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区!斗门区基础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斗门区对照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打造品牌特色,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斗门实际、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发展之路,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握“四区”叠加的历史机遇,斗门区将教育振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实施教育振兴三年行动。斗门提出,将实施“品牌学校”建设、“黄杨名师”“强基提质”“五育融合”四大工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大幅提高,达到全省上游水平,知名度、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斗门区富山学校由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托管,是珠海市工业园区首个达到市一流水平的示范性公办学校。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预留100万人口义务教育学校用地

前不久,斗门区公布了湖心新城片区的整体规划及基础设施配套规划情况。其中,有关教育配套的新消息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湖心新城内规划建设学校19所,未来5年,湖心新城将成为斗门区新增中小学最多的区域。”斗门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湖心新城规划建设座谈会上表示。

眼下在湖心新城,斗门区金茂中学、金茂小学两所新校正加紧建设,成为湖心新城打造高质量教育配套的重要布局。

金茂中学、金茂小学由斗门区教育局、华中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及中国金茂珠海公司三方联合办学,计划今年秋季交付使用。两所新校相邻而建,位于锦湖路西侧、腾逸路南侧,其中金茂中学计划开设30个教学班,可提供学位1500个;金茂小学计划开设24个教学班,可提供学位1080个。

“近年来,斗门区坚持为民导向,加快学校建设,近3年投资超5亿元建成一批学校,办学形象和社会评价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和改善。”斗门区教育局副局长汪海军表示。

斗门区将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纳入政府投资计划,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2018年至2020年,斗门区完成珠峰实验学校和齐正小学等新校建设,新增学位9880个。2021年,斗门区完成博雅中学(一期)与西湖学校(一期)建设,接收小区配建幼儿园项目2个,新增学位3930个,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今年的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预留满足100万人口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加快与名校合作办学步伐,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年内投入3.1亿元,通过新建、改扩建、小区配建等多种方式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超8110个。

按照规划,斗门区3年内将新增初中学位7300个、小学学位13995个、幼儿园学位6930个,同时进一步提高学校工程建设标准,打造现代化高质量精品学校。此外,为更好服务“产业第一”,斗门区还将推动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配套公办学校(幼儿园)建设,实现园区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比例逐年递增。

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健全名校长名教师培养机制

走进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迎面而来的是一面“百优墙”,100个不同字体的“优”字在墙体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旁则是该校的校训:“让优秀成为习惯”。

2017年9月,作为斗门区10余年来的第一所新建学校,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当年,斗门区首次面向全国招聘小学校长、副校长,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薛峰、黄美健和赵刚等4人从河南、安徽、广州等地来到珠海斗门工作,薛峰被任命为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黄美健、赵刚被任命为该校副校长。

由此,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走上了一条以“优教育”为理念的办学道路。围绕这一办学理念,该校坚持立德树人,基于“五育并举”持续构建学生多元综合评价体系。2021年,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典型案例。

教育人才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强教之本。“长期以来,我们重点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命脉工程来抓。”汪海军表示,近年来,斗门区利用区内规划建设一批新学校的有利条件,努力将新建学校打造为优质品牌学校,新建学校所需校级领导、教师一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目前已面向全国招聘超过10名优秀校级领导,为打造品牌学校夯实人才基础。

斗门区进一步健全名校长和名教师培养机制,制定名校长、名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加强校级领导后备干部培养,聘请专家对中小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诊断,诊断结果作为创新实施校长退出机制的重要依据,努力建设一支符合好干部标准的高素质校级领导队伍。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斗门区提出了“目标多元、智慧生成、合作共享、开放创新”的“活力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并广泛开展策略研究,深入理解学科特点,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发展思维。

按照规划,斗门区将实施“卓越学校+”培养工程,组织学校校级领导、骨干教师到国内教育发达地区开展集中研修、跟岗学习,并计划邀请专家入校“把脉”指导,努力打造具备“理想学校”特质、面向未来、有教育影响力的卓越学校。此外,还将选取10所办学效果优秀、基础设施良好的中小学作为教师培训基地,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良好支撑。

