种成了花园
那些最好养的花草蓬勃生长
茶花紫浆草 吊兰太阳花 海棠三角梅
姹紫嫣红 赏心悦目

多喜欢这样的时光,一切都慢下来
休息就是工作 不必心怀内疚
我们回归生活的本原
自制简单的食物
养花养草 读书喝茶

开车行驶在闹市
我也会怀念平时的热闹
那些热气腾腾的摆摊,人满为患的餐厅
五花八门的消费和享受……

但是我不担心
我相信空气、食品、人,依旧是可信的
无论何时 也不要活在恐惧和怀疑当中

山间焰火

漆黑 静谧
山 浓黑的影子
衬得夜色淡了

山魅的传说在少年之间游走
群山环抱
仿佛真的向你默默走来
或者幻化成魂
弥散包围

——咱们走吧!
——不要怕
看我用焰火镇住山魅!

乡野的石拱桥边
焰火忽然引爆夜空
有声!有色!

就地旋转的“地鼠”
腾空嘶吼的“啸猴”
还有通天炮
满天花……

焰火 美而诱惑
瞬间吸引了山魅的注意力

男生想投出更多“啸猴”吓退它
他们让女生拿住烟花 他们来点火
女生满手璀璨
摇一摇 摇出声势!

一个小时过去了
山魅果然止步不前

瞬间即逝的烟花
终究放完了,就像被打完的子弹
群山,又黑黢黢地往前进发

快!……
归来的少年们
一溜烟钻进车里
借着大开的车灯
逃离……

收获(组诗)

□唐不遇

收获

他在大地上耕种
粮仓却在天上
今年,收获何其少啊
他的身体也储存着
神秘的粮食
今生,收获何其少啊
他自己也变成一粒种子
沉睡着,吸收黑暗的力量
在清晨钻出泥土
孤零零的,收获何其少啊

月亮

这么多年我总是活在过去。
我醒来时黑夜已成过去。
人间已成过去。我曾比你更早抵达这里:
一个影子等待月亮在天空中升起。

蚂蚁

诗人必须对着过去的天空说话,
必须写下几颗看不见的流星。
而在他的脚下,流沙正在聚集,
就像不知从何而来的一群蚂蚁。

泥土般松软的椅子。
打着呼噜的鼻尖。
喵,一个新的季节之神
盯着开始发育的鸟儿。
当我熟睡之时
我的语言正慢慢康复:
死亡,一首动了小手术的诗。

新生

第二次,你将出生在水里
而不是空气中。
你将像一条鱼或一根水草
啄破流水的壳,重新呼吸。
你将拥有新的睡眠,一个新的母亲。
你注视着她——仿佛一个倒影
给了你模糊的记忆。
你不在她的子宫中,倒更像
她刚从你的身体里出来,
脸皱皱巴巴,挂满泪水——
你脱下泛起涟漪的衣服
作为襁褓,把她轻轻裹住。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
湾韵|南国书香节特辑(2022年8月22日)
珠海特区报 2022-08-22 12:19
圆桌对话
湾区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浩浩文脉,书香氤氲。2022南国书香节珠海分会场于8月19日正式启幕,《湾韵》特别推出南国书香节特辑,在“书香湾韵圆桌对谈”系列活动中,迎来了王威廉、陈继明、陈桥生、陈培浩、陈崇正、李贺几位学者“大咖”,围绕“湾区文学的现状与未来”这一主题进行了倾心交流。

王威廉:作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王威廉在每一位学者发表完见解之后都以独到而精妙的话语将它们勾连了起来。他认为,“湾区文学”这个提法的召唤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个政治、经济、历史的话语场,固有的文化模式在这里都要面临挑战,从而得到某种程度的更新。大湾区是超乎具体的地理空间的,它更加抽象、更加具有建构性。在“大湾区”这个语境之中我们回望这块区域的历史,尤其是以更加开阔的全球视野乃至文明模式来探究细部,就会有新的视角。每一位作家只要有了这样一种湾区的视野,所写的作品自然就会打下湾区的烙印,大湾区文学正在召唤着更多的可能性。

