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前,暨南大学在珠海设立教学点,开创了珠海历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
25年前的今天,珠海市与中山大学签订了《珠海市人民政府 中山大学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珠海拥有了第一所高校。
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珠海高等教育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9月初,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相继开学。
三所985大学、一所211大学集体开学迎新,这在珠海历史上还是首次。
一座常住人口仅有249万人的地级市,却有10所高校在当地办学,其中包括三所985大学、一所211大学。985大学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一;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14万,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楼主不禁感叹:拥有这么多大学,珠海这座城,果然不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美名!
一方面,在校大学生数量约占珠海城市常住人口总量的6%,让“青春之城”活力涌动。
另一方面,顶尖高校吸引汇聚大量优秀人才,为珠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同时,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也为城市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985和211大学是中国高校中的佼佼者,代表着顶尖的学术水平与教育质量。
广东“含名校量”最高的城市,为什么偏偏是珠海?
这个缘起于二十多年前的故事,开启了双向奔赴的新篇章——
珠海的“大学梦”
对教育的重视,自古就是这片土地的优秀传统。
明清时期,珠海的凤池、凤山、金山、和风四大书院闻名遐迩;近代,珠海成为西学东渐的海陆通道。珠海青年容闳、黄宽、黄胜留学欧美,成为中国留学教育的先驱。珠海籍“留美幼童”唐国安更成为清华大学创始人、第一任校长。
珠海的“大学情结”萦绕已久,然而,直至珠海经济特区建立快20年时,高等教育在珠海仍是一片空白。
为了实现“大学梦”,20世纪90年代末,周边城市都在招商引资,大办工业园区,彼时的珠海却另辟蹊径地打出了一张“招教引智”牌。
1998年5月,为方便港澳学子求学,暨南大学在珠海设立教学点,开创了珠海历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
为了吸引高校进一步成建制落户珠海,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注重引进,追求所在,所在即是拥有”的创办大学新理念,积极推进“特区+高校”的办学之路。
一时间,各大高校校长云集珠海,大学筹建处的牌子甚至从主城区酒店挂到了郊外住宅楼。
首先与珠海结缘的高校是中山大学。
城市需要高等学府夯实底蕴,大学需要拓展办学空间。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商定:珠海首所高校的校区范围就在唐家!
1999年9月11日,珠海市与中山大学签订了《珠海市人民政府 中山大学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应运而生。
中大携手珠海,这一异地办学模式在全国属于首创,受到各地政府与教育界的多方关注。
1999年9月12日出版的《珠海特区报》用大篇幅的报道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报道中这样写到,“人们欢呼这个素来渴盼名牌大学的城市终于—圆一流大学之梦!
”
02
进击的珠海高校
就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设如火如荼之时,珠海又陆续与全国知名高校成功牵手,开启一段合作佳话。
2000年10月,珠海市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的协议。2001年12月,园区正式奠基并开工建设。2003年7月,按教育部批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02年1月13日,珠海市与吉林大学签订《珠海市人民政府 吉林大学合作建设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转设为珠海科技学院。
2004年3月9日,香港浸会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珠海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这是首家内地与香港合办的大学。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北京理工大学为办学主体,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正式成立。
2009年4月,作为暨南大学的办学延伸,暨南大学实施校区化改革,暨南大学珠海学院更名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加上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校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短短十年时间,就有10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落户珠海,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到了2010年,珠海全日制在校高校大学生突破10万人。
在灵活多元办学体制下,珠海初步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层次齐全,应用型学科众多,教学科研资源彼此共享和高度开放的人才培养高地。
但珠海高校的“进击之路”并未停止。
2017年8月,广东省、珠海市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签署《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协议》,支持北师大建设珠海校区,实现珠海分校向珠海校区的转设。
2019年4月8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北师大珠海校区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坚持珠海校区与校本部同水平、同标准的办学定位,实现与现有校区互补借力、错位发展。同年,珠海校区首次招收提前批次公费师范生。这也意味着珠海拥有了第二所985高校。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迈入新征途的珠海,需要更强大的人才与科技支撑。珠海高校的“转型升级”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新机遇。
今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发布公告,调整珠海校区办学定位,规划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规模2万余人。
北理工表示,面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发展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将坚持以“高于本部、快于本部、优于本部”的标准,高质量推进珠海校区建设。
至此珠海拥有了三所985高校!
