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现场(2022年6月2日)

鲍俊轶事三则

□ 何志毅

鲍俊铜像

鲍俊(1797-1851),字宗垣,号逸卿,又自号石溪生,香山县恭常都山场乡(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山场村)人。是清代岭南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一生工诗词、书画,被列为当时广东才子之一。其在家乡轶事殊多,广为流传。

临池学书

鲍俊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酷爱书法,聪颖过人。有一次,他路经村里的吴氏宗祠,仰见门楣悬挂着一块阴刻“能素吴公祠”的横匾,书迹枯湿浓淡,潇洒流丽,为之着了迷。便回家搬来桌椅及砚墨,日夕描摹。时有一位收账客路过这里,见到一个后脑平扁的男孩聚精会神地学写字,感到很奇怪。他捋着两撇蛟须,上翻着白眼,看了看匾额上的字迹,又看看鲍俊,摇摇头说:“后生仔,这几个字很多人都学唔(不)到,你学到归西(死)也学唔到的。”说完,掖着一本账簿,趿拉着脆响的屐拖(木屐,地方俗语)离去了。然而鲍俊很有恒心,他目不旁视,耳不杂听,专心研习,数日后竟将匾文的书迹摹成,被父亲鲍瞻贵称赞“心通手灵”。

鲍俊很会制艺,自用沙藤、芦兜、茅草、青竹等制作毛笔,每天静坐书房临池学书。他将诸名家的字帖临摹,逐字玩味,以谙熟字形,并铭记于心。他练习的小楷多宗徐季海和尚的字帖,大小行草兼宗赵董字帖,擘巢大字宗李邕和王羲之碑帖,且对晋、唐、宋、元、明诸家书迹也刻意研习,熔冶一炉,并有所发展。特别是写擘巢大字,越大越靓,能够写出一种端严而不刻板、凝重而具韵致、格调很高的铭幅。

一天,鲍俊学写王羲之的“鹅”字,他拿出一张宣纸,铺展在书案上。然后悬握一管自制的大毛笔,“得其神趣,兴酣下笔”,在纸上沙沙地写出一个“鹅”的大字,“飞舞中饶劲挺之势”,一气呵成。字径三尺见方,字势雄逸,丰美流畅。他看了感到惬怀,又改换一支中笔,在“鹅”字右下方题跋一首诗:“名署亦兰亭,谁作兰亭记。敢说溪鹅书,止学古鹅字。”之后,他请石匠将他的这幅“鹅”字,镌刻在山场石溪的一块“古壁石”(落款“米芾”)上。但让人好奇的是,该字体远观近看各不同。跟着他在石溪修筑一座兰亭,仿效王羲之的兰亭雅集,邀文朋诗侣,遨游山水,赋诗刻字,遍布山石。而以一笔“鹅”字特表而出之,成为石溪摩崖石刻群的一大景观。

一笔鹅字

上京会试

清道光二年(1822),鲍俊参加乡试,中式文举第二名。次年,参加会试。临行前,他来到山场城隍庙,进香祝祷,连叩了三个响头。继捧来一管装满灵签的签筒,合手默念地嚓嚓摇动。未几,签筒标出一支小竹片,签子落地。签文曰:“韩信问卜”,是一支上上签。鲍俊见之甚喜,便打点行装,满怀信心地赶赴春闱约。一路上,他和两名粤籍举子结伴同行,后面还随从一个背箱笼的仆人。

一天,他们四人来到横沙河渡口,等候搭横水渡。时近黄昏,秋雨向北潲来,几人都很着急。等了一个时辰,才等到一条“送人艇”从河面缓缓驶来,撑艇的人是一个头戴笠麻(竹笠)的客家妹子。鲍俊远远向她招手,唤道:“喂,艇妹,请搭我们过河。”艇妹问道:“你们几位客官去哪里呀?”

