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大家(2022年7月4日)
杨绛对《围城》的误读

□ 韩石山

《围城》书中,“围城”这一意象,其明喻,书里明明白白地写着。

第三章后半截,赵辛楣请客,在一家馆子里,方鸿渐、苏文纨之外,还有哲学家褚慎明、诗人董斜川。席间,褚慎明说他曾拜访过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罗素多次结婚离婚,他曾与之探讨婚姻之事。禇称罗素为bertie,近似乳名,接下来对跟前的人说:“关于Bertie结婚离婚的事,我也跟他谈过。他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他说了以后,苏文纨接上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是说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是第一次提到。还有第二次。在第五章,去湘西的路上,夜晚在旅店,方鸿渐跟赵辛楣说起这次远行,颇有悔意,言道:“我佩服你的精神,我不如你。你对结婚和做事,一切比我有信念。我还记得那一次禇慎明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果然,拍成电视连续剧的时候,片头上有这样的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

这样的概括,并非来自作者钱钟书,而是他的夫人杨绛女士。据电视剧编剧透露,片头的文字是他与导演拜访钱钟书先生的时候,由杨绛先生事先写就当面交给他们的。杨绛还谆谆嘱咐:“这一段文字可以在片头上作字幕。”(叶德浴《〈围城〉婚变篇》,收入《钱钟书研究集刊(二)》,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2月出版)

我很早就认为,杨绛此举,是对《围城》的曲解。而这一曲解,源于她对《围城》全书的误读。通行本《围城》书后,附有杨绛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内中有言:“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深陷《围城》的意义更透彻了。”

确也如此。凡看过全书的,都会想,怎么着这个人物,也该与方鸿渐有深一层的关系。没有,真的没有,第四章末尾,轻轻地来了一句:“可是唐小姐在吃喜酒的第四天,跟她父亲到香港转重庆去了。”直至全书终了,再没露过一下面。

杨绛这么说,固然显示了她见识上的高明,但百虑一失的是,忘了这样的指谬,对她的夫君,对《围城》会造成怎样的伤害。那么精明的大作家,在一部不长的长篇小说里,在人物设置上,竟有这样明显的闪失。

说实话,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顺着杨绛的思路,我甚至发现,同样的疑团,书里还有几处。

比如长篇小说的题旨,通常都是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品味,细细寻按,才可显示出来。甚至左遮右挡,迷雾重重,才见其高明。而《围城》中,让书中人物两次说了“围城”这一意象,给人的感觉,单怕读者记不住似的。粗略看去,整部小说,人物与事件,全都是在阐述这么一个已然挑明了的主题。世上有这么粗率到鲁莽的作家吗?

再比如,方鸿渐在回国的邮船上,与鲍小姐发生性关系。后面的叙事中,方是个懒散风趣的文人,并不是个多么健壮风流的男子,何以让他一出场就染上人生的污点?这是我在1980年秋天,头一次看《围城》就起了的疑惑。

再再比如,与孙柔嘉的关系。方孙二人,一起离开上海到湘西,相恋且结婚,又离开湘西回到上海,从行程上说,确是进去又出来了。这样的安排,也还符合《围城》的意象。结了婚又不合,几近破裂,似乎是要体现“围城”比喻婚姻的本意。书中写到厌恶,写到沮丧甚至绝望,毕竟没有写到离婚。就像画一个圆,两条优美的弧线环抱过来,看着要接住了,并没接住。仅仅是留下一个悬念,这又违拗了“围城”的题旨。没有破裂,也就没有逃出“围城”,岂不成了进了“围城”,再也出不来了?不能不说,又是一个疑团。

多少年了,这四个疑团(加上唐晓芙那个),一直梗在我的心里。总觉得《围城》这么好的一本书,钱钟书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在自己的小说里留下这么多的缺憾。小说是最讲究结构的,最讲究“浑然一体”的,这样多的缺憾,实在不值得,也太说不过去了。夫人都看出的不妥,他竟习焉不察?我这样的普通作家都不会有的闪失(书中挑明主题),他竟视若无睹?

