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垛是娘的影子
□ 董国宾
多有作者写柴垛,滚烫的文字童心满满,乡情四溢,抬头可见的瓦楞草,也流淌出化不开的乡愁来。久未归野的我思潮翻滚,情难自抑,于是我也想写柴垛,再去久远的故乡走一趟。
高高的黄土梁上,低矮的屋舍还没长高,几只红嘴雀“喳喳”地闹着,青亮亮的楝树叶抖着薄翅欢欣地起舞。云海里,云朵如洁白的浪花漫卷舒展,青林翠竹在一湾绿水边倾吐心语。夕晖泼洒的时刻,我家的柴垛在土梁一隅不声不语,几只山羊在临风的篱笆墙边作归圈前的小憩。
我离长大还远,一场风的距离捆着我无数的心思。娘还年轻,在第一声开门声中,迎着薄晨走向赖以生存的土地。粗朴的光影里,剩下的事情就是不会低头的树、一年年活在篱笆墙边会说话的牵牛花、天天吵不够的鸡鸭鹅、荒野一样敞开的风门,还有不爱挪步的柴垛和没长大的我来做伴。
太阳升到半空,快活的阳光扑到地面又弹起来,我裹一件被暖阳照醒的小背衫,斜着身子瞧了一眼院墙外长歪的细柳树,一抬脚就来到西墙边的柴垛旁。
柴垛在院子的最西头,不挪窝地待在一天天过掉的时光里,自从娘把它安放在一个安静的归处,它就按自己的方式生息与变老。一天紧过一天的日子里,风多起来,树叶在空中翻卷,黄土梁瘦得只剩下一条细细的肋骨,肋骨上挂着几户人家,一家一户的院门被风吹得一开一合。村西头的一棵树死掉了,无数老不掉的树就扎成堆,聚集在一个叫故土的地方晒太阳,一条条根脉在黄土梁的园子里生生不息地打磨岁月和时光。风能把人刮歪,把瓦片从房顶上打落,但不能把一件件已经做完或未竟的事黄沙一样卷走。天滚着天,月滚着月,年滚着年,浓稠的日子一天天走过去又走过来,乡亲们在一段走不完的路上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们瞪着眼睛看一个个柴垛高起来又瘦下去,瘦下去又高起来,还在四季的阳光下面对一朵花儿微笑。
我家的柴垛还没高过房顶,但垛腰圆硕,一株株禾稞在长满五谷的庄稼地里栉风沐雨,努力长大之后,还要生存得长久和永恒,于是就在一条土路上,我踩着娘的脚印,走进黄土梁,走进娘的影子里。在我家鸡鸭鹅共存的杂乱小院里,柴火层层叠叠相拥在一起,就成了我家的柴垛。从最东头水缸旁蹦上几步,我家高大的柴垛就耸立在眼前,滚了一地梦一样蓬蓬的夏草也没心思瞥上一眼。柴垛顶端摩挲着几片青亮亮的楝树叶,矮小的我目视高空,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年看过的地方,看到尽头就是一辈辈人踩出的一条无尽的路。正在长大的我像一片叶子被一阵风刮走,又被另一阵风刮回来,和几间斑驳的老屋、牛圈、老榆树,还有篱笆墙和柴垛,相约拥挤在同一段时光里御寒和纳凉。一个早晨路旁的树绿了,一个早晨叶子黄落。一个早晨柴垛影子朝西边走,日头偏西时,又回过头来朝东边走。娘日复一日地在庄稼地里锄草捉虫和施肥,娘不知道我家那几只白鸡已从柴垛影子里又走到南墙边,还有一只在鸟鸣嘤嘤的树下饮水。娘还不知道我是在爬满篱笆墙的花丛间嬉闹,还是在柴垛的一小片影子中又蹦又跳。我的世界里,最大的事情就是把今天的时光过好。