李贺:在我看来,整个大湾区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大湾区城市是相互毗邻的城市群,无论从地理位置、语言文化、生活习俗上来看,都有着清晰的共通性,粤港澳向来就有血脉相连的概念。香港文学中也包含了许多广东元素,例如作家黄谷柳的《虾球传》、欧阳山的《三家巷》等都呈现出了丰富的岭南味道。

李贺谈到,近两年《醒·狮》《龙·舟》等现象级作品的涌现,对于思考岭南文化的创新表达和当代价值带来了很好的启发。《南方日报》近期的《文化周刊》推出了专版《共筑大湾区文学版图蔚然气象》,其中谈到湾区文学创作,有不少新锐作家开始尝试以往较为少见的先锋、实验写法,不断拓宽大湾区题材“怎么写”的可能性。无论是“湾区文化”还是“湾区写作”,都是一个自然生发的过程,当许多电视节目开始用“回忆杀”唤起大家的共同记忆时,“湾区文化”这样一个原有的存在,如今被更加凸显了出来。

陈桥生:对于“湾区文学”创作,陈桥生谈到一个关键词——现场感。他认为,无论是从媒体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现场感和在场感是最重要的。就像记者有没有到达新闻现场,写出来的新闻稿件是完全不一样的,文学也是一样,文学作品在不在时代的现场,能不能进入这个时代的现场,决定了文学的价值和品质。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时代的第一现场,一个有追求的作家,最重要的就是看他能不能勇于进入现场,善于进入现场。

文学的定义有千万种,“文者,贯道之器也”,湾区的创作也应该注重文化底蕴和湾区精神,既要有宏阔的史观,也要有细微的文心。“我期待着广东作家们继续讲好大湾区故事,创作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深度的岭南文学精品力作。”

陈崇正:大湾区是由不同的城市构成的,“湾区文学”不是求同存异,而是求异存同,要追求每个城市与众不同的思想主张。就像《湾韵》这两个字,契合了珠海的一种城市特质,灵动、浪漫、柔软,同时也是大湾区精神面貌的维度之一。现在,大湾区出现了一个让人欣喜的态势,有许多作家、作品不断涌现,大家都很关注湾区的科技发展跟人类未来生活的话题。科技发展是大湾区的一个新现实,在大湾区写作几乎无法回避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改变,这也让湾区作家们开始思考科技所带来的问题,所以我们看到近些年广东有很多作家开始创作带有科幻元素的作品。作家开始关注人类未来,这也正是时代气象的表现。商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介质的迭代,往往可以跟艺术创作形成正相关。

陈培浩:“湾区文学”概念的提出是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经济规划概念推动的产物。我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当我谈到“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这个概念的时候,许多人会问什么叫做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概念的依据何在?它又带来了什么?诚然,当我们提出一个新概念的时候,必然意味着新的契机、新的可能。所以,大湾区不仅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也是一个生产性的概念,这其中,许多人可以去创造新的文化前景。

大湾区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桥头堡,它的天然属性就是开放和创造。大湾区是一个面向未来、面向创造而作出的规划,所以敢于在融合中创造便是大湾区文化的内在基因。如果用一种颜色来描述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我认为应该是蓝。蓝既是对大湾区地理的一种写实,也是人们对更美好未来的一种愿景。假如说有一种“湾区蓝”的话,它不是一元,而是斑斓。追寻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其实质就是眺望一种更高的蓝。

陈继明:“湾区文学”是一个社会学或者说政治学概念,“要把它衍生成为一个文学概念,作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家对“湾区文学”这个概念的理解应该更深刻、更文学化,需要强调一种文学的思维,用文学的方式去表达湾区。

