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水线上就能造房子!这种技术在珠海斗门已成为现实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斗门区富山工业园的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建海龙”)珠海基地,一只只MiC模块化箱体首先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和全自动焊接机器人完成钢框架焊接等工作,随后即置于如流水线般的模台上,由专业工人同步进行装修、水电、设备管线、卫浴设施等施工工序。很快,一套套带着“抗疫物资”标识的MiC模块化集成建筑就呈现在记者眼前。

把建筑搬进工厂,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把建筑搬进工厂,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这里是全国顶尖的装配式建筑4.0产品生产研发基地,由9条生产线组成。“我们自主研发的MiC模块化集成建造技术,拥有国家及省部级工法9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等专利231项,主、参编国家及地方标准34项,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钢结构MiC和混凝土MiC技术体系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综合服务商。”中建海龙相关负责人表示。

“MiC模块化集成建造建筑,是在设计阶段将建筑拆分为一个个模块单元,模块可在工厂内完成结构、消防、装修、机电等90%的生产作业,运输到建设地后,只需通过可靠连接技术快速组装合成整体,就可交付投入使用。MiC体系颠覆了传统建造方式和产业链格局,把建筑从工地搬进工厂,大幅缩短工期、减少施工难度。”中建海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种新型建造方式,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让建筑从手工时代进入工厂时代。

以MiC模块化集成建造技术生产的装配式建筑,得益于其建造时间短、建筑质量高等优点,目前已被应用于临时性社区隔离治疗设施(方舱医院)建设,助力疫情防控。自2020年以来,中建海龙将该技术应用于学校、宿舍、医疗、酒店等多个建筑领域,项目建筑面积已超60万平方米。

据中建海龙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中建海龙凭借MiC技术,高质高效完成了香港首个新建的检疫隔离中心——香港鲤鱼门紧急防疫隔离中心Site A & Site B、香港首个大规模检疫中心建筑群——竹篙湾检疫中心1B及3B期、全球首个MiC负压隔离病房传染病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三个紧急防疫项目。

竹篙湾检疫中心1B项目共53栋2层房屋,可提供1400个床位, 生产总工期46天。

眼下,中建海龙正致力于持续完善箱体的制作工艺,不断突破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箱体的防水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箱体钢结构制作的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全流程可控可追溯,珠海基地已升级启用“数字化交付”体系,通过扫描箱体配电箱二维码,可即时获得钢箱焊接、机电装修、集成卫浴等近10项关键工序的质量追溯信息。

除集装箱式房外,中建海龙还将MiC模块化集成建造技术广泛应用于永久性建筑,助力装配式建筑推广,类型涵盖住宅、酒店、写字楼、医院、学校、桥梁、隧道、地铁。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港澳、内地200个装配式项目的设计工作,建筑面积超过2800万平方米。

创新发展的背后,是中建海龙深厚的技术积淀。中建海龙拥有深圳、合肥、香港、澳门四大科技研究院,现有专职科研人员110余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24人、高级工程师2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为科技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还成立了国内首个高层钢结构MiC体系研发院士工作室,企业博士后流动站。

“中建海龙将始终领潮建筑工业化发展,以科技和全产业链专业服务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贡献海龙力量。”中建海龙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字:吴梓昊 图片:通讯员杨罗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
在流水线上就能造房子!这种技术在珠海斗门已成为现实
观海融媒 2022-03-18 13:27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斗门区富山工业园的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建海龙”)珠海基地,一只只MiC模块化箱体首先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和全自动焊接机器人完成钢框架焊接等工作,随后即置于如流水线般的模台上,由专业工人同步进行装修、水电、设备管线、卫浴设施等施工工序。很快,一套套带着“抗疫物资”标识的MiC模块化集成建筑就呈现在记者眼前。

把建筑搬进工厂,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把建筑搬进工厂,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这里是全国顶尖的装配式建筑4.0产品生产研发基地,由9条生产线组成。“我们自主研发的MiC模块化集成建造技术,拥有国家及省部级工法9项,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等专利231项,主、参编国家及地方标准34项,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钢结构MiC和混凝土MiC技术体系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综合服务商。”中建海龙相关负责人表示。

“MiC模块化集成建造建筑,是在设计阶段将建筑拆分为一个个模块单元,模块可在工厂内完成结构、消防、装修、机电等90%的生产作业,运输到建设地后,只需通过可靠连接技术快速组装合成整体,就可交付投入使用。MiC体系颠覆了传统建造方式和产业链格局,把建筑从工地搬进工厂,大幅缩短工期、减少施工难度。”中建海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种新型建造方式,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让建筑从手工时代进入工厂时代。

以MiC模块化集成建造技术生产的装配式建筑,得益于其建造时间短、建筑质量高等优点,目前已被应用于临时性社区隔离治疗设施(方舱医院)建设,助力疫情防控。自2020年以来,中建海龙将该技术应用于学校、宿舍、医疗、酒店等多个建筑领域,项目建筑面积已超60万平方米。

据中建海龙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中建海龙凭借MiC技术,高质高效完成了香港首个新建的检疫隔离中心——香港鲤鱼门紧急防疫隔离中心Site A & Site B、香港首个大规模检疫中心建筑群——竹篙湾检疫中心1B及3B期、全球首个MiC负压隔离病房传染病医院——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三个紧急防疫项目。

竹篙湾检疫中心1B项目共53栋2层房屋,可提供1400个床位, 生产总工期46天。

眼下,中建海龙正致力于持续完善箱体的制作工艺,不断突破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箱体的防水效果和使用寿命,同时提高箱体钢结构制作的效率。为确保产品质量全流程可控可追溯,珠海基地已升级启用“数字化交付”体系,通过扫描箱体配电箱二维码,可即时获得钢箱焊接、机电装修、集成卫浴等近10项关键工序的质量追溯信息。

除集装箱式房外,中建海龙还将MiC模块化集成建造技术广泛应用于永久性建筑,助力装配式建筑推广,类型涵盖住宅、酒店、写字楼、医院、学校、桥梁、隧道、地铁。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港澳、内地200个装配式项目的设计工作,建筑面积超过2800万平方米。

创新发展的背后,是中建海龙深厚的技术积淀。中建海龙拥有深圳、合肥、香港、澳门四大科技研究院,现有专职科研人员110余人,其中博士14人、硕士24人、高级工程师2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为科技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还成立了国内首个高层钢结构MiC体系研发院士工作室,企业博士后流动站。

“中建海龙将始终领潮建筑工业化发展,以科技和全产业链专业服务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贡献海龙力量。”中建海龙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字:吴梓昊 图片:通讯员杨罗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