挠心,也闹心。由不得就想起李健吾先生的一句名言:读文学作品遇到疑难,迎着人性走过去,多半会迎刃而解。这念头在脑子里一闪,眼前一下子亮了。我和所有的人,包括自恃聪慧的杨绛,过去对“围城”这一意象的理解,或者说解读,极有可能全都是错的。

“围城”只是个明喻,还有它的隐喻。

这个明喻,恰恰是为了遮掩那个隐喻。

全书的主旨该是,诱人的地方,必有灾殃,越是诱人的地方,灾殃越大。若说还有什么扩展的意义,我倒是觉得萧伯纳有句名言,在书的深处不时地闪现:“想结婚的就结婚,想单身的就维持单身,反正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书中,方鸿渐是想结婚的,赵辛楣是维持单身的。

韩石山 山西临猗县人。1947年生。1965年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1970年毕业。教书多年。1984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为业作家,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有长篇小说《边将》《花笺》及《李健吾传》《徐志摩传》等著作三十余部。

 

深圳买房记(之二)

□孙善文

应该说深圳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城市,但机会有时就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了。

到了2013年,我已在品红花园住了15个年头了。

在楼下那棵老榕树的注视下,我结婚、生子,送走青春的影子,迎来中年的安稳与疲倦。在某一日,突然发现,楼房越来越高,而自己的躯壳越来越渺小,岁月,已经不饶人了。

如果某一天,你突然有了从一个熟悉的地方搬到他处生活的念头,有时其实与情感无关,比如说自己的故乡,离开,在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活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住在品红花园,我最心悸的是每次过年时,从老家回来那一整车的行李和特产,由于没有电梯,楼上楼下来回爬了几次,感觉像从鬼门关走了几趟。

随着小孩的出生长大,改善居住环境,也成为必要。住上一套带电梯的房子,这也成为我置业的驱动力。

这一年,老城区有两个物业在准备开盘,考虑到小孩学位的问题,我们放弃了大家普遍认同的中尚花园,选择了观感相对差一点的达达花园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此时,中尚花园的开盘均价才18000元。我在达达花园一期售楼处交了10万块诚意金,想着,再怎么样,这里也就2万一平方米可以买到的。但开盘那天,房价让我大跌眼镜,所卖出的单元竟然是29000元一平方米。

郁闷的一个月过去了。这天,我接到了达达花园售楼小姐的电话。我问她是什么房价。她笑着说,来吧来吧,不会让你失望啦!这次他们开卖了另外一幢,价格就2万一平方米。我选了自己满意的楼层。当电话叫太太过来签名时,她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感觉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我们卖掉了品红花园的老物业,用那100万元的房款作为这套住房的首期。

这一片区的房价也是节节升高。原先开盘29000元的单元,在后面却已变成了地板价,并且很快售罄了。

二弟也为了小孩能够读到称心的学校,决定从福永搬回宝城。

也是2013年的6月。他们看中了一个老物业金旋花园的一个单元。这是一套拍卖房,因为业主拖欠了银行的贷款,银行强行拍卖了他抵押的物业。二弟请父亲也过去实地看看,提点参考意见,父亲都不想再去了。父亲说:这个小区4000块的时候,我都陪你们去过了,你是买不成啦!老父亲对二弟在宝城买房似乎已失去了信心。在过去的10多年,父亲陪二弟看过的物业应该也有30多套了。

拍卖会的那天,我同二弟去了。这是一套128平方米的物业,起拍价是350万元。一共有五人交了押金。刚坐下,旁边有一个人悄悄同我们说,你们几个都不举牌了,我这边每人给你们1万块钱。

这种情况我们都没有经历过,二弟也有点心动了。但他在最后时刻还算顶住了诱惑,他随口说,那我给你们每人1万吧。那边其中一个人说,每人2万。二弟没有表态了。

起拍了,实际上在这里面真正有心买房的只有两人,其他几个可能就是想着报个名过来分点钱的。每次举牌加1万,房价从350万一直拍到了372万。二弟同我说,如果他们再举牌,就给他们算了。这套住房最后以372万成交。加上交易税等等,共花了400万。这与当时那个片区的物业价格相差也不大了。

二弟终于买到城区的房,父亲是最开心的,说这些年终于买成了一次。

我家小弟入职为公务员,参加工作时间不太长,他也是买不起这几万块一平方米的住房。我们都庆幸他能在2014年听从我们的劝说,终于下定决心,在城区以8000块一平方米的价格买了一套村里建设的统建楼。物业没有房产证,但整体环境不错,反正是用于居住嘛。

