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2022年7月11日)
昆仑气脉

□蒋子龙

公路像缎带,从西边天际垂挂下来,柔软地跃动着,油光闪闪。我们自下盘旋而上,想去看一个帕米尔高原的山口。据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那些惊心动魄、出神入化的山口,就是在这儿拍摄的。

一路上恍若在仙境中漫游,干燥的中午,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一汪清水,仿佛是刚下过大雨,柏油路面还泡在水里。待你走近,水面又移到你更远的前方……或者在公路的一侧出现一片碧海,无边无涯,清波荡漾,海面上有清晰可辨的亭台楼阁,或雄伟壮观,或溢光流彩……

这一切当然都是美妙的幻象。由于我们并不在饥渴中,所以只看见了它的美丽,不觉得它是一种欺骗。只有你有所求的时候,欺骗才会发生。你最渴望的东西构成对你的最大诱惑,你的渴望就是你的弱点。

步入仙境是要无欲无求的。

这种感觉真好,就仿佛一步步离世俗越来越远,灵魂在一点点净化。能有这样一番体验,真是不虚此行。我甚至生出更大的奢望,若每年都能来一趟帕米尔高原,清洁身心,净化灵魂,该是多大的福分、多大的快乐!

一路上,我没有看到一个行人,却看到路边有放置得很整齐的东西,一个包袱、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甚或是一件叠放着的羊皮袄,都用石块压着……向导告诉我,山上的牧人下山放牧,越走天气越热,便把用不着的东西放在路边。或十天半月,或一两个月,等到他们的干粮吃完了,回山的时候再一件件拿走。

其他过路的人不会顺手牵羊地拿走吗?

不会的,这是千百年来留下的风俗。

好,果然神仙境界。也只有这样的风俗,才和如梦如幻的帕米尔相称。这让我想起在戈壁滩上第一次吃西瓜,以为可以不必像在城市里那么拘束了,西瓜籽可以往野地里随便吐,西瓜皮可以扬手就投得远远的,不想主人跑过去把我丢弃的西瓜皮拣回来,扣放在路边。并解释说:这是规矩,扣着可以尽量保持西瓜皮的水分,万一后面有遇到意外断了水的人,西瓜皮也可解一时之急。

好规矩,我此生都不会再忘记戈壁滩上这个吃瓜的规矩。新疆是个好地方,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好规矩?

越走山越高,气温也越低,阳光从雪峰上折射下来,感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袭人的寒气。在一个绝妙的转弯处向导停下来,向我们讲解道:这儿的角度最好,可遥望昆仑山。

真是灵境仙台,眼前地脉断绝,但见横空千里,清光炫目。阳峰雪崔嵬,阴崖冰堆玉,“烟霞深护万千重,天上风云起卧龙”,果然是神仙世界。

难怪这里会成为中国神话的发祥地,顾颉刚先生就将中国神话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昆仑神话,一是蓬莱仙话。而昆仑神话又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宏伟,是中国远古神话的精华。《史记·禹本纪》载:“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瑶池。”

于是,昆仑山在中国神话中就成了“百神之所在”,而瑶池的西王母,则是中国神话中最有影响的女神。

“凌空恍得青云路,回头悠悠觉自然。”我们完成了一次神仙游,下得山来已是皓月悬空,耳边似又响起清人施补华的《疏勒中秋》:“眼中一明月,正映昆仑墟。心中一明月,乍出东海隅。两月本一月,心眼抑何殊……”

乘月色我们进入喀什——南疆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去过一次就让你再也不会忘记的地方,却又很难准确地概括它的魅力。因为喀什是神秘的,又是现实的。

你未到喀什,喀什是现实的。它作为一种常识,让你可感可知:南依喀喇昆仑山,北接天山山脉,东临塔里木盆地,西靠帕米尔高原,喀什正好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再加上有高山融雪汇成的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河,凡山麓和河流流域都水草丰美。因此,喀什理所当然地成了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要站。既充溢着浓郁的异族情调,又弥漫着“唐家风雨汉家烟”……

