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存在“三低一高”现象,即诊断率低、治疗率低、长期药物治疗依从性低、发病率高。对于该疾病,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丛丽表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而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自然老化现象。即使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经过规范治疗后,也可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
据介绍,中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32%。在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遭受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0岁之后,人体开始慢慢丢失骨量,骨骼将会‘断崖式’衰老,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骨量流失更快。”丛丽表示,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比男性高的原因主要是男性在青年阶段达到的骨量峰值比女性高,此外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5—10年呈现快速的骨丢失状态。因此,40岁以上的人群更要重视骨骼健康,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即使有症状也不明显。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之一,丛丽建议市民40岁后开始定期检查骨密度,其中40—50岁人群每2—3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绝经后的女性尤其要查。
丛丽提醒,如果发现骨量已经轻微减少,除生活方式干预外,还应加强锻炼,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的摄入,并定期进行骨密度随访,以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量正常的市民日常可以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钙质,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牛奶、豆浆、虾皮、虾酱、深绿色蔬菜等。但需要注意,大量喝骨头汤补钙是错误的方式,骨头中的钙往往难以溶解,且骨头汤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和嘌呤,对健康不利。”丛丽提醒,对于骨量已经减少的市民而言,除饮食摄入外,通常需遵医嘱额外补充钙元素。同时,还要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和肾脏对钙的吸收,促进钙质沉积到骨头上,市民日常可以适量多晒太阳。值得关注的是,老年人还应定期检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如果该指标水平明显下降,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存在“三低一高”现象,即诊断率低、治疗率低、长期药物治疗依从性低、发病率高。对于该疾病,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主任丛丽表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而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自然老化现象。即使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在经过规范治疗后,也可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
据介绍,中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32%。在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遭受骨质疏松性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40岁之后,人体开始慢慢丢失骨量,骨骼将会‘断崖式’衰老,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骨量流失更快。”丛丽表示,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比男性高的原因主要是男性在青年阶段达到的骨量峰值比女性高,此外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5—10年呈现快速的骨丢失状态。因此,40岁以上的人群更要重视骨骼健康,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起病隐匿,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即使有症状也不明显。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之一,丛丽建议市民40岁后开始定期检查骨密度,其中40—50岁人群每2—3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绝经后的女性尤其要查。
丛丽提醒,如果发现骨量已经轻微减少,除生活方式干预外,还应加强锻炼,并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的摄入,并定期进行骨密度随访,以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骨量正常的市民日常可以从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钙质,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牛奶、豆浆、虾皮、虾酱、深绿色蔬菜等。但需要注意,大量喝骨头汤补钙是错误的方式,骨头中的钙往往难以溶解,且骨头汤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和嘌呤,对健康不利。”丛丽提醒,对于骨量已经减少的市民而言,除饮食摄入外,通常需遵医嘱额外补充钙元素。同时,还要补充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和肾脏对钙的吸收,促进钙质沉积到骨头上,市民日常可以适量多晒太阳。值得关注的是,老年人还应定期检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如果该指标水平明显下降,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