我在柴垛侧影中掏出一个洞,蜗居洞中可栖身,侧头可遥望晴碧的天空和穿行的紫燕。日头仍在爬升,柴垛沐在日光中,我将一把把干柴移到柴垛另一边。我一钻进柴垛就隐了行迹,又一个童年的小秘密在柴垛里住下来,村西头村东头的人都不知我的去向。长久地在一个地方踢腿和伸腰,换一下地方,时光就短了一截子。
太阳西斜,柴垛染上金色,柴垛的影子在地面上缓缓拉长,在袅袅炊烟里又悠悠升上天际。远去的柴垛,缠绵着故乡的炊烟,缠绕着果腹的五谷和娘的劳作。一缕缕阳光照出的一小片柴垛的影子,是娘的影子,是父老乡亲不停歇的脚步,是岁月里活着的老榆树和爬上篱笆墙的牵牛花掀起的一波波香气,是故土的一缕情思化作的一行行热泪,温暖地挂在两腮。
童谣入夏梦
□沈贵芳
在一个深深夏夜里,哄完孩子入睡,莫名地想起儿时一串串合辙押韵的童谣,随及那些念念不忘的夏日片段在脑海中展现。
幼时,童谣藏在菱角船划过的深深浅浅的韵脚中。朵朵菱花背日开,菱角又到了收成的时候。父亲抱着幼小的我,划着菱角船,在一簇簇碧叶中穿梭。他动作麻利地提起一株菱茎,翻转过来,摘下藏在底下的成熟菱角,再放回水里。初夏的阳光不热烈但温暖,菱角船晃呀晃,微风作桨,菱香酿酒,不一会儿,我便能进入梦乡。我梦见自己在菱塘中划着小木船,向菱叶更青处漫溯,和小伙伴们嬉戏着,唱着刚学会的童谣:“拍铰刀,铰绫罗,绫罗仔,在深河,深河深河深,一群姿娘在听琴……”水声哗哗,父亲又破水而行,惊扰了我短暂的绿色的梦。
而午睡之时,拥有的往往是最不愿醒的梦。夏日的午后,外婆总会固执地把我撵上床,不让我往外跑。记忆中,外婆总有那么一把蒲扇,轻轻一摇,摇出的就是一串长长的未完的童谣:“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书斋门,未曾开,阿奴哭欲吃油堆……”我听多了,偶尔也跟外婆感叹童谣中孩子的可怜,要吃什么没有什么,然后在长长的童谣中睡去。睡梦中,我偷偷打开门,喊上几个男孩爬到屋后的树上捉蝉。累了,循着“叮叮叮”的敲碗声,跑到街头跟阿伯买了一碗草粿,又厚着脸皮到巷尾同相熟的阿姆讨了一支冰棍,然后,心满意足地迎着暮色中的炊烟回家。
如此的美梦怎么愿意醒来呢?那一回,我一睡就跌进了夏的深渊,直到外婆推了推我,窗外已是玫瑰色的晚霞。外婆笑吟吟地让我望去,桌上竟摆着一碗刚买回来的草粿。那时,我满足地想,我太幸福了,不用像童谣里那些“哭久白白歇”的孩子,长夏的梦啊,竟也能照进现实。
可我最怀念的,还是幕天席地的好梦。夜幕降临,暑气渐消,母亲将院子里泼上水,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去,一家人在月光下做起了手工活。那时的我,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家乡被称为“玩具之都”,只好奇怎么总有组装不完的塑料。我挤在中间,凑一份三分钟的热闹,笨笨的小手弄掉了一地的零件。母亲也不恼,见我耷拉着眼皮,轻轻地推了推我,催我去睡觉。我迷糊地答应着,半醒半睡间,似乎看见母亲搬来竹席,铺在院子的地上,又抱起我,轻轻地把我放平。星若微尘,家人闲话的声音渐渐隐去,只剩母亲的声音温柔如水:“拥啊拥,拥金公,金公做老爹,阿文阿武来担靴……”这一刻,斑驳的土墙不言,幽深的老厝不语,我满载一船星辉,向梦的深处驶去。我总觉得,童谣就是夏夜的留白,空白的地方,是无尽的踏实和温馨。
