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全省第二!广东2020年度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出炉

“2020年度广东省地市、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近日公布,珠海市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名第三,斗门区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二。

该项评价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体系涵盖公共文化投入、设施、供给、社会参与、数字化、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共41个指标,是反映城市、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的综合性评估。

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区

在为城乡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斗门区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2018年底启动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斗门区与其他3个县(区)被列入创建名单,成为珠海市唯一一个创建区。

“斗门区在综合条件一般的情况下,突破瓶颈,创新推出了‘斗门有戏’十大亮点,探索出属于自身的服务模式,2021年11月通过创建终期验收。”据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十大亮点包括:深布局、细管理、纳百川、筑繁荣、观盛景、承民俗、趣文化、享文创、悦活力、漫时光。

在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斗门区加快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准,全区60多万名城乡群众由此共建共享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热情不断高涨、满意度不断提升。

“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

文化人才在基层发光

斗门区一年四季文化活动不断:观看民间艺术大巡游;参与“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织鱼笼及装泥鱼大赛;参加“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莲洲禾虫文化节、虾山美食节;学唱沙田民歌;品味本土非遗美食;观赏赵氏家族祭礼原生态活动……斗门区已建立起以大型文化活动为支撑、节庆活动为基础、镇村活动全面发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

全区群众文化活动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基层人才。为此,斗门区制定实施“文化繁星点亮计划”,积极推动文化艺术人才深入基层开展音乐、舞蹈、美术、醒狮等培训。据统计,该项目实施3年来,在全区开展公益课程超8000场次(截至2021年10月底),直接服务城乡群众10万多人次,获得“2019年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优秀案例”“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

本土特色服务接地气

龙雅堂粤剧团始建于1895年。晚8时开唱,晚11时结束,多年来几乎没有间断过,荔山村的粤曲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2021年群众性文艺团体星级评定中,龙雅堂粤剧团获评3星级,获得政府扶持扶助。

斗门区是“中国曲艺之乡”。全区目前有60多个曲艺社团和3000多名曲艺骨干,成为基层公共文化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规范曲艺社团管理,鼓励其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斗门区出台并完善公共文体服务评比激励机制。

该机制包括两大亮点,一大亮点是对群众文体团体评星定级,激励群众文体力量蓬勃发展,繁荣基层文体生活。另一个亮点是村(居)文化中心运行管理定星激励机制,根据星级给予年度运行管理补助经费,促进村居文化中心不断提升。

在为城乡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斗门区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因为具有本土特色,其公共文化服务接地气、惠民,城乡群众由此享受诸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家门外更多阅读空间

在40万平方米的黄杨河湿地公园,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它就是善雅书房·艺趣馆,一个拥有6700册藏书和留声机音符弥漫的书房。这座480平方米的艺趣馆,成为斗门区文旅体深度融合、开拓更舒适阅读空间的有益探索。

读者在黄杨河湿地公园的善雅书房·艺趣馆内看书。

斗门区以项目建设带动文旅发展,积极引入多项文旅融合项目,宋城演艺度假区、御温泉二期、接霞庄风情小镇动工建设,珠海大画西游梦工厂、岭南大地百草园等开园……这些文旅项目,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斗门区启动新型阅读空间打造计划,收获颇丰。“斗门旧街粤书吧”“虾山大院粤书吧”等6个文旅融合的新型阅读空间项目被列入省级“粤书吧”建设试点;引入社会力量,探索图书馆与影城跨界合作,以图书+电影+艺术展览的模式打造珠海首个“阅读+电影院”复合型图书馆;对具有百年历史的“毓秀洋楼”升级改造,打造乡村文旅书店“毓秀书房”;在斗门市民公园建设善雅书房·童趣馆,在霞山公园构建善雅书房·雅趣馆,在黄金村打造善雅书房·黄金屋……书吧、书店、书房,这些弥漫着文化之香的空间,让家门之外便是文化所在,让城乡群众文化获得感和认同感触手可及。

文字:张帆 图片:张帆 余浩然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
斗门区全省第二!广东2020年度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出炉
珠江晚报 2022-05-16 12:26

