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执法人员袁周炎妍:学霸级的“治水”女护卫

作为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批选调生,袁周炎妍2020年6月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学成毕业,通过招考进入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因其专业知识及自身素养过硬,一到岗就被“委以重任”,负责水污染防治常规管理以及水源地生态执法等工作。

在入职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善于思考、虚心好学,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时常收到同事们“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打趣。

深入基层,推动解决民之所望

“水源保护区内,区域经济发展限制条例较多,如何提高扶持激励资金落实效率?如何真正保障民众基本生活?如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如何切实保护珠澳两地人民群众饮用水源水质?”在推动工作过程中,袁周炎妍总是以问题为导向。

身为共产党员,袁周炎妍常到基层听取群众声音。为推动解决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激励资金发放存在的问题,自2020年年底开始,她深入一线调查,收集民情民意,多次拜访相关镇、村和职能单位,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她撰写了相关分析报告,呈报上级领导,全力推动辖区扶持激励资金发放方案制定,市级核发机制的修订工作也已获得市政府批准启动。

事后,她邀请当地镇政府以及提交水源地扶持激励资金相关议案的市人大代表,借助市生态环境局“午间一小时”开放式党课活动,以“提倡共建共治共享,切实保护水源生态”为主题,颇有感触地分享了自己的基层“治水”经验。

提升能力,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袁周炎妍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有特别的要求:“始终求其上,尽己之力,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她在工作总结时发现,目前水源地环境问题日渐复杂化,违法行为日渐隐蔽化。新显现的违法行为大多发生在深夜,以“船+路”结合的方式进行。

因此,她充分利用平日空闲时间,剖析工作案例,大量阅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并带领专班工作小组成员,同水务海事、镇街执法部门充分协作沟通,逐渐构建了多部门案件信息交流、物资互助和应急响应渠道。

一次深夜,她同小组成员偶然发现,违法人员正利用船只通过钩机皮带船向某一级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倾倒大量工程弃土。她立即通知并联合属地政府、水务海事部门,对现场进行控制并及时喊停倾倒作业。事后,面对涉事企业多次“不知悔改”,她细心进行了对比取证及多次询问。最终该涉案公司被依法予以顶格处罚。

一年多的时间,她参与了水源保护区案件执法10宗,在执法的同时及时向相关属地政府、外界相关行业宣贯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要求,身践力行,保护着珠海人民的重要水源地。

虽然是环保执法的新兵,但“科班出身”的袁周炎妍凭钻研与勤学,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验和办案“窍门”,迅速成长为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执法队伍的中坚力量。

提升素养,注重协作共创佳绩

平日,在水源保护区巡查及执法过程中,线索往往都在细微之处,案件的突破点往往也就在一瞬间,执法人员稍有延缓或疏忽,违法对象或重要信息很可能就溜走了。

“运用无人机高空发现污染源,快速梳理人物关系及时间线,充分利用日常积累的工作联系网、现有线索锁定询问对象,及时开展证据固定及案卷制作等,都是水污染防治日常管理及生态执法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巧,在日常工作中,须不断加以实操。”这是袁周炎妍在执法中使用无人机监管的经验之谈。

她这些无人机操作小经验在2021年广东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实战比武中,派上了大用场,助力团队赢得无人机操作运用第一名的好成绩,她本人也获得“优秀个人”奖。

长路漫漫,其修远兮。袁周炎妍表示,未来将谨记环保“铁军”精神,以勇攀高峰的志气、不怕困难的勇气、永不服输的骨气,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字:郑振华 图片:郑振华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执法人员袁周炎妍:学霸级的“治水”女护卫
珠海特区报 2022-02-16 11:43

作为市生态环境局第一批选调生,袁周炎妍2020年6月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学成毕业,通过招考进入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因其专业知识及自身素养过硬,一到岗就被“委以重任”,负责水污染防治常规管理以及水源地生态执法等工作。

在入职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善于思考、虚心好学,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不断提升业务能力,时常收到同事们“小荷已露尖尖角”的打趣。

深入基层,推动解决民之所望

“水源保护区内,区域经济发展限制条例较多,如何提高扶持激励资金落实效率?如何真正保障民众基本生活?如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如何切实保护珠澳两地人民群众饮用水源水质?”在推动工作过程中,袁周炎妍总是以问题为导向。

身为共产党员,袁周炎妍常到基层听取群众声音。为推动解决辖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激励资金发放存在的问题,自2020年年底开始,她深入一线调查,收集民情民意,多次拜访相关镇、村和职能单位,经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她撰写了相关分析报告,呈报上级领导,全力推动辖区扶持激励资金发放方案制定,市级核发机制的修订工作也已获得市政府批准启动。

事后,她邀请当地镇政府以及提交水源地扶持激励资金相关议案的市人大代表,借助市生态环境局“午间一小时”开放式党课活动,以“提倡共建共治共享,切实保护水源生态”为主题,颇有感触地分享了自己的基层“治水”经验。

提升能力,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袁周炎妍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有特别的要求:“始终求其上,尽己之力,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她在工作总结时发现,目前水源地环境问题日渐复杂化,违法行为日渐隐蔽化。新显现的违法行为大多发生在深夜,以“船+路”结合的方式进行。

因此,她充分利用平日空闲时间,剖析工作案例,大量阅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并带领专班工作小组成员,同水务海事、镇街执法部门充分协作沟通,逐渐构建了多部门案件信息交流、物资互助和应急响应渠道。

一次深夜,她同小组成员偶然发现,违法人员正利用船只通过钩机皮带船向某一级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倾倒大量工程弃土。她立即通知并联合属地政府、水务海事部门,对现场进行控制并及时喊停倾倒作业。事后,面对涉事企业多次“不知悔改”,她细心进行了对比取证及多次询问。最终该涉案公司被依法予以顶格处罚。

一年多的时间,她参与了水源保护区案件执法10宗,在执法的同时及时向相关属地政府、外界相关行业宣贯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要求,身践力行,保护着珠海人民的重要水源地。

虽然是环保执法的新兵,但“科班出身”的袁周炎妍凭钻研与勤学,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经验和办案“窍门”,迅速成长为市生态环境局斗门分局执法队伍的中坚力量。

提升素养,注重协作共创佳绩

平日,在水源保护区巡查及执法过程中,线索往往都在细微之处,案件的突破点往往也就在一瞬间,执法人员稍有延缓或疏忽,违法对象或重要信息很可能就溜走了。

“运用无人机高空发现污染源,快速梳理人物关系及时间线,充分利用日常积累的工作联系网、现有线索锁定询问对象,及时开展证据固定及案卷制作等,都是水污染防治日常管理及生态执法工作中必须掌握的技巧,在日常工作中,须不断加以实操。”这是袁周炎妍在执法中使用无人机监管的经验之谈。

她这些无人机操作小经验在2021年广东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实战比武中,派上了大用场,助力团队赢得无人机操作运用第一名的好成绩,她本人也获得“优秀个人”奖。

长路漫漫,其修远兮。袁周炎妍表示,未来将谨记环保“铁军”精神,以勇攀高峰的志气、不怕困难的勇气、永不服输的骨气,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字:郑振华 图片:郑振华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