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对于疾步快行的珠海科技创新而言,却是足以写下恢弘长卷的一段隽永时光。
五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统筹部署,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珠海科技创新部门积极推动,真抓实干,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在科技创新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五年来,珠海科技创新的进击之路跃然纸上:2020年,珠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GDP比重达3.2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3.9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101家。而在2015年,这三个数字分别为2.41%、22.3件、346家。根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珠海在全国289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11位,地级市排名全国第2位。
鉴往知来,开辟未来。当前,珠海正抢抓“四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以“归零”“重启”的心态重整行装再出发,推动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唯有创新,才能持续向前,这是珠海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也是矢志不移的努力方向。
厚植创新沃土
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挺进“深水区”
从一个边陲小镇到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珠海经济特区40多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跃升,都伴随着制度创新的推进。
平心而论,作为经济特区的珠海,当前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创新能力,相比广深都还有明显差距。但珠海承担着在珠江口西岸率先崛起的重任,同时要携手澳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担子不可谓不轻,任务不可谓不重。
2019年1月,珠海市科技创新局挂牌成立,负责统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珠海市科技创新局是全省地级市中,唯一一个名字带有‘创新’两字的。这是珠海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说。
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谋发展。市科技创新局从体制机制着手,不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向社会各界释放了珠海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强烈信号。
2020年,珠海以两个“1号文”拉开了科技创新发展的大幕。《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和《珠海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印发,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发展,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
2020年7月1日,珠海正式印发《珠海市珠港澳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这是全国首个从地市级层面支持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推动珠港澳三地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升级。
今年8月1日,经第二次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升级版”的《条例》着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构建以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为重点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张出榜来,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今年11月17日,珠海发布首个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面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技术研究,诚邀全国范围内优秀企业参与项目攻坚。
与此同时,市科技创新局正加快编制《珠海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起草制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改革性文件,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聚焦关键环节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
10月15日,扎根珠海西区多年的珠海冠宇在上交所敲响金锣,成为“珠海科创板第一股”。仅一个半月,11月29日,位于高新区的炬芯科技紧随其后,成为“珠海科创板第二股”。
这两家“硬科技”企业看似毫无关联,但都曾入选珠海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2018年珠海冠宇、炬芯科技成为首批入库企业,2020年分别晋级为独角兽企业、独角兽潜力企业,享受全方位政策扶持。
“截至目前,入库企业中2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2家企业进入上市排队,1家企业进入广东证监局辅导,入库企业规模和市场认可度日趋提升,已成为我市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新经济代表和重要增长极。”王雷表示。
珠海科创企业奏响上市“集结号”,足以反映整个城市的创新活力。如今,珠海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它们汇聚着来自全球的创意与智慧,扎根在这片热土,茁壮成长。一批有影响力的人物和成果脱颖而出,折射出珠海科技创新的“能见度”。
在重大平台载体建设中寻突破——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珠海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串珠成链,聚焦珠海优势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当前,珠海正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大平台、大载体、大装置落户珠海。
在增强源头创新能力中练内功——
欧比特成功发射“珠海一号”卫星,云洲智能无人船圆满完成南极科考工作。在今年的中国航展现场,鲲龙AG600飞行表演秀赢得观众赞叹,其图纸设计、研制、总装等环节均在珠海完成。“十三五”期间,累计获国家级科技奖项8项、省级科学奖项51项。
在打响珠海“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品牌中聚人才——
市科技创新局连续发布多项新政聚力引才,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2020年,珠海市创新创业团队申报增设“市外引进创业团队”专题,市外高端创业团队也可参与遴选。同年,《珠海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入库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政进一步拓宽“独角兽”的申报范围,鼓励市外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遴选。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显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珠海企业展现了不俗的创新实力。丽珠医药、泰诺麦博、爱姆斯坦生物、乐维再生医学、赛乐奇生物、宝锐生物等在疫苗研发、病毒抗体新药研发以及间充质样干细胞注射液、核酸检测试剂原料、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病毒核酸诊断试剂盒等方面发力,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共建澳珠极点
珠澳科技创新合作迈上新台阶
扫一扫椅背后的二维码,即可登记项目对接意向;商务洽谈区,一张张小圆桌连接起高校、企业、研究院所和风投机构,碰撞出一个个产学研转化落地的机会。12月1日,珠海市促进境内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系列活动澳门专场举办,这是珠海首次在境外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近百名代表参与。
“这场活动搭起了珠澳创新资源加速流动、产业深度融合的平台,也为创新型企业抓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机遇、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机会。”珠海中京元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可表示。
这是珠澳协同创新、融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2019年,珠海与澳门科技创新合作实现“破冰”。随后,市科技创新局紧抓机遇、主动谋划,在科技项目落地、科技要素流动、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打出“组合拳”,珠澳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显著。
大潮既起,势如破竹。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到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在横琴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再到总投资约20亿元的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二期项目验收,随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落地运营,“澳门科创成果+珠海产业转化”模式成效初显。
珠澳两地的合作越来越向纵深推进,吸引了一批港澳人才在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耕耘梦想。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有澳门投资企业7872家,到位澳门资本合计79.6亿美元。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累计孵化澳门创业企业(项目)335家,香港创业企业(项目)28家。
