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使用“俯卧位通气法”成功救治患者

近日,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俯卧位通气法”成功救治了一名340斤的重症甲流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并出院。

38岁的澳门同胞李先生(化名)被送到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时,呼吸困难、心率增快、指脉氧下降、血压低,病情极其危重。科室医护团队予以常规的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积极抗感染、补液升压等综合治疗后,李先生病情仍进行性加重。

由于李先生体重达340斤,肺部的病变和肥胖导致其膈肌上抬,气道压力高,呼吸机频繁报警,吸纯氧的情况下,指脉氧饱和度只有70%左右,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一旦患者血氧情况未能及时改善,后果不堪设想!重症医学科丘睿业主任查看后,决定为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

据介绍,俯卧位通气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措施,是为数不多的能降低重症ARDS病死率的行之有效手段之一,它利用重力作用,增加前胸部的血流量和背部的通气量,从而改善气体交换。然而,对于重度肥胖患者来说,俯卧位通气护理的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

面对挑战,护理团队积极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患者体型肥胖,相当于3个普通人的体重总和,身体各种管路多,仅搬动他就至少需要8名医护人员一起行动,翻身时稍脱手后果不堪设想,护理的难度也很大,需要预防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拔管以及血管活性药的中断而危及生命等不良事件。”护士长宋和弦说。

面对这一特殊情况,护理团队为李先生设计了专门的“俯卧位”方案:用软枕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体位支撑,同时间断采取头高脚低的体位,患者舒适的同时还保护了呼吸机管路和人工气道,改善肺顺应性。

治疗期间,护士们严密观察其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妥善放置各种管道,及时清理呼吸道、更换软枕,保护受压部位,每天12到16小时进行俯卧位通气,每2小时更换头部方向并进行受压部位的护理。连续“趴”着治了十余天,患者肺部病灶的吸收好转,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成功脱离呼吸机,生命转危为安,并于6月1日转到呼吸科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6月16日康复出院。

目前,俯卧位通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呼吸困难、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患者。其原理在于通过改变体位,使肺部受到的压力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氧合效果。具体来说,俯卧位能够减少背侧肺部的压缩,使得原本塌陷的肺泡重新开放,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部的顺应性。

文字:刘雅玲 图片:程霖 通讯员宋和弦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应立枫
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使用“俯卧位通气法”成功救治患者
观海融媒 2024-06-30 18:11

近日,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使用“俯卧位通气法”成功救治了一名340斤的重症甲流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顺利康复并出院。

38岁的澳门同胞李先生(化名)被送到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时,呼吸困难、心率增快、指脉氧下降、血压低,病情极其危重。科室医护团队予以常规的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积极抗感染、补液升压等综合治疗后,李先生病情仍进行性加重。

由于李先生体重达340斤,肺部的病变和肥胖导致其膈肌上抬,气道压力高,呼吸机频繁报警,吸纯氧的情况下,指脉氧饱和度只有70%左右,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一旦患者血氧情况未能及时改善,后果不堪设想!重症医学科丘睿业主任查看后,决定为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

据介绍,俯卧位通气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措施,是为数不多的能降低重症ARDS病死率的行之有效手段之一,它利用重力作用,增加前胸部的血流量和背部的通气量,从而改善气体交换。然而,对于重度肥胖患者来说,俯卧位通气护理的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

面对挑战,护理团队积极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患者体型肥胖,相当于3个普通人的体重总和,身体各种管路多,仅搬动他就至少需要8名医护人员一起行动,翻身时稍脱手后果不堪设想,护理的难度也很大,需要预防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拔管以及血管活性药的中断而危及生命等不良事件。”护士长宋和弦说。

面对这一特殊情况,护理团队为李先生设计了专门的“俯卧位”方案:用软枕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体位支撑,同时间断采取头高脚低的体位,患者舒适的同时还保护了呼吸机管路和人工气道,改善肺顺应性。

治疗期间,护士们严密观察其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妥善放置各种管道,及时清理呼吸道、更换软枕,保护受压部位,每天12到16小时进行俯卧位通气,每2小时更换头部方向并进行受压部位的护理。连续“趴”着治了十余天,患者肺部病灶的吸收好转,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成功脱离呼吸机,生命转危为安,并于6月1日转到呼吸科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6月16日康复出院。

目前,俯卧位通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呼吸困难、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患者。其原理在于通过改变体位,使肺部受到的压力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提高氧合效果。具体来说,俯卧位能够减少背侧肺部的压缩,使得原本塌陷的肺泡重新开放,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部的顺应性。

文字:刘雅玲 图片:程霖 通讯员宋和弦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应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