喀什又是新疆唯一的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被流行文化演绎得神奇曼妙、令人心向往之的香妃墓,阿巴克霍加麻扎伊斯兰古墓群,以及中国最大的伊斯兰礼拜寺——艾提尕清真寺……但是,当你真的走近喀什才会感到它的神秘和古老,很难真正了解它。

喀什早在公元二世纪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首府。随便一个院子里的随随便便的一棵无花果树,就可能已经生长了三百年;冰川流经的地方,桃树都存活了至少有五百年;那些老杏树已说不清活了有多少年,道边常见的极其普通的胡杨,却能“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生生死死,就是三千年!

南疆的时间,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就如同一瞬。历史在这里显得格外沉凝厚重,你站在喀什,仿佛就站在历史之中。因此,谁又能真正说得清历史里还掩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喀什仿佛在述说着南疆历史中的神秘情境,站在这里伸手就可以触摸历史,闭上眼睛可以和历史对话,睁开眼睛便又回到现实之中。

历史即是现实,现实宛若历史……

历史本来就没有结局,每一个结局都是新的开始。所以,喀什又是崭新的。

蒋子龙 1941年生于河北省沧州,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4卷本《蒋子龙文集》。

 

与山对话

□强雯

一切古老的事物都令人沉醉,比如古杜鹃树、古桂圆林、古黄葛树、古樱桃树,上了一世纪的年轮,它们有理由“作古”,因为现代社会太快太忙,十年就可以是个新世界。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它们偏偏就常开常在。

这些古树,完全是背道而驰。

好在,它们都深居横山纵壑、人类罕迹之处。和那些在超市、站台口有着同样基因的花卉、水果略显不同。

它们不服从人类的节奏,但这小小的反抗反而让人类心向往之。

金佛山,我去过很多次,但每一次都有新发现,不管你是第一次贪多求全也好,还是在后来的跋涉中,只钟情于一处一地一物,都有斩获。这就是深山与森林给予人类的赐予。

它们看似仅仅是个植物部落,但四季在高地不一的植物里,播撒生命的契机和变化,这足以证明自然界比人类还要常换常新。

那种新,是细小的,从春分、惊蛰、白露到冬至,各种不同。且不说二十四节气里灌木、乔木、针叶林各有不同,即使连续阴霾之日,慧眼的人,也能从中观察到生命的循序渐进。

金佛山不乏妙物,杜鹃也不仅仅是五月才惹人流连。那些苍老、茁壮的古杜鹃已经给集中圈地了,这很方便游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树种。

初夏的雾气在山间,迟迟不散,细小的水雾中藏着邀请。

夹道欢迎的方竹,素色黯然。其实,金佛山鼎鼎有名的方竹笋,只识其味,是在餐桌上,而在生命安然的地方,这里可以得到另一种新鲜之见。同样是竹林,恍惚一看是圆柱形的根茎,细看,果然有棱角,是长方体的茎秆,主茎细小,从直径1厘米到3厘米不等,但整整齐齐疑似人工栽培。金佛山的方竹笋是特有的品种,但没人说得清它们的基因为何如此。

方竹林不茂密,如青春期一般,它们不及缙云山、綦江九锅箐、永川茶山竹海那般如绿纱倾覆般,人就在青纱帐里如梦如幻,金佛山的方竹都不高大,一直给人一种成长期的错觉,它们不是主角,主角是杜鹃。

阔柄杜鹃是这里最常见的杜鹃,水红色的花朵,似穗状大风铃,略垂着头,挂在湿漉漉的树梢。五月,对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金佛山正是潮湿的雨季。

阔柄杜鹃树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树皮深灰色;小枝直立,粗壮,微被灰色蜡粉。叶厚革质,常4-5枚集生枝顶,宽椭圆形或近于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顶生总状伞形花序,疏松,有花12-15朵;花冠漏斗状钟形,长4厘米,宽5.5-7厘米,粉红色,无斑点。在过一两周,全面绽放的时候,它们就会像烟花迸发,四面八方地宣告着美丽的身体。