作为一名西北人,《平安批》是我“不小心”写成的。写之前还没太重视“湾区”这个概念,对潮汕也不了解,但要写潮汕,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找一些方法去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不过文学创作的过程,我认为最重要的或许还不是“写潮汕”就要“像潮汕”,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如何去构筑一部作品的内涵、精神、气质,一本书的内在结构如何?你想要把小说引向什么方向?这些思考都源自作家自己的主体精神,这份精神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记者张映竹)

古人山水与今人山水

□王威廉

南沙天后宫依山而建。山是一块独立的赭红色的巨石。据说南沙天后宫是很有神力的,经常将台风拒之珠江口外。已经是十月,可广州的阳光极其猛烈,晒得人皮肤生疼。登到山顶上,眺望珠江口,还是那片狮子洋,再次感受到心旷神怡。可今天站在天后宫望到狮子洋的感受,跟昨天站在黄山鲁森林公园望到狮子洋的感受是一样的吗?似乎不同。天后宫与那繁忙的港口,原本两个世界的产物,如今却同处于一个世界。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对于此刻的我来说,它们就是一种眺望的关系。

沿着山脊往上走,在更高的地方看到了多座生锈的克鲁伯大炮。这是鸦片战争的遗址。第一次来这里见到这些巨炮的时候,我心底有种极其奇怪的感觉。要么是古代的遗址,要么是现在的残迹,而在这里看到的战争遗址,却是一种历史过渡的状态。两个不同文明的遭遇,如今被阐释为一种时间的开端,此中的意味不是轻易能解开的,直至今天。

正因为如此,便想着再去一江之隔的东莞虎门看一看。两岸和江心上的大岛,构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第一战场。

坐上前往虎门的车,没想到由于假期的车流控制,南沙立交暂停通行,不得不绕了一大圈走到广龙高速。即便如此,还是塞车,我们终于成了出门堵在路上的人。等到了虎门,威远炮台博物馆已经下班,只能先住下了。

晚餐选择了一家素菜馆,里边都是用原木材质装修的,环境幽静。打开菜单,居然看到有佛跳墙。这道海鲜大菜用素食如何能做出?因为好奇便点了。等到素佛跳墙端上来,迫不及待品尝起来,发现豆制品不仅模仿了鲍鱼、海参的颜色与形状,还模仿了它们的韧度和味道,惟妙惟肖,叹为观止。恍然间,脑海中忽然闪过无糖可乐这样的东西。没有海鲜的佛跳墙,没有糖的可乐,都是取消了它们原本核心的灵魂,而用另外的事物进行替代。这样一来,事物还是原来的事物吗?还是说,根本就不存在原来的事物?

睡前读赵汀阳的书,《历史·山水·渔樵》。作为艺术的山水,自然是中国古人的审美建构,也代表着中国古典哲学中那莫可名状的形而上观念。赵汀阳让我佩服的是,他还将山水分为“远人山水”跟“近人山水”,这两个概念展现了思想的细腻。远人山水是神的领域,是人不能登临的;而近人山水则沟通了形而上跟形而下,也就是结合了观念与生活。我想到今日攀登南海神庙眺望现代港口这个事儿,好像更为复杂,它究竟属于远人山水还是近人山水?也许已经是一种山水与人无法区分的状态了。

当文化的空间发生变化之后,山水的内涵也获得了新的阐释,有了新的变化。因为观看山水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再是古人,我们通过古人的眼睛看到山水还是曾经的山水,但山水毕竟不再是过去的山水。

湾区盛事多(国画)

席湖 作品

席湖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版画艺委会主任,珠海画院副院长。作品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国家级展览,并在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保加利亚、新西兰、奥地利等国家展出和发表。

城里有多少寂寞的灵魂(外二首)