03
双向奔赴的“下半场”
三所985高校在珠海办学,究竟办得怎么样?今年高考录取分数可见一斑。
2024年高考普通类(历史),北师大珠海校区以投档最低分620分、投档最低排位1109,位居广东省第一。中山大学位居第二,投档最低分615分,投档最低排位1439。
首次招生的北理工珠海校区更是“王炸开局”,高考普通类(物理)投档最低分665分,投档最低排位1031,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7月1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会见了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校长于吉红,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校长姜澜,就进一步深化省校合作、携手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黄坤明强调,广东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北师大、北理工办好珠海校区;珠海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把办好两个校区作为大事全力支持好保障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教育科技人才基础。
程建平、张军表示,两校将以珠海校区的建设发展带动省校不断深化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领域合作,推动更多优秀毕业生和校友到广东就业创业、成长成才,努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引领和智力支撑。
回溯过往,珠海在引进高水平大学的历程中,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展望未来,要打造大湾区人才与创新高地,更需要“质”的蜕变。
这些大学抢抓大湾区建设的机遇风口,带着“双一流”品牌与资源落户珠海,未来会给珠海带来怎样的改变?
更高的办学水平、更优质的师资生源、更完善的硬件条件、更具创新性的产学研平台……
除了这些高端要素,在楼主看来,高校还为珠海进一步塑造了活力、青春和创新的城市精神气质,让珠海在城市竞争中更具优势。
新学期,楼主参加了几场在珠高校的开学典礼,感受到了新气象。
今年秋季,北师大珠海校区迎来4400多名学子。学校近年聚焦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建设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持续导入优质师资力量和科研项目,不断推动优秀毕业生和校友到广东就业创业,助力珠海发展。
北理工珠海校区9月7日举行开学典礼。当天,珠海市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支持珠海校区建设的合作协议,珠海高新区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北理工附属实验学校合作协议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科技园、珠海市RISC-V生态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也一同揭牌,校地共建的合作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
今年秋季开学前,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牵头组织的我国印度洋夏季海洋声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了全部科考内容。这是学校科研实力不断提升的体现。目前,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有20个整建制学院(系)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珠海,为珠海科创持续贡献力量。
就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迎接2024级新生同时,“暨南大学科技园”二期也在加速建设中。珠海携手暨大,共同打造“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未来将推动一批战略学科群在珠海落地发展。
新学期,北师港浸大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目前教师团队来自约30个国家和地区,学系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其中9位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再看珠海科技学院,该校今年录取的新生中,有132人过特控线(一本线),同比去年增长幅度超5倍,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
9月6日,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开学典礼上,一位2024级博士生,向楼主表达了这样的期待:“珠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希望借助这里毗邻港澳的优势,积累更多学术经验和科研成果,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正如珠海市委书记陈勇在北理工珠海校区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所提到的那样:
“今天的珠海,是一座开放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希望同学们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学有所成,勇攀高峰,也真诚期待大家学在珠海、留在珠海、扎根珠海,和珠海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启动建设落下的第一捧土,到如今拥有三所985、一所211大学以及一批高水平高等院校,跨越四分之一个世纪,珠海与大学的故事,还在续写新的精彩!
珠海传媒集团推出全新融媒栏目《观海楼》。立足珠海,放眼湾区,集结思辨力量,剖析新闻热点,解码大事要事。登高望远,博见洽闻,观海楼主诚邀大家一起“深读”珠海!