斗门区博雅中学(文园中学斗门校区)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办学蹄疾步稳

加快六大教育集团建设

在斗门区博雅中学(文园中学斗门校区),教室里同学们都4人一组、围圈而坐。课堂上,教师并不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讲授新的知识,而是聚焦于精讲和部分留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渐渐形成自我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将新的知识内化于心。

“这是我们采用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得益于此,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该校校长刘宇新表示。

文园中学斗门校区是我市基础教育领域的第一批合作办学试点,对发展形成多校协同、区域均衡、特色发展的办学格局,推动全市形成东西部优质均衡、全面融合、共同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斗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市民群体对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渴望更加强烈。而加快合作办学步伐,则成为了斗门发力优质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

“目前,斗门区开展合作办学的思路主要有3个。”汪海军表示,第一个思路是加强三方合作,把新建小区配建学校办成品牌学校。斗门区创新教育机制,加强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合作办学,发挥高等院校在办学管理方面的经验优势,典型案例如:引入华中师范大学资源的金茂中学、金茂小学,以及引入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的首都师范大学斗门附小。

第二个思路是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把教育联合体办成品牌学校。目前,文园中学斗门校区即为按照这种思路打造的典型案例,其优势体现在充分利用市区优质教育资源,与优质学校建立教育联合体,推动新建学校办成区内品牌学校标杆,预计斗门还将有两到三所学校采用这种思路打造。

第三个思路是利用区内教育资源,办好教育集团。斗门区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名校引领,加快组建6个以优质学校为主体、多种形式并举的教育集团、办学联盟,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师资配置和课程建设,促进资源共享,整体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6个教育集团实行管理制度一体化、校园文化一体化、师资培养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将努力形成‘一校一品’新格局,进一步推进城乡学校交流互动。”汪海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斗门区已有多个试点开展“帮带”,如实验小学代管博雅小学、实验二小代管富山学校、齐正小学代管西湖学校等。

“下一步,斗门区计划开拓合作办学新思路,强化市区两级联动,引入国内知名师范大学资源,从办学指导、办学规划和教育资源等方面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汪海军表示。

在白蕉镇白石小学开耕节上,教师向学生讲授植物生长知识。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打造活力教育展示平台

去年12月,斗门区开展第四届斗门区小学生中华思想文化英语创意戏剧节,在全区小学中掀起了一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热潮。

“让学生在戏剧的情境中学习语言、体会语言,并在表演中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背景,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学习方式,以创新思维提升了语言学习的质量,全方位推动了学生的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王蔷表示。

第四届斗门区小学生中华思想文化英语创意戏剧节,是2021年斗门区教育文化节的重要一环。此次教育文化节的主题是活力斗门·“育”见美好,旨在总结和展示斗门区“十三五”期间的教育工作亮点,吸引社会各界深入探讨斗门区教育品牌建设的新趋势、新模式,为斗门区“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出谋划策。

“斗门区教育文化节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去年线上线下参与人数合计超过10万人,其中教学公开周、教育论坛、师生文化作品展等活动均取得了较广泛的影响,受到区外教育同行的重点关注,已经打造成为斗门教育的知名品牌。”汪海军表示,教育文化节为师生提供了参与竞争、合作展示的平台,实现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斗门区教育文化节的成功开展,是斗门教育“五育融合”发展的一个切面。

“五育融合”是指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斗门区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少先队团队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五育并举”。

斗门提出,将由美术、音乐教研员牵头,组织音乐、美术学科研修共同体,以听课调研、名师送课、同课异构、经验分享等方式,加大音乐、美术学科培训力度。在劳动教育方面,斗门将加强家校协作,编排学校全年劳动作业,把劳动教育纳入学业考核,组织开展校园劳动模范评比活动,每年评选一批“学校劳动模范”,完成劳动教育评价活动。