那是一种繁华和热闹。《红楼梦》里有个丫头就叫杜鹃,但那个杜鹃是羞涩的,低微的,真实的植物杜鹃一点都不低调,在深山中,它似乎是女王,高傲的妖娆的,唯我独尊。在五月那样百花唱娇的节气里。

杜鹃树也是有果实,但是山里人说八九月份就会出现,是圆柱形的绿果,我想可能是忽略了。不过这又为秋季探果,备下预案。

世人常见红色、深粉色杜鹃,而黄色的杜鹃就显得稀少和珍贵。

这种黄花杜鹃,呈淡黄色,像少女的纱笼。细看枝叶,叶散生,叶片纸质,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或近尾尖,具短尖头,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疏生鳞片,下面鳞片黄色或褐色。杜鹃花大约有一到三朵顶生或生枝顶叶腋;宿存的花芽鳞覆瓦状排列;花梗被鳞片;花冠宽漏斗状,略呈两侧对称,黄色,五裂至中部,裂片长圆形,外面疏生鳞片,密被短柔毛;雄蕊不等长,长雄蕊伸出花冠很长,长雄蕊花丝毛少,短雄蕊花丝基部密被柔毛;子房有五室,密被鳞片,花柱细长,洁净。

说来也怪,其他同类相比,黄花杜鹃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毒性,羊误食后严重的会倒地、出现抽筋等中毒症状。如此一来,想近距离嗅闻者,也心有戚戚,担心那美丽的气味会让人各种不适。

其实,这也是美丽事物的自保。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里,有科学的论证。

植物花卉的美好,在深山中固然能给人欣喜,探索生命的本能促使人们跋山涉水,杜鹃花与杜鹃树之美,人人可见。不过在野生杜鹃园里,除了杜鹃,在众多灌木密植的山崖上,还有枝丫横斜的崖樱桃树。

这是一种高达3-8米的乔木,树皮红褐色。小枝灰褐色,被短柔毛或疏柔毛。

初看,还以为是梨花或李花,反正高山山谷里的花期都来的比较晚,白茫茫的一片,花蕊密集示人,宣告着生命的欣喜。

我停下来,仔细打量。崖樱桃树的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尾尖或骤尾尖,基部近圆形,边有不整齐单锯齿,稀重锯齿,齿端有小腺体,上面近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被疏柔毛,以后脱落无毛;叶柄无毛;托叶狭带形,比叶柄短,边有腺齿,早落。花序伞形,有花三到七朵,先叶开放;总苞片褐色,倒卵状长圆形,外面被稀疏柔毛,内面密被伏生长柔毛。

崖樱桃树并不止一株,它生长在许多拐弯之处,岩石罅隙里,稍不注意,人就会错过,但,稍事停留,又能发现它们傲然奔放的花朵。

跋涉金佛山,不一定要人多,甚至独自一人,更有味道。漫步的时间不用太长,一两个小时,再停下来想一想,看看深山里的云与雾,灵性便可增长。

喧哗的杜鹃盛开也好,清淡的方竹林低诉也罢,小巧婉约的崖樱桃,更不用说野黄柏、柴胡、防川风……它们似乎未经人类刻意雕琢,顺从本性自然生发,自然灭亡,这种事物似乎更接近天意。

虽然,人们提到“天意”这个词,更像一个惩罚,一个不怀好意但又令人不得不接受的戒令,但在深山远林中,天意则更像是一种褒奖,这无疑让人类敬畏、莫名其妙地敬畏,因为这是人类鞭长莫及之处,又能够超远人类的指导,发展出更美好的境况。

人定胜天在这样的环境里,就生出了怯意。不过,我觉得怯意是好事,毕竟谦虚使人进步。

大自然能教育我们的实在太多。

强雯 女,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刊物,被《小说月报》等转载,著有小说集《石燕》,长篇小说《养羞人》《吃鲸鱼的骡子》,散文集《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曾获两届重庆文学奖等。