本期楼主:张伟宁编辑:张文单 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赵思华
26年前,暨南大学在珠海设立教学点,开创了珠海历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
25年前的今天,珠海市与中山大学签订了《珠海市人民政府 中山大学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珠海拥有了第一所高校。
走过四分之一个世纪,珠海高等教育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9月初,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相继开学。
三所985大学、一所211大学集体开学迎新,这在珠海历史上还是首次。
一座常住人口仅有249万人的地级市,却有10所高校在当地办学,其中包括三所985大学、一所211大学。985大学数量位居广东省第一;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14万,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楼主不禁感叹:拥有这么多大学,珠海这座城,果然不愧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美名!
一方面,在校大学生数量约占珠海城市常住人口总量的6%,让“青春之城”活力涌动。
另一方面,顶尖高校吸引汇聚大量优秀人才,为珠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同时,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也为城市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985和211大学是中国高校中的佼佼者,代表着顶尖的学术水平与教育质量。
广东“含名校量”最高的城市,为什么偏偏是珠海?
这个缘起于二十多年前的故事,开启了双向奔赴的新篇章——
珠海的“大学梦”
对教育的重视,自古就是这片土地的优秀传统。
明清时期,珠海的凤池、凤山、金山、和风四大书院闻名遐迩;近代,珠海成为西学东渐的海陆通道。珠海青年容闳、黄宽、黄胜留学欧美,成为中国留学教育的先驱。珠海籍“留美幼童”唐国安更成为清华大学创始人、第一任校长。
珠海的“大学情结”萦绕已久,然而,直至珠海经济特区建立快20年时,高等教育在珠海仍是一片空白。
为了实现“大学梦”,20世纪90年代末,周边城市都在招商引资,大办工业园区,彼时的珠海却另辟蹊径地打出了一张“招教引智”牌。
1998年5月,为方便港澳学子求学,暨南大学在珠海设立教学点,开创了珠海历史上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先河。
为了吸引高校进一步成建制落户珠海,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注重引进,追求所在,所在即是拥有”的创办大学新理念,积极推进“特区+高校”的办学之路。
一时间,各大高校校长云集珠海,大学筹建处的牌子甚至从主城区酒店挂到了郊外住宅楼。
首先与珠海结缘的高校是中山大学。
城市需要高等学府夯实底蕴,大学需要拓展办学空间。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商定:珠海首所高校的校区范围就在唐家!
1999年9月11日,珠海市与中山大学签订了《珠海市人民政府 中山大学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应运而生。
中大携手珠海,这一异地办学模式在全国属于首创,受到各地政府与教育界的多方关注。
1999年9月12日出版的《珠海特区报》用大篇幅的报道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报道中这样写到,“人们欢呼这个素来渴盼名牌大学的城市终于—圆一流大学之梦!
”
02
进击的珠海高校
就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建设如火如荼之时,珠海又陆续与全国知名高校成功牵手,开启一段合作佳话。
2000年10月,珠海市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的协议。2001年12月,园区正式奠基并开工建设。2003年7月,按教育部批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教育园区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02年1月13日,珠海市与吉林大学签订《珠海市人民政府 吉林大学合作建设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转设为珠海科技学院。
2004年3月9日,香港浸会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在珠海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这是首家内地与香港合办的大学。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北京理工大学为办学主体,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正式成立。
2009年4月,作为暨南大学的办学延伸,暨南大学实施校区化改革,暨南大学珠海学院更名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加上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珠海校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短短十年时间,就有10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落户珠海,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到了2010年,珠海全日制在校高校大学生突破10万人。
在灵活多元办学体制下,珠海初步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层次齐全,应用型学科众多,教学科研资源彼此共享和高度开放的人才培养高地。
但珠海高校的“进击之路”并未停止。
2017年8月,广东省、珠海市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签署《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协议》,支持北师大建设珠海校区,实现珠海分校向珠海校区的转设。
2019年4月8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北师大珠海校区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坚持珠海校区与校本部同水平、同标准的办学定位,实现与现有校区互补借力、错位发展。同年,珠海校区首次招收提前批次公费师范生。这也意味着珠海拥有了第二所985高校。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迈入新征途的珠海,需要更强大的人才与科技支撑。珠海高校的“转型升级”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新机遇。
今年4月,北京理工大学发布公告,调整珠海校区办学定位,规划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规模2万余人。
北理工表示,面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和粤港澳发展战略,北京理工大学将坚持以“高于本部、快于本部、优于本部”的标准,高质量推进珠海校区建设。
至此珠海拥有了三所985高校!