斗门区实验小学开展青少年体育周末营活动。

数读斗门教育

喜人成绩

●近年来,新建珠峰实验学校、齐正小学、西湖学校等学校12所,新增学位1.9万个。

●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幼儿园公办学位5925个,完成省定“5080”目标任务。

●落实“双减”政策,开展校内午托、晚托服务,4.9万名学生受益。

●师生获国家级奖项150个、省级奖项2400个、市级奖项5800个。

●40所学校通过市文明校园评估。

●165所学校(幼儿园)被市教育局认定为平安校园,达标率为100%。

●斗门区成为全省8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示范区之一。

●区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成功申报省级信息化中心学校

●遴选140名校级领导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领航学校+”工程项目培养学校管理干部达130多人。

●53所学校完成课程体系建设,被评为省、市、区特色课程30余项。

三年规划

●实施“品牌学校”建设、“黄杨名师”“强基提质”“五育融合”四大工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3年内通过新建、改扩建、小区配建等多种方式新增初中学位7300个、小学学位13995个、幼儿园学位6930个。

●加大新建学校与市内名校合作,3年内引进市内外名校3所合作办学,形成名校效应,带动全区教育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组建6个以优质学校为主体、多种形式并举的教育集团、办学联盟,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师资配置和课程建设,促进资源共享,整体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到2024年,实现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50%以上。

●建立“绿色通道”,3年内面向全国引进或选聘20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级领导。

●实施“名师领航,骨干支撑”特色培训工程,打造培养名校长20名、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150名、名班主任40名、后备干部100名。

●推动20所薄弱学校教学水平提升。

●提高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打造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所、广东省校园足球特色推广学校5所、省级美育特色学校6所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6所。

文字:吴梓昊 图片:吴梓昊 余浩然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孙宁
高质量建设教育强区!斗门区基础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
珠海特区报 2022-04-21 11:23

近年来,斗门区对照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质量,打造品牌特色,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斗门实际、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发展之路,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基础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握“四区”叠加的历史机遇,斗门区将教育振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实施教育振兴三年行动。斗门提出,将实施“品牌学校”建设、“黄杨名师”“强基提质”“五育融合”四大工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大幅提高,达到全省上游水平,知名度、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斗门区富山学校由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托管,是珠海市工业园区首个达到市一流水平的示范性公办学校。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预留100万人口义务教育学校用地

前不久,斗门区公布了湖心新城片区的整体规划及基础设施配套规划情况。其中,有关教育配套的新消息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湖心新城内规划建设学校19所,未来5年,湖心新城将成为斗门区新增中小学最多的区域。”斗门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在湖心新城规划建设座谈会上表示。

眼下在湖心新城,斗门区金茂中学、金茂小学两所新校正加紧建设,成为湖心新城打造高质量教育配套的重要布局。

金茂中学、金茂小学由斗门区教育局、华中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及中国金茂珠海公司三方联合办学,计划今年秋季交付使用。两所新校相邻而建,位于锦湖路西侧、腾逸路南侧,其中金茂中学计划开设30个教学班,可提供学位1500个;金茂小学计划开设24个教学班,可提供学位1080个。

“近年来,斗门区坚持为民导向,加快学校建设,近3年投资超5亿元建成一批学校,办学形象和社会评价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和改善。”斗门区教育局副局长汪海军表示。

斗门区将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纳入政府投资计划,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2018年至2020年,斗门区完成珠峰实验学校和齐正小学等新校建设,新增学位9880个。2021年,斗门区完成博雅中学(一期)与西湖学校(一期)建设,接收小区配建幼儿园项目2个,新增学位3930个,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今年的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预留满足100万人口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加快与名校合作办学步伐,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年内投入3.1亿元,通过新建、改扩建、小区配建等多种方式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超8110个。

