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渔女之父”潘鹤去世 一生传奇 与珠海有抹不掉的情缘
观海融媒 2020-11-22 19:48:00

痛惜!“最懂珠海渔女”的他,走了!

记者从潘鹤之子潘奋处获悉,著名雕塑家、“珠海渔女之父”潘鹤今天上午十时许,在广州因病去世,享年95岁。

潘鹤

一生写满传奇、载誉无数,屡获国家级最高奖项的潘鹤先生,早在1979就与珠海结缘。

随后带领团队创作珠海渔女,被称为“珠海渔女之父”。

今年7月,潘鹤儿子潘奋代表父亲接受珠海传媒集团“特区40年· 见证者”系列报道第一期采访时曾强调,父亲与珠海有抹不掉的情缘,珠海渔女,既开创中国大型海滨雕塑先河,同时也是潘鹤先生融入个人情感的一部特殊作品。

潘鹤父子

人物档案

潘鹤是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大师、全国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具有杰出贡献的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广州解放纪念碑》等。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潘鹤创作了100多座大型户外雕塑,分布在国内外68个城市,60多件中型雕塑也被国家级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屡获国家级最高奖项。

《艰苦岁月》
《开荒牛》

一生作品 始终紧扣国家发展时代脉搏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雕塑家,潘鹤的作品始终紧扣国家发展的时代脉搏。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伴随着城市文化建设的步伐,潘鹤先后创作了以《珠海渔女》《开荒牛》为代表的一系列城市雕塑,成为珠海、深圳、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象征。

《珠海渔女》

潘鹤是“岭南雕塑”的代表人物,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在艺术形式上强调“解放思想,别出新意”,善于寻找形式与主题之间“完美的结合点”,这也是岭南风格雕塑的典型特征。

与此同时,潘鹤在雕塑教育中也是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善于求变,在他的带领下,广州美术学院这块沃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雕塑名家,成为广东乃至全中国雕塑人才的摇篮。

开创中国大型海滨雕塑先河

在接受专访时,潘奋曾表示,珠海渔女的创作,无论是对于潘鹤先生,还是中国雕塑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珠海原来设想在拱北建设城徽,方案被推翻,后来决定在香炉湾畔建设,雕塑草图初期几乎全是男人形象。”潘奋回忆,当时,父亲觉得珠海是一座具有渔业基础的城市,可以通过女性渔民的形象来代表珠海。这一设计在立意上颇有讲究,用一个神话爱情故事,去打造“浪漫”的文化符号。

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内的珠海渔女

然而,在珠海做大型户外雕塑的设想遭到不少人反对,“更有人直指做石头女人有伤风化。”潘奋展示着父亲最初做的渔女模型。

所幸的是,珠海政府敢于创新的决心让项目得以推进。1982年,珠海渔女完工,她手戴玉镯、颈配珍珠、身披渔网,面带微笑托举着明珠,含情脉脉地欢迎四面八方游客的到来。雕塑高8.69米,重量达10吨,用花岗岩分70件组合而成,在当时可谓是巨型雕塑,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珠海渔女的建设,不单是为珠海创造了地标,对全国雕塑界同样有里程碑的意义。”潘奋评价道,“这是父亲最在意的一段历程,既开创了中国大型海滨雕塑的先河,同时也为城市雕塑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从一座雕塑看一座城市。“从石景山石雕到珠海渔女,人们不难看出当年珠海特区白手起家的创业热情和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潘奋接受采访时表示。

与珠海有抹不掉的情缘

在业界看来, 珠海渔女是一件构思巧妙且与城市环境相得益彰的作品。而潘奋曾揭秘称,对父亲而言,它还是一件融入个人深刻情感的作品。

“珠海渔女的创造灵感,还联系着父亲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潘奋表示,潘家与珠海,有着抹不掉的缘分。

记者还了解到,潘家父子在珠海的创作远不止珠海渔女。据了解,1986年,为珠海创作第一尊杨匏安烈士塑像;1996年,潘鹤潘奋父子在平沙创作大型雕塑《雁落平沙》;1999年,潘鹤在珠海淇澳岛创作了9.9米高的雕塑《重逢》;2015年,潘鹤潘奋父子为斗门创作城市雕塑《母亲河》……

“既是珠海城市雕塑的创作者,也是珠海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潘奋表示,父亲和自己,与珠海都有着抹不掉的情缘。

潘奋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父亲到了晚年,记不得当年点滴。可只要来到艺术馆,坐在轮椅上的潘鹤就爱来到珠海渔女雕像前,听儿子述说渔女的创作故事。

文字:卢展晴 图片:徐柏希 视频:剪辑 陈禹峰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