 

世界所及之处 没有任何声响(组诗)

□薛依依

一切引以为傲的事物
似乎有人在黑暗中扭动开瓶器
但一直没能打开
又锲而不舍地想喝上一杯

我的身体弓成晚餐时那只明虾的模样
或许对于黑暗中的事物
我正是那碟用来佐酒的可口小菜

最终,我们在厨房找到声音的来源
是那只色彩斑斓的小海螺
里面藏有一只寄居蟹
它在瓷盆中爬行,焦躁地寻找它的海洋

一切引以为傲的事物
都有可能成为被猎杀的原因

劫后重生的快感
蜿蜒曲折的路兀自伸向远方
像一条饱餐后的巨蟒,缓慢爬行

阳光穿过厚重的云层,从挡风玻璃望去
像有水的波纹,在空气中荡漾

正当我昏昏沉沉的时刻
飓风在不远处集结

我急忙叫醒她,在她睁开眼之际
我们置身于旋涡之中

风沙、树叶、杂物包围着汽车在旋转
大叫!用尽最大的狂喜与激情

或许就那几秒钟的时间
我们拥有了劫后重生的快感

无垠的光线从湛蓝的天空倾泻在大地
无垠的光线
从湛蓝的天空倾泻在大地

正在菜园摘菜的老人
身上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
脸上的笑容
仿佛是自己正在举行的婚礼

她说她有一个本子
扉页上划满格子
每过一个生日
就划掉一个格子
昨天已经刚好划掉第76个
而自己还是那清晨初升的太阳

人活着没有什么特别,但依然很重要
房屋是一座隐藏在杉树林中的吊脚楼
打开任何一扇窗户都可以看见密林

民宿的奶奶是位可爱、平凡而又衰老的人
她滔滔不绝地说着膝下的儿女

似乎这一辈子,只有生儿育女,开荒植树
似乎这一辈子,没有渴求过外面的世界

在黑如烟炱的夜里开着微弱的廊灯
想象着奶奶种下这些树木时年轻的模样

生活日复一日,但也不尽相同
有事物在生长,就有事物在消散

我握着她的手,感受彼此身体的温度
人活着没有什么特别,但依然很重要

世界所及之处,没有任何声响
滂沱的大雨如密密匝匝的珠帘从天空垂落
遮蔽万物,世界变得灰白

她洗漱后安然睡去,如空谷之兰
绽放她的幽香

沾满潮气的孤寂
很快把我淹没在其中
身体在那里舒展、幻化
只属于我的世界

时间并没有计量单位
像一只发光的水母,漂浮在深海
动作缓慢、清晰
世界所及之处,没有任何声响

起初,我在窗户的倒影里只看见自己
起初,我在窗户的倒影里只看见自己
及肩的头发、白色的衬衫
以及手腕上的老式手表

接着看见一张铺着蓝白小碎花的餐桌
放着柚子茶与羊角面包

越是有意识的端详,所见的物品
越是成为模糊而无效的存在

她带来一个瘦小的男人
一位没有什么名气的诗人

他不太幽默,甚至还有点拘谨
在他的眼睛里
我看到的是越来越清晰的自己

 

薛依依 广东青年诗人,有诗歌发表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探索》《十月》《诗林》《飞天》《诗歌月刊》《特区文学》《四川文学》等。出版诗集《夜晚与抵达之谜》。

 

 

和(漆画)
刘春潮 作品

刘春潮 现为珠海古元美术馆馆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策划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秘书长。

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展览,获《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等奖项。美术作品发表于《美术》等刊物。出版《中国优秀美术家刘春潮作品集》等多部个人画集。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等机构及国际友人收藏。在美国、德国、英国、芬兰、西班牙、泰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及港澳台地区举办《刘春潮艺术作品展》。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
湾韵|大家(2022年7月11日)
珠海特区报 2022-07-11 13:47
昆仑气脉