“我们要赶赴京师会考。”鲍俊答道。

艇妹见到渡口站着几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就想羞臊他们。快靠近渡口时,却将船停下来,荡悠悠地横在离岸水面,还拔起艇尾的木桨,横放在船上,然后对鲍俊道“:客官,我出一句上联,你若对得上,我就免费渡你们过河。”鲍俊笑道“:好呀,妹子请开绣口。”艇妹扫了他们一眼,即兴一句“:脚仔尖尖,肚仔圆圆,连生三子,两个状元。”

“我们四人,还有一个去哪里呀?”鲍俊问道。

艇妹抿嘴一笑,很得意地指着他身旁的那个背着箱笼的仆人道:“这个挑夫回家耕田嘛。”鲍俊被艇妹一番戏谑,又气又恼,觉得她说话真横。这时,他发现小艇横放着一条木桨,低思片刻,便来个顶针对道“:横渡横桨,横风横雨,横撑横去,横过横沙(河)。”暗喻艇妹行事如摆渡过河——打横来,没有义礼。艇妹听后认输了,只好免费送他们渡过横沙河。

鲍俊来到京城后,于春季二月贡院应考,礼部会试主考官出题“山鸡舞镜(原句‘山鸡舞镜,自形其美’)”赋。鲍俊未审清试题,即以“山鸡有五德”作题意,用错典故,但作文甚佳,斐然成章,仍被选入殿试十卷之列。这是自明代香山学子应试以来,首位进入科举殿试及第者。这天,道光皇帝至养心殿西暖阁升坐,为小金榜御览读卷官奏上的十份殿试卷,一一进行钦点。当他拆开鲍俊密封的试卷,看了又看,觉得他的试卷不但文章写得有文有质,而且书法写得也很高,行书俊秀飘逸,潇洒出群,爱不释手。当即握笔提腕,用朱笔在鲍俊的试卷上御批“书法冠场”四个字,钦点二甲第二名(即殿试第五名),赐“进士出身”,入翰林院庶吉士。在这届殿试,鼎元及第者为广东吴川人林召棠,盖因同为粤人同榜而与鲍俊结为挚友,煮酒论诗文。

鲍俊的书法被皇帝御批为殿试十卷之上,一时名声鹊起,享誉京城,“远近求书者踵相接。”鲍俊书法出名之后,可把他累个半死。他感慨道:“年来不为浮名绊,字债犹能累此身。”在衣锦荣归时,他到家乡城隍庙烧猪还神,为该庙题额“风云变幻”四个大字。从此,本乡和外乡的学子赴试,都先到城隍庙里祭拜,祈福登科。

鲍俊故居

出巧联取悦龙颜

鲍俊取得进士最高功名后,不久被调任刑部山西司主事,候选员外郎,即用郎中(五品)。谁知仕途险恶,官场失意,于清道光辛卯年(1831)辞官“归来隐作民”。他在广州芳草街(今广州市登峰南路仁生里)购地建一座“榕塘吟馆”别墅,潜心学问,朝夕以诗酒书画自娱,不问尘俗事。在漫长的日子里,他心情一直很低落,曾向林召棠、黄爵滋等友人倾吐衷肠,喟叹人生坎坷,怀才不遇。“十年坎坷聊复尔,束缚驰骧徒浮名。”他效颦李白,“痛饮浇胸莫放杯”,“酩酊归来花在手”。思想皈依道教,在家乡石溪筑庐隐居,徜徉山水,把深山作为他净化魂灵的归宿。因有感写道:“君对清溪盟白水,我从高岭笑红尘。”

清咸丰元年(1851),文宗奕詝登基,改年号为“咸丰”。鲍俊在朝堂翰林院时,曾是咸丰的老师,现朝代已改,欲意重返仕途,再建功名。便别出心裁地撰写了一副对联,呈送给咸丰皇帝,以表示贺。赋联曰“:咸岁双春逢好雨,丰年盛世两中秋。”适值咸丰称帝那年,逢有两个罕见“立春”和“雨水”,并且那一年农历闰八月,又有两个中秋节。鲍俊巧妙地将皇帝的年号“咸丰”及双春、双雨、双中秋节嵌于联中,既对仗工致,又入时景,真是妙联解颐。咸丰阅后龙颜大悦,遂诏命恩师“入都补官”。

正当鲍俊走马上任途中,不幸背痈突发,“遄归而殁”,葬于羊城,后迁厝在家乡山场墓群蛇地。至1988年春,珠海市博物馆又将其夫妇合葬的骨罈,移葬于凤凰山南麓的石溪,竖碑立墓(当年作者为鲍俊塚撰墓志铭),使鲍俊魂系石溪兮。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现场(2022年6月2日)
珠海特区报 2022-06-02 08:47

