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武林
初见格桑花是在新疆地区,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格桑花,犹如一张张笑脸一样,开得格外灿烂。我惊叹,看起来是如此柔弱的植物,却长在高原上,不怕阳光,不怕干旱,性格倒是极其顽强。它更像南方的植物,叶子纤细,丝状,犹如小家碧玉一样,颇有风韵。后来,又在陕北秋后看见了格桑花,我很诧异,植物以及花朵都一模一样,只是茎粗壮许多,也高了很多。也许是地理环境差异造成的吧。
今年因为疫情,没有外出做校园活动,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侍弄自己的花花草草。有一天,我正在地里给花浇水,对面楼上的一位大姐走过来说:“哎哟,你也喜欢养花啊。我送你一些格桑花的种子吧!”我喜出望外,忙表谢意。这位大姐养了一些格桑花,是在室内的花盆里养的。她表示,格桑花还是在室外养比较适宜。
当她递给我一个纸包,我打开时又吃了一惊。格桑花的种子,和牛蒡的种子是一种类型的,像小小的羽毛一样,轻轻吹一口气,便可以漫天飞扬。我实在不相信,这东西能发芽开花?也许太弱小吧,很容易让人产生疑虑。我培土,挖小沟,把这些种子全部播撒下去。在地上,用小喷壶喷洒点水,保持地面土壤湿润。同时,我还种了翠菊,长寿菊,金盏花,和格桑花的种子同期播下去的。
一个星期以后,格桑花顶破土层,露出了小小的两片叶子。细长的,点绿色,对称生长。谢天谢地,它们像初生的婴儿一样,似乎渴望着拥抱太阳,拥抱风。既然格桑花长出来了,我对它就格外关注起来,在网上查询它的资料。网络真是个好东西,不少养花人还自己制作视频,教别人如何养花。但我发现,格桑花是一种争论比较大的花卉。电影,歌曲,画报,所说的格桑花,就是我种的这一种,也称秋英,波斯菊。我在新疆和陕北见到的,都是波斯菊。也难怪,它是菊科的,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觉得它的花瓣和野菊花非常相似。尽管争议众多,传说众多,但大多数人还是倾向把波斯菊当做格桑花。其实,我并不知道格桑花是什么意思,原来格桑花是一句藏语,叫格桑梅朵,格桑是幸福之意,梅朵指花。
格桑花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令人焦虑。它弱不禁风的样子,总让我忧虑,它会不会不长了?当它中间冒出小小的丝状的叶片时,我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那位大姐散步,看到我的格桑花苗很幼小,就说“:我送你一些苗吧!”好家伙,大姐送来一大把它从花盆里挖出来的格桑花苗,那么高,那么大,顶我的好几倍。
这些格桑花移植之后,都像中风瘫痪一样,软塌塌地倒伏在地上了。我用一根一根小木棒,把倒伏的格桑花支撑起来。很多天,它们都像是昏迷一样,纹丝不动。有一度,我都产生了懊悔的心理,真不应该接受大姐的馈赠,让它们继续长在盆里好了。如果它们死了,我会有负罪感的。植物和动物没有区别,我视植物如同养猫狗宠物的动物一样,他们痛失宠物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毕竟,格桑花这种植物,在我们社区以及别的地方,我还很少见,或者说几乎没见过。
北京风大,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大风来临的预报,每一次大风之后,我都迫不及待地去看它们有没有被大风折断。我想它纤细的丝状叶片,就是用来对付大风的吧。在高原上,风更大,但我们极少能看到格桑花被大风吹折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格桑花的茎很柔软,也不容易折断。它自身得天独厚的构造,能够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尽管说格桑花耐旱,我还坚持让它每天保持湿润。
终于,我播种的和移栽的格桑花长得一样高了。如不细致观察,跟别区别不出哪一株是播种的,哪一株是移栽的。如果一个人参与并密切关注它的整个生长过程,这种极其细微的差别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如同野生的和人工播种的植物之间的差别一样。毕竟,在室外生长的植物是顽强的,自然的,不拘一格的,而在室内生长的植物,它娇气的痕迹无论如何都无法彻底消除掉。