许多年后,在异乡某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午后,我随口一念的,竟是那些暌违了二十多年的童谣。我才惊觉,这么多年,步履匆匆的我,始终没有忘记那一串串跌入夏梦的童谣,始终没有忘记,那些童谣指引着的故乡的方向……
梦里故乡
□ 李洪
梦里
那一绺稻黄还挂在秋日午后
那一畦红番茄又惊扰了处暑
那两支插在窗隙的炫白鸟羽
仍旧追不上奔跑在山岗的影子
那满树低语的月光
正在问询风动不止的灰发
鸟啼
鸟啼从经过的云端滑落
砸中行囊里
探头张望的方言
多么熟悉啊
像风吹过麦田时
发出的邀约
荷塘诗韵(外一首)
□ 范 军
那一池荷花
一定是黎明前
怒放的
白鹤细长的韵脚
押在了荷塘最温柔的部位
带起的一圈涟漪
荡过了
荷的心事
而荷花
火红的,热烈的,洁净的
氤氲了一首蓬勃的小诗
一位少年手捧诗集
朗朗书声如涟漪荡过水面
书香浸润的意境
胜过那白鹤的构思
万物葱茏而奔放
一池荷的火焰
此刻正照见少年的内心
春梅
才思慢了一拍
一首冬天的诗
押上了春天的韵
意境
就是暖阳了吧
自此,我的诗里
文字倒伏
惟有意象明朗
露珠跳跃
燕子呢喃
一只蚂蚁沿着一根
湿漉漉的枝条攀援
有些触动,瞬间的遇见
亦即永恒
回 家(外一首)
□ 庞步高
我看见去年的月亮
挂在今夜的树梢上
用皎洁的明眸
凝视遍地的乡愁
耳畔依稀流淌
那首萨克斯名曲
沿着母亲零乱的白发
从乡村走向城市
仿佛放飞的风筝
我知道,无论走得再远
也走不出母亲那根长长
的心绳
夏夜的乐章
青蛙把欢乐唱给田野
我把欢乐写成诗
倚窗的香樟树在读
夏夜的风在读
屋檐下的风铃叮当响
用诗泡一壶佳酿
牵牛花读我的眼睛
月亮读我的微笑
醉了我
醉了月亮
醉了荷塘的蛙鸣
清汤有味在伏天
□ 马亚伟
伏天我们尤爱凉食,凉面、凉粉、凉皮、凉拌菜,餐桌的底色变成了“凉”。雪糕是每天必吃的,西瓜、桃子从冰箱拿出来就大快朵颐。伏天吃凉食确实舒爽,解暑降温,凉食下肚好像整个世界都清凉了。可是,凡事太过则有害。凉食吃太多,肠胃会受损伤。我的母亲深谙其中道理,所以她经常在伏天为我们做清汤。
我们小时候,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不过伏天是最有福气的,田里的瓜果蔬菜大批大批成熟,不会担心饿肚子了。母亲最善于就地取材,顺手从墙根摘根丝瓜,立马来个丝瓜汤。我小时候,伏天喝过太多清汤:丝瓜汤,黄瓜汤,苦瓜汤,菜瓜汤。做好的清汤放到温热,然后一口气喝上一大碗,顿时觉得被凉食伤害的肠胃浸满了温润之气,身心都在被慢慢修复,特别熨帖。
现在想来,小时候的清汤味道实在说不上好。那时调料、配料有限,做出的汤菜味道怎会好?如今物质极为丰富,炮制一道美味的清汤给家人,来慰藉伏天的苦涩,未尝不是最佳选择。那天我做了一道西红柿虾仁鸡蛋汤,做法非常简单。这道菜的关键是食材要少,汤要多,才能做出清汤的效果。虾仁洗净,西红柿切好备用。然后炝锅炒一下西红柿,翻炒之后,加入多量清水,煮开后倒入虾仁。煮上几分钟后,倒入蛋液。最后放入盐、香油等调料,即可盛入碗中。这样一碗清汤,看着清爽,喝着可口。