目光再放远,与澳门共建葡语系科技交流和技术转移中心、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产学研联盟及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一个个设想稳步落地推进,将珠海与澳门的创新资源深度融合,擘画出一个崭新的高质量发展之环。
“更高层次谋求珠澳合作,将珠澳合作从‘点对点’拓展至‘面对面’,扎实推进珠澳合作重点项目,共建共享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创业孵化载体,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及两地可持续发展。”王雷表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勇毅创新,才能拓出一片新天地。
今年3月29日,珠海收到超级重磅“大礼包”——《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其中旗帜鲜明地赋予珠海创新发展先行区的重要定位,以及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点任务。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珠海将牢记使命担当,拿出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奋斗姿态,书写创新第一动力的新时代答卷。
“未来五年,珠海将继续锐意改革、勠力创新,打造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使科技创新成为城市新名片,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王雷表示。
现场签约,大咖开讲……
市科技创新局举办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
助力珠海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日,由珠海市科技创新局指导的“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新能源专场”在珠海国际健康港举办,吸引了来自新能源行业代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金融投资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香洲区、高新区科技部门代表80余人参加。活动设置了参观考察、政策宣讲、知识讲座、项目路演、对接交流等环节,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
活动期间,参会嘉宾集体参观了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电驱动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国检中心”),深入了解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等领域的检验检测。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东维可特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智能制造联合会等分别与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广东省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灾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国庆、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董事长秦海鸥分别带来有关动力及储能电池、科技创新服务模式等的主题讲座。“金属裂解水蒸气制氢”“基于能源的全新实时决策系统”“储氢合金及其应用”等新能源领域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精彩路演。
“借助‘政府搭台,机构唱戏’的模式,可以有效吸引产业链和创新链要素集聚,打通从技术创新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秦海鸥表示。
记者从市科技创新局获悉,2021年该局针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已成功举办多场“问需求、解难题、促发展”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现场达成签约项目9个,路演项目32个,对接企业超80家,参加活动人数超300人次。
“珠海始终坚持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每年设立4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以事前立项形式支持珠海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等的产学研项目研发合作。”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表示,未来希望通过一系列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充分发挥重大研发机构平台作用,引入港澳地区及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创新资源,助力我市重点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
五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对于疾步快行的珠海科技创新而言,却是足以写下恢弘长卷的一段隽永时光。
五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统筹部署,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珠海科技创新部门积极推动,真抓实干,进一步提升了全市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在科技创新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五年来,珠海科技创新的进击之路跃然纸上:2020年,珠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GDP比重达3.2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93.9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101家。而在2015年,这三个数字分别为2.41%、22.3件、346家。根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珠海在全国289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11位,地级市排名全国第2位。
鉴往知来,开辟未来。当前,珠海正抢抓“四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以“归零”“重启”的心态重整行装再出发,推动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唯有创新,才能持续向前,这是珠海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也是矢志不移的努力方向。
厚植创新沃土
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挺进“深水区”
从一个边陲小镇到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珠海经济特区40多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跃升,都伴随着制度创新的推进。
平心而论,作为经济特区的珠海,当前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创新能力,相比广深都还有明显差距。但珠海承担着在珠江口西岸率先崛起的重任,同时要携手澳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担子不可谓不轻,任务不可谓不重。
2019年1月,珠海市科技创新局挂牌成立,负责统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珠海市科技创新局是全省地级市中,唯一一个名字带有‘创新’两字的。这是珠海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说。
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谋发展。市科技创新局从体制机制着手,不断完善科技政策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从“跟跑”向“领跑”转变,向社会各界释放了珠海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强烈信号。
2020年,珠海以两个“1号文”拉开了科技创新发展的大幕。《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和《珠海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印发,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加快产业发展,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
2020年7月1日,珠海正式印发《珠海市珠港澳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管理办法》,这是全国首个从地市级层面支持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政策,推动珠港澳三地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升级。
今年8月1日,经第二次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升级版”的《条例》着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构建以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为重点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张出榜来,谁有本事谁就揭榜”。今年11月17日,珠海发布首个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中航通飞研究院有限公司面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技术研究,诚邀全国范围内优秀企业参与项目攻坚。
与此同时,市科技创新局正加快编制《珠海市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起草制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改革性文件,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聚焦关键环节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