格桑花开始冒出花苞了,像小小的拳头一样,就像刚刚结出来的青杏一样大小。它是扁圆形的,与叶子的颜色悬殊很大。叶子是淡绿的,革状。而花苞的层层包裹,则闪闪发亮,像上了一层釉一样。绿中泛白,白里夹紫。除了顶端的中心位置冒出花苞之外,最上面的两片叶子,也各冒出一个花苞。花朵是顶生和腋生。当它开出花的时候,我仔细数了一下,均是八瓣。经过初期的间苗,格桑花株与株之间保持着一点小小的距离,我发现完全是不必要的,应该更密集一点,它们之间几乎不产生空间和阳光的争夺战,互不影响。很有意思的事,顶端的花朵,冲天开放,像一个小小的碟子一样,把自己完全呈献给蓝天和阳光。其余的花瓣,每天都会在不同的时间稍稍改变一下方向。可能它是向阳的植物吧,喜欢围绕着太阳旋转。我种植的格桑花,是一个U形的小沟。若非让想象力飞一会儿,很难能够将它与大片大片繁茂的格桑花给人带来的震撼与惊喜联系起来。
格桑花的花期不长,只有三两天,尽管如此,它还是在尽情绽放。它开花的顺序是由上向下开。腋生得花茎细长细长的,很容易让人想起长颈鹿的脖子。格桑花很轻盈,看起来没有任何重量一样。好像,它随时都会腾空而去。这种花生长在高原上,的确会给空阔的原野增加灵气,增加飘逸之气。也难怪,它被称之为幸福之花,完美之花,盛世之花。
朋友喜欢,我送了他一盆。我还盆栽了三盆,两盆是单株的,一盆有五六株。本想送单株的,单株长得好,花盆好,但显得单薄,小气。所以,把多株的那一盆格桑花送给了朋友。他是作家,除了美好的祝福之外,还希望能带给他一点灵感。
枯萎得格桑花,里面开始结籽了。细长型的,绿中发青的种子,倒像鬼针草的种子一样。似乎,还要开一次一样。
格桑花开着,翠菊,长寿菊,金盏花长着。当格桑花完全凋谢的时候,别的花也快开放了吧?赶趟儿这个词用的太美妙,花朵们就是这样竞相开放的。我很庆幸,经历了格桑花从播种到开花的整个过程,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评论家。出版过小说《泥巴男生》,散文集《黑豆里的母亲》散文诗集《星星的秋千》童话集《老蜘蛛的一百张床》诗集《月光下的蝈蝈》等三百余种作品集。荣获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金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翻译到美国、斯里兰卡、英国、摩洛哥等地。
□ 马有福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在近乎信息真空的大山里,西北山民们的感觉一个个却都远超那草枯之后高悬在晴空里的鹰眼,敏感得不由人不为之一惊。
犹记得小时候,每每新年来临,风起田野巷陌之际,我们村那些一脸皱纹的老人们看着墙头上瑟瑟摇曳着的野草,就会说起他们心中那些淡烟般飘忽着的天道。他们认为,这风儿里含着即将开卷的年景,这是就像石刻一样沉淀在他们记忆深处的河渠,不会轻易改道易辙的。
就是在这种不动声色的平静里,他们看似无意、实则悉心地体察着从太阳丛初升到中午这一段时间、甚至整天的天象,让自己的鼻息隐秘地接通长途跋涉了许久的各种村外来风。在他们看来,这风无论大小强弱,长短各异,都是春天的冰山一角,是连着桃红柳绿的层层涟漪的,也是连着他们人在西北的万般心事的。
我知道,早在风起之前,他们的心头就有这样一道任谁都撼动不了的价值堤坝: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马六牛,七人八谷,九果十财。也就是说,初一的风直关这一年鸡的命运,初二的风直关这一年狗的顺逆。以此类推,与他们利益攸关、朝夕相处的牛羊、庄稼等最切身、最要紧的民生大事一一都显现在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缕缕微风中了。风柔,命柔;风硬,命硬;风里蕴含着某种不可预知事物的走向和他们惯性的心境。
犹记得我们村老仲老汉面对其他人关于年景的各种各样带着私人狭隘的推测与判断时,他总以一种更为宏大的自信扫除人们心中的阴影:凡事的好歹都在隐藏,要是我们不幸言中,那不是翻了天了?哈哈哈,哈哈哈。有时,土墙跟里荡漾开来的串串笑声让高高低低站一溜晒太阳享受阳光的老小无一例外都平抚了脸上的皱纹,宛然一排活着的兵马俑,在岁月的安逸中忘了一切。
