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秋分时节,珠海市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行。
农民丰收节,是礼赞丰收的节日,是对“三农”工作成就的集中展示。作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斗门辖内的每一寸土地此刻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斗门区正以乡村产业美、村民生活美、村居生态美的阶段性成效,积极探索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品牌,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6月份开始,白蕉海鲈的塘头价逐步上升,目前老鱼(养殖20个月)是14元/斤,新鱼(10个月左右)11.5元/斤。”珠海市海川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川农业”)总经理李志明表示,海川农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白蕉海鲈产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四化”发展之路,带动500多户养殖户致富,同时自有3000多亩标准养殖场,年交易量超2000万斤,年销售额超3亿元。
海川农业的“四化”之路,是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养殖端,“一产”的品质在升级。走进昭信村白蕉海鲈养殖服务站,一块智慧渔业养殖系统大屏映入眼帘。传统的养殖户们,如今靠一部手机、一块智能大屏,就能监测、管理鱼苗成长的全生命周期,让白蕉海鲈品质更优。
生产端,“二产”的价值在跃迁。斗门区以现代工业思路驱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遵循预制菜加工工艺特征,打造普适性强的工业厂房,一批如香港富临、常胜鲍鱼、溢兴食品等创新能力强的预制菜企业竞相涌入,以“二产”激活“一产”。
服务端,“三产”的场景在丰富。2022年,广东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斗门区举办,斗门顺势抢抓“丰收节经济”热度,联合业界举办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全国首倡“年鱼经济”,建设中国年鱼之都,打造“国鲈”品牌。
走进莲洲镇福安村,一栋拔地而起的11层建筑格外醒目,这就是“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这是村里第一栋电梯住宅,妥妥的‘地标’!”福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振业介绍说。
福安村是珠江口地区典型的水上村,可分配宅基地极少,村民建房需求和用地供需矛盾突出。2022年初,斗门区从福安村村民居住保障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集约式居住保障优化村民建房用地方式,启动实施村民公寓建设项目。今年7月1日,村民公寓项目首期第一栋封顶暨二期集中签约仪式举行,项目二期将村民公寓参建对象扩大到相邻的广丰村和耕管村,并在建设成本、贷款方案、物业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权益,目前已完成桩基础施工,预计11月封顶。
在9月19日召开的中共珠海市委九届八次全会上,斗门区委书记苏虎作专题发言时表示,斗门区把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突破口,以健全宅基地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和保障村民居住权益为目标,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其入选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主要做法包括:创新村民住房权益保障机制:相比原有宅基地分配模式,“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土地利用效率提高3倍。首期第一栋参建对象为福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多户村民集体申请宅基地形式联合报建,并参照国有建设用地商品房出让模式,按户区分宅基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做到“一户一证”,成本约2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周边房价。
完善农村建房融资机制:联合商业银行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支持农民宅基地建房的贷款产品“美丽农居贷”,保障村民公寓建设资金来源。
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不能只停留在欢庆的层面,应将这一节日视作调动农民积极性、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动员令。斗门区“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实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增进民生福祉互促并进,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住进“幸福里”,生活越来越幸福。
眼下,在斗门镇金台高速入口-宋城大道-新乡李屋村口沿线两侧,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一期计划改造农房160栋,其中已经开工的有83栋。
农房风貌改造提升项目实施以来,斗门镇认真贯彻落实《珠海经济特区乡村风貌提升条例》和斗门区“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通过“企业+农户、微利+公益”,用绣花功夫“雕琢”乡村新风貌。
斗门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基础上,全镇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将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业态,成为斗门乡村生态美的有效实践。
近年来,斗门区长远谋划、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内水利设施建设、开展田间窝棚整治、农村全域三线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三大革命”……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生态之美。
全国文明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莲江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南门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的石龙村、全国文明村镇的南澳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上洲村和草朗村……一个个有着舒适优渥环境的“网红村落”,成就斗门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生态底色。
9月22日,秋分时节,珠海市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行。