□李贺

城里有多少寂寞的灵魂
迎面走来都是空落的足音
他们目不斜视
各自的心事无处安放

高大的盆架树伫立两旁
好像温顺的守卫等待吩咐
密林深处的花香
突然让我想起青春时光

城里有多少寂寞的灵魂
玉兰树下旋律忧伤
热闹忙碌已成过去
往后全是孤独的旅程

什么时候寂静过后,我们依然为爱动容
什么时候风光看尽,我们依然目光澄澈

什么时候我们的内心
恍如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
平滑延伸到蔚蓝的海边
刹那间学会与自己握手言和

那些日子

这是空旷的街道无人的旷野
全城的人都躲到哪里去了
星星眨着眼睛
微风清爽 空气澄澈

我走在江边,感觉就像在异国他乡
从华南大桥下走到广州桥下,
广州的夜景还是那么璀璨
空无一人让她美得像一张风景明信片

那些一个人在公园散步的午后
一个人享受绿树红花
我拍了很多照片,天特别蓝 树特别绿
色彩真是鲜艳

此时这偌大的公园就是我的私家花园
无人可以对话

有时我拎一把折叠椅
在家里的阳台上晒太阳
享受这份清爽与宁静
也许一生都没有这样的时光了

这个月我把阳台种成了花园
那些最好养的花草蓬勃生长
茶花紫浆草 吊兰太阳花 海棠三角梅
姹紫嫣红 赏心悦目

多喜欢这样的时光,一切都慢下来
休息就是工作 不必心怀内疚
我们回归生活的本原
自制简单的食物
养花养草 读书喝茶

开车行驶在闹市
我也会怀念平时的热闹
那些热气腾腾的摆摊,人满为患的餐厅
五花八门的消费和享受……

但是我不担心
我相信空气、食品、人,依旧是可信的
无论何时 也不要活在恐惧和怀疑当中

山间焰火

漆黑 静谧
山 浓黑的影子
衬得夜色淡了

山魅的传说在少年之间游走
群山环抱
仿佛真的向你默默走来
或者幻化成魂
弥散包围

——咱们走吧!
——不要怕
看我用焰火镇住山魅!

乡野的石拱桥边
焰火忽然引爆夜空
有声!有色!

就地旋转的“地鼠”
腾空嘶吼的“啸猴”
还有通天炮
满天花……

焰火 美而诱惑
瞬间吸引了山魅的注意力

男生想投出更多“啸猴”吓退它
他们让女生拿住烟花 他们来点火
女生满手璀璨
摇一摇 摇出声势!

一个小时过去了
山魅果然止步不前

瞬间即逝的烟花
终究放完了,就像被打完的子弹
群山,又黑黢黢地往前进发

快!……
归来的少年们
一溜烟钻进车里
借着大开的车灯
逃离……

收获(组诗)

□唐不遇

收获

他在大地上耕种
粮仓却在天上
今年,收获何其少啊
他的身体也储存着
神秘的粮食
今生,收获何其少啊
他自己也变成一粒种子
沉睡着,吸收黑暗的力量
在清晨钻出泥土
孤零零的,收获何其少啊

月亮

这么多年我总是活在过去。
我醒来时黑夜已成过去。
人间已成过去。我曾比你更早抵达这里:
一个影子等待月亮在天空中升起。

蚂蚁

诗人必须对着过去的天空说话,
必须写下几颗看不见的流星。
而在他的脚下,流沙正在聚集,
就像不知从何而来的一群蚂蚁。

泥土般松软的椅子。
打着呼噜的鼻尖。
喵,一个新的季节之神
盯着开始发育的鸟儿。
当我熟睡之时
我的语言正慢慢康复:
死亡,一首动了小手术的诗。

新生

第二次,你将出生在水里
而不是空气中。
你将像一条鱼或一根水草
啄破流水的壳,重新呼吸。
你将拥有新的睡眠,一个新的母亲。
你注视着她——仿佛一个倒影
给了你模糊的记忆。
你不在她的子宫中,倒更像
她刚从你的身体里出来,
脸皱皱巴巴,挂满泪水——
你脱下泛起涟漪的衣服
作为襁褓,把她轻轻裹住。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