就这样日复一日,直至掀天揭地的大黄风撞开了镶嵌在土墙上的大门,他们这才无动于衷、轻描淡写地说,春天可能快来了。
可是,这季节的来势也太有点夸张了,其鲁莽是南方人不可想象的。
听,随着猛虎下山般的一阵啸叫,一股又一股沙尘暴就像天河决堤一样吞没了周边的城市、山村。这,那里是沙尘暴,而是一股流淌在山河大地之上失去了河床的黄河。它左突右冲、横冲直撞,不断翻卷着脚底下的沙尘、垃圾、羊粪蛋等一切连根拔起的尘埃在不断摇撼着树木,摇晃着院门,掀开了木窗,驱赶着各类灶烟四处逃窜,致整个天地一片混沌,失了棱角与边界,宛然一团灰蒙蒙的土球。
最不堪,那夹杂着腐土味的尘埃远胜秋天那四处肆虐的蚊蝇,径往一切有缝的空间里钻,直弄得人的嘴巴、鼻孔和衣袖里到处都是浮土。这使许多农户不得不闭门在家,躲雨、躲雪般躲过这天昏地暗、天翻地覆的三五扬尘天。
讨厌不讨厌!但山民们却连连摇头。说这是西北一年一度的春天序曲,要是没有这样一番摧枯拉朽、天翻地覆的极端天气出现,这春天的步伐就会遥遥无期,就不知道是何时动身了。大西北真怪呀!风起云活,云活地暖,地暖雪消,雪消成溪,溪自淙淙,如同弹奏着一支古老的曲子。而婉约之前,必得黄钟大吕,河湟大地哪能没有这样一场或几场这样襁褓般孕育春天的狂风?也只有黄风阵阵后,苍茫大地上才会看得见耕牛,积雪斑驳的土地才会一点点旧貌换新颜,完成它们的脱胎换骨。
奇怪的是,这风一旦平息之后,在一两个月里,整个河湟就会平静如初,不再风骤雨狂。甚至,风雨远盾,有时盼都盼不来一缕含雨的微风云影。这时,山民们上完房泥之后就会手搭凉棚,遮住太阳,远望着山巅的云起云落,总希望有一阵微风把它们驱赶到村庄。但风就像抽了筋一样地还没走到村庄就全然地泄了气了。
果然,和风细雨,惠风和畅,一场一场,悄然间绿了山野,绿了心头,日子在无望中又像庄稼一样丰收了一茬又一茬。原来,风就在村庄的上空守望着我们,它是不会抛弃心怀希望的人们的。对此,山民们为之心知肚明,知足感恩,希望连连。
这不?一俟秋天来临,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的每一个麦场上,一旦看到农人堆起用古老的碌碡碾下的麦豆作物,风儿们就像货郎担生意人一样悄悄来到了村庄,就等在农人拿农具伸开胳膊的低空,配合干活那么默契。当农人一叉叉把作物送上低空时,看不出行迹的风就会踊跃而麻利地帮着他们及时分开麦衣和麦粒。真不知它们有多少双巧手,还不等一叉含混不清的草屑从空中落地,它总是让尘土、麦衣、麦粒各归各位,互不窜越。土随风去,衣自一边,而金色的麦粒就会准确地落到农人的脚下。
难忘的是,在我的家乡,越是会扬场的人越懂得他们头顶的那场风。他们说,那些刁钻古怪的旋风只会拧成麻花,没有条理,它们不是分离麦衣的理想之风。而那些结伙打劫的乱风宛然一个个凝结的疙瘩,也像一个糊涂而不开窍的人,除了一次性卷走麦粒,再没有其它的能耐。而每每遇到这两样风,他们就会停下手中的叉子,叉腿站在麦堆旁静静等待,宛然一时的修行。有时,站着站着失去了耐心,他们就会仰天呼哨,自以为这是能够唤来清风、细碎之风的口哨。这时,不知是他们唤醒了风,还是风自经过了麦场,他们顿感额头凉爽,耳际有风,这就马上疯了般弯腰、直腰,机械地一叉叉把含着希望的草屑扬向头顶。而就在这样不断地扬杨洒洒中,一堆堆闪着金色的麦子、黑色的油菜籽、白色的大豆就从各自不同颜色的衣物中脱壳而出了。
风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辰会有不同的走向。就我所知,我们那个村庄,在秋天里,白天的风是从村口吹向山脚的,属于南北走向;而一旦天黑,太阳落山,风向陡转,风马上就会从山脚吹向村口。更为有意思的是,我们村前半夜的风就像喝茶喝多了而失眠了一样,始终精神抖擞,一直刮个不停。直至夜半,才一点点缓和起来。而到了黎明,它们就全然地偃旗息鼓,常常瘫成了一团泥,再也吹不散一叉含着麦粒的衣草了。
等秋收结束,田野被弃之如履,牲口被野放在山间之际,青藏高原总会又迎来一场气势不凡的大风。就是这场大风把寒冷和霜雪带回高原,吹落草木树叶,吹来满目苍凉。可是,山民们这时却对风没有任何谈说的兴趣了。因为,这个季节几乎时时都有风。任尔东南西北风,风就是变得像刀子一样锋利,他们都不曾怎么在意了。惹不起,躲得起,无一例外,他们都躲到了自己的黄泥小屋,燃烧牛粪烧热了屁股下面的土炕,还将生起一个可粪可煤、可柴可草的火盆或者火炉。田野不长庄稼,农事不再紧迫,这时,他们听着窗外的风声,就开始过起风奈我何的闲适日子!
