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家园(2024年7月14日)

雨中的黄泥
□ 李春鹏

雨小了些。没有贴岸的湍急水流,没有临河那一排大柳树,没有一级一级缓缓上升的宽阔石阶。
上街口跟儿时一样寂静。浣衣女人“嘭嘭嘭”的棒棰声,自身后的大河边清晰地传来。程家老爹故去多年,那独特的油漆味儿依然在刘家巷存留。只因那日久年深的漆匠店,就开在自己家里。黄泥街上,谁家的店不是这样呢。三岔路口是旧时青石板街道的起点。往北,街道窄小,人客却多起来。不止举着的雨伞会触碰,人也会。抬脚上到人家檐下,低头的刹那,雨滴掉进脖颈,那种清凉惊得你跳起来。睁大眼睛找寻雨点来处,又一个雨点落下,砸着你的额头或睫毛。你的心情竟愉悦起来。
不过几脚间距,眼前便豁然开朗了。一堵灰暗砖墙,如同黑色胶片,记录厚重历史的凉与热。我站在一个大“十”字的交叉点上。这儿叫螺蛳旋——完全不同于这名称给你的幽深逼仄的错觉,这里明亮宽敞,是黄泥老街惟一可以畅然四顾的地方。往东百多步出街去往孔花屋,向西经老粮站通往吴家坝。平常日子,这儿商铺林立,人流不息。一脚踏三县的黄泥港,这里曾几何时每天的交易量大得惊人。
雨大了些,形成雨雾,灰瓦白墙的房子朦胧起来。街面上,人和伞一下子消失了。低头钻进一家茶馆,里面不见一位茶客。甫一落座,一杯绿茶热热呈上。赫赫有名的天柱剑毫,用的却是普通玻璃杯。茶的叶芽在水中沉浮,缓缓舒展身体,轻雾泛起,清香四溢。我呆呆地望门前的雨,斜对面人家屋顶上起烟了,屋瓦却锃锃发亮。
“这是春天的雨。春雨贵如油。”茶馆主人找我说话。
“不会影响生意?”我的家乡话有些走调。
“现在又不是做生意时间。”依然是很随意很亲切的乡音。
是啊,谁在这样的雨天,在这样的黄昏来这里喝茶呢?黄泥茶馆的茶客,几乎全是这三县搭界的父老乡亲,仿佛都是上了年纪的。与茶馆主人说话时,我只想与茶相关的事情。人还是那么些人,他们有时选择茶馆,有时选择一起喝茶的茶客。跟谁一起喝茶,或许比在哪家茶馆喝茶更重要。来的都是客,笑迎十八方。茶馆主人都是热情好客的。喝茶的,开茶馆的都讲究茶道。这茶道的核心便是实诚。黄泥茶馆有名,黄泥古镇亦有名。黄泥先有茶馆,因茶兴镇;还是先有小镇,镇兴茶兴?
雨小下来,我起身离开。付费时,茶馆主人微笑着坚辞。
“不就一口水么,现在又不是做生意时间。”
“这样做生意,不亏本?”
“这都要收钱,只怕没人进我家茶馆咧!”
走到中街,脚步自然轻缓下来。雨变成细细蒙蒙的了,只在伞面留下一点轻抚的动静。这里是黄泥街最有江南风韵的地方。街面有一点坡度,北高南低,曲里拐弯而来,有细小水流向我流淌。街道两边,清一色木板楼,清一色翘起的廊檐,清一色红漆板搭门。竟一个人也没有,让我可以独享这整条街的宁静。拐弯处屋角悬着的灯泡,在微雨中发出黄晕的光。屋檐上的水滴,一下一下,落在街沿麻黄色条石表面,溅起轻柔的音符。青石板街面,湿润油滑,在昏黄的光影里,发出银亮的光泽。老邮局,供销社,文具店,字画店……一一跟我作别,悄悄向后退去。低矮简陋的小饭馆里,粉蒸肉是小镇最富特色的美食,与民间歌舞《十二月花神》一起,被评为省级非遗。从螺蛳旋到下街口到横坝头,中街是黄泥街的中枢神经,是古镇三街六巷起承转合的轴心,也是这千年水埠最繁华最具人文气质的地方。
这个微雨的黄昏,一个人在幽静的街巷里走着。家家户户,高高的红漆板搭门紧闭着。一些微弱的光亮,从门缝里透射出来。偶尔有低柔的乡音,从门窗缝隙间漏出,温暖稀释了我的孤独与伤感。两旁粗大的木梁木柱,红漆斑驳,虫孔密布,古色古香。数百年来,它们栉风沐雨,默默负重,经历岁月。
走着走着,就到了车水巷横坝头,跟着的每一步便都是下街的境地了。在郝氏药店“咔嚓咔嚓”震耳的铜盅敲击声里,选择一个继续行走的方向。理发店汪伯的微笑是最真诚热情的,那些竹篾器具店是乡亲们最爱光顾的。远去的日子里,舅舅的炸米罐也曾在这样的黄昏响起,不知它惊醒过多少人静谧的沉思?
雨还在下,淅淅沥沥。无论小雨大雨,总能见到打赤脚戴斗笠穿雨衣的乡亲。这样的黄昏,他们依然在田间劳作。他们在水彩画里进进出出,成为我眼中迷蒙的风景。