伏天的清汤有很多种,青菜豆腐汤,丝瓜鸡蛋汤,诸如此类,端上餐桌一定会大受欢迎。我做清汤的时候,喜欢放几滴香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汤的味道,会被香油激发出来,喝起来格外耐品咂。爱人喜欢趁热喝,如今室内有空调,趁热喝也无妨。汤还有些烫嘴,他一点点吸溜着汤,吸一口还要咂咂嘴巴,很享受的样子。我则喜欢把清汤放到温度合适,然后端起碗来一饮而尽。爱人说,这种有“冲击力”的喝汤方法,根本喝不出汤的味道,辜负了这么好喝的汤。而后,我渐渐受到爱人的影响,学会了慢慢品味一道清汤。慢品清汤,细享美味。一个家庭的幸福,在于有人洗手做汤羹,有人懂得欣赏和品味。全家人享受着一汤一饭的幸福,浓浓的深情融汇在清汤之中。
伏天做清汤,关键在于一个“清”字。这个清是清淡、清爽的意思,也可以说跟“浓”是反义词。伏天的清汤,不可太过味重浓稠,否则就失去了清汤的意义。清汤还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清汤类似炎热中的清凉、浮华中的平淡,似是起到一种荡涤作用,可以让我们享受到苏轼所说的“清欢之味”。苏轼那么爱吃肉的人,把肉菜做到了极致,可他还是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他说的清欢之味,就是蓼茸蒿笋之类的菜蔬之味。这种味道淡,却是至味。炎热的伏天,用热汤暖肠胃,帮助肠胃恢复功能。而且热汤喝下去,出一身透汗,感觉比吃凉食还舒服,这也算是“以热攻热”的方法吧。炎热的时候,凉与热的摄取也要达到平衡。平衡不仅仅是饮食之道,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图片:钟凡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帅云
柴垛是娘的影子
□ 董国宾
多有作者写柴垛,滚烫的文字童心满满,乡情四溢,抬头可见的瓦楞草,也流淌出化不开的乡愁来。久未归野的我思潮翻滚,情难自抑,于是我也想写柴垛,再去久远的故乡走一趟。
高高的黄土梁上,低矮的屋舍还没长高,几只红嘴雀“喳喳”地闹着,青亮亮的楝树叶抖着薄翅欢欣地起舞。云海里,云朵如洁白的浪花漫卷舒展,青林翠竹在一湾绿水边倾吐心语。夕晖泼洒的时刻,我家的柴垛在土梁一隅不声不语,几只山羊在临风的篱笆墙边作归圈前的小憩。
我离长大还远,一场风的距离捆着我无数的心思。娘还年轻,在第一声开门声中,迎着薄晨走向赖以生存的土地。粗朴的光影里,剩下的事情就是不会低头的树、一年年活在篱笆墙边会说话的牵牛花、天天吵不够的鸡鸭鹅、荒野一样敞开的风门,还有不爱挪步的柴垛和没长大的我来做伴。
太阳升到半空,快活的阳光扑到地面又弹起来,我裹一件被暖阳照醒的小背衫,斜着身子瞧了一眼院墙外长歪的细柳树,一抬脚就来到西墙边的柴垛旁。
柴垛在院子的最西头,不挪窝地待在一天天过掉的时光里,自从娘把它安放在一个安静的归处,它就按自己的方式生息与变老。一天紧过一天的日子里,风多起来,树叶在空中翻卷,黄土梁瘦得只剩下一条细细的肋骨,肋骨上挂着几户人家,一家一户的院门被风吹得一开一合。村西头的一棵树死掉了,无数老不掉的树就扎成堆,聚集在一个叫故土的地方晒太阳,一条条根脉在黄土梁的园子里生生不息地打磨岁月和时光。风能把人刮歪,把瓦片从房顶上打落,但不能把一件件已经做完或未竟的事黄沙一样卷走。天滚着天,月滚着月,年滚着年,浓稠的日子一天天走过去又走过来,乡亲们在一段走不完的路上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们瞪着眼睛看一个个柴垛高起来又瘦下去,瘦下去又高起来,还在四季的阳光下面对一朵花儿微笑。