一名黄姓记者,是在报纸的地产版面工作的,自信对地产行业的研究最深入,认定房地产业为泡沫行业,房价应该很快迎来暴跌期,他不但自己不买,而且还劝说有意买房的几个朋友过几年再一起出手。现在黄记者还是租用别人的物业,在老婆的面前,他最怕提起房子两字。当然。朋友们的老婆个个对他也是一派怨言。

表哥阿炳算是很幸运的,在2009年搭上了经济适用房的末班车,以5000多元一平方米的价格分配到南山一套80多平方米的保障房。50万元的总房价对于一个困难家庭来说,已是不少了。他们筹集了首期房款后,一人打上了两份工,现在房款已付清了。他说,人的潜力还真的是被逼出来的。

表妹阿兰在2009年看到房价上升了,看着之前买的南山区的一套住房已赚60万,大喜过望,果断出手。表妹想等房价跌下来再买,但她至今再也无法买回差不多条件的住房了。

……

生活大舞台,生旦净末丑,现在与从前,买房的故事天天在这个城市里火热地重演。

回家过年,有朋友听了深圳的房价,惊叹不已。事实上,我也就这么一套有房产证且真正用于居住的住房,现在还供着呢!多少钱一平方米对一个普通市民来说有何实际意义呢?如果我们卖掉了,住哪里呢?作为工薪阶层,我突然觉得在房价和月供款的面前自己活得是那样地卑微。有相同感觉的,还包括了一大批住在这座城市中价值上千万元一套的房子里,精打细算地算计着在哪可以多节约几块钱的小市民。房子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在深圳的璀璨灯火处,一幢幢高楼大厦中,或许就住着一个个享受着高昂房价,却永远也无法与你分担郁积的灵魂。

前几天,朋友丽姐打来电话,说前海的公寓还是值得购买的,要拉我一起去看看,那里的房价已是10多万一平方米了。我这才想起,自己上次去看房已是2017年的事了,我在深圳买房的念想,跟随着曲曲转转的时光,就在那一年“咔”的一声停了下来。这次,我最终也没有去成。

2019年1月,我家楼下的一家房屋中介机构因经营不善关门了。

又有另一家房屋中介机构租用了同一门面。前几天,它开业了。晚上11点多了,我经过这里,招牌霓虹闪烁,里面依然灯火通明。一个年轻人看我在店门口停下了脚步,给我递上了一张名片,让我有需求时第一时间联系他。他的眼神,很是炽热,我的心底,却猛然一阵悲凉,或许,在他们身上,还在重复我当年的梦想。

我快步离开,不敢回头,深圳的街头,霓虹灯下,依然人来人往。

孙善文 广东人,现居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散文》《散文选刊》《天涯》《山花》《延河》《山东文学》《诗刊》《星星》等报刊,入选多种散文、散文诗年度选本。出版作品集《行走的树》《在隧洞中穿行》。

 

资料图。曾遥 摄
杂树生花(组诗)

□笑嫣语

凤凰树
飞鸟不破藩篱
更多侧影在一场雨的
寂静中赶路,受洗

在雨水的和弦里
鸟鸣不曾改变风的形状
枝条吹拂的长短句

拂过最后的花朵
这是风声抵达的秋天
落在树冠的雨又去了哪里

时光的堤坝在生长
草地和树根之间
抖动的羽翼缓缓升起

无尽的回路,朝火焰深处走去
从闪电到雷声,如你所见
那条路留下多少黄昏的余烬

一株凤凰木听见多少次
暮鼓晨钟才算出世
而花瓣守着大地的空旷

理解了朝霞遗落
红裙的初衷,在你走后
在一场大雨中

 

火焰树
落雨时没有听到鸟叫
我们谈论阳光
谈论雁群飞过窗口

秋天开始漫长的告别
一棵火焰树不知道
在这里站多久了,风吹过

蓬勃的花朵,在夜晚
绕着空房子往高处开
春天带回的虫鸣细软

树枝间的月光生动起来
更多光影落入同一片湖心
落入同一片草地

布拉加的湖水在寂静中
生长,雨滴自有归处
它回旋的话外音

在风中加速叶片的颤抖
朵丽尔带走了草地的火焰
在秋天,在南山之南

 