10月15日,扎根珠海西区多年的珠海冠宇在上交所敲响金锣,成为“珠海科创板第一股”。仅一个半月,11月29日,位于高新区的炬芯科技紧随其后,成为“珠海科创板第二股”。
这两家“硬科技”企业看似毫无关联,但都曾入选珠海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2018年珠海冠宇、炬芯科技成为首批入库企业,2020年分别晋级为独角兽企业、独角兽潜力企业,享受全方位政策扶持。
“截至目前,入库企业中2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2家企业进入上市排队,1家企业进入广东证监局辅导,入库企业规模和市场认可度日趋提升,已成为我市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新经济代表和重要增长极。”王雷表示。
珠海科创企业奏响上市“集结号”,足以反映整个城市的创新活力。如今,珠海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它们汇聚着来自全球的创意与智慧,扎根在这片热土,茁壮成长。一批有影响力的人物和成果脱颖而出,折射出珠海科技创新的“能见度”。
在重大平台载体建设中寻突破——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珠海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串珠成链,聚焦珠海优势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当前,珠海正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大平台、大载体、大装置落户珠海。
在增强源头创新能力中练内功——
欧比特成功发射“珠海一号”卫星,云洲智能无人船圆满完成南极科考工作。在今年的中国航展现场,鲲龙AG600飞行表演秀赢得观众赞叹,其图纸设计、研制、总装等环节均在珠海完成。“十三五”期间,累计获国家级科技奖项8项、省级科学奖项51项。
在打响珠海“青春之城、活力之都”品牌中聚人才——
市科技创新局连续发布多项新政聚力引才,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2020年,珠海市创新创业团队申报增设“市外引进创业团队”专题,市外高端创业团队也可参与遴选。同年,《珠海市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入库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政进一步拓宽“独角兽”的申报范围,鼓励市外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遴选。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显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珠海企业展现了不俗的创新实力。丽珠医药、泰诺麦博、爱姆斯坦生物、乐维再生医学、赛乐奇生物、宝锐生物等在疫苗研发、病毒抗体新药研发以及间充质样干细胞注射液、核酸检测试剂原料、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病毒核酸诊断试剂盒等方面发力,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共建澳珠极点
珠澳科技创新合作迈上新台阶
扫一扫椅背后的二维码,即可登记项目对接意向;商务洽谈区,一张张小圆桌连接起高校、企业、研究院所和风投机构,碰撞出一个个产学研转化落地的机会。12月1日,珠海市促进境内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系列活动澳门专场举办,这是珠海首次在境外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多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近百名代表参与。
“这场活动搭起了珠澳创新资源加速流动、产业深度融合的平台,也为创新型企业抓住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机遇、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机会。”珠海中京元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可表示。
这是珠澳协同创新、融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2019年,珠海与澳门科技创新合作实现“破冰”。随后,市科技创新局紧抓机遇、主动谋划,在科技项目落地、科技要素流动、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打出“组合拳”,珠澳科技创新合作成效显著。
大潮既起,势如破竹。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横琴设立分部,到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在横琴建立产学研示范基地,再到总投资约20亿元的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二期项目验收,随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落地运营,“澳门科创成果+珠海产业转化”模式成效初显。
珠澳两地的合作越来越向纵深推进,吸引了一批港澳人才在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耕耘梦想。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有澳门投资企业7872家,到位澳门资本合计79.6亿美元。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累计孵化澳门创业企业(项目)335家,香港创业企业(项目)28家。
目光再放远,与澳门共建葡语系科技交流和技术转移中心、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产学研联盟及澳珠产学研创新联盟……一个个设想稳步落地推进,将珠海与澳门的创新资源深度融合,擘画出一个崭新的高质量发展之环。
“更高层次谋求珠澳合作,将珠澳合作从‘点对点’拓展至‘面对面’,扎实推进珠澳合作重点项目,共建共享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创业孵化载体,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及两地可持续发展。”王雷表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勇毅创新,才能拓出一片新天地。
今年3月29日,珠海收到超级重磅“大礼包”——《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其中旗帜鲜明地赋予珠海创新发展先行区的重要定位,以及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点任务。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面对风起云涌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珠海将牢记使命担当,拿出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奋斗姿态,书写创新第一动力的新时代答卷。
“未来五年,珠海将继续锐意改革、勠力创新,打造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科技创新中心,创建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使科技创新成为城市新名片,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王雷表示。
现场签约,大咖开讲……
市科技创新局举办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
助力珠海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日,由珠海市科技创新局指导的“产学研精准对接系列活动——新能源专场”在珠海国际健康港举办,吸引了来自新能源行业代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金融投资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香洲区、高新区科技部门代表80余人参加。活动设置了参观考察、政策宣讲、知识讲座、项目路演、对接交流等环节,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
活动期间,参会嘉宾集体参观了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电驱动系统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国检中心”),深入了解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等领域的检验检测。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广东维可特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智能制造联合会等分别与广东省科学院珠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广东省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灾害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国庆、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董事长秦海鸥分别带来有关动力及储能电池、科技创新服务模式等的主题讲座。“金属裂解水蒸气制氢”“基于能源的全新实时决策系统”“储氢合金及其应用”等新能源领域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精彩路演。
“借助‘政府搭台,机构唱戏’的模式,可以有效吸引产业链和创新链要素集聚,打通从技术创新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秦海鸥表示。
记者从市科技创新局获悉,2021年该局针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已成功举办多场“问需求、解难题、促发展”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现场达成签约项目9个,路演项目32个,对接企业超80家,参加活动人数超300人次。
“珠海始终坚持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每年设立4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以事前立项形式支持珠海企业与高校、研发机构等的产学研项目研发合作。”市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雷表示,未来希望通过一系列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充分发挥重大研发机构平台作用,引入港澳地区及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创新资源,助力我市重点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高地。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