电视媒体人,主任编辑。著、编有《大道至亲》、《鸽翅下的故乡》等多部。曾获中国新闻奖、青海文学艺术奖等多次。现居西宁。
□ 虎西山
我依然喜欢的事物
我依然喜欢的事物
有山脚的风,河边的小草
以及天边的一朵闲云
我依然喜欢这些
似乎并不能说明我成熟了
或着简单了。我依然喜欢这些
可能的原因是
山脚的风依然吹得一心一意
河边的小草依然长得心安理得
而天边的一朵闲云
依然有闲心
给这苍茫的人世
投下一片阴凉
跟着父亲走过春天
跟着无言的父亲
走过一座又一座山冈
许多美好的事物
象轻柔的风一样
迎面吹拂
走过春天的时候
凡是被父亲忽略了的
开花的开花
结果的结果
没有开花没有结果的
都和荒草一起,拦在了
回家的路上
山居
风是常客,云也是
而小院的石桌上
还留着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说明有个来过的人,还会再来
爱与恨
几十年过去了,我的爱和我的恨
似乎都比以前减少了许多——
少了的部分,有些被忽略了
有些则从人间蒸发
还有些,已经
被精打细算的岁月挪做他用
并且去向不明
深秋
秋天,被高原提高的海拔
让我提前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风依然吹得不紧不慢
就像我一样,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
依然一心一意,走在回家的路上
早雪
天气还不算太冷,下了一天的雪
到最后只在山顶上留下了一点痕迹——
这个季节有些暧昧,雪有洁癖
不愿意早早地来到人间
看山人
什么时候山上的草绿了又黄了
这些事情他都得知道,都得心中有数——
他翘着山羊胡,黑着脸,通常会站在傍晚的
那棵白杨树下骂人,骂孙子,骂路过的羊群
一直骂到日头跌窝,骂到树梢上
再也挂不住一片晚霞,他才会想起回家
洋芋开花的时候
洋芋开花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秋天了
我站在堡子山下想山上的堡子里
曾经住过什么人,有过什么故事
这时一阵烟雨不期而至
把山上的堡子和山下的我笼罩在了一起
把洋芋开的花和秋天笼罩在了一起
老人
他坐在那里抽烟。他那么瘦
他的皮肤下面仿佛没有一点脂肪
他的每一根骨头几乎都清晰可辨
而岁月似乎都融化在了阳光里
然后一遍又一遍涂抹在他的骨头上
他开始像青铜一样变得古老而悠久
让大地再一次有了辉煌的理由
薄地
老家屋后,二亩薄地在绝大多数的年份里
什么都长不成,就长荒草
漫过膝盖的荒草,风一吹一浪高过一浪
秋天,父亲收完了最后一料庄稼以后
就要抽出时间来,将那二亩荒草割回家中
留着冬天烧炕。父亲说,寒冬腊月
夜深人静,只要把脊梁贴在热炕上
就能守住一颗心,听风,听雪
老木匠
一排老屋,岁月开始在屋脊上陷落
老木匠坐在屋檐下,一整天都专心致志地
修补着丢弃在墙角的一件件破旧的老物件
他低着头,用老式的工具打眼,钻孔……
直到黄昏来临,夕阳渐次昏暗下去
将他一点一点渲染得可有可无
土路
城市的边缘,一条并不毕直的土路
有点另类。没有路灯,傍晚显得幽深
像上个世纪的某个时期。长在路边的槐树
浓荫遮天,应该有些年头了。现在
走在树下的有情侣,有散步的老人
还有进城的乡下人。藏在树上的鸟鸣
并不复杂,但具有穿透时空的耐心——
因为喜欢这一条土路,所以一有空闲
我就来走一走,并且总是背着双手
尽量让自己悠闲一些,尽量接近一种
怀旧的情调,同时顺便闻一闻
槐树和不远处乡村的味道
野刺
在西北,到处都能看见这样的野刺
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
它们开出的花细碎,甚至人们不会想到
那是花。然而到了秋天,它们会如期
捧出金黄的果实。米粒一样大小的果实
被鸟啄,为小动物果腹。小巧的叶子
则一心一意地等待着冬天来临以前
象模象样地飘落。最后
只剩下布满全身的尖刺,锋芒毕露
准备着要与刺骨的严寒针锋相对
我们
生活在色彩、造型以及以我们的方式
能够理解的透视当中,阳光和空气
唾手可得,还有水,要不是因为
我们的原故,将不会被盘算,甚至盘剥
但我们依然被精心地安放在这个世界上
有恰当的位置——草木葱茏;有信任,猜忌
和神灵混合而成的家园,像艺术品一样——
在散发着芬芳的大地上,我们的劳动
除了补充衣食,还暗示关于生命的意义
夕阳下的老堡
夕阳下,一群乌鸦终于将一片天空放下
在一段几乎塌陷的女儿墙上
我看见几片回过头的晚霞