按照规划,斗门区3年内将新增初中学位7300个、小学学位13995个、幼儿园学位6930个,同时进一步提高学校工程建设标准,打造现代化高质量精品学校。此外,为更好服务“产业第一”,斗门区还将推动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配套公办学校(幼儿园)建设,实现园区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比例逐年递增。

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健全名校长名教师培养机制

走进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迎面而来的是一面“百优墙”,100个不同字体的“优”字在墙体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旁则是该校的校训:“让优秀成为习惯”。

2017年9月,作为斗门区10余年来的第一所新建学校,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当年,斗门区首次面向全国招聘小学校长、副校长,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薛峰、黄美健和赵刚等4人从河南、安徽、广州等地来到珠海斗门工作,薛峰被任命为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黄美健、赵刚被任命为该校副校长。

由此,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走上了一条以“优教育”为理念的办学道路。围绕这一办学理念,该校坚持立德树人,基于“五育并举”持续构建学生多元综合评价体系。2021年,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典型案例。

教育人才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强教之本。“长期以来,我们重点关注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命脉工程来抓。”汪海军表示,近年来,斗门区利用区内规划建设一批新学校的有利条件,努力将新建学校打造为优质品牌学校,新建学校所需校级领导、教师一律面向全国公开招聘,目前已面向全国招聘超过10名优秀校级领导,为打造品牌学校夯实人才基础。

斗门区进一步健全名校长和名教师培养机制,制定名校长、名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加强校级领导后备干部培养,聘请专家对中小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诊断,诊断结果作为创新实施校长退出机制的重要依据,努力建设一支符合好干部标准的高素质校级领导队伍。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斗门区提出了“目标多元、智慧生成、合作共享、开放创新”的“活力课堂”教学改革理念,并广泛开展策略研究,深入理解学科特点,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发展思维。

按照规划,斗门区将实施“卓越学校+”培养工程,组织学校校级领导、骨干教师到国内教育发达地区开展集中研修、跟岗学习,并计划邀请专家入校“把脉”指导,努力打造具备“理想学校”特质、面向未来、有教育影响力的卓越学校。此外,还将选取10所办学效果优秀、基础设施良好的中小学作为教师培训基地,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良好支撑。

斗门区博雅中学(文园中学斗门校区)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合作办学蹄疾步稳

加快六大教育集团建设

在斗门区博雅中学(文园中学斗门校区),教室里同学们都4人一组、围圈而坐。课堂上,教师并不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讲授新的知识,而是聚焦于精讲和部分留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渐渐形成自我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将新的知识内化于心。

“这是我们采用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得益于此,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该校校长刘宇新表示。

文园中学斗门校区是我市基础教育领域的第一批合作办学试点,对发展形成多校协同、区域均衡、特色发展的办学格局,推动全市形成东西部优质均衡、全面融合、共同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斗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市民群体对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渴望更加强烈。而加快合作办学步伐,则成为了斗门发力优质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

“目前,斗门区开展合作办学的思路主要有3个。”汪海军表示,第一个思路是加强三方合作,把新建小区配建学校办成品牌学校。斗门区创新教育机制,加强政府、企业与高等院校之间合作办学,发挥高等院校在办学管理方面的经验优势,典型案例如:引入华中师范大学资源的金茂中学、金茂小学,以及引入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的首都师范大学斗门附小。

第二个思路是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把教育联合体办成品牌学校。目前,文园中学斗门校区即为按照这种思路打造的典型案例,其优势体现在充分利用市区优质教育资源,与优质学校建立教育联合体,推动新建学校办成区内品牌学校标杆,预计斗门还将有两到三所学校采用这种思路打造。

第三个思路是利用区内教育资源,办好教育集团。斗门区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名校引领,加快组建6个以优质学校为主体、多种形式并举的教育集团、办学联盟,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师资配置和课程建设,促进资源共享,整体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6个教育集团实行管理制度一体化、校园文化一体化、师资培养一体化、资源共享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将努力形成‘一校一品’新格局,进一步推进城乡学校交流互动。”汪海军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斗门区已有多个试点开展“帮带”,如实验小学代管博雅小学、实验二小代管富山学校、齐正小学代管西湖学校等。