云朵上的梦
□ 董国宾

云朵上的梦是娘的心思
娘说 走出去 到云朵上去摘梦
小时候我只顾在地上来回跑
从没想到要去云朵上看世界

 

是谁挖了第一锹土
是谁将蛮荒变成不回头的路
是谁甩开了黄河水收不住的脚步
是谁在祝福中种下开花的树

 

春一点头天就暖了
云朵上的梦是冬的眷念
风过四季 云涌宇天
一场场风的距离都是初心

 

尝一口老酒滚烫的泪珠
忘不掉的岁月有你我的刺疼
云朵上的梦是高远的复兴
无论天涯有多远
咆哮的长江绝不会虚行

 

石榴花挑开的时光
遗失不掉儿女最真的梦
心是远行 也是归途
随风起舞的脚步
遍地都有无限的真诚

 

云朵上的梦是娘的心思
娘说 走出去 到云朵上去摘梦
娘的天空 情深意浓
每次归家的路上
都是一串串吹不散的叮咛

 

海边的收获
□ 朱月林

儿子轩儿上到小学五年级时,作文写得干巴巴的,东拼西凑不到四百字。看着他上学、放学,几乎是两点一线,平淡的生活并没有“浪花”激起,值得他多花笔墨来书写。
几日前,我和丈夫商量,带孩子出去寻找灵感吧!那就去海边看日出,毕竟生活在名为“滨海”的小城,轩儿还没有看过大海,做父母的也实在惭愧。而且海边日出,不知有多少名家描摹过它奇幻壮丽的景象,想来轩儿的这趟海滨之旅应该有所收获。
夏至日来临前后,太阳跟北半球人们的约会最是迫不及待。周六,我们仨起了个大早,凌晨三点钟出发,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观景胜地——月亮湾,从容地等待那金色的大火球从海平面跃起的辉煌一刻。
或许是来得太早,我们到了海堤之上,放眼望去,海天相接,乌黑一片,没有多少光亮,只有海浪拍岸的声音,轩儿感到有些失望,怏怏地在海堤上走来走去。时间稍微久一点,我们适应了眼前的黑暗,丈夫忽然指向远处,说:“看,那海里有个人!”我顺着他的指向望去,在海堤之下,很远的海中,似乎有一个黑影在移动。
啊!难道是有人要跳海吗?我们都非常震惊,迅速跳下海堤,跑到下面的沙滩上,渐渐地,那人近了,海水也逐渐向沙滩上涌来。
哦,原来这是一个渔民,他在收渔网。
走近一些瞧去,这个人五十岁上下,身材精瘦,皮肤黝黑,脸上沟壑纵横,裤脚高高卷起,浑身湿透。他左手将渔网拉起,在沙滩上抖落三两只泛着银光的小鱼儿,然后将渔网熟练地绕到右边的肩膀上。轩儿定睛一看,竟“啊”地叫了一声,赶紧捂起了嘴巴,原来那个渔民的右臂只剩下了半截上臂。
我内心不觉升起了一丝怜悯。再看看那沙滩上跳跃的几条小鱼儿,同情心不由得又涨了几分,心中暗想:这个人的日子应该不好过吧!
然而,我又向他脸上瞅了一眼,却惊讶地发现,他眯起眼睛,眼角皱纹似菊花般绽放,嘴角微微上扬,那是笑意在流淌。他用一只手麻利地将地上的鱼儿捡起,放进鱼篓中,转身离开了。
这时,晨光熹微,一道金光划破黑暗,云层被镶上金边。转瞬间,五彩朝霞倒映在海面上,浅红、橘红、玫红、深红、紫红……无数绚烂色彩随着海水晃动着,如同被打翻了的一缸染料。随着水波不断涌动,每一次波浪的潮涌都变幻出无数颜色,呈现出令人心动的绚烂。再过片刻,朝阳已经跃出地平线,世界金光灿烂,暖橘色主宰着整个海面。轩儿伫立滩头,看得痴痴的,脸上映射着金色的光辉,好长时间才回过神来。
我们沐浴着晨曦,在海水中嬉戏,转到另一个海滩头,轩儿指着远方,又发出一声惊叹:“妈妈,快看,那个渔民伯伯又在撒网啦!”我们的心中都升起了一份敬意与坦然。
这次的海边之旅收获满满,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海上日出的瑰丽景象,让人心醉神迷。而那个渔民用行动让我们窥见生活的本质:苦难并不足惧,付出的艰辛不值一提,所得的回报不在多少,只要有付出,有收获,生活就能继续下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鲜的生活是最好的写作源泉。再后来,轩儿的习作《海边一景》被老师评了高分,尤其是文末的一句让我也尤为惊喜——“他把希望又一次投向大海。”

