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11时许,在珠海交警的开道护送下,13辆大巴缓缓驶出拱北口岸入境车道。大巴车窗上“疫情终将散去,繁花必将盛开”的文字十分显眼,车内的乘客正微笑着朝窗外挥手。

他们是首批返回珠海的323名广东省援澳核酸采样队队员。这意味着,这支挺进澳门防疫最前线的队伍,以家国情怀和自身的专业水准圆满完成了援澳核酸采样任务。据悉,这批返珠队员将前往金湾区人才港健康驿站接受闭环集中管理,第二批名队员预计将于8月1日返回珠海。

珠澳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相邻。在澳门“0619疫情”发生后,应澳门特区政府邀请,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珠海市迅速成立珠海援澳抗疫总指挥部和前线对接协调指挥部,并组派广东省援澳核酸采样队。由653名精干医护人员组成的支援队伍于6月30日和7月3日分两批进驻澳门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所有队员抵达澳门后,迅速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各队伍按照一岗多责划分小组,在驻点酒店落实分区防控,组织业务培训和工作会议。前线指挥部建立“1+5+10”(办公室+5个工作组+10个医疗队)运作体系,与澳门卫生局、教青局每天召开视频工作例会,联合办公、联合研判、联合部署,提出一系列优化核酸采样流程、采样点感控设置等专业建议获采纳实施,携手澳门各界开展战疫工作。
7月4日至7月23日,澳门完成连续十轮为期20天的全员核酸检测,前线指挥部累计派出医护人员9446人次支援,累计采样逾218万人次,约占全澳采样总数32%;每日投入108人参与高风险岗位核酸采样工作,占澳门高风险岗位医护人员总数46%。
在援澳防疫工作“热启动”的那段日子,从磨合熟悉澳门环境到熟练融入当地工作,援澳核酸采样队在“边看边学”“边做边练”的过程中快速积累经验,高效完成各项任务。每一项新防疫流程的理顺落地,都离不开珠澳两地防疫部门和援澳医护事无巨细的回顾复盘。珠澳两地医护人员以“互相借鉴提升经验、灵活调整工作方法”的协作模式直面严峻的疫情考验。

面对疫情,所有援澳医护全力以赴,全情投入。疲惫与忙碌间,来自澳门的友好互动与贴心支持让援澳队员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中大五院消化内镜中心护士饶婷至今依然记得,当见到刚抵达的内地援澳核酸采样队,连续10多天没休息的澳门医护人员脸上的喜悦,他们说“‘国家队’来了!咱们有依靠了。”
有一次,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医生秦海丽来到一户澳门居民家门前采样。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凑近,并把自己的画作送给了她,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多谢医生”。秦海丽说,那一刻眼泪马上涌了出来,“再苦再累也值得!”
珠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韩海容,是一位“新澳门人”。她负责的核酸采样点位于澳门浸信中学,恰好离她在澳门的家步行仅需5分钟左右。但由于核酸采样任务紧张,来到澳门后,她就“钉”在了岗位上,哪里也不去。家里两个女儿捧着花束想抱抱许久没见的妈妈,争分夺秒的韩海容却说:“等妈妈‘打完这场战役’,很快就能回家了!”

配合着澳门社会各界的防疫工作,经前线指挥部和援澳核酸采样队全体队员近1个月的连续奋战,澳门当前已实现“社会面清零”并进入“巩固期”。此轮援澳核酸采样全体队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得到了澳门中联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市民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珠海也做好了迎接“英雄”凯旋的准备。在金湾区人才港健康驿站精心布置的住房内,工作人员为队员们准备了鲜花和水果,桌上还放有写满祝福的感谢信。在保障队员们安心居住的同时,工作人员准备了丰盛的定制菜单,数百道“不重样”的菜品已准备就绪。此外,每栋楼的专属“管家”正在随时候命,回应入住队员的需求。
望着口岸飘扬的国旗和眼前熟悉的街景,经历数十个日夜战斗的队员们心里感概万千。来自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的熊琴一路记录着澳门重现烟火气息的景象,“每天见得最多的人还是澳门居民,我们同心抗疫的努力有了回报,自豪感油然而生!”几位市人民医院医生护士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容,“回去好好休息,为下一次战斗做好准备!”而中大五院队员陆青的眼眶则有些湿润,刚和家里人视频通话报平安的她正牵挂着家里的女儿,“我对她说,妈妈已经‘打完怪兽了’,安心等我回家吧!”