我家的柴垛还没高过房顶,但垛腰圆硕,一株株禾稞在长满五谷的庄稼地里栉风沐雨,努力长大之后,还要生存得长久和永恒,于是就在一条土路上,我踩着娘的脚印,走进黄土梁,走进娘的影子里。在我家鸡鸭鹅共存的杂乱小院里,柴火层层叠叠相拥在一起,就成了我家的柴垛。从最东头水缸旁蹦上几步,我家高大的柴垛就耸立在眼前,滚了一地梦一样蓬蓬的夏草也没心思瞥上一眼。柴垛顶端摩挲着几片青亮亮的楝树叶,矮小的我目视高空,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些年看过的地方,看到尽头就是一辈辈人踩出的一条无尽的路。正在长大的我像一片叶子被一阵风刮走,又被另一阵风刮回来,和几间斑驳的老屋、牛圈、老榆树,还有篱笆墙和柴垛,相约拥挤在同一段时光里御寒和纳凉。一个早晨路旁的树绿了,一个早晨叶子黄落。一个早晨柴垛影子朝西边走,日头偏西时,又回过头来朝东边走。娘日复一日地在庄稼地里锄草捉虫和施肥,娘不知道我家那几只白鸡已从柴垛影子里又走到南墙边,还有一只在鸟鸣嘤嘤的树下饮水。娘还不知道我是在爬满篱笆墙的花丛间嬉闹,还是在柴垛的一小片影子中又蹦又跳。我的世界里,最大的事情就是把今天的时光过好。
我在柴垛侧影中掏出一个洞,蜗居洞中可栖身,侧头可遥望晴碧的天空和穿行的紫燕。日头仍在爬升,柴垛沐在日光中,我将一把把干柴移到柴垛另一边。我一钻进柴垛就隐了行迹,又一个童年的小秘密在柴垛里住下来,村西头村东头的人都不知我的去向。长久地在一个地方踢腿和伸腰,换一下地方,时光就短了一截子。
太阳西斜,柴垛染上金色,柴垛的影子在地面上缓缓拉长,在袅袅炊烟里又悠悠升上天际。远去的柴垛,缠绵着故乡的炊烟,缠绕着果腹的五谷和娘的劳作。一缕缕阳光照出的一小片柴垛的影子,是娘的影子,是父老乡亲不停歇的脚步,是岁月里活着的老榆树和爬上篱笆墙的牵牛花掀起的一波波香气,是故土的一缕情思化作的一行行热泪,温暖地挂在两腮。
童谣入夏梦
□沈贵芳
在一个深深夏夜里,哄完孩子入睡,莫名地想起儿时一串串合辙押韵的童谣,随及那些念念不忘的夏日片段在脑海中展现。
幼时,童谣藏在菱角船划过的深深浅浅的韵脚中。朵朵菱花背日开,菱角又到了收成的时候。父亲抱着幼小的我,划着菱角船,在一簇簇碧叶中穿梭。他动作麻利地提起一株菱茎,翻转过来,摘下藏在底下的成熟菱角,再放回水里。初夏的阳光不热烈但温暖,菱角船晃呀晃,微风作桨,菱香酿酒,不一会儿,我便能进入梦乡。我梦见自己在菱塘中划着小木船,向菱叶更青处漫溯,和小伙伴们嬉戏着,唱着刚学会的童谣:“拍铰刀,铰绫罗,绫罗仔,在深河,深河深河深,一群姿娘在听琴……”水声哗哗,父亲又破水而行,惊扰了我短暂的绿色的梦。