□蒋子龙

公路像缎带,从西边天际垂挂下来,柔软地跃动着,油光闪闪。我们自下盘旋而上,想去看一个帕米尔高原的山口。据说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那些惊心动魄、出神入化的山口,就是在这儿拍摄的。

一路上恍若在仙境中漫游,干燥的中午,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一汪清水,仿佛是刚下过大雨,柏油路面还泡在水里。待你走近,水面又移到你更远的前方……或者在公路的一侧出现一片碧海,无边无涯,清波荡漾,海面上有清晰可辨的亭台楼阁,或雄伟壮观,或溢光流彩……

这一切当然都是美妙的幻象。由于我们并不在饥渴中,所以只看见了它的美丽,不觉得它是一种欺骗。只有你有所求的时候,欺骗才会发生。你最渴望的东西构成对你的最大诱惑,你的渴望就是你的弱点。

步入仙境是要无欲无求的。

这种感觉真好,就仿佛一步步离世俗越来越远,灵魂在一点点净化。能有这样一番体验,真是不虚此行。我甚至生出更大的奢望,若每年都能来一趟帕米尔高原,清洁身心,净化灵魂,该是多大的福分、多大的快乐!

一路上,我没有看到一个行人,却看到路边有放置得很整齐的东西,一个包袱、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甚或是一件叠放着的羊皮袄,都用石块压着……向导告诉我,山上的牧人下山放牧,越走天气越热,便把用不着的东西放在路边。或十天半月,或一两个月,等到他们的干粮吃完了,回山的时候再一件件拿走。

其他过路的人不会顺手牵羊地拿走吗?

不会的,这是千百年来留下的风俗。

好,果然神仙境界。也只有这样的风俗,才和如梦如幻的帕米尔相称。这让我想起在戈壁滩上第一次吃西瓜,以为可以不必像在城市里那么拘束了,西瓜籽可以往野地里随便吐,西瓜皮可以扬手就投得远远的,不想主人跑过去把我丢弃的西瓜皮拣回来,扣放在路边。并解释说:这是规矩,扣着可以尽量保持西瓜皮的水分,万一后面有遇到意外断了水的人,西瓜皮也可解一时之急。

好规矩,我此生都不会再忘记戈壁滩上这个吃瓜的规矩。新疆是个好地方,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好规矩?

越走山越高,气温也越低,阳光从雪峰上折射下来,感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袭人的寒气。在一个绝妙的转弯处向导停下来,向我们讲解道:这儿的角度最好,可遥望昆仑山。

真是灵境仙台,眼前地脉断绝,但见横空千里,清光炫目。阳峰雪崔嵬,阴崖冰堆玉,“烟霞深护万千重,天上风云起卧龙”,果然是神仙世界。

难怪这里会成为中国神话的发祥地,顾颉刚先生就将中国神话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昆仑神话,一是蓬莱仙话。而昆仑神话又保存最完整、结构最宏伟,是中国远古神话的精华。《史记·禹本纪》载:“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其上有醴泉、瑶池。”

于是,昆仑山在中国神话中就成了“百神之所在”,而瑶池的西王母,则是中国神话中最有影响的女神。

“凌空恍得青云路,回头悠悠觉自然。”我们完成了一次神仙游,下得山来已是皓月悬空,耳边似又响起清人施补华的《疏勒中秋》:“眼中一明月,正映昆仑墟。心中一明月,乍出东海隅。两月本一月,心眼抑何殊……”

乘月色我们进入喀什——南疆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去过一次就让你再也不会忘记的地方,却又很难准确地概括它的魅力。因为喀什是神秘的,又是现实的。

你未到喀什,喀什是现实的。它作为一种常识,让你可感可知:南依喀喇昆仑山,北接天山山脉,东临塔里木盆地,西靠帕米尔高原,喀什正好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再加上有高山融雪汇成的喀什噶尔和叶尔羌河,凡山麓和河流流域都水草丰美。因此,喀什理所当然地成了古代中国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要站。既充溢着浓郁的异族情调,又弥漫着“唐家风雨汉家烟”……