钟凡 手绘


打捞一枚朝阳
□ 于兆华


张开这张网
就绽开了今天新的希望
打捞几许鱼虾,打捞着日子
也打捞起一枚朝阳

 

扛起网 扛起生活 扛起褶皱
脚下有风 浪 泥泞 潮汐
还有羸弱的影子
被沙砾硌疼

 

鱼篓里装了几根食粮
也装上半篓晨光
他一手拎起日子,一肩担着朝阳


小暑
□ 周广玲


跨过六月,
汗流浃背
七月流火,梅雨还没有充分表达心情
热气便失去了耐性,滚滚而来

 

田野蟋蟀忙藏处
避暑雀起早,盛夏的艳阳天
隔窗见闪电
阵阵淅沥声敲醒了夏梦

 

知了呐喊着夏日的思念
牛粪渗着炊烟的味道
在蛙鸣和蟋蟀的歌唱中
生出了或深或浅的乡愁

 

小暑,炎热开始
乡村的故事
在烈日中生动起来
是那样的亲近,那样的醇厚


父亲的藤椅
□ 方华

转过楼角,就看见父亲坐在阳光下。
二楼处有一个阳台,正对宽大的楼梯。晴好的日子,上面洒满阳光。父亲喜欢在那放一把藤椅,静静地坐在阳光下。
因是公共阳台,又是两个楼道的分岔口,来来往往的人不少。大妈媳妇们又喜欢在阳台上晒晒被子衣物,叽叽喳喳地说一些家长里短。但父亲就在一片纷扰中,安闲地翻阅着一些报纸杂志。
每天中午下班,下公交车,转过楼角,我就看见了阳光下的父亲。父亲也在此时看见我。他从老花眼镜的上框有意无意地瞭我一眼,眼光又落在手上的报刊。等我上楼,走过他的身边,他有时会问一句:“回来了?”然后起身,跟在我的身后走进家门。客厅的餐桌上,母亲早已将碗筷摆放整齐。
有时,父亲在暖洋洋的阳光下打盹,书报和眼镜摆放在藤椅旁的一只方凳上。一杯茶水的雾气就在阳光里袅袅升腾,在我的眼里化作一种氤氲的亲情。
那天回家,见父亲偎在藤椅里,毫不理会身旁零乱的足音,发出轻轻的鼾声。我一时感觉,那些灿烂的阳光就像一枚枚幸福的金币,在父亲的身边叮叮当当地弹跳。父亲的白发在微风中抖动,额上的皱纹似乎被阳光抹平了许多。
我不愿惊醒父亲,踮起脚尖,想绕过椅子。谁知,刚走过他身边,就听身后一句:“回来了?”我问跟在我身后的父亲:“你刚才不是睡着了吗?”父亲答:“我听见是你的脚步。”
忽然眼眶就酸酸的:儿子的足音,在一位父亲的梦里梦外,都是这样的熟悉吗?
时光流逝。今天,当我再次转过楼角,二楼的这片阳台上,已没有藤椅,更没有那个熟悉的身影。只有一片阳光,在阳台上失落地流淌。
偶尔,我也将父亲坐过的那把藤椅搬到阳台上,等我儿子回家的身影。我有时也合上眼帘,感觉儿子走过我身边时,所散发出的生命的气息。