木棉
小路宁静,九岭河一如昨日
走在黄昏中,流水和弦时
飘忽的琴声在斜栏处流淌

绿荫下,想象的手指翻转
一朵朵浪花,这是一只白鹭
独舞的片段,双翅翩然送凌波

草地上捡拾花瓣的人
来了又走了,整整一个下午
未完成的诗句在风中飘落

又从草尖升起,倾斜的光线
落满修辞,而风剪夕阳
列车带走一些飞翔的事物

影过枝头,一条路听得见
清歌暮晚,零零碎念正相忆
抚琴的女子香笺谱曲,运送流水

红棉冷暖放长歌,把风景
一再拉近,英雄树下清光一鉴
茧成蝶,一架古琴锁住

多少离愁,又是余音袅袅
我在落笔处轻点落花
红云过堤,化作一帘云飞

 

木槿
它走在风声内部,笛孔的记忆
打破黄昏的皮影戏,回音壁
长出一截绿色,暮光消失前

格言挂在流动的橱窗里
木质的鳞片是不发光的信物
深入暮色,而叶片无声

花萼走向半夏的征途
树冠蓬勃,仍能听见荣落朝昏
半生卷的忧叹,傍晚落雨前

一株木槿流年感物华
剩余的章节在低处模仿了生活
竹笛理解一条道路——

在花叶抖动的波纹里
穿过灌木丛,黑鸟掠过枝蔓的
侧影直入空镜,灯火渐暗的诗句

时现佳人袭华裳,谁能从一首诗的
叹息中,解读一对翎羽回落的言辞
流水今日,也走不出绿篱叙述的象征

雨滴还在击打树身,我在时间之外
读你写下的诗学笔记,车窗外
不断生长的枝条,正向着塔尖移动

 

笑嫣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刊发于《诗刊》《星星》《作家》《诗选刊》《诗歌月刊》等多种文学刊物。曾获“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2020年第七届深圳十大佳著奖”等奖项。著有诗集《临窗的事物》。

 

 

新的征程(国画)

tqb0704008_004_01_b.jpg

黄远立

1981年毕业于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珠海画院副院长、珠海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珠海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雕塑家、中国画家。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丨大家(2022年7月4日)
珠海特区报 2022-07-04 11:39
杨绛对《围城》的误读

□ 韩石山

《围城》书中,“围城”这一意象,其明喻,书里明明白白地写着。

第三章后半截,赵辛楣请客,在一家馆子里,方鸿渐、苏文纨之外,还有哲学家褚慎明、诗人董斜川。席间,褚慎明说他曾拜访过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罗素多次结婚离婚,他曾与之探讨婚姻之事。禇称罗素为bertie,近似乳名,接下来对跟前的人说:“关于Bertie结婚离婚的事,我也跟他谈过。他引一句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他说了以后,苏文纨接上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是说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e assiégé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是第一次提到。还有第二次。在第五章,去湘西的路上,夜晚在旅店,方鸿渐跟赵辛楣说起这次远行,颇有悔意,言道:“我佩服你的精神,我不如你。你对结婚和做事,一切比我有信念。我还记得那一次禇慎明还是苏小姐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果然,拍成电视连续剧的时候,片头上有这样的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杨绛”

这样的概括,并非来自作者钱钟书,而是他的夫人杨绛女士。据电视剧编剧透露,片头的文字是他与导演拜访钱钟书先生的时候,由杨绛先生事先写就当面交给他们的。杨绛还谆谆嘱咐:“这一段文字可以在片头上作字幕。”(叶德浴《〈围城〉婚变篇》,收入《钱钟书研究集刊(二)》,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2月出版)

我很早就认为,杨绛此举,是对《围城》的曲解。而这一曲解,源于她对《围城》全书的误读。通行本《围城》书后,附有杨绛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内中有言:“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其实,作者如果让他们成为眷属,眷属再吵架闹翻,那么结婚深陷《围城》的意义更透彻了。”

确也如此。凡看过全书的,都会想,怎么着这个人物,也该与方鸿渐有深一层的关系。没有,真的没有,第四章末尾,轻轻地来了一句:“可是唐小姐在吃喜酒的第四天,跟她父亲到香港转重庆去了。”直至全书终了,再没露过一下面。

杨绛这么说,固然显示了她见识上的高明,但百虑一失的是,忘了这样的指谬,对她的夫君,对《围城》会造成怎样的伤害。那么精明的大作家,在一部不长的长篇小说里,在人物设置上,竟有这样明显的闪失。

说实话,起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顺着杨绛的思路,我甚至发现,同样的疑团,书里还有几处。

比如长篇小说的题旨,通常都是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品味,细细寻按,才可显示出来。甚至左遮右挡,迷雾重重,才见其高明。而《围城》中,让书中人物两次说了“围城”这一意象,给人的感觉,单怕读者记不住似的。粗略看去,整部小说,人物与事件,全都是在阐述这么一个已然挑明了的主题。世上有这么粗率到鲁莽的作家吗?