喀什又是新疆唯一的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被流行文化演绎得神奇曼妙、令人心向往之的香妃墓,阿巴克霍加麻扎伊斯兰古墓群,以及中国最大的伊斯兰礼拜寺——艾提尕清真寺……但是,当你真的走近喀什才会感到它的神秘和古老,很难真正了解它。

喀什早在公元二世纪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首府。随便一个院子里的随随便便的一棵无花果树,就可能已经生长了三百年;冰川流经的地方,桃树都存活了至少有五百年;那些老杏树已说不清活了有多少年,道边常见的极其普通的胡杨,却能“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生生死死,就是三千年!

南疆的时间,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就如同一瞬。历史在这里显得格外沉凝厚重,你站在喀什,仿佛就站在历史之中。因此,谁又能真正说得清历史里还掩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喀什仿佛在述说着南疆历史中的神秘情境,站在这里伸手就可以触摸历史,闭上眼睛可以和历史对话,睁开眼睛便又回到现实之中。

历史即是现实,现实宛若历史……

历史本来就没有结局,每一个结局都是新的开始。所以,喀什又是崭新的。

蒋子龙 1941年生于河北省沧州,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多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奖。代表作有《乔厂长上任记》《赤橙黄绿青蓝紫》《农民帝国》等。201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4卷本《蒋子龙文集》。

 

与山对话

□强雯

一切古老的事物都令人沉醉,比如古杜鹃树、古桂圆林、古黄葛树、古樱桃树,上了一世纪的年轮,它们有理由“作古”,因为现代社会太快太忙,十年就可以是个新世界。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它们偏偏就常开常在。

这些古树,完全是背道而驰。

好在,它们都深居横山纵壑、人类罕迹之处。和那些在超市、站台口有着同样基因的花卉、水果略显不同。

它们不服从人类的节奏,但这小小的反抗反而让人类心向往之。

金佛山,我去过很多次,但每一次都有新发现,不管你是第一次贪多求全也好,还是在后来的跋涉中,只钟情于一处一地一物,都有斩获。这就是深山与森林给予人类的赐予。

它们看似仅仅是个植物部落,但四季在高地不一的植物里,播撒生命的契机和变化,这足以证明自然界比人类还要常换常新。

那种新,是细小的,从春分、惊蛰、白露到冬至,各种不同。且不说二十四节气里灌木、乔木、针叶林各有不同,即使连续阴霾之日,慧眼的人,也能从中观察到生命的循序渐进。

金佛山不乏妙物,杜鹃也不仅仅是五月才惹人流连。那些苍老、茁壮的古杜鹃已经给集中圈地了,这很方便游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树种。

初夏的雾气在山间,迟迟不散,细小的水雾中藏着邀请。

夹道欢迎的方竹,素色黯然。其实,金佛山鼎鼎有名的方竹笋,只识其味,是在餐桌上,而在生命安然的地方,这里可以得到另一种新鲜之见。同样是竹林,恍惚一看是圆柱形的根茎,细看,果然有棱角,是长方体的茎秆,主茎细小,从直径1厘米到3厘米不等,但整整齐齐疑似人工栽培。金佛山的方竹笋是特有的品种,但没人说得清它们的基因为何如此。

方竹林不茂密,如青春期一般,它们不及缙云山、綦江九锅箐、永川茶山竹海那般如绿纱倾覆般,人就在青纱帐里如梦如幻,金佛山的方竹都不高大,一直给人一种成长期的错觉,它们不是主角,主角是杜鹃。

阔柄杜鹃是这里最常见的杜鹃,水红色的花朵,似穗状大风铃,略垂着头,挂在湿漉漉的树梢。五月,对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金佛山正是潮湿的雨季。

阔柄杜鹃树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树皮深灰色;小枝直立,粗壮,微被灰色蜡粉。叶厚革质,常4-5枚集生枝顶,宽椭圆形或近于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顶生总状伞形花序,疏松,有花12-15朵;花冠漏斗状钟形,长4厘米,宽5.5-7厘米,粉红色,无斑点。在过一两周,全面绽放的时候,它们就会像烟花迸发,四面八方地宣告着美丽的身体。