盛夏的雨
□ 程中学

盛夏,酷暑难耐,高温之下,大地上的一切似乎都要被烤焦,渴望一场雨,是众心所向。
盛夏的雨,来得快的时候也比较极端。刚刚还是丽日高悬,毒辣的太阳晒得人生疼。忽而,天一暗,滚过几声惊雷,狂风过处,一场暴雨从天而泻,就像是天空忽然被谁捅了个窟窿,源源不断的水倾盆而下,砸在房顶上“哗哗哗”地响,有的雨水,竟然顺着瓦片的裂纹,“嘀嘀嗒嗒”急急地漏进了屋里,于是,这户人家立马变成了水帘洞;雨水降落在竹林里,连一向傲骨擎天的竹也耷拉了头,被洗涮的叶绿得透亮,但也更像是为此付出了一次惨重的代价;雨水落进稻田里,密密麻麻的稻秧先是欢快地迎接着雨的洗礼,久渴的秧苗开始“咕咚咕咚”喝着久盼的甘霖,虽然来得猛烈了些,对于干涸已久的心,尚还能承受。但几个回合之后,已然饱满的稻田蓄满了水,稻秧再也承受不了被雨水击打,纷纷垂着头,在雨中静默如斯。
我喜欢在盛夏的雨里奔跑。当我猝不及防地被一场雨浇灌,还没反应过来的我已被豆大的雨点砸懵。刚开始,一两滴豆大的雨点尚带着烈日的余温,碰在我的脑门上,热乎乎的,有着湿润的舒适。那雨点砸在我脚下的沙地上,立马就砸下了一个拇指大的坑。等我再昂起头看天,大大小小的雨点就从头顶上倒扣下来,倒豆子似的,脑袋被砸得生疼。于是,在雨中,我本能的反应是奔跑。跑着跑着,眼前已经是一片雨帘,雨水迷蒙了双眼,很难辨清脚下的路。这时,淋在头上、身上的雨水已经变凉,想着之前令人窒息的滚滚热浪,当那种对清凉的渴盼已然变成冰冷,我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有雨的盛夏,以及奔跑在盛夏的雨中的感觉。还记得珠海的雨季,雨说来就来,毫无征兆。如果你正行走在街道上,冷不防就会在一眨眼的工夫被雨浇透,而与你只隔几步的那条街,却依然朗朗晴空,地上还冒着热气,就像老天特意和你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你被它的恶作剧搞得尴尬不已。
记得有一年,我从一个居民区走向圆明新园,十分钟的路程,却淋了好几场雨。当海风推动一块乌云至头顶上的天空,刷刷而落的雨,在三四十度的高温天气里,反而显得无比舒适惬意,就像一场天然的淋浴。那年的雨,我没有刻意躲避,也许是心境使然,反而渴望一场雨来洗涮内心的焦躁。在雨中奔跑的我,生性的倔强有了与雨抗衡的力量。当雨骤然停住,我也放慢了脚步;三两分钟后,当雨再次降临,我便又开始奔跑。如此再三反复,我没有去找避雨的处所,亦分不清奔跑在珠海的我,脸上流下的是雨水还是汗水,亦或是泪水?总之,在雨中奔跑过后的我,内心竟有着说不清的轻松与释然,还有种被雨洗涮过后的新生力量。
那一刻,我像雨一样奔跑在盛夏,抛却一切世俗的眼光,放下所有的忧愁与不快,跑向心中向往的地方。

封面图:钟凡
图片:钟凡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宋显晖
湾韵丨家园(2024年7月14日)
珠海特区报 2024-07-14 07:54