“2020年度广东省地市、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结果”近日公布,珠海市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名第三,斗门区在全省122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二。

该项评价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体系涵盖公共文化投入、设施、供给、社会参与、数字化、群众满意度等方面共41个指标,是反映城市、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的综合性评估。

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区

在为城乡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斗门区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2018年底启动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斗门区与其他3个县(区)被列入创建名单,成为珠海市唯一一个创建区。

“斗门区在综合条件一般的情况下,突破瓶颈,创新推出了‘斗门有戏’十大亮点,探索出属于自身的服务模式,2021年11月通过创建终期验收。”据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十大亮点包括:深布局、细管理、纳百川、筑繁荣、观盛景、承民俗、趣文化、享文创、悦活力、漫时光。

在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斗门区加快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准,全区60多万名城乡群众由此共建共享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参与热情不断高涨、满意度不断提升。

“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

文化人才在基层发光

斗门区一年四季文化活动不断:观看民间艺术大巡游;参与“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织鱼笼及装泥鱼大赛;参加“白蕉海鲈”旅游文化节、莲洲禾虫文化节、虾山美食节;学唱沙田民歌;品味本土非遗美食;观赏赵氏家族祭礼原生态活动……斗门区已建立起以大型文化活动为支撑、节庆活动为基础、镇村活动全面发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

全区群众文化活动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基层人才。为此,斗门区制定实施“文化繁星点亮计划”,积极推动文化艺术人才深入基层开展音乐、舞蹈、美术、醒狮等培训。据统计,该项目实施3年来,在全区开展公益课程超8000场次(截至2021年10月底),直接服务城乡群众10万多人次,获得“2019年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优秀案例”“2020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

本土特色服务接地气

龙雅堂粤剧团始建于1895年。晚8时开唱,晚11时结束,多年来几乎没有间断过,荔山村的粤曲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2021年群众性文艺团体星级评定中,龙雅堂粤剧团获评3星级,获得政府扶持扶助。

斗门区是“中国曲艺之乡”。全区目前有60多个曲艺社团和3000多名曲艺骨干,成为基层公共文化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规范曲艺社团管理,鼓励其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斗门区出台并完善公共文体服务评比激励机制。

该机制包括两大亮点,一大亮点是对群众文体团体评星定级,激励群众文体力量蓬勃发展,繁荣基层文体生活。另一个亮点是村(居)文化中心运行管理定星激励机制,根据星级给予年度运行管理补助经费,促进村居文化中心不断提升。

在为城乡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斗门区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因为具有本土特色,其公共文化服务接地气、惠民,城乡群众由此享受诸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家门外更多阅读空间

在40万平方米的黄杨河湿地公园,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它就是善雅书房·艺趣馆,一个拥有6700册藏书和留声机音符弥漫的书房。这座480平方米的艺趣馆,成为斗门区文旅体深度融合、开拓更舒适阅读空间的有益探索。

读者在黄杨河湿地公园的善雅书房·艺趣馆内看书。

斗门区以项目建设带动文旅发展,积极引入多项文旅融合项目,宋城演艺度假区、御温泉二期、接霞庄风情小镇动工建设,珠海大画西游梦工厂、岭南大地百草园等开园……这些文旅项目,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斗门区启动新型阅读空间打造计划,收获颇丰。“斗门旧街粤书吧”“虾山大院粤书吧”等6个文旅融合的新型阅读空间项目被列入省级“粤书吧”建设试点;引入社会力量,探索图书馆与影城跨界合作,以图书+电影+艺术展览的模式打造珠海首个“阅读+电影院”复合型图书馆;对具有百年历史的“毓秀洋楼”升级改造,打造乡村文旅书店“毓秀书房”;在斗门市民公园建设善雅书房·童趣馆,在霞山公园构建善雅书房·雅趣馆,在黄金村打造善雅书房·黄金屋……书吧、书店、书房,这些弥漫着文化之香的空间,让家门之外便是文化所在,让城乡群众文化获得感和认同感触手可及。

文字:张帆 图片:张帆 余浩然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