视频制作:刘洁琳、彭赞峰 记者:李建束、罗潇凡、王雨轩、王一格、肖皓方、金璐 部分素材来源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文字:廖明山 肖皓方 金璐 图片:程霖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
7月29日上午11时许,在珠海交警的开道护送下,13辆大巴缓缓驶出拱北口岸入境车道。大巴车窗上“疫情终将散去,繁花必将盛开”的文字十分显眼,车内的乘客正微笑着朝窗外挥手。

他们是首批返回珠海的323名广东省援澳核酸采样队队员。这意味着,这支挺进澳门防疫最前线的队伍,以家国情怀和自身的专业水准圆满完成了援澳核酸采样任务。据悉,这批返珠队员将前往金湾区人才港健康驿站接受闭环集中管理,第二批名队员预计将于8月1日返回珠海。

珠澳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相邻。在澳门“0619疫情”发生后,应澳门特区政府邀请,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珠海市迅速成立珠海援澳抗疫总指挥部和前线对接协调指挥部,并组派广东省援澳核酸采样队。由653名精干医护人员组成的支援队伍于6月30日和7月3日分两批进驻澳门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所有队员抵达澳门后,迅速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各队伍按照一岗多责划分小组,在驻点酒店落实分区防控,组织业务培训和工作会议。前线指挥部建立“1+5+10”(办公室+5个工作组+10个医疗队)运作体系,与澳门卫生局、教青局每天召开视频工作例会,联合办公、联合研判、联合部署,提出一系列优化核酸采样流程、采样点感控设置等专业建议获采纳实施,携手澳门各界开展战疫工作。
7月4日至7月23日,澳门完成连续十轮为期20天的全员核酸检测,前线指挥部累计派出医护人员9446人次支援,累计采样逾218万人次,约占全澳采样总数32%;每日投入108人参与高风险岗位核酸采样工作,占澳门高风险岗位医护人员总数46%。
在援澳防疫工作“热启动”的那段日子,从磨合熟悉澳门环境到熟练融入当地工作,援澳核酸采样队在“边看边学”“边做边练”的过程中快速积累经验,高效完成各项任务。每一项新防疫流程的理顺落地,都离不开珠澳两地防疫部门和援澳医护事无巨细的回顾复盘。珠澳两地医护人员以“互相借鉴提升经验、灵活调整工作方法”的协作模式直面严峻的疫情考验。

面对疫情,所有援澳医护全力以赴,全情投入。疲惫与忙碌间,来自澳门的友好互动与贴心支持让援澳队员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中大五院消化内镜中心护士饶婷至今依然记得,当见到刚抵达的内地援澳核酸采样队,连续10多天没休息的澳门医护人员脸上的喜悦,他们说“‘国家队’来了!咱们有依靠了。”
有一次,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医生秦海丽来到一户澳门居民家门前采样。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怯生生地凑近,并把自己的画作送给了她,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多谢医生”。秦海丽说,那一刻眼泪马上涌了出来,“再苦再累也值得!”
珠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韩海容,是一位“新澳门人”。她负责的核酸采样点位于澳门浸信中学,恰好离她在澳门的家步行仅需5分钟左右。但由于核酸采样任务紧张,来到澳门后,她就“钉”在了岗位上,哪里也不去。家里两个女儿捧着花束想抱抱许久没见的妈妈,争分夺秒的韩海容却说:“等妈妈‘打完这场战役’,很快就能回家了!”

配合着澳门社会各界的防疫工作,经前线指挥部和援澳核酸采样队全体队员近1个月的连续奋战,澳门当前已实现“社会面清零”并进入“巩固期”。此轮援澳核酸采样全体队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态度得到了澳门中联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市民高度评价。
与此同时,珠海也做好了迎接“英雄”凯旋的准备。在金湾区人才港健康驿站精心布置的住房内,工作人员为队员们准备了鲜花和水果,桌上还放有写满祝福的感谢信。在保障队员们安心居住的同时,工作人员准备了丰盛的定制菜单,数百道“不重样”的菜品已准备就绪。此外,每栋楼的专属“管家”正在随时候命,回应入住队员的需求。
望着口岸飘扬的国旗和眼前熟悉的街景,经历数十个日夜战斗的队员们心里感概万千。来自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的熊琴一路记录着澳门重现烟火气息的景象,“每天见得最多的人还是澳门居民,我们同心抗疫的努力有了回报,自豪感油然而生!”几位市人民医院医生护士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笑容,“回去好好休息,为下一次战斗做好准备!”而中大五院队员陆青的眼眶则有些湿润,刚和家里人视频通话报平安的她正牵挂着家里的女儿,“我对她说,妈妈已经‘打完怪兽了’,安心等我回家吧!”

视频制作:刘洁琳、彭赞峰 记者:李建束、罗潇凡、王雨轩、王一格、肖皓方、金璐 部分素材来源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文字:廖明山 肖皓方 金璐 图片:程霖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帅云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