雨中的黄泥
□ 李春鹏

雨小了些。没有贴岸的湍急水流,没有临河那一排大柳树,没有一级一级缓缓上升的宽阔石阶。
上街口跟儿时一样寂静。浣衣女人“嘭嘭嘭”的棒棰声,自身后的大河边清晰地传来。程家老爹故去多年,那独特的油漆味儿依然在刘家巷存留。只因那日久年深的漆匠店,就开在自己家里。黄泥街上,谁家的店不是这样呢。三岔路口是旧时青石板街道的起点。往北,街道窄小,人客却多起来。不止举着的雨伞会触碰,人也会。抬脚上到人家檐下,低头的刹那,雨滴掉进脖颈,那种清凉惊得你跳起来。睁大眼睛找寻雨点来处,又一个雨点落下,砸着你的额头或睫毛。你的心情竟愉悦起来。
不过几脚间距,眼前便豁然开朗了。一堵灰暗砖墙,如同黑色胶片,记录厚重历史的凉与热。我站在一个大“十”字的交叉点上。这儿叫螺蛳旋——完全不同于这名称给你的幽深逼仄的错觉,这里明亮宽敞,是黄泥老街惟一可以畅然四顾的地方。往东百多步出街去往孔花屋,向西经老粮站通往吴家坝。平常日子,这儿商铺林立,人流不息。一脚踏三县的黄泥港,这里曾几何时每天的交易量大得惊人。
雨大了些,形成雨雾,灰瓦白墙的房子朦胧起来。街面上,人和伞一下子消失了。低头钻进一家茶馆,里面不见一位茶客。甫一落座,一杯绿茶热热呈上。赫赫有名的天柱剑毫,用的却是普通玻璃杯。茶的叶芽在水中沉浮,缓缓舒展身体,轻雾泛起,清香四溢。我呆呆地望门前的雨,斜对面人家屋顶上起烟了,屋瓦却锃锃发亮。
“这是春天的雨。春雨贵如油。”茶馆主人找我说话。
“不会影响生意?”我的家乡话有些走调。
“现在又不是做生意时间。”依然是很随意很亲切的乡音。
是啊,谁在这样的雨天,在这样的黄昏来这里喝茶呢?黄泥茶馆的茶客,几乎全是这三县搭界的父老乡亲,仿佛都是上了年纪的。与茶馆主人说话时,我只想与茶相关的事情。人还是那么些人,他们有时选择茶馆,有时选择一起喝茶的茶客。跟谁一起喝茶,或许比在哪家茶馆喝茶更重要。来的都是客,笑迎十八方。茶馆主人都是热情好客的。喝茶的,开茶馆的都讲究茶道。这茶道的核心便是实诚。黄泥茶馆有名,黄泥古镇亦有名。黄泥先有茶馆,因茶兴镇;还是先有小镇,镇兴茶兴?
雨小下来,我起身离开。付费时,茶馆主人微笑着坚辞。
“不就一口水么,现在又不是做生意时间。”
“这样做生意,不亏本?”
“这都要收钱,只怕没人进我家茶馆咧!”
走到中街,脚步自然轻缓下来。雨变成细细蒙蒙的了,只在伞面留下一点轻抚的动静。这里是黄泥街最有江南风韵的地方。街面有一点坡度,北高南低,曲里拐弯而来,有细小水流向我流淌。街道两边,清一色木板楼,清一色翘起的廊檐,清一色红漆板搭门。竟一个人也没有,让我可以独享这整条街的宁静。拐弯处屋角悬着的灯泡,在微雨中发出黄晕的光。屋檐上的水滴,一下一下,落在街沿麻黄色条石表面,溅起轻柔的音符。青石板街面,湿润油滑,在昏黄的光影里,发出银亮的光泽。老邮局,供销社,文具店,字画店……一一跟我作别,悄悄向后退去。低矮简陋的小饭馆里,粉蒸肉是小镇最富特色的美食,与民间歌舞《十二月花神》一起,被评为省级非遗。从螺蛳旋到下街口到横坝头,中街是黄泥街的中枢神经,是古镇三街六巷起承转合的轴心,也是这千年水埠最繁华最具人文气质的地方。
这个微雨的黄昏,一个人在幽静的街巷里走着。家家户户,高高的红漆板搭门紧闭着。一些微弱的光亮,从门缝里透射出来。偶尔有低柔的乡音,从门窗缝隙间漏出,温暖稀释了我的孤独与伤感。两旁粗大的木梁木柱,红漆斑驳,虫孔密布,古色古香。数百年来,它们栉风沐雨,默默负重,经历岁月。
走着走着,就到了车水巷横坝头,跟着的每一步便都是下街的境地了。在郝氏药店“咔嚓咔嚓”震耳的铜盅敲击声里,选择一个继续行走的方向。理发店汪伯的微笑是最真诚热情的,那些竹篾器具店是乡亲们最爱光顾的。远去的日子里,舅舅的炸米罐也曾在这样的黄昏响起,不知它惊醒过多少人静谧的沉思?
雨还在下,淅淅沥沥。无论小雨大雨,总能见到打赤脚戴斗笠穿雨衣的乡亲。这样的黄昏,他们依然在田间劳作。他们在水彩画里进进出出,成为我眼中迷蒙的风景。