“下一步,斗门区计划开拓合作办学新思路,强化市区两级联动,引入国内知名师范大学资源,从办学指导、办学规划和教育资源等方面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汪海军表示。

在白蕉镇白石小学开耕节上,教师向学生讲授植物生长知识。

大力发展素质教育

打造活力教育展示平台

去年12月,斗门区开展第四届斗门区小学生中华思想文化英语创意戏剧节,在全区小学中掀起了一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热潮。

“让学生在戏剧的情境中学习语言、体会语言,并在表演中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背景,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学习方式,以创新思维提升了语言学习的质量,全方位推动了学生的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王蔷表示。

第四届斗门区小学生中华思想文化英语创意戏剧节,是2021年斗门区教育文化节的重要一环。此次教育文化节的主题是活力斗门·“育”见美好,旨在总结和展示斗门区“十三五”期间的教育工作亮点,吸引社会各界深入探讨斗门区教育品牌建设的新趋势、新模式,为斗门区“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出谋划策。

“斗门区教育文化节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去年线上线下参与人数合计超过10万人,其中教学公开周、教育论坛、师生文化作品展等活动均取得了较广泛的影响,受到区外教育同行的重点关注,已经打造成为斗门教育的知名品牌。”汪海军表示,教育文化节为师生提供了参与竞争、合作展示的平台,实现了教育理念的革新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斗门区教育文化节的成功开展,是斗门教育“五育融合”发展的一个切面。

“五育融合”是指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斗门区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少先队团队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五育并举”。

斗门提出,将由美术、音乐教研员牵头,组织音乐、美术学科研修共同体,以听课调研、名师送课、同课异构、经验分享等方式,加大音乐、美术学科培训力度。在劳动教育方面,斗门将加强家校协作,编排学校全年劳动作业,把劳动教育纳入学业考核,组织开展校园劳动模范评比活动,每年评选一批“学校劳动模范”,完成劳动教育评价活动。

斗门区实验小学开展青少年体育周末营活动。

数读斗门教育

喜人成绩

●近年来,新建珠峰实验学校、齐正小学、西湖学校等学校12所,新增学位1.9万个。

●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幼儿园公办学位5925个,完成省定“5080”目标任务。

●落实“双减”政策,开展校内午托、晚托服务,4.9万名学生受益。

●师生获国家级奖项150个、省级奖项2400个、市级奖项5800个。

●40所学校通过市文明校园评估。

●165所学校(幼儿园)被市教育局认定为平安校园,达标率为100%。

●斗门区成为全省8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示范区之一。

●区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成功申报省级信息化中心学校

●遴选140名校级领导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领航学校+”工程项目培养学校管理干部达130多人。

●53所学校完成课程体系建设,被评为省、市、区特色课程30余项。

三年规划

●实施“品牌学校”建设、“黄杨名师”“强基提质”“五育融合”四大工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3年内通过新建、改扩建、小区配建等多种方式新增初中学位7300个、小学学位13995个、幼儿园学位6930个。

●加大新建学校与市内名校合作,3年内引进市内外名校3所合作办学,形成名校效应,带动全区教育提档升级。

●加快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组建6个以优质学校为主体、多种形式并举的教育集团、办学联盟,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师资配置和课程建设,促进资源共享,整体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到2024年,实现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50%以上。

●建立“绿色通道”,3年内面向全国引进或选聘20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级领导。

●实施“名师领航,骨干支撑”特色培训工程,打造培养名校长20名、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150名、名班主任40名、后备干部100名。

●推动20所薄弱学校教学水平提升。

●提高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打造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所、广东省校园足球特色推广学校5所、省级美育特色学校6所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6所。

文字:吴梓昊 图片:吴梓昊 余浩然 编辑:周晓晴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