再比如,方鸿渐在回国的邮船上,与鲍小姐发生性关系。后面的叙事中,方是个懒散风趣的文人,并不是个多么健壮风流的男子,何以让他一出场就染上人生的污点?这是我在1980年秋天,头一次看《围城》就起了的疑惑。

再再比如,与孙柔嘉的关系。方孙二人,一起离开上海到湘西,相恋且结婚,又离开湘西回到上海,从行程上说,确是进去又出来了。这样的安排,也还符合《围城》的意象。结了婚又不合,几近破裂,似乎是要体现“围城”比喻婚姻的本意。书中写到厌恶,写到沮丧甚至绝望,毕竟没有写到离婚。就像画一个圆,两条优美的弧线环抱过来,看着要接住了,并没接住。仅仅是留下一个悬念,这又违拗了“围城”的题旨。没有破裂,也就没有逃出“围城”,岂不成了进了“围城”,再也出不来了?不能不说,又是一个疑团。

多少年了,这四个疑团(加上唐晓芙那个),一直梗在我的心里。总觉得《围城》这么好的一本书,钱钟书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在自己的小说里留下这么多的缺憾。小说是最讲究结构的,最讲究“浑然一体”的,这样多的缺憾,实在不值得,也太说不过去了。夫人都看出的不妥,他竟习焉不察?我这样的普通作家都不会有的闪失(书中挑明主题),他竟视若无睹?

挠心,也闹心。由不得就想起李健吾先生的一句名言:读文学作品遇到疑难,迎着人性走过去,多半会迎刃而解。这念头在脑子里一闪,眼前一下子亮了。我和所有的人,包括自恃聪慧的杨绛,过去对“围城”这一意象的理解,或者说解读,极有可能全都是错的。

“围城”只是个明喻,还有它的隐喻。

这个明喻,恰恰是为了遮掩那个隐喻。

全书的主旨该是,诱人的地方,必有灾殃,越是诱人的地方,灾殃越大。若说还有什么扩展的意义,我倒是觉得萧伯纳有句名言,在书的深处不时地闪现:“想结婚的就结婚,想单身的就维持单身,反正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书中,方鸿渐是想结婚的,赵辛楣是维持单身的。

韩石山 山西临猗县人。1947年生。1965年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1970年毕业。教书多年。1984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为业作家,曾任《山西文学》主编,现为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有长篇小说《边将》《花笺》及《李健吾传》《徐志摩传》等著作三十余部。

 

深圳买房记(之二)

□孙善文

应该说深圳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城市,但机会有时就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了。

到了2013年,我已在品红花园住了15个年头了。

在楼下那棵老榕树的注视下,我结婚、生子,送走青春的影子,迎来中年的安稳与疲倦。在某一日,突然发现,楼房越来越高,而自己的躯壳越来越渺小,岁月,已经不饶人了。

如果某一天,你突然有了从一个熟悉的地方搬到他处生活的念头,有时其实与情感无关,比如说自己的故乡,离开,在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活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住在品红花园,我最心悸的是每次过年时,从老家回来那一整车的行李和特产,由于没有电梯,楼上楼下来回爬了几次,感觉像从鬼门关走了几趟。

随着小孩的出生长大,改善居住环境,也成为必要。住上一套带电梯的房子,这也成为我置业的驱动力。

这一年,老城区有两个物业在准备开盘,考虑到小孩学位的问题,我们放弃了大家普遍认同的中尚花园,选择了观感相对差一点的达达花园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此时,中尚花园的开盘均价才18000元。我在达达花园一期售楼处交了10万块诚意金,想着,再怎么样,这里也就2万一平方米可以买到的。但开盘那天,房价让我大跌眼镜,所卖出的单元竟然是29000元一平方米。