云朵上的梦
□ 董国宾

云朵上的梦是娘的心思
娘说 走出去 到云朵上去摘梦
小时候我只顾在地上来回跑
从没想到要去云朵上看世界

 

是谁挖了第一锹土
是谁将蛮荒变成不回头的路
是谁甩开了黄河水收不住的脚步
是谁在祝福中种下开花的树

 

春一点头天就暖了
云朵上的梦是冬的眷念
风过四季 云涌宇天
一场场风的距离都是初心

 

尝一口老酒滚烫的泪珠
忘不掉的岁月有你我的刺疼
云朵上的梦是高远的复兴
无论天涯有多远
咆哮的长江绝不会虚行

 

石榴花挑开的时光
遗失不掉儿女最真的梦
心是远行 也是归途
随风起舞的脚步
遍地都有无限的真诚

 

云朵上的梦是娘的心思
娘说 走出去 到云朵上去摘梦
娘的天空 情深意浓
每次归家的路上
都是一串串吹不散的叮咛

 

海边的收获
□ 朱月林

儿子轩儿上到小学五年级时,作文写得干巴巴的,东拼西凑不到四百字。看着他上学、放学,几乎是两点一线,平淡的生活并没有“浪花”激起,值得他多花笔墨来书写。
几日前,我和丈夫商量,带孩子出去寻找灵感吧!那就去海边看日出,毕竟生活在名为“滨海”的小城,轩儿还没有看过大海,做父母的也实在惭愧。而且海边日出,不知有多少名家描摹过它奇幻壮丽的景象,想来轩儿的这趟海滨之旅应该有所收获。
夏至日来临前后,太阳跟北半球人们的约会最是迫不及待。周六,我们仨起了个大早,凌晨三点钟出发,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观景胜地——月亮湾,从容地等待那金色的大火球从海平面跃起的辉煌一刻。
或许是来得太早,我们到了海堤之上,放眼望去,海天相接,乌黑一片,没有多少光亮,只有海浪拍岸的声音,轩儿感到有些失望,怏怏地在海堤上走来走去。时间稍微久一点,我们适应了眼前的黑暗,丈夫忽然指向远处,说:“看,那海里有个人!”我顺着他的指向望去,在海堤之下,很远的海中,似乎有一个黑影在移动。
啊!难道是有人要跳海吗?我们都非常震惊,迅速跳下海堤,跑到下面的沙滩上,渐渐地,那人近了,海水也逐渐向沙滩上涌来。
哦,原来这是一个渔民,他在收渔网。
走近一些瞧去,这个人五十岁上下,身材精瘦,皮肤黝黑,脸上沟壑纵横,裤脚高高卷起,浑身湿透。他左手将渔网拉起,在沙滩上抖落三两只泛着银光的小鱼儿,然后将渔网熟练地绕到右边的肩膀上。轩儿定睛一看,竟“啊”地叫了一声,赶紧捂起了嘴巴,原来那个渔民的右臂只剩下了半截上臂。
我内心不觉升起了一丝怜悯。再看看那沙滩上跳跃的几条小鱼儿,同情心不由得又涨了几分,心中暗想:这个人的日子应该不好过吧!
然而,我又向他脸上瞅了一眼,却惊讶地发现,他眯起眼睛,眼角皱纹似菊花般绽放,嘴角微微上扬,那是笑意在流淌。他用一只手麻利地将地上的鱼儿捡起,放进鱼篓中,转身离开了。
这时,晨光熹微,一道金光划破黑暗,云层被镶上金边。转瞬间,五彩朝霞倒映在海面上,浅红、橘红、玫红、深红、紫红……无数绚烂色彩随着海水晃动着,如同被打翻了的一缸染料。随着水波不断涌动,每一次波浪的潮涌都变幻出无数颜色,呈现出令人心动的绚烂。再过片刻,朝阳已经跃出地平线,世界金光灿烂,暖橘色主宰着整个海面。轩儿伫立滩头,看得痴痴的,脸上映射着金色的光辉,好长时间才回过神来。
我们沐浴着晨曦,在海水中嬉戏,转到另一个海滩头,轩儿指着远方,又发出一声惊叹:“妈妈,快看,那个渔民伯伯又在撒网啦!”我们的心中都升起了一份敬意与坦然。
这次的海边之旅收获满满,大自然馈赠给我们海上日出的瑰丽景象,让人心醉神迷。而那个渔民用行动让我们窥见生活的本质:苦难并不足惧,付出的艰辛不值一提,所得的回报不在多少,只要有付出,有收获,生活就能继续下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鲜的生活是最好的写作源泉。再后来,轩儿的习作《海边一景》被老师评了高分,尤其是文末的一句让我也尤为惊喜——“他把希望又一次投向大海。”