农民丰收节,是礼赞丰收的节日,是对“三农”工作成就的集中展示。作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斗门辖内的每一寸土地此刻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斗门区正以乡村产业美、村民生活美、村居生态美的阶段性成效,积极探索健全实施“百千万工程”体制机制,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推得开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品牌,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6月份开始,白蕉海鲈的塘头价逐步上升,目前老鱼(养殖20个月)是14元/斤,新鱼(10个月左右)11.5元/斤。”珠海市海川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川农业”)总经理李志明表示,海川农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白蕉海鲈产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四化”发展之路,带动500多户养殖户致富,同时自有3000多亩标准养殖场,年交易量超2000万斤,年销售额超3亿元。
海川农业的“四化”之路,是斗门区白蕉海鲈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养殖端,“一产”的品质在升级。走进昭信村白蕉海鲈养殖服务站,一块智慧渔业养殖系统大屏映入眼帘。传统的养殖户们,如今靠一部手机、一块智能大屏,就能监测、管理鱼苗成长的全生命周期,让白蕉海鲈品质更优。
生产端,“二产”的价值在跃迁。斗门区以现代工业思路驱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遵循预制菜加工工艺特征,打造普适性强的工业厂房,一批如香港富临、常胜鲍鱼、溢兴食品等创新能力强的预制菜企业竞相涌入,以“二产”激活“一产”。
服务端,“三产”的场景在丰富。2022年,广东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在斗门区举办,斗门顺势抢抓“丰收节经济”热度,联合业界举办首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全国首倡“年鱼经济”,建设中国年鱼之都,打造“国鲈”品牌。
走进莲洲镇福安村,一栋拔地而起的11层建筑格外醒目,这就是“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项目。“这是村里第一栋电梯住宅,妥妥的‘地标’!”福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振业介绍说。
福安村是珠江口地区典型的水上村,可分配宅基地极少,村民建房需求和用地供需矛盾突出。2022年初,斗门区从福安村村民居住保障实际出发,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探索集约式居住保障优化村民建房用地方式,启动实施村民公寓建设项目。今年7月1日,村民公寓项目首期第一栋封顶暨二期集中签约仪式举行,项目二期将村民公寓参建对象扩大到相邻的广丰村和耕管村,并在建设成本、贷款方案、物业管理等方面享受同等权益,目前已完成桩基础施工,预计11月封顶。
在9月19日召开的中共珠海市委九届八次全会上,斗门区委书记苏虎作专题发言时表示,斗门区把宅基地制度改革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突破口,以健全宅基地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和保障村民居住权益为目标,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形式,其入选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案例。主要做法包括:创新村民住房权益保障机制:相比原有宅基地分配模式,“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土地利用效率提高3倍。首期第一栋参建对象为福安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多户村民集体申请宅基地形式联合报建,并参照国有建设用地商品房出让模式,按户区分宅基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做到“一户一证”,成本约2500元/平方米,远低于周边房价。
完善农村建房融资机制:联合商业银行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支持农民宅基地建房的贷款产品“美丽农居贷”,保障村民公寓建设资金来源。
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不能只停留在欢庆的层面,应将这一节日视作调动农民积极性、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动员令。斗门区“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实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与增进民生福祉互促并进,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住进“幸福里”,生活越来越幸福。
眼下,在斗门镇金台高速入口-宋城大道-新乡李屋村口沿线两侧,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一期计划改造农房160栋,其中已经开工的有83栋。
农房风貌改造提升项目实施以来,斗门镇认真贯彻落实《珠海经济特区乡村风貌提升条例》和斗门区“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通过“企业+农户、微利+公益”,用绣花功夫“雕琢”乡村新风貌。
斗门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基础上,全镇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将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业态,成为斗门乡村生态美的有效实践。
近年来,斗门区长远谋划、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通过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围内水利设施建设、开展田间窝棚整治、农村全域三线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三大革命”……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生态之美。
全国文明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莲江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的南门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的石龙村、全国文明村镇的南澳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上洲村和草朗村……一个个有着舒适优渥环境的“网红村落”,成就斗门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生态底色。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