鲍俊轶事三则

□ 何志毅

鲍俊铜像

鲍俊(1797-1851),字宗垣,号逸卿,又自号石溪生,香山县恭常都山场乡(今属珠海市香洲区山场村)人。是清代岭南著名书法家、画家和诗人。一生工诗词、书画,被列为当时广东才子之一。其在家乡轶事殊多,广为流传。

临池学书

鲍俊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从小酷爱书法,聪颖过人。有一次,他路经村里的吴氏宗祠,仰见门楣悬挂着一块阴刻“能素吴公祠”的横匾,书迹枯湿浓淡,潇洒流丽,为之着了迷。便回家搬来桌椅及砚墨,日夕描摹。时有一位收账客路过这里,见到一个后脑平扁的男孩聚精会神地学写字,感到很奇怪。他捋着两撇蛟须,上翻着白眼,看了看匾额上的字迹,又看看鲍俊,摇摇头说:“后生仔,这几个字很多人都学唔(不)到,你学到归西(死)也学唔到的。”说完,掖着一本账簿,趿拉着脆响的屐拖(木屐,地方俗语)离去了。然而鲍俊很有恒心,他目不旁视,耳不杂听,专心研习,数日后竟将匾文的书迹摹成,被父亲鲍瞻贵称赞“心通手灵”。

鲍俊很会制艺,自用沙藤、芦兜、茅草、青竹等制作毛笔,每天静坐书房临池学书。他将诸名家的字帖临摹,逐字玩味,以谙熟字形,并铭记于心。他练习的小楷多宗徐季海和尚的字帖,大小行草兼宗赵董字帖,擘巢大字宗李邕和王羲之碑帖,且对晋、唐、宋、元、明诸家书迹也刻意研习,熔冶一炉,并有所发展。特别是写擘巢大字,越大越靓,能够写出一种端严而不刻板、凝重而具韵致、格调很高的铭幅。

一天,鲍俊学写王羲之的“鹅”字,他拿出一张宣纸,铺展在书案上。然后悬握一管自制的大毛笔,“得其神趣,兴酣下笔”,在纸上沙沙地写出一个“鹅”的大字,“飞舞中饶劲挺之势”,一气呵成。字径三尺见方,字势雄逸,丰美流畅。他看了感到惬怀,又改换一支中笔,在“鹅”字右下方题跋一首诗:“名署亦兰亭,谁作兰亭记。敢说溪鹅书,止学古鹅字。”之后,他请石匠将他的这幅“鹅”字,镌刻在山场石溪的一块“古壁石”(落款“米芾”)上。但让人好奇的是,该字体远观近看各不同。跟着他在石溪修筑一座兰亭,仿效王羲之的兰亭雅集,邀文朋诗侣,遨游山水,赋诗刻字,遍布山石。而以一笔“鹅”字特表而出之,成为石溪摩崖石刻群的一大景观。

一笔鹅字

上京会试

清道光二年(1822),鲍俊参加乡试,中式文举第二名。次年,参加会试。临行前,他来到山场城隍庙,进香祝祷,连叩了三个响头。继捧来一管装满灵签的签筒,合手默念地嚓嚓摇动。未几,签筒标出一支小竹片,签子落地。签文曰:“韩信问卜”,是一支上上签。鲍俊见之甚喜,便打点行装,满怀信心地赶赴春闱约。一路上,他和两名粤籍举子结伴同行,后面还随从一个背箱笼的仆人。

一天,他们四人来到横沙河渡口,等候搭横水渡。时近黄昏,秋雨向北潲来,几人都很着急。等了一个时辰,才等到一条“送人艇”从河面缓缓驶来,撑艇的人是一个头戴笠麻(竹笠)的客家妹子。鲍俊远远向她招手,唤道:“喂,艇妹,请搭我们过河。”艇妹问道:“你们几位客官去哪里呀?”