正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自己的光茫
出生于六十年代。诗人,画家。
作品散见于《诗到》《星星》《绿风》等。出版诗集《远处的山》。
山水(国画) 虎西山 作品
□ 安武林
初见格桑花是在新疆地区,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格桑花,犹如一张张笑脸一样,开得格外灿烂。我惊叹,看起来是如此柔弱的植物,却长在高原上,不怕阳光,不怕干旱,性格倒是极其顽强。它更像南方的植物,叶子纤细,丝状,犹如小家碧玉一样,颇有风韵。后来,又在陕北秋后看见了格桑花,我很诧异,植物以及花朵都一模一样,只是茎粗壮许多,也高了很多。也许是地理环境差异造成的吧。
今年因为疫情,没有外出做校园活动,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侍弄自己的花花草草。有一天,我正在地里给花浇水,对面楼上的一位大姐走过来说:“哎哟,你也喜欢养花啊。我送你一些格桑花的种子吧!”我喜出望外,忙表谢意。这位大姐养了一些格桑花,是在室内的花盆里养的。她表示,格桑花还是在室外养比较适宜。
当她递给我一个纸包,我打开时又吃了一惊。格桑花的种子,和牛蒡的种子是一种类型的,像小小的羽毛一样,轻轻吹一口气,便可以漫天飞扬。我实在不相信,这东西能发芽开花?也许太弱小吧,很容易让人产生疑虑。我培土,挖小沟,把这些种子全部播撒下去。在地上,用小喷壶喷洒点水,保持地面土壤湿润。同时,我还种了翠菊,长寿菊,金盏花,和格桑花的种子同期播下去的。
一个星期以后,格桑花顶破土层,露出了小小的两片叶子。细长的,点绿色,对称生长。谢天谢地,它们像初生的婴儿一样,似乎渴望着拥抱太阳,拥抱风。既然格桑花长出来了,我对它就格外关注起来,在网上查询它的资料。网络真是个好东西,不少养花人还自己制作视频,教别人如何养花。但我发现,格桑花是一种争论比较大的花卉。电影,歌曲,画报,所说的格桑花,就是我种的这一种,也称秋英,波斯菊。我在新疆和陕北见到的,都是波斯菊。也难怪,它是菊科的,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觉得它的花瓣和野菊花非常相似。尽管争议众多,传说众多,但大多数人还是倾向把波斯菊当做格桑花。其实,我并不知道格桑花是什么意思,原来格桑花是一句藏语,叫格桑梅朵,格桑是幸福之意,梅朵指花。
格桑花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令人焦虑。它弱不禁风的样子,总让我忧虑,它会不会不长了?当它中间冒出小小的丝状的叶片时,我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那位大姐散步,看到我的格桑花苗很幼小,就说“:我送你一些苗吧!”好家伙,大姐送来一大把它从花盆里挖出来的格桑花苗,那么高,那么大,顶我的好几倍。
这些格桑花移植之后,都像中风瘫痪一样,软塌塌地倒伏在地上了。我用一根一根小木棒,把倒伏的格桑花支撑起来。很多天,它们都像是昏迷一样,纹丝不动。有一度,我都产生了懊悔的心理,真不应该接受大姐的馈赠,让它们继续长在盆里好了。如果它们死了,我会有负罪感的。植物和动物没有区别,我视植物如同养猫狗宠物的动物一样,他们痛失宠物的心情和我是一样的。毕竟,格桑花这种植物,在我们社区以及别的地方,我还很少见,或者说几乎没见过。
北京风大,隔三差五,就能看到大风来临的预报,每一次大风之后,我都迫不及待地去看它们有没有被大风折断。我想它纤细的丝状叶片,就是用来对付大风的吧。在高原上,风更大,但我们极少能看到格桑花被大风吹折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格桑花的茎很柔软,也不容易折断。它自身得天独厚的构造,能够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尽管说格桑花耐旱,我还坚持让它每天保持湿润。
终于,我播种的和移栽的格桑花长得一样高了。如不细致观察,跟别区别不出哪一株是播种的,哪一株是移栽的。如果一个人参与并密切关注它的整个生长过程,这种极其细微的差别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如同野生的和人工播种的植物之间的差别一样。毕竟,在室外生长的植物是顽强的,自然的,不拘一格的,而在室内生长的植物,它娇气的痕迹无论如何都无法彻底消除掉。