郁闷的一个月过去了。这天,我接到了达达花园售楼小姐的电话。我问她是什么房价。她笑着说,来吧来吧,不会让你失望啦!这次他们开卖了另外一幢,价格就2万一平方米。我选了自己满意的楼层。当电话叫太太过来签名时,她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感觉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我们卖掉了品红花园的老物业,用那100万元的房款作为这套住房的首期。

这一片区的房价也是节节升高。原先开盘29000元的单元,在后面却已变成了地板价,并且很快售罄了。

二弟也为了小孩能够读到称心的学校,决定从福永搬回宝城。

也是2013年的6月。他们看中了一个老物业金旋花园的一个单元。这是一套拍卖房,因为业主拖欠了银行的贷款,银行强行拍卖了他抵押的物业。二弟请父亲也过去实地看看,提点参考意见,父亲都不想再去了。父亲说:这个小区4000块的时候,我都陪你们去过了,你是买不成啦!老父亲对二弟在宝城买房似乎已失去了信心。在过去的10多年,父亲陪二弟看过的物业应该也有30多套了。

拍卖会的那天,我同二弟去了。这是一套128平方米的物业,起拍价是350万元。一共有五人交了押金。刚坐下,旁边有一个人悄悄同我们说,你们几个都不举牌了,我这边每人给你们1万块钱。

这种情况我们都没有经历过,二弟也有点心动了。但他在最后时刻还算顶住了诱惑,他随口说,那我给你们每人1万吧。那边其中一个人说,每人2万。二弟没有表态了。

起拍了,实际上在这里面真正有心买房的只有两人,其他几个可能就是想着报个名过来分点钱的。每次举牌加1万,房价从350万一直拍到了372万。二弟同我说,如果他们再举牌,就给他们算了。这套住房最后以372万成交。加上交易税等等,共花了400万。这与当时那个片区的物业价格相差也不大了。

二弟终于买到城区的房,父亲是最开心的,说这些年终于买成了一次。

我家小弟入职为公务员,参加工作时间不太长,他也是买不起这几万块一平方米的住房。我们都庆幸他能在2014年听从我们的劝说,终于下定决心,在城区以8000块一平方米的价格买了一套村里建设的统建楼。物业没有房产证,但整体环境不错,反正是用于居住嘛。

一名黄姓记者,是在报纸的地产版面工作的,自信对地产行业的研究最深入,认定房地产业为泡沫行业,房价应该很快迎来暴跌期,他不但自己不买,而且还劝说有意买房的几个朋友过几年再一起出手。现在黄记者还是租用别人的物业,在老婆的面前,他最怕提起房子两字。当然。朋友们的老婆个个对他也是一派怨言。

表哥阿炳算是很幸运的,在2009年搭上了经济适用房的末班车,以5000多元一平方米的价格分配到南山一套80多平方米的保障房。50万元的总房价对于一个困难家庭来说,已是不少了。他们筹集了首期房款后,一人打上了两份工,现在房款已付清了。他说,人的潜力还真的是被逼出来的。

表妹阿兰在2009年看到房价上升了,看着之前买的南山区的一套住房已赚60万,大喜过望,果断出手。表妹想等房价跌下来再买,但她至今再也无法买回差不多条件的住房了。

……

生活大舞台,生旦净末丑,现在与从前,买房的故事天天在这个城市里火热地重演。

回家过年,有朋友听了深圳的房价,惊叹不已。事实上,我也就这么一套有房产证且真正用于居住的住房,现在还供着呢!多少钱一平方米对一个普通市民来说有何实际意义呢?如果我们卖掉了,住哪里呢?作为工薪阶层,我突然觉得在房价和月供款的面前自己活得是那样地卑微。有相同感觉的,还包括了一大批住在这座城市中价值上千万元一套的房子里,精打细算地算计着在哪可以多节约几块钱的小市民。房子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在深圳的璀璨灯火处,一幢幢高楼大厦中,或许就住着一个个享受着高昂房价,却永远也无法与你分担郁积的灵魂。

前几天,朋友丽姐打来电话,说前海的公寓还是值得购买的,要拉我一起去看看,那里的房价已是10多万一平方米了。我这才想起,自己上次去看房已是2017年的事了,我在深圳买房的念想,跟随着曲曲转转的时光,就在那一年“咔”的一声停了下来。这次,我最终也没有去成。

