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科学论坛|探讨全球科学趋势 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明日开幕

12月11日,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将在广州开幕。日前,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塔”为论坛亮灯,向来自全球的超百名与会院士专家表示欢迎。在这场全球科学家盛会上,他们将共同探讨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等重要话题。

大湾区科学论坛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以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为指导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为主办单位,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

广州塔为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亮灯。 南方+ 徐昊 拍摄

6场分论坛聚焦科技前沿

12月10日,大湾区科学论坛纳米科学分论坛将率先举行。聚焦纳米科学前沿,预计将有高松、王迎军等12名院士作主旨报告,涵盖“纳米技术与再生医学”“OLED技术的机遇与挑战”等尖端课题。

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采用“线上视频+线下参会”形式,将举办1场高规格全体大会、6场分论坛和1场湾区科创峰会特色活动。12月7日,论坛先导活动湾区科创峰会已成功举办,而6场分论坛则分别聚焦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包括纳米科学、生命科学、网络通信、可持续发展、海洋科学以及智能工业软件。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走势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与预警等主题,科学家们将深入探讨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开辟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新路径。

纳米科学分论坛现场。 南方+ 徐昊 拍摄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在视频出席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时曾表示,将把大湾区科学论坛打造成为“科技达沃斯”。

开幕前夕,大湾区科学论坛已受到全球科学界的高度关注。连日来,包括波兰科学院院长耶日·杜辛斯基,法国科学院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博士,南加州大学医学、工程、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史蒂夫·A·凯伊博士等与会科学家纷纷向论坛发来祝贺视频。

大湾区拥有浓郁科学氛围

进入12月以来,从在东莞举办的粤港澳院士峰会,到在横琴、香港、澳门同时举办的大湾区工程师论坛,再到即将开幕的大湾区科学论坛,一系列科技盛会接连落地粤港澳大湾区,这背后是粤港澳三地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开放创新环境、争取更多“从0到1”科学突破的不懈努力。

“针对安全经济型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我们经过多年研发,已掌握部分核心技术,包括准固态铁锂电池模组技术等。”在12月1日开幕的粤港澳院士峰会上,院士专家发布十大创新成果,华中科技大学程时杰院士团队代表在路演中大力推广团队最新成果。

12月1日,粤港澳院士峰会举办院士专家成果对接会。 南方+ 徐昊 拍摄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营造开放包容创新氛围、广纳全国乃至全球科技英才的生动案例。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经过多年建设,目前,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脊梁的大湾区创新资源集聚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表示,粤港澳三地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加1加1远大于3”的效果。

助力大湾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在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科学家的联合研究中,我受益匪浅,未来我希望能扩大这种合作,让更多的大湾区科学家参与进来。”日前,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罗伯特·博尔威克在致大湾区科学论坛的视频寄语中,向粤港澳科学家发出诚挚邀约。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博尔威克向大湾区科学论坛发来视频寄语。 南方+ 徐昊 拍摄

作为东道主,广东致力于将大湾区科学论坛打造为“共商共享全球科学发展与促进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增进科学共识、促进全球科技合作是论坛的题中之义。

正如白春礼所说:“希望用好广东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国际科学组织广泛凝聚海内外科学家和创新资源的纽带作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事实上,从论坛的议题设置看,论坛聚焦的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网络通信等,不少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领域。专家表示,全球相关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专家、青年科学家以及工商界人士云集大湾区科学论坛,参与研讨、深入交流,将促进各国共享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支点,为构建世界科学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投入达到近3600亿元,“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第2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张燕红
大湾区科学论坛|探讨全球科学趋势 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明日开幕
南方+客户端 2021-12-10 15:35

12月11日,以“探索未来、共享科学”为主题的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将在广州开幕。日前,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塔”为论坛亮灯,向来自全球的超百名与会院士专家表示欢迎。在这场全球科学家盛会上,他们将共同探讨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的影响等重要话题。

大湾区科学论坛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以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为指导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为主办单位,是粤港澳大湾区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

广州塔为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亮灯。 南方+ 徐昊 拍摄

6场分论坛聚焦科技前沿

12月10日,大湾区科学论坛纳米科学分论坛将率先举行。聚焦纳米科学前沿,预计将有高松、王迎军等12名院士作主旨报告,涵盖“纳米技术与再生医学”“OLED技术的机遇与挑战”等尖端课题。

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采用“线上视频+线下参会”形式,将举办1场高规格全体大会、6场分论坛和1场湾区科创峰会特色活动。12月7日,论坛先导活动湾区科创峰会已成功举办,而6场分论坛则分别聚焦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包括纳米科学、生命科学、网络通信、可持续发展、海洋科学以及智能工业软件。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走势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与预警等主题,科学家们将深入探讨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开辟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新路径。

纳米科学分论坛现场。 南方+ 徐昊 拍摄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在视频出席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时曾表示,将把大湾区科学论坛打造成为“科技达沃斯”。

开幕前夕,大湾区科学论坛已受到全球科学界的高度关注。连日来,包括波兰科学院院长耶日·杜辛斯基,法国科学院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博士,南加州大学医学、工程、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史蒂夫·A·凯伊博士等与会科学家纷纷向论坛发来祝贺视频。

大湾区拥有浓郁科学氛围

进入12月以来,从在东莞举办的粤港澳院士峰会,到在横琴、香港、澳门同时举办的大湾区工程师论坛,再到即将开幕的大湾区科学论坛,一系列科技盛会接连落地粤港澳大湾区,这背后是粤港澳三地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开放创新环境、争取更多“从0到1”科学突破的不懈努力。

“针对安全经济型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我们经过多年研发,已掌握部分核心技术,包括准固态铁锂电池模组技术等。”在12月1日开幕的粤港澳院士峰会上,院士专家发布十大创新成果,华中科技大学程时杰院士团队代表在路演中大力推广团队最新成果。

12月1日,粤港澳院士峰会举办院士专家成果对接会。 南方+ 徐昊 拍摄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营造开放包容创新氛围、广纳全国乃至全球科技英才的生动案例。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经过多年建设,目前,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脊梁的大湾区创新资源集聚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表示,粤港澳三地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加1加1远大于3”的效果。

助力大湾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在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科学家的联合研究中,我受益匪浅,未来我希望能扩大这种合作,让更多的大湾区科学家参与进来。”日前,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罗伯特·博尔威克在致大湾区科学论坛的视频寄语中,向粤港澳科学家发出诚挚邀约。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博尔威克向大湾区科学论坛发来视频寄语。 南方+ 徐昊 拍摄

作为东道主,广东致力于将大湾区科学论坛打造为“共商共享全球科学发展与促进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增进科学共识、促进全球科技合作是论坛的题中之义。

正如白春礼所说:“希望用好广东改革开放40多年积累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国际科学组织广泛凝聚海内外科学家和创新资源的纽带作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事实上,从论坛的议题设置看,论坛聚焦的生命科学、纳米科学、网络通信等,不少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领域。专家表示,全球相关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专家、青年科学家以及工商界人士云集大湾区科学论坛,参与研讨、深入交流,将促进各国共享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支点,为构建世界科学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研发投入达到近3600亿元,“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创新指数排行榜第2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4年位居全国首位。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张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