格桑花开始冒出花苞了,像小小的拳头一样,就像刚刚结出来的青杏一样大小。它是扁圆形的,与叶子的颜色悬殊很大。叶子是淡绿的,革状。而花苞的层层包裹,则闪闪发亮,像上了一层釉一样。绿中泛白,白里夹紫。除了顶端的中心位置冒出花苞之外,最上面的两片叶子,也各冒出一个花苞。花朵是顶生和腋生。当它开出花的时候,我仔细数了一下,均是八瓣。经过初期的间苗,格桑花株与株之间保持着一点小小的距离,我发现完全是不必要的,应该更密集一点,它们之间几乎不产生空间和阳光的争夺战,互不影响。很有意思的事,顶端的花朵,冲天开放,像一个小小的碟子一样,把自己完全呈献给蓝天和阳光。其余的花瓣,每天都会在不同的时间稍稍改变一下方向。可能它是向阳的植物吧,喜欢围绕着太阳旋转。我种植的格桑花,是一个U形的小沟。若非让想象力飞一会儿,很难能够将它与大片大片繁茂的格桑花给人带来的震撼与惊喜联系起来。
格桑花的花期不长,只有三两天,尽管如此,它还是在尽情绽放。它开花的顺序是由上向下开。腋生得花茎细长细长的,很容易让人想起长颈鹿的脖子。格桑花很轻盈,看起来没有任何重量一样。好像,它随时都会腾空而去。这种花生长在高原上,的确会给空阔的原野增加灵气,增加飘逸之气。也难怪,它被称之为幸福之花,完美之花,盛世之花。
朋友喜欢,我送了他一盆。我还盆栽了三盆,两盆是单株的,一盆有五六株。本想送单株的,单株长得好,花盆好,但显得单薄,小气。所以,把多株的那一盆格桑花送给了朋友。他是作家,除了美好的祝福之外,还希望能带给他一点灵感。
枯萎得格桑花,里面开始结籽了。细长型的,绿中发青的种子,倒像鬼针草的种子一样。似乎,还要开一次一样。
格桑花开着,翠菊,长寿菊,金盏花长着。当格桑花完全凋谢的时候,别的花也快开放了吧?赶趟儿这个词用的太美妙,花朵们就是这样竞相开放的。我很庆幸,经历了格桑花从播种到开花的整个过程,这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评论家。出版过小说《泥巴男生》,散文集《黑豆里的母亲》散文诗集《星星的秋千》童话集《老蜘蛛的一百张床》诗集《月光下的蝈蝈》等三百余种作品集。荣获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金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翻译到美国、斯里兰卡、英国、摩洛哥等地。
□ 马有福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在近乎信息真空的大山里,西北山民们的感觉一个个却都远超那草枯之后高悬在晴空里的鹰眼,敏感得不由人不为之一惊。
犹记得小时候,每每新年来临,风起田野巷陌之际,我们村那些一脸皱纹的老人们看着墙头上瑟瑟摇曳着的野草,就会说起他们心中那些淡烟般飘忽着的天道。他们认为,这风儿里含着即将开卷的年景,这是就像石刻一样沉淀在他们记忆深处的河渠,不会轻易改道易辙的。
就是在这种不动声色的平静里,他们看似无意、实则悉心地体察着从太阳丛初升到中午这一段时间、甚至整天的天象,让自己的鼻息隐秘地接通长途跋涉了许久的各种村外来风。在他们看来,这风无论大小强弱,长短各异,都是春天的冰山一角,是连着桃红柳绿的层层涟漪的,也是连着他们人在西北的万般心事的。
我知道,早在风起之前,他们的心头就有这样一道任谁都撼动不了的价值堤坝: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马六牛,七人八谷,九果十财。也就是说,初一的风直关这一年鸡的命运,初二的风直关这一年狗的顺逆。以此类推,与他们利益攸关、朝夕相处的牛羊、庄稼等最切身、最要紧的民生大事一一都显现在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缕缕微风中了。风柔,命柔;风硬,命硬;风里蕴含着某种不可预知事物的走向和他们惯性的心境。
犹记得我们村老仲老汉面对其他人关于年景的各种各样带着私人狭隘的推测与判断时,他总以一种更为宏大的自信扫除人们心中的阴影:凡事的好歹都在隐藏,要是我们不幸言中,那不是翻了天了?哈哈哈,哈哈哈。有时,土墙跟里荡漾开来的串串笑声让高高低低站一溜晒太阳享受阳光的老小无一例外都平抚了脸上的皱纹,宛然一排活着的兵马俑,在岁月的安逸中忘了一切。