2019年1月,我家楼下的一家房屋中介机构因经营不善关门了。

又有另一家房屋中介机构租用了同一门面。前几天,它开业了。晚上11点多了,我经过这里,招牌霓虹闪烁,里面依然灯火通明。一个年轻人看我在店门口停下了脚步,给我递上了一张名片,让我有需求时第一时间联系他。他的眼神,很是炽热,我的心底,却猛然一阵悲凉,或许,在他们身上,还在重复我当年的梦想。

我快步离开,不敢回头,深圳的街头,霓虹灯下,依然人来人往。

孙善文 广东人,现居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散文》《散文选刊》《天涯》《山花》《延河》《山东文学》《诗刊》《星星》等报刊,入选多种散文、散文诗年度选本。出版作品集《行走的树》《在隧洞中穿行》。

 

资料图。曾遥 摄
杂树生花(组诗)

□笑嫣语

凤凰树
飞鸟不破藩篱
更多侧影在一场雨的
寂静中赶路,受洗

在雨水的和弦里
鸟鸣不曾改变风的形状
枝条吹拂的长短句

拂过最后的花朵
这是风声抵达的秋天
落在树冠的雨又去了哪里

时光的堤坝在生长
草地和树根之间
抖动的羽翼缓缓升起

无尽的回路,朝火焰深处走去
从闪电到雷声,如你所见
那条路留下多少黄昏的余烬

一株凤凰木听见多少次
暮鼓晨钟才算出世
而花瓣守着大地的空旷

理解了朝霞遗落
红裙的初衷,在你走后
在一场大雨中

 

火焰树
落雨时没有听到鸟叫
我们谈论阳光
谈论雁群飞过窗口

秋天开始漫长的告别
一棵火焰树不知道
在这里站多久了,风吹过

蓬勃的花朵,在夜晚
绕着空房子往高处开
春天带回的虫鸣细软

树枝间的月光生动起来
更多光影落入同一片湖心
落入同一片草地

布拉加的湖水在寂静中
生长,雨滴自有归处
它回旋的话外音

在风中加速叶片的颤抖
朵丽尔带走了草地的火焰
在秋天,在南山之南

 

木棉
小路宁静,九岭河一如昨日
走在黄昏中,流水和弦时
飘忽的琴声在斜栏处流淌

绿荫下,想象的手指翻转
一朵朵浪花,这是一只白鹭
独舞的片段,双翅翩然送凌波

草地上捡拾花瓣的人
来了又走了,整整一个下午
未完成的诗句在风中飘落

又从草尖升起,倾斜的光线
落满修辞,而风剪夕阳
列车带走一些飞翔的事物

影过枝头,一条路听得见
清歌暮晚,零零碎念正相忆
抚琴的女子香笺谱曲,运送流水

红棉冷暖放长歌,把风景
一再拉近,英雄树下清光一鉴
茧成蝶,一架古琴锁住

多少离愁,又是余音袅袅
我在落笔处轻点落花
红云过堤,化作一帘云飞

 

木槿
它走在风声内部,笛孔的记忆
打破黄昏的皮影戏,回音壁
长出一截绿色,暮光消失前

格言挂在流动的橱窗里
木质的鳞片是不发光的信物
深入暮色,而叶片无声

花萼走向半夏的征途
树冠蓬勃,仍能听见荣落朝昏
半生卷的忧叹,傍晚落雨前

一株木槿流年感物华
剩余的章节在低处模仿了生活
竹笛理解一条道路——

在花叶抖动的波纹里
穿过灌木丛,黑鸟掠过枝蔓的
侧影直入空镜,灯火渐暗的诗句

时现佳人袭华裳,谁能从一首诗的
叹息中,解读一对翎羽回落的言辞
流水今日,也走不出绿篱叙述的象征

雨滴还在击打树身,我在时间之外
读你写下的诗学笔记,车窗外
不断生长的枝条,正向着塔尖移动

 

笑嫣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刊发于《诗刊》《星星》《作家》《诗选刊》《诗歌月刊》等多种文学刊物。曾获“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2020年第七届深圳十大佳著奖”等奖项。著有诗集《临窗的事物》。

 

 

新的征程(国画)

tqb0704008_004_01_b.jpg

黄远立

1981年毕业于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珠海画院副院长、珠海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珠海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雕塑家、中国画家。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