钟凡 手绘


打捞一枚朝阳
□ 于兆华


张开这张网
就绽开了今天新的希望
打捞几许鱼虾,打捞着日子
也打捞起一枚朝阳

 

扛起网 扛起生活 扛起褶皱
脚下有风 浪 泥泞 潮汐
还有羸弱的影子
被沙砾硌疼

 

鱼篓里装了几根食粮
也装上半篓晨光
他一手拎起日子,一肩担着朝阳


小暑
□ 周广玲


跨过六月,
汗流浃背
七月流火,梅雨还没有充分表达心情
热气便失去了耐性,滚滚而来

 

田野蟋蟀忙藏处
避暑雀起早,盛夏的艳阳天
隔窗见闪电
阵阵淅沥声敲醒了夏梦

 

知了呐喊着夏日的思念
牛粪渗着炊烟的味道
在蛙鸣和蟋蟀的歌唱中
生出了或深或浅的乡愁

 

小暑,炎热开始
乡村的故事
在烈日中生动起来
是那样的亲近,那样的醇厚


父亲的藤椅
□ 方华

转过楼角,就看见父亲坐在阳光下。
二楼处有一个阳台,正对宽大的楼梯。晴好的日子,上面洒满阳光。父亲喜欢在那放一把藤椅,静静地坐在阳光下。
因是公共阳台,又是两个楼道的分岔口,来来往往的人不少。大妈媳妇们又喜欢在阳台上晒晒被子衣物,叽叽喳喳地说一些家长里短。但父亲就在一片纷扰中,安闲地翻阅着一些报纸杂志。
每天中午下班,下公交车,转过楼角,我就看见了阳光下的父亲。父亲也在此时看见我。他从老花眼镜的上框有意无意地瞭我一眼,眼光又落在手上的报刊。等我上楼,走过他的身边,他有时会问一句:“回来了?”然后起身,跟在我的身后走进家门。客厅的餐桌上,母亲早已将碗筷摆放整齐。
有时,父亲在暖洋洋的阳光下打盹,书报和眼镜摆放在藤椅旁的一只方凳上。一杯茶水的雾气就在阳光里袅袅升腾,在我的眼里化作一种氤氲的亲情。
那天回家,见父亲偎在藤椅里,毫不理会身旁零乱的足音,发出轻轻的鼾声。我一时感觉,那些灿烂的阳光就像一枚枚幸福的金币,在父亲的身边叮叮当当地弹跳。父亲的白发在微风中抖动,额上的皱纹似乎被阳光抹平了许多。
我不愿惊醒父亲,踮起脚尖,想绕过椅子。谁知,刚走过他身边,就听身后一句:“回来了?”我问跟在我身后的父亲:“你刚才不是睡着了吗?”父亲答:“我听见是你的脚步。”
忽然眼眶就酸酸的:儿子的足音,在一位父亲的梦里梦外,都是这样的熟悉吗?
时光流逝。今天,当我再次转过楼角,二楼的这片阳台上,已没有藤椅,更没有那个熟悉的身影。只有一片阳光,在阳台上失落地流淌。
偶尔,我也将父亲坐过的那把藤椅搬到阳台上,等我儿子回家的身影。我有时也合上眼帘,感觉儿子走过我身边时,所散发出的生命的气息。