就这样日复一日,直至掀天揭地的大黄风撞开了镶嵌在土墙上的大门,他们这才无动于衷、轻描淡写地说,春天可能快来了。
可是,这季节的来势也太有点夸张了,其鲁莽是南方人不可想象的。
听,随着猛虎下山般的一阵啸叫,一股又一股沙尘暴就像天河决堤一样吞没了周边的城市、山村。这,那里是沙尘暴,而是一股流淌在山河大地之上失去了河床的黄河。它左突右冲、横冲直撞,不断翻卷着脚底下的沙尘、垃圾、羊粪蛋等一切连根拔起的尘埃在不断摇撼着树木,摇晃着院门,掀开了木窗,驱赶着各类灶烟四处逃窜,致整个天地一片混沌,失了棱角与边界,宛然一团灰蒙蒙的土球。
最不堪,那夹杂着腐土味的尘埃远胜秋天那四处肆虐的蚊蝇,径往一切有缝的空间里钻,直弄得人的嘴巴、鼻孔和衣袖里到处都是浮土。这使许多农户不得不闭门在家,躲雨、躲雪般躲过这天昏地暗、天翻地覆的三五扬尘天。
讨厌不讨厌!但山民们却连连摇头。说这是西北一年一度的春天序曲,要是没有这样一番摧枯拉朽、天翻地覆的极端天气出现,这春天的步伐就会遥遥无期,就不知道是何时动身了。大西北真怪呀!风起云活,云活地暖,地暖雪消,雪消成溪,溪自淙淙,如同弹奏着一支古老的曲子。而婉约之前,必得黄钟大吕,河湟大地哪能没有这样一场或几场这样襁褓般孕育春天的狂风?也只有黄风阵阵后,苍茫大地上才会看得见耕牛,积雪斑驳的土地才会一点点旧貌换新颜,完成它们的脱胎换骨。
奇怪的是,这风一旦平息之后,在一两个月里,整个河湟就会平静如初,不再风骤雨狂。甚至,风雨远盾,有时盼都盼不来一缕含雨的微风云影。这时,山民们上完房泥之后就会手搭凉棚,遮住太阳,远望着山巅的云起云落,总希望有一阵微风把它们驱赶到村庄。但风就像抽了筋一样地还没走到村庄就全然地泄了气了。
果然,和风细雨,惠风和畅,一场一场,悄然间绿了山野,绿了心头,日子在无望中又像庄稼一样丰收了一茬又一茬。原来,风就在村庄的上空守望着我们,它是不会抛弃心怀希望的人们的。对此,山民们为之心知肚明,知足感恩,希望连连。
这不?一俟秋天来临,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的每一个麦场上,一旦看到农人堆起用古老的碌碡碾下的麦豆作物,风儿们就像货郎担生意人一样悄悄来到了村庄,就等在农人拿农具伸开胳膊的低空,配合干活那么默契。当农人一叉叉把作物送上低空时,看不出行迹的风就会踊跃而麻利地帮着他们及时分开麦衣和麦粒。真不知它们有多少双巧手,还不等一叉含混不清的草屑从空中落地,它总是让尘土、麦衣、麦粒各归各位,互不窜越。土随风去,衣自一边,而金色的麦粒就会准确地落到农人的脚下。
难忘的是,在我的家乡,越是会扬场的人越懂得他们头顶的那场风。他们说,那些刁钻古怪的旋风只会拧成麻花,没有条理,它们不是分离麦衣的理想之风。而那些结伙打劫的乱风宛然一个个凝结的疙瘩,也像一个糊涂而不开窍的人,除了一次性卷走麦粒,再没有其它的能耐。而每每遇到这两样风,他们就会停下手中的叉子,叉腿站在麦堆旁静静等待,宛然一时的修行。有时,站着站着失去了耐心,他们就会仰天呼哨,自以为这是能够唤来清风、细碎之风的口哨。这时,不知是他们唤醒了风,还是风自经过了麦场,他们顿感额头凉爽,耳际有风,这就马上疯了般弯腰、直腰,机械地一叉叉把含着希望的草屑扬向头顶。而就在这样不断地扬杨洒洒中,一堆堆闪着金色的麦子、黑色的油菜籽、白色的大豆就从各自不同颜色的衣物中脱壳而出了。
风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辰会有不同的走向。就我所知,我们那个村庄,在秋天里,白天的风是从村口吹向山脚的,属于南北走向;而一旦天黑,太阳落山,风向陡转,风马上就会从山脚吹向村口。更为有意思的是,我们村前半夜的风就像喝茶喝多了而失眠了一样,始终精神抖擞,一直刮个不停。直至夜半,才一点点缓和起来。而到了黎明,它们就全然地偃旗息鼓,常常瘫成了一团泥,再也吹不散一叉含着麦粒的衣草了。
等秋收结束,田野被弃之如履,牲口被野放在山间之际,青藏高原总会又迎来一场气势不凡的大风。就是这场大风把寒冷和霜雪带回高原,吹落草木树叶,吹来满目苍凉。可是,山民们这时却对风没有任何谈说的兴趣了。因为,这个季节几乎时时都有风。任尔东南西北风,风就是变得像刀子一样锋利,他们都不曾怎么在意了。惹不起,躲得起,无一例外,他们都躲到了自己的黄泥小屋,燃烧牛粪烧热了屁股下面的土炕,还将生起一个可粪可煤、可柴可草的火盆或者火炉。田野不长庄稼,农事不再紧迫,这时,他们听着窗外的风声,就开始过起风奈我何的闲适日子!
