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观察|卡牌为何成了小学生的“社交密码”?

今年以来,“小马宝莉”卡牌盲盒在小学生间悄然流行起来,日前还有网友声称,这款游戏的高等卡牌曾一度在二手市场上被炒到16万元一张,珠海也有学生花14万元“抽卡”。小小的卡片到底魅力何在?未成年人“集卡成瘾”,盲盒销售该如何规范? 本期的《民生新观察》,邀请中银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合伙人赵鹏绩律师,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共同探讨为何卡牌成了小学生的“社交密码”,如何防止部分经营者挖空心思炒作卡牌,误导消费者、尤其是低年龄段的消费者等问题。

中银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合伙人赵鹏绩律师(中),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左),做客《民生新观察》,共同探讨为何卡牌成了中小学生的“社交密码”。

珠海有小孩购买天价卡牌

近日,网传一款市场售价每张不到2元的品牌卡牌单张在二手交易平台售价16万元的消息引发关注。那么珠海的情况又如何?记者在珠海一些大型商场的精品店和小学周围的文具店调查发现,店里明显位置都摆放着各类卡牌盲盒,每包售价从2元到30元不等,有的盒装卡牌售价甚至达到上百元。目前正值暑假,各小学周围的文具店虽然来消费的学生并不多,但几乎每家商户都有各类卡牌产品售卖,记者随机采访正在购买的小学生,他们告诉记者,如今大部分同学都购买卡牌,而且彼此间还会交换卡牌。

某商家告诉记者,有一个孩子悄悄转了父母14万元去买卡牌。而前来购买卡牌盲盒的孩子们则告诉记者,买回来的卡片会自己收藏,但如果抽到“稀有款”或“大隐藏”,也会考虑在二手平台上高价出售。

卡牌是孩子们的“社交介质”

李勇智认为,爱玩卡牌应该是孩子们的天性,就像我们小时候其实也爱和小朋友一起玩卡牌,只不过当时我们玩的卡牌一般是不需要单独购买的附属产品,而是大人购买其他产品赠品,比如购买干脆面里面附送的抽卡,还有“三国”“西游”等各种各样的卡片,是为了吸引人们购买相关商品而附的赠品,但现在的卡牌是直接被当作商品销售的,他们的“动点”不一样。

赵鹏绩坦言,自己小孩在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阶段也喜欢玩卡牌,据他观察,目前在小朋友中间已经形成男孩玩“奥特曼”卡牌,女孩玩“小马宝莉”卡牌的局面。他认为,孩子们之所以喜欢玩卡牌,一方面是受动画片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交的属性。小朋友们一起交流看动画片感受时,会模仿动画片的动作,慢慢地就有小朋友会买来有关动画片的卡片,并且在小朋友之间交换,卡牌就成了社交的“介质”。

李勇智认为,卡牌的热销主要集中在低龄儿童阶段,卡牌成为小朋友们交友送礼物等方面的选择,另外不排除攀比心理在推动。

卡牌盲盒购买有点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在一些文具店内的卡牌盲盒销售区的销售规则中标注: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购买盲盒产品,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同下购买盲盒产品。但记者留意到,未成年人在独自购买卡牌盲盒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询问和影响。而随机采访的一些未成年人也承认,都是自己购买盲盒产品,并不需要父母陪同来购买;而且也从未关注店里的盲盒购买须知,每次都是过来直接买。

而在线上“抽卡”直播间,都会标注:“未成年人禁止下单”,但基本上形同虚设,在直播购买卡牌过程中,系统会默认为“我已成年”的链接通道,全程没有有效验证年龄的手段。

如何规范“盲盒”销售?

卡牌游戏的“赌”手气、倒卖交换活动,都会给孩子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强烈地吸引孩子,让孩子不断花钱复购,甚至被“套牢”。那么面对卡牌盲盒盛行,家长如何应对?监管如何有效?

李勇智认为,为什么会出现“天价”盲盒卡牌,就是商家利用了不确定性而又有一定的可能去吸引孩子,并利用低龄孩子的懵懂攀比心理而刺激孩子购买,里面有赌博的成分,这不仅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也会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业,值得家长警惕,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

赵鹏绩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一些盲盒经营者在经营时虽然标注了对未成年人购买盲盒卡片的规则,但在实际购买过程中,仍需要消费者和监护人保持警惕。一些商家可能未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或者存在销售人员未询问未成年人实际年龄就售出盲盒的情况。因此,家长和监护人在允许未成年人购买盲盒时,应当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未成年人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则。

他认为,如果商家未遵守《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向未成年人销售盲盒且未获得监护人同意,则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赵鹏绩表示,目前对于盲盒卡牌的购买,线上和线下均存在监管不足的情况。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范指引,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管力度和效果仍有待加强。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盲盒卡牌,避免上当受骗。规范盲盒销售市场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盲盒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和加强社会监督等措施的实施,可以逐步建立起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盲盒市场。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
民生新观察|卡牌为何成了小学生的“社交密码”?

