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面孔丨袁卫:用画笔描摹未来的男幼师

【袁卫,珠海市博爱幼儿园教学主任、美术老师,主要负责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大型环创的策划和组织协调、美术教学工作。博爱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无不融入了孩子们的美术创作,袁卫在有限的美术课堂中,用画笔带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世界。】

走进博爱幼儿园,随处可见孩子们的美术创作。幼儿园正中央摆放的“BOAI”标志建筑物上的手绘涂鸦是由孩子们创作、老师们誊抄的;走廊的吊顶上挂着一把把满满涂鸦的透明伞,走廊的玻璃护栏上画着五颜六色的手绘;来到楼梯间,五彩斑斓的贝壳风铃、画着可爱小人的楼梯扶手,都充满了浓浓的童趣色彩。美术课室更是孩子们的创作天堂,架子鼓、吉他、喝完饮料的玻璃瓶、各种形状的木头块、塑料管,都是经孩子们的“巧手”加工过的物件。

这些创作物件,很多都是袁卫“捡”回来的。台风吹落的树干、工地剩下的木块、废弃的乐器、积木……这些“废品”到了袁卫的手里,都变成了“宝贝”。袁卫将“宝贝”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作有了“用武之地”。在袁卫看来,绘画的材料不一定是纸,可以是任何物件。这些艺术作品可以作为一种记录载体,将孩子幼儿时期天真烂漫的时光镌刻下来。

“孩子们的创作并不是毫无章法的‘乱画一气’,仔细端详孩子们的作品发现,不少作品虽笔画稚嫩,但画作透露出的信息却十分清晰。”袁卫说这也是他秉承的教学理念,“创造力来源于知识储备。”

在袁卫的课堂,他会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次,袁卫问道:“下雨天没带伞怎么办呀?”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后,当天,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抱着头在雨里奔跑的人、拿书包挡雨的人、在屋檐下躲雨的人等。

袁卫还十分擅长给孩子们“制造麻烦”。例如,有时他会故意为孩子们选择与绘画材料不相符的绘画工具,给孩子们设置障碍。当孩子们遇到“麻烦”时,就会思考“为何不行”“怎样才行”,在经验中学会判断可行性并寻求适合的绘画材料与工具,逐渐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

袁卫倡导“不言教令,顺其自然”的儿童美术教育观。袁卫1996年参加工作后,受姐夫影响,一直从事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是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香洲区第二届学前教育工作室主持人,编写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专著《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发表《试论儿童绘画的心理意义和价值》等论文,还曾担任过广东省幼儿成长课程《美术》的副主编工作。袁卫认为,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学习绘画是孩子们认识绘画材料、学习工具使用方法、培养自主思考能力的过程。因此,袁卫的美术课堂不止交流绘画,更是通过美术的载体,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日里,袁卫会小心翼翼地将孩子们的作品认真收集起来,用来装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空间。“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画作成为幼儿园的一部分时,会更有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袁卫说。

对艺术的创新、对儿童的理解、对教育的坚守……从教26年来,袁卫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们打造一个艺术与爱的童年城堡。如今,除了美术教学外,袁卫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年轻美术教师的培养上。“希望更多年轻的美术教师能够认识儿童学习美术的特点和规律,真正关注孩子所需,通过画笔为孩子们描摹未来。”袁卫说。

文字:张景璐 余沁霖 图片:朱习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田海
今日面孔丨袁卫:用画笔描摹未来的男幼师

【袁卫,珠海市博爱幼儿园教学主任、美术老师,主要负责幼儿园的文化建设、大型环创的策划和组织协调、美术教学工作。博爱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无不融入了孩子们的美术创作,袁卫在有限的美术课堂中,用画笔带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世界。】

走进博爱幼儿园,随处可见孩子们的美术创作。幼儿园正中央摆放的“BOAI”标志建筑物上的手绘涂鸦是由孩子们创作、老师们誊抄的;走廊的吊顶上挂着一把把满满涂鸦的透明伞,走廊的玻璃护栏上画着五颜六色的手绘;来到楼梯间,五彩斑斓的贝壳风铃、画着可爱小人的楼梯扶手,都充满了浓浓的童趣色彩。美术课室更是孩子们的创作天堂,架子鼓、吉他、喝完饮料的玻璃瓶、各种形状的木头块、塑料管,都是经孩子们的“巧手”加工过的物件。

这些创作物件,很多都是袁卫“捡”回来的。台风吹落的树干、工地剩下的木块、废弃的乐器、积木……这些“废品”到了袁卫的手里,都变成了“宝贝”。袁卫将“宝贝”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天马行空的创作有了“用武之地”。在袁卫看来,绘画的材料不一定是纸,可以是任何物件。这些艺术作品可以作为一种记录载体,将孩子幼儿时期天真烂漫的时光镌刻下来。

“孩子们的创作并不是毫无章法的‘乱画一气’,仔细端详孩子们的作品发现,不少作品虽笔画稚嫩,但画作透露出的信息却十分清晰。”袁卫说这也是他秉承的教学理念,“创造力来源于知识储备。”

在袁卫的课堂,他会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次,袁卫问道:“下雨天没带伞怎么办呀?”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后,当天,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中出现了抱着头在雨里奔跑的人、拿书包挡雨的人、在屋檐下躲雨的人等。

袁卫还十分擅长给孩子们“制造麻烦”。例如,有时他会故意为孩子们选择与绘画材料不相符的绘画工具,给孩子们设置障碍。当孩子们遇到“麻烦”时,就会思考“为何不行”“怎样才行”,在经验中学会判断可行性并寻求适合的绘画材料与工具,逐渐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

袁卫倡导“不言教令,顺其自然”的儿童美术教育观。袁卫1996年参加工作后,受姐夫影响,一直从事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是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香洲区第二届学前教育工作室主持人,编写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专著《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发表《试论儿童绘画的心理意义和价值》等论文,还曾担任过广东省幼儿成长课程《美术》的副主编工作。袁卫认为,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学习绘画是孩子们认识绘画材料、学习工具使用方法、培养自主思考能力的过程。因此,袁卫的美术课堂不止交流绘画,更是通过美术的载体,培养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日里,袁卫会小心翼翼地将孩子们的作品认真收集起来,用来装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空间。“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画作成为幼儿园的一部分时,会更有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袁卫说。

对艺术的创新、对儿童的理解、对教育的坚守……从教26年来,袁卫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们打造一个艺术与爱的童年城堡。如今,除了美术教学外,袁卫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年轻美术教师的培养上。“希望更多年轻的美术教师能够认识儿童学习美术的特点和规律,真正关注孩子所需,通过画笔为孩子们描摹未来。”袁卫说。

文字:张景璐 余沁霖 图片:朱习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