03
双向奔赴的“下半场”
三所985高校在珠海办学,究竟办得怎么样?今年高考录取分数可见一斑。
2024年高考普通类(历史),北师大珠海校区以投档最低分620分、投档最低排位1109,位居广东省第一。中山大学位居第二,投档最低分615分,投档最低排位1439。
首次招生的北理工珠海校区更是“王炸开局”,高考普通类(物理)投档最低分665分,投档最低排位1031,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7月1日,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会见了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校长于吉红,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校长姜澜,就进一步深化省校合作、携手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黄坤明强调,广东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北师大、北理工办好珠海校区;珠海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把办好两个校区作为大事全力支持好保障好,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教育科技人才基础。
程建平、张军表示,两校将以珠海校区的建设发展带动省校不断深化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领域合作,推动更多优秀毕业生和校友到广东就业创业、成长成才,努力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引领和智力支撑。
回溯过往,珠海在引进高水平大学的历程中,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展望未来,要打造大湾区人才与创新高地,更需要“质”的蜕变。
这些大学抢抓大湾区建设的机遇风口,带着“双一流”品牌与资源落户珠海,未来会给珠海带来怎样的改变?
更高的办学水平、更优质的师资生源、更完善的硬件条件、更具创新性的产学研平台……
除了这些高端要素,在楼主看来,高校还为珠海进一步塑造了活力、青春和创新的城市精神气质,让珠海在城市竞争中更具优势。
新学期,楼主参加了几场在珠高校的开学典礼,感受到了新气象。
今年秋季,北师大珠海校区迎来4400多名学子。学校近年聚焦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建设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持续导入优质师资力量和科研项目,不断推动优秀毕业生和校友到广东就业创业,助力珠海发展。
北理工珠海校区9月7日举行开学典礼。当天,珠海市人民政府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支持珠海校区建设的合作协议,珠海高新区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北理工附属实验学校合作协议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科技园、珠海市RISC-V生态建设人才培养基地也一同揭牌,校地共建的合作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
今年秋季开学前,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牵头组织的我国印度洋夏季海洋声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了全部科考内容。这是学校科研实力不断提升的体现。目前,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有20个整建制学院(系)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一批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珠海,为珠海科创持续贡献力量。
就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迎接2024级新生同时,“暨南大学科技园”二期也在加速建设中。珠海携手暨大,共同打造“研发机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未来将推动一批战略学科群在珠海落地发展。
新学期,北师港浸大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目前教师团队来自约30个国家和地区,学系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其中9位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再看珠海科技学院,该校今年录取的新生中,有132人过特控线(一本线),同比去年增长幅度超5倍,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
9月6日,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开学典礼上,一位2024级博士生,向楼主表达了这样的期待:“珠海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希望借助这里毗邻港澳的优势,积累更多学术经验和科研成果,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正如珠海市委书记陈勇在北理工珠海校区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所提到的那样:
“今天的珠海,是一座开放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为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希望同学们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学有所成,勇攀高峰,也真诚期待大家学在珠海、留在珠海、扎根珠海,和珠海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从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启动建设落下的第一捧土,到如今拥有三所985、一所211大学以及一批高水平高等院校,跨越四分之一个世纪,珠海与大学的故事,还在续写新的精彩!
珠海传媒集团推出全新融媒栏目《观海楼》。立足珠海,放眼湾区,集结思辨力量,剖析新闻热点,解码大事要事。登高望远,博见洽闻,观海楼主诚邀大家一起“深读”珠海!
本期楼主:张伟宁编辑:张文单 庞晓丹 责任编辑:宋显晖 赵思华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