今年以来,“小马宝莉”卡牌盲盒在小学生间悄然流行起来,日前还有网友声称,这款游戏的高等卡牌曾一度在二手市场上被炒到16万元一张,珠海也有学生花14万元“抽卡”。小小的卡片到底魅力何在?未成年人“集卡成瘾”,盲盒销售该如何规范? 本期的《民生新观察》,邀请中银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合伙人赵鹏绩律师,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共同探讨为何卡牌成了小学生的“社交密码”,如何防止部分经营者挖空心思炒作卡牌,误导消费者、尤其是低年龄段的消费者等问题。

中银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合伙人赵鹏绩律师(中),珠海传媒集团首席评论员李勇智(左),做客《民生新观察》,共同探讨为何卡牌成了中小学生的“社交密码”。

珠海有小孩购买天价卡牌

近日,网传一款市场售价每张不到2元的品牌卡牌单张在二手交易平台售价16万元的消息引发关注。那么珠海的情况又如何?记者在珠海一些大型商场的精品店和小学周围的文具店调查发现,店里明显位置都摆放着各类卡牌盲盒,每包售价从2元到30元不等,有的盒装卡牌售价甚至达到上百元。目前正值暑假,各小学周围的文具店虽然来消费的学生并不多,但几乎每家商户都有各类卡牌产品售卖,记者随机采访正在购买的小学生,他们告诉记者,如今大部分同学都购买卡牌,而且彼此间还会交换卡牌。

某商家告诉记者,有一个孩子悄悄转了父母14万元去买卡牌。而前来购买卡牌盲盒的孩子们则告诉记者,买回来的卡片会自己收藏,但如果抽到“稀有款”或“大隐藏”,也会考虑在二手平台上高价出售。

卡牌是孩子们的“社交介质”

李勇智认为,爱玩卡牌应该是孩子们的天性,就像我们小时候其实也爱和小朋友一起玩卡牌,只不过当时我们玩的卡牌一般是不需要单独购买的附属产品,而是大人购买其他产品赠品,比如购买干脆面里面附送的抽卡,还有“三国”“西游”等各种各样的卡片,是为了吸引人们购买相关商品而附的赠品,但现在的卡牌是直接被当作商品销售的,他们的“动点”不一样。

赵鹏绩坦言,自己小孩在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阶段也喜欢玩卡牌,据他观察,目前在小朋友中间已经形成男孩玩“奥特曼”卡牌,女孩玩“小马宝莉”卡牌的局面。他认为,孩子们之所以喜欢玩卡牌,一方面是受动画片影响,另一方面是社交的属性。小朋友们一起交流看动画片感受时,会模仿动画片的动作,慢慢地就有小朋友会买来有关动画片的卡片,并且在小朋友之间交换,卡牌就成了社交的“介质”。

李勇智认为,卡牌的热销主要集中在低龄儿童阶段,卡牌成为小朋友们交友送礼物等方面的选择,另外不排除攀比心理在推动。

卡牌盲盒购买有点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在一些文具店内的卡牌盲盒销售区的销售规则中标注: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得购买盲盒产品,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请在监护人陪同下购买盲盒产品。但记者留意到,未成年人在独自购买卡牌盲盒的过程中没有任何询问和影响。而随机采访的一些未成年人也承认,都是自己购买盲盒产品,并不需要父母陪同来购买;而且也从未关注店里的盲盒购买须知,每次都是过来直接买。

而在线上“抽卡”直播间,都会标注:“未成年人禁止下单”,但基本上形同虚设,在直播购买卡牌过程中,系统会默认为“我已成年”的链接通道,全程没有有效验证年龄的手段。

如何规范“盲盒”销售?

卡牌游戏的“赌”手气、倒卖交换活动,都会给孩子带来新鲜感和刺激感,强烈地吸引孩子,让孩子不断花钱复购,甚至被“套牢”。那么面对卡牌盲盒盛行,家长如何应对?监管如何有效?

李勇智认为,为什么会出现“天价”盲盒卡牌,就是商家利用了不确定性而又有一定的可能去吸引孩子,并利用低龄孩子的懵懂攀比心理而刺激孩子购买,里面有赌博的成分,这不仅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也会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学业,值得家长警惕,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

赵鹏绩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一些盲盒经营者在经营时虽然标注了对未成年人购买盲盒卡片的规则,但在实际购买过程中,仍需要消费者和监护人保持警惕。一些商家可能未严格执行这些规定,或者存在销售人员未询问未成年人实际年龄就售出盲盒的情况。因此,家长和监护人在允许未成年人购买盲盒时,应当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未成年人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则。

他认为,如果商家未遵守《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向未成年人销售盲盒且未获得监护人同意,则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赵鹏绩表示,目前对于盲盒卡牌的购买,线上和线下均存在监管不足的情况。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规范指引,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管力度和效果仍有待加强。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盲盒卡牌,避免上当受骗。规范盲盒销售市场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盲盒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行业自律和加强社会监督等措施的实施,可以逐步建立起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盲盒市场。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