而午睡之时,拥有的往往是最不愿醒的梦。夏日的午后,外婆总会固执地把我撵上床,不让我往外跑。记忆中,外婆总有那么一把蒲扇,轻轻一摇,摇出的就是一串长长的未完的童谣:“天顶一粒星,地下开书斋,书斋门,未曾开,阿奴哭欲吃油堆……”我听多了,偶尔也跟外婆感叹童谣中孩子的可怜,要吃什么没有什么,然后在长长的童谣中睡去。睡梦中,我偷偷打开门,喊上几个男孩爬到屋后的树上捉蝉。累了,循着“叮叮叮”的敲碗声,跑到街头跟阿伯买了一碗草粿,又厚着脸皮到巷尾同相熟的阿姆讨了一支冰棍,然后,心满意足地迎着暮色中的炊烟回家。
如此的美梦怎么愿意醒来呢?那一回,我一睡就跌进了夏的深渊,直到外婆推了推我,窗外已是玫瑰色的晚霞。外婆笑吟吟地让我望去,桌上竟摆着一碗刚买回来的草粿。那时,我满足地想,我太幸福了,不用像童谣里那些“哭久白白歇”的孩子,长夏的梦啊,竟也能照进现实。
可我最怀念的,还是幕天席地的好梦。夜幕降临,暑气渐消,母亲将院子里泼上水,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去,一家人在月光下做起了手工活。那时的我,自然不知道自己的家乡被称为“玩具之都”,只好奇怎么总有组装不完的塑料。我挤在中间,凑一份三分钟的热闹,笨笨的小手弄掉了一地的零件。母亲也不恼,见我耷拉着眼皮,轻轻地推了推我,催我去睡觉。我迷糊地答应着,半醒半睡间,似乎看见母亲搬来竹席,铺在院子的地上,又抱起我,轻轻地把我放平。星若微尘,家人闲话的声音渐渐隐去,只剩母亲的声音温柔如水:“拥啊拥,拥金公,金公做老爹,阿文阿武来担靴……”这一刻,斑驳的土墙不言,幽深的老厝不语,我满载一船星辉,向梦的深处驶去。我总觉得,童谣就是夏夜的留白,空白的地方,是无尽的踏实和温馨。
许多年后,在异乡某个闷热得难以入睡的午后,我随口一念的,竟是那些暌违了二十多年的童谣。我才惊觉,这么多年,步履匆匆的我,始终没有忘记那一串串跌入夏梦的童谣,始终没有忘记,那些童谣指引着的故乡的方向……
梦里故乡
□ 李洪
梦里
那一绺稻黄还挂在秋日午后
那一畦红番茄又惊扰了处暑
那两支插在窗隙的炫白鸟羽
仍旧追不上奔跑在山岗的影子
那满树低语的月光
正在问询风动不止的灰发
鸟啼
鸟啼从经过的云端滑落
砸中行囊里
探头张望的方言
多么熟悉啊
像风吹过麦田时
发出的邀约
荷塘诗韵(外一首)
□ 范 军
那一池荷花
一定是黎明前
怒放的
白鹤细长的韵脚
押在了荷塘最温柔的部位
带起的一圈涟漪
荡过了
荷的心事
而荷花
火红的,热烈的,洁净的
氤氲了一首蓬勃的小诗
一位少年手捧诗集
朗朗书声如涟漪荡过水面
书香浸润的意境
胜过那白鹤的构思
万物葱茏而奔放
一池荷的火焰
此刻正照见少年的内心
春梅
才思慢了一拍
一首冬天的诗
押上了春天的韵
意境
就是暖阳了吧
自此,我的诗里
文字倒伏
惟有意象明朗
露珠跳跃
燕子呢喃
一只蚂蚁沿着一根
湿漉漉的枝条攀援
有些触动,瞬间的遇见
亦即永恒
回 家(外一首)
□ 庞步高
我看见去年的月亮
挂在今夜的树梢上
用皎洁的明眸
凝视遍地的乡愁
耳畔依稀流淌
那首萨克斯名曲
沿着母亲零乱的白发
从乡村走向城市
仿佛放飞的风筝
我知道,无论走得再远
也走不出母亲那根长长
的心绳
夏夜的乐章
青蛙把欢乐唱给田野
我把欢乐写成诗
倚窗的香樟树在读
夏夜的风在读
屋檐下的风铃叮当响
用诗泡一壶佳酿
牵牛花读我的眼睛
月亮读我的微笑
醉了我
醉了月亮
醉了荷塘的蛙鸣
清汤有味在伏天
□ 马亚伟