那是一种繁华和热闹。《红楼梦》里有个丫头就叫杜鹃,但那个杜鹃是羞涩的,低微的,真实的植物杜鹃一点都不低调,在深山中,它似乎是女王,高傲的妖娆的,唯我独尊。在五月那样百花唱娇的节气里。

杜鹃树也是有果实,但是山里人说八九月份就会出现,是圆柱形的绿果,我想可能是忽略了。不过这又为秋季探果,备下预案。

世人常见红色、深粉色杜鹃,而黄色的杜鹃就显得稀少和珍贵。

这种黄花杜鹃,呈淡黄色,像少女的纱笼。细看枝叶,叶散生,叶片纸质,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顶端长渐尖或近尾尖,具短尖头,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疏生鳞片,下面鳞片黄色或褐色。杜鹃花大约有一到三朵顶生或生枝顶叶腋;宿存的花芽鳞覆瓦状排列;花梗被鳞片;花冠宽漏斗状,略呈两侧对称,黄色,五裂至中部,裂片长圆形,外面疏生鳞片,密被短柔毛;雄蕊不等长,长雄蕊伸出花冠很长,长雄蕊花丝毛少,短雄蕊花丝基部密被柔毛;子房有五室,密被鳞片,花柱细长,洁净。

说来也怪,其他同类相比,黄花杜鹃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毒性,羊误食后严重的会倒地、出现抽筋等中毒症状。如此一来,想近距离嗅闻者,也心有戚戚,担心那美丽的气味会让人各种不适。

其实,这也是美丽事物的自保。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里,有科学的论证。

植物花卉的美好,在深山中固然能给人欣喜,探索生命的本能促使人们跋山涉水,杜鹃花与杜鹃树之美,人人可见。不过在野生杜鹃园里,除了杜鹃,在众多灌木密植的山崖上,还有枝丫横斜的崖樱桃树。

这是一种高达3-8米的乔木,树皮红褐色。小枝灰褐色,被短柔毛或疏柔毛。

初看,还以为是梨花或李花,反正高山山谷里的花期都来的比较晚,白茫茫的一片,花蕊密集示人,宣告着生命的欣喜。

我停下来,仔细打量。崖樱桃树的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尾尖或骤尾尖,基部近圆形,边有不整齐单锯齿,稀重锯齿,齿端有小腺体,上面近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被疏柔毛,以后脱落无毛;叶柄无毛;托叶狭带形,比叶柄短,边有腺齿,早落。花序伞形,有花三到七朵,先叶开放;总苞片褐色,倒卵状长圆形,外面被稀疏柔毛,内面密被伏生长柔毛。

崖樱桃树并不止一株,它生长在许多拐弯之处,岩石罅隙里,稍不注意,人就会错过,但,稍事停留,又能发现它们傲然奔放的花朵。

跋涉金佛山,不一定要人多,甚至独自一人,更有味道。漫步的时间不用太长,一两个小时,再停下来想一想,看看深山里的云与雾,灵性便可增长。

喧哗的杜鹃盛开也好,清淡的方竹林低诉也罢,小巧婉约的崖樱桃,更不用说野黄柏、柴胡、防川风……它们似乎未经人类刻意雕琢,顺从本性自然生发,自然灭亡,这种事物似乎更接近天意。

虽然,人们提到“天意”这个词,更像一个惩罚,一个不怀好意但又令人不得不接受的戒令,但在深山远林中,天意则更像是一种褒奖,这无疑让人类敬畏、莫名其妙地敬畏,因为这是人类鞭长莫及之处,又能够超远人类的指导,发展出更美好的境况。