盛夏的雨
□ 程中学

盛夏,酷暑难耐,高温之下,大地上的一切似乎都要被烤焦,渴望一场雨,是众心所向。
盛夏的雨,来得快的时候也比较极端。刚刚还是丽日高悬,毒辣的太阳晒得人生疼。忽而,天一暗,滚过几声惊雷,狂风过处,一场暴雨从天而泻,就像是天空忽然被谁捅了个窟窿,源源不断的水倾盆而下,砸在房顶上“哗哗哗”地响,有的雨水,竟然顺着瓦片的裂纹,“嘀嘀嗒嗒”急急地漏进了屋里,于是,这户人家立马变成了水帘洞;雨水降落在竹林里,连一向傲骨擎天的竹也耷拉了头,被洗涮的叶绿得透亮,但也更像是为此付出了一次惨重的代价;雨水落进稻田里,密密麻麻的稻秧先是欢快地迎接着雨的洗礼,久渴的秧苗开始“咕咚咕咚”喝着久盼的甘霖,虽然来得猛烈了些,对于干涸已久的心,尚还能承受。但几个回合之后,已然饱满的稻田蓄满了水,稻秧再也承受不了被雨水击打,纷纷垂着头,在雨中静默如斯。
我喜欢在盛夏的雨里奔跑。当我猝不及防地被一场雨浇灌,还没反应过来的我已被豆大的雨点砸懵。刚开始,一两滴豆大的雨点尚带着烈日的余温,碰在我的脑门上,热乎乎的,有着湿润的舒适。那雨点砸在我脚下的沙地上,立马就砸下了一个拇指大的坑。等我再昂起头看天,大大小小的雨点就从头顶上倒扣下来,倒豆子似的,脑袋被砸得生疼。于是,在雨中,我本能的反应是奔跑。跑着跑着,眼前已经是一片雨帘,雨水迷蒙了双眼,很难辨清脚下的路。这时,淋在头上、身上的雨水已经变凉,想着之前令人窒息的滚滚热浪,当那种对清凉的渴盼已然变成冰冷,我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有雨的盛夏,以及奔跑在盛夏的雨中的感觉。还记得珠海的雨季,雨说来就来,毫无征兆。如果你正行走在街道上,冷不防就会在一眨眼的工夫被雨浇透,而与你只隔几步的那条街,却依然朗朗晴空,地上还冒着热气,就像老天特意和你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你被它的恶作剧搞得尴尬不已。
记得有一年,我从一个居民区走向圆明新园,十分钟的路程,却淋了好几场雨。当海风推动一块乌云至头顶上的天空,刷刷而落的雨,在三四十度的高温天气里,反而显得无比舒适惬意,就像一场天然的淋浴。那年的雨,我没有刻意躲避,也许是心境使然,反而渴望一场雨来洗涮内心的焦躁。在雨中奔跑的我,生性的倔强有了与雨抗衡的力量。当雨骤然停住,我也放慢了脚步;三两分钟后,当雨再次降临,我便又开始奔跑。如此再三反复,我没有去找避雨的处所,亦分不清奔跑在珠海的我,脸上流下的是雨水还是汗水,亦或是泪水?总之,在雨中奔跑过后的我,内心竟有着说不清的轻松与释然,还有种被雨洗涮过后的新生力量。
那一刻,我像雨一样奔跑在盛夏,抛却一切世俗的眼光,放下所有的忧愁与不快,跑向心中向往的地方。

封面图:钟凡
图片:钟凡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