伏天我们尤爱凉食,凉面、凉粉、凉皮、凉拌菜,餐桌的底色变成了“凉”。雪糕是每天必吃的,西瓜、桃子从冰箱拿出来就大快朵颐。伏天吃凉食确实舒爽,解暑降温,凉食下肚好像整个世界都清凉了。可是,凡事太过则有害。凉食吃太多,肠胃会受损伤。我的母亲深谙其中道理,所以她经常在伏天为我们做清汤。
我们小时候,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不过伏天是最有福气的,田里的瓜果蔬菜大批大批成熟,不会担心饿肚子了。母亲最善于就地取材,顺手从墙根摘根丝瓜,立马来个丝瓜汤。我小时候,伏天喝过太多清汤:丝瓜汤,黄瓜汤,苦瓜汤,菜瓜汤。做好的清汤放到温热,然后一口气喝上一大碗,顿时觉得被凉食伤害的肠胃浸满了温润之气,身心都在被慢慢修复,特别熨帖。
现在想来,小时候的清汤味道实在说不上好。那时调料、配料有限,做出的汤菜味道怎会好?如今物质极为丰富,炮制一道美味的清汤给家人,来慰藉伏天的苦涩,未尝不是最佳选择。那天我做了一道西红柿虾仁鸡蛋汤,做法非常简单。这道菜的关键是食材要少,汤要多,才能做出清汤的效果。虾仁洗净,西红柿切好备用。然后炝锅炒一下西红柿,翻炒之后,加入多量清水,煮开后倒入虾仁。煮上几分钟后,倒入蛋液。最后放入盐、香油等调料,即可盛入碗中。这样一碗清汤,看着清爽,喝着可口。
伏天的清汤有很多种,青菜豆腐汤,丝瓜鸡蛋汤,诸如此类,端上餐桌一定会大受欢迎。我做清汤的时候,喜欢放几滴香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汤的味道,会被香油激发出来,喝起来格外耐品咂。爱人喜欢趁热喝,如今室内有空调,趁热喝也无妨。汤还有些烫嘴,他一点点吸溜着汤,吸一口还要咂咂嘴巴,很享受的样子。我则喜欢把清汤放到温度合适,然后端起碗来一饮而尽。爱人说,这种有“冲击力”的喝汤方法,根本喝不出汤的味道,辜负了这么好喝的汤。而后,我渐渐受到爱人的影响,学会了慢慢品味一道清汤。慢品清汤,细享美味。一个家庭的幸福,在于有人洗手做汤羹,有人懂得欣赏和品味。全家人享受着一汤一饭的幸福,浓浓的深情融汇在清汤之中。
伏天做清汤,关键在于一个“清”字。这个清是清淡、清爽的意思,也可以说跟“浓”是反义词。伏天的清汤,不可太过味重浓稠,否则就失去了清汤的意义。清汤还有什么意义?我觉得清汤类似炎热中的清凉、浮华中的平淡,似是起到一种荡涤作用,可以让我们享受到苏轼所说的“清欢之味”。苏轼那么爱吃肉的人,把肉菜做到了极致,可他还是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他说的清欢之味,就是蓼茸蒿笋之类的菜蔬之味。这种味道淡,却是至味。炎热的伏天,用热汤暖肠胃,帮助肠胃恢复功能。而且热汤喝下去,出一身透汗,感觉比吃凉食还舒服,这也算是“以热攻热”的方法吧。炎热的时候,凉与热的摄取也要达到平衡。平衡不仅仅是饮食之道,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图片:钟凡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帅云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