“我们要赶赴京师会考。”鲍俊答道。

艇妹见到渡口站着几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就想羞臊他们。快靠近渡口时,却将船停下来,荡悠悠地横在离岸水面,还拔起艇尾的木桨,横放在船上,然后对鲍俊道“:客官,我出一句上联,你若对得上,我就免费渡你们过河。”鲍俊笑道“:好呀,妹子请开绣口。”艇妹扫了他们一眼,即兴一句“:脚仔尖尖,肚仔圆圆,连生三子,两个状元。”

“我们四人,还有一个去哪里呀?”鲍俊问道。

艇妹抿嘴一笑,很得意地指着他身旁的那个背着箱笼的仆人道:“这个挑夫回家耕田嘛。”鲍俊被艇妹一番戏谑,又气又恼,觉得她说话真横。这时,他发现小艇横放着一条木桨,低思片刻,便来个顶针对道“:横渡横桨,横风横雨,横撑横去,横过横沙(河)。”暗喻艇妹行事如摆渡过河——打横来,没有义礼。艇妹听后认输了,只好免费送他们渡过横沙河。

鲍俊来到京城后,于春季二月贡院应考,礼部会试主考官出题“山鸡舞镜(原句‘山鸡舞镜,自形其美’)”赋。鲍俊未审清试题,即以“山鸡有五德”作题意,用错典故,但作文甚佳,斐然成章,仍被选入殿试十卷之列。这是自明代香山学子应试以来,首位进入科举殿试及第者。这天,道光皇帝至养心殿西暖阁升坐,为小金榜御览读卷官奏上的十份殿试卷,一一进行钦点。当他拆开鲍俊密封的试卷,看了又看,觉得他的试卷不但文章写得有文有质,而且书法写得也很高,行书俊秀飘逸,潇洒出群,爱不释手。当即握笔提腕,用朱笔在鲍俊的试卷上御批“书法冠场”四个字,钦点二甲第二名(即殿试第五名),赐“进士出身”,入翰林院庶吉士。在这届殿试,鼎元及第者为广东吴川人林召棠,盖因同为粤人同榜而与鲍俊结为挚友,煮酒论诗文。

鲍俊的书法被皇帝御批为殿试十卷之上,一时名声鹊起,享誉京城,“远近求书者踵相接。”鲍俊书法出名之后,可把他累个半死。他感慨道:“年来不为浮名绊,字债犹能累此身。”在衣锦荣归时,他到家乡城隍庙烧猪还神,为该庙题额“风云变幻”四个大字。从此,本乡和外乡的学子赴试,都先到城隍庙里祭拜,祈福登科。

鲍俊故居

出巧联取悦龙颜

鲍俊取得进士最高功名后,不久被调任刑部山西司主事,候选员外郎,即用郎中(五品)。谁知仕途险恶,官场失意,于清道光辛卯年(1831)辞官“归来隐作民”。他在广州芳草街(今广州市登峰南路仁生里)购地建一座“榕塘吟馆”别墅,潜心学问,朝夕以诗酒书画自娱,不问尘俗事。在漫长的日子里,他心情一直很低落,曾向林召棠、黄爵滋等友人倾吐衷肠,喟叹人生坎坷,怀才不遇。“十年坎坷聊复尔,束缚驰骧徒浮名。”他效颦李白,“痛饮浇胸莫放杯”,“酩酊归来花在手”。思想皈依道教,在家乡石溪筑庐隐居,徜徉山水,把深山作为他净化魂灵的归宿。因有感写道:“君对清溪盟白水,我从高岭笑红尘。”

清咸丰元年(1851),文宗奕詝登基,改年号为“咸丰”。鲍俊在朝堂翰林院时,曾是咸丰的老师,现朝代已改,欲意重返仕途,再建功名。便别出心裁地撰写了一副对联,呈送给咸丰皇帝,以表示贺。赋联曰“:咸岁双春逢好雨,丰年盛世两中秋。”适值咸丰称帝那年,逢有两个罕见“立春”和“雨水”,并且那一年农历闰八月,又有两个中秋节。鲍俊巧妙地将皇帝的年号“咸丰”及双春、双雨、双中秋节嵌于联中,既对仗工致,又入时景,真是妙联解颐。咸丰阅后龙颜大悦,遂诏命恩师“入都补官”。

正当鲍俊走马上任途中,不幸背痈突发,“遄归而殁”,葬于羊城,后迁厝在家乡山场墓群蛇地。至1988年春,珠海市博物馆又将其夫妇合葬的骨罈,移葬于凤凰山南麓的石溪,竖碑立墓(当年作者为鲍俊塚撰墓志铭),使鲍俊魂系石溪兮。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