人定胜天在这样的环境里,就生出了怯意。不过,我觉得怯意是好事,毕竟谦虚使人进步。

大自然能教育我们的实在太多。

强雯 女,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刊物,被《小说月报》等转载,著有小说集《石燕》,长篇小说《养羞人》《吃鲸鱼的骡子》,散文集《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曾获两届重庆文学奖等。

 

世界所及之处 没有任何声响(组诗)

□薛依依

一切引以为傲的事物
似乎有人在黑暗中扭动开瓶器
但一直没能打开
又锲而不舍地想喝上一杯

我的身体弓成晚餐时那只明虾的模样
或许对于黑暗中的事物
我正是那碟用来佐酒的可口小菜

最终,我们在厨房找到声音的来源
是那只色彩斑斓的小海螺
里面藏有一只寄居蟹
它在瓷盆中爬行,焦躁地寻找它的海洋

一切引以为傲的事物
都有可能成为被猎杀的原因

劫后重生的快感
蜿蜒曲折的路兀自伸向远方
像一条饱餐后的巨蟒,缓慢爬行

阳光穿过厚重的云层,从挡风玻璃望去
像有水的波纹,在空气中荡漾

正当我昏昏沉沉的时刻
飓风在不远处集结

我急忙叫醒她,在她睁开眼之际
我们置身于旋涡之中

风沙、树叶、杂物包围着汽车在旋转
大叫!用尽最大的狂喜与激情

或许就那几秒钟的时间
我们拥有了劫后重生的快感

无垠的光线从湛蓝的天空倾泻在大地
无垠的光线
从湛蓝的天空倾泻在大地

正在菜园摘菜的老人
身上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
脸上的笑容
仿佛是自己正在举行的婚礼

她说她有一个本子
扉页上划满格子
每过一个生日
就划掉一个格子
昨天已经刚好划掉第76个
而自己还是那清晨初升的太阳

人活着没有什么特别,但依然很重要
房屋是一座隐藏在杉树林中的吊脚楼
打开任何一扇窗户都可以看见密林

民宿的奶奶是位可爱、平凡而又衰老的人
她滔滔不绝地说着膝下的儿女

似乎这一辈子,只有生儿育女,开荒植树
似乎这一辈子,没有渴求过外面的世界

在黑如烟炱的夜里开着微弱的廊灯
想象着奶奶种下这些树木时年轻的模样

生活日复一日,但也不尽相同
有事物在生长,就有事物在消散

我握着她的手,感受彼此身体的温度
人活着没有什么特别,但依然很重要

世界所及之处,没有任何声响
滂沱的大雨如密密匝匝的珠帘从天空垂落
遮蔽万物,世界变得灰白

她洗漱后安然睡去,如空谷之兰
绽放她的幽香

沾满潮气的孤寂
很快把我淹没在其中
身体在那里舒展、幻化
只属于我的世界

时间并没有计量单位
像一只发光的水母,漂浮在深海
动作缓慢、清晰
世界所及之处,没有任何声响

起初,我在窗户的倒影里只看见自己
起初,我在窗户的倒影里只看见自己
及肩的头发、白色的衬衫
以及手腕上的老式手表

接着看见一张铺着蓝白小碎花的餐桌
放着柚子茶与羊角面包

越是有意识的端详,所见的物品
越是成为模糊而无效的存在

她带来一个瘦小的男人
一位没有什么名气的诗人

他不太幽默,甚至还有点拘谨
在他的眼睛里
我看到的是越来越清晰的自己

 

薛依依 广东青年诗人,有诗歌发表在《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探索》《十月》《诗林》《飞天》《诗歌月刊》《特区文学》《四川文学》等。出版诗集《夜晚与抵达之谜》。

 

 

和(漆画)
刘春潮 作品

刘春潮 现为珠海古元美术馆馆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策划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漆画艺委会秘书长。

美术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展览,获《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等奖项。美术作品发表于《美术》等刊物。出版《中国优秀美术家刘春潮作品集》等多部个人画集。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文化部等机构及国际友人收藏。在美国、德国、英国、芬兰、西班牙、泰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及港澳台地区举办《刘春潮艺术作品展》。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