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街道官村社区党委解决江村一街“脏乱差”现象
“三线”整治后的江村一街。

平整的道路、整洁的环境、有序的空中电线、崭新的健身器材和电表电线……近年来,吉大街道官村社区党委以社区议事协商和民生微实事为主要手段,多措并举,持续推进辖区“城中村”江村一街改造升级,为“城中村”注入新活力,迎来新气象。

“三线”整治前的江村一街。

江村一街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周围分布有原官村村民自建房、园林处集体宿舍、政府廉租房等3个居民区,共有75户住户,属于“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技防”的“三无城中村”,基础设施老化、道路老旧失修、空中线路乱搭挂、垃圾乱堆放、社会治安等问题突出,成为环境整治的难点、人居环境提升的堵点、消防安全的隐患点,居民改造意愿十分强烈。但由于规划、用地、资金等问题,城市更新改造难以推动。

官村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抓手,挖掘小区“三员”(辖区党员、网格员、小巷观察员)的力量,逐家逐户走访开展问题调查、改造宣传和意见征集,收集整理包含排污排水不畅、乱搭建、缺乏健身场所、消防安全设施老化、衣被晾晒困难等6类15个问题。官村社区党委与专业团队反复沟通改造可行性,形成由内到外全面升级改造的实施方案。

硬底化修复后的江村一街。

为解决经费来源,社区党委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经费、社区群众专项服务经费,发动白莲洞公园等辖区企业出资支持,先后投入资金近70万元,为江村一街修复破损路面约800平米,开展“三线”整治400米,更换电表电线20户,增设门牌标识牌42块,增设晾衣架1处,增设微型消防站及配备消防设施一批,增设健身器材一批,地下管网全部疏通。同时,官村社区党委联合执法中队、城管、电信、供电、消防部门,先后拆除临时建筑物11间共196平方米。  

近期,随着民生微实事江村一街硬底化工程的顺利完成,该区域的外观改造升级迎来尾声,实实在在的改造成果让“城中村”的居民乐开颜。

硬底化修复前的江村一街。

作为已建成40年的老旧居住区,江村一街居民长期缺乏主动参与小区管理的意识。为维护改造成果,充分调动居民“主人翁”精神,官村社区党委先后组织居民议事协商18次,调动党员和居民31人,共同商讨如何选址垃圾分类点、如何设置村口无障碍通道、排污管道具体位置和走向以及家门口绿化带打造等改造方案,逐步形成了“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改造模式,将“要我改”变成了“我要改”。社区党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居民互相监督、融合辖区资源,持续强化老旧小区“自造血”能力,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实现老旧小区管理可持续。

此次江村一街整体提升改造,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地下后地面、先功能后景观”的原则,从民生微实事项目找到突破口,切实提升居住环境、提高居民满意度,得到小区居民的认可。

文字:纪瑾 图片:曾遥 编辑:陈国超 责任编辑:杨桦
吉大街道官村社区党委解决江村一街“脏乱差”现象
观海融媒 2021-08-29 00:04
“三线”整治后的江村一街。

平整的道路、整洁的环境、有序的空中电线、崭新的健身器材和电表电线……近年来,吉大街道官村社区党委以社区议事协商和民生微实事为主要手段,多措并举,持续推进辖区“城中村”江村一街改造升级,为“城中村”注入新活力,迎来新气象。

“三线”整治前的江村一街。

江村一街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周围分布有原官村村民自建房、园林处集体宿舍、政府廉租房等3个居民区,共有75户住户,属于“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技防”的“三无城中村”,基础设施老化、道路老旧失修、空中线路乱搭挂、垃圾乱堆放、社会治安等问题突出,成为环境整治的难点、人居环境提升的堵点、消防安全的隐患点,居民改造意愿十分强烈。但由于规划、用地、资金等问题,城市更新改造难以推动。

官村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抓手,挖掘小区“三员”(辖区党员、网格员、小巷观察员)的力量,逐家逐户走访开展问题调查、改造宣传和意见征集,收集整理包含排污排水不畅、乱搭建、缺乏健身场所、消防安全设施老化、衣被晾晒困难等6类15个问题。官村社区党委与专业团队反复沟通改造可行性,形成由内到外全面升级改造的实施方案。

硬底化修复后的江村一街。

为解决经费来源,社区党委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经费、社区群众专项服务经费,发动白莲洞公园等辖区企业出资支持,先后投入资金近70万元,为江村一街修复破损路面约800平米,开展“三线”整治400米,更换电表电线20户,增设门牌标识牌42块,增设晾衣架1处,增设微型消防站及配备消防设施一批,增设健身器材一批,地下管网全部疏通。同时,官村社区党委联合执法中队、城管、电信、供电、消防部门,先后拆除临时建筑物11间共196平方米。  

近期,随着民生微实事江村一街硬底化工程的顺利完成,该区域的外观改造升级迎来尾声,实实在在的改造成果让“城中村”的居民乐开颜。

硬底化修复前的江村一街。

作为已建成40年的老旧居住区,江村一街居民长期缺乏主动参与小区管理的意识。为维护改造成果,充分调动居民“主人翁”精神,官村社区党委先后组织居民议事协商18次,调动党员和居民31人,共同商讨如何选址垃圾分类点、如何设置村口无障碍通道、排污管道具体位置和走向以及家门口绿化带打造等改造方案,逐步形成了“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改造模式,将“要我改”变成了“我要改”。社区党委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居民互相监督、融合辖区资源,持续强化老旧小区“自造血”能力,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实现老旧小区管理可持续。

此次江村一街整体提升改造,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地下后地面、先功能后景观”的原则,从民生微实事项目找到突破口,切实提升居住环境、提高居民满意度,得到小区居民的认可。

文字:纪瑾 图片:曾遥 编辑:陈国超 责任编辑:杨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