电视媒体人,主任编辑。著、编有《大道至亲》、《鸽翅下的故乡》等多部。曾获中国新闻奖、青海文学艺术奖等多次。现居西宁。
□ 虎西山
我依然喜欢的事物
我依然喜欢的事物
有山脚的风,河边的小草
以及天边的一朵闲云
我依然喜欢这些
似乎并不能说明我成熟了
或着简单了。我依然喜欢这些
可能的原因是
山脚的风依然吹得一心一意
河边的小草依然长得心安理得
而天边的一朵闲云
依然有闲心
给这苍茫的人世
投下一片阴凉
跟着父亲走过春天
跟着无言的父亲
走过一座又一座山冈
许多美好的事物
象轻柔的风一样
迎面吹拂
走过春天的时候
凡是被父亲忽略了的
开花的开花
结果的结果
没有开花没有结果的
都和荒草一起,拦在了
回家的路上
山居
风是常客,云也是
而小院的石桌上
还留着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说明有个来过的人,还会再来
爱与恨
几十年过去了,我的爱和我的恨
似乎都比以前减少了许多——
少了的部分,有些被忽略了
有些则从人间蒸发
还有些,已经
被精打细算的岁月挪做他用
并且去向不明
深秋
秋天,被高原提高的海拔
让我提前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风依然吹得不紧不慢
就像我一样,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
依然一心一意,走在回家的路上
早雪
天气还不算太冷,下了一天的雪
到最后只在山顶上留下了一点痕迹——
这个季节有些暧昧,雪有洁癖
不愿意早早地来到人间
看山人
什么时候山上的草绿了又黄了
这些事情他都得知道,都得心中有数——
他翘着山羊胡,黑着脸,通常会站在傍晚的
那棵白杨树下骂人,骂孙子,骂路过的羊群
一直骂到日头跌窝,骂到树梢上
再也挂不住一片晚霞,他才会想起回家
洋芋开花的时候
洋芋开花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是秋天了
我站在堡子山下想山上的堡子里
曾经住过什么人,有过什么故事
这时一阵烟雨不期而至
把山上的堡子和山下的我笼罩在了一起
把洋芋开的花和秋天笼罩在了一起
老人
他坐在那里抽烟。他那么瘦
他的皮肤下面仿佛没有一点脂肪
他的每一根骨头几乎都清晰可辨
而岁月似乎都融化在了阳光里
然后一遍又一遍涂抹在他的骨头上
他开始像青铜一样变得古老而悠久
让大地再一次有了辉煌的理由
薄地
老家屋后,二亩薄地在绝大多数的年份里
什么都长不成,就长荒草
漫过膝盖的荒草,风一吹一浪高过一浪
秋天,父亲收完了最后一料庄稼以后
就要抽出时间来,将那二亩荒草割回家中
留着冬天烧炕。父亲说,寒冬腊月
夜深人静,只要把脊梁贴在热炕上
就能守住一颗心,听风,听雪
老木匠
一排老屋,岁月开始在屋脊上陷落
老木匠坐在屋檐下,一整天都专心致志地
修补着丢弃在墙角的一件件破旧的老物件
他低着头,用老式的工具打眼,钻孔……
直到黄昏来临,夕阳渐次昏暗下去
将他一点一点渲染得可有可无
土路
城市的边缘,一条并不毕直的土路
有点另类。没有路灯,傍晚显得幽深
像上个世纪的某个时期。长在路边的槐树
浓荫遮天,应该有些年头了。现在
走在树下的有情侣,有散步的老人
还有进城的乡下人。藏在树上的鸟鸣
并不复杂,但具有穿透时空的耐心——
因为喜欢这一条土路,所以一有空闲
我就来走一走,并且总是背着双手
尽量让自己悠闲一些,尽量接近一种
怀旧的情调,同时顺便闻一闻
槐树和不远处乡村的味道
野刺
在西北,到处都能看见这样的野刺
凡是有泥土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
它们开出的花细碎,甚至人们不会想到
那是花。然而到了秋天,它们会如期
捧出金黄的果实。米粒一样大小的果实
被鸟啄,为小动物果腹。小巧的叶子
则一心一意地等待着冬天来临以前
象模象样地飘落。最后
只剩下布满全身的尖刺,锋芒毕露
准备着要与刺骨的严寒针锋相对
我们
生活在色彩、造型以及以我们的方式
能够理解的透视当中,阳光和空气
唾手可得,还有水,要不是因为
我们的原故,将不会被盘算,甚至盘剥
但我们依然被精心地安放在这个世界上
有恰当的位置——草木葱茏;有信任,猜忌
和神灵混合而成的家园,像艺术品一样——
在散发着芬芳的大地上,我们的劳动
除了补充衣食,还暗示关于生命的意义
夕阳下的老堡
夕阳下,一群乌鸦终于将一片天空放下
在一段几乎塌陷的女儿墙上
我看见几片回过头的晚霞
正有条不紊地整理着自己的光茫
出生于六十年代。诗人,画家。
作品散见于《诗到》《星星》《绿风》等。出版诗集《远处的山》。
山水(国画) 虎西山 作品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