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第十次联席会议在斗门区召开,斗门区委书记苏虎、湄潭县委书记沈建通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斗门区莲洲镇与湄潭县永兴镇、斗门区乾务镇与湄潭县新南镇,分别签订东西部协作结对框架协议;中山市拳誓真食品有限公司与湄潭县石莲镇就该镇柚子精深加工项目签订招商引资框架协议,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第十次联席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走向更深领域,将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推进两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携手开新局,共筑“山海情”。
自2021年斗门区与湄潭县结对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以来,两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协作、教育医疗帮扶、资金项目等重点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
深化交流机制,深化共建成果,深化优势互补。
结对以来,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呈现出一批示范性强、创新性突出的协作成果。
湄潭县在2022年东西部协作考核中位列66个协作县首位;湄潭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获得“2023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全体援黔干部、挂帮专技人才获得贵州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并获“遵义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粤黔协作工作突出个人”“珠海好医生”等市级以上荣誉14人次;2024年珠海遵义共同打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等一系列高质量发展项目在湄潭全面启动。
“希望大家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我们将在双方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自资源禀赋,推动两地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苏虎表示。
深度推进首位产业协作发展
盛夏时节,云淡风轻。
下午5时左右,在湄潭县湄江街道核桃坝村生态茶园里,村民杨芬把茶篓中的茶青一股脑倒在电子秤上, “老板,称一下!”“总共178.5元!”叮的一声,手机支付程序里178.5元钱已到账。杨芬家就住在核桃坝村,采茶一天能挣到这些钱,还能照料老人小孩,她很满意。
当下,大娄山麓、乌江北岸,在被誉为“黔北小江南”的湄潭,正值采茶忙季。茶产业已成为湄潭首位产业。
湄潭现有生态茶园60万亩,茶产业覆盖8.2万户茶农。其中,“遵义红”“湄潭翠芽”是贵州“三绿两红”重点品牌,也是湄潭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2023年,湄潭茶叶产量达7.2万吨、同比增长4.55%,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15.9%,助农人均增收1.3万元。在此基础上,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08元,增长8.2%。在持续巩固拓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成果基础上,湄潭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每一天、每个时辰,“最美茶乡”的湄潭都在奋力奔跑、活力涌动,成为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中产业协作的生动实践。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助力湄潭探索新赛道打造产业集群。近年来,立足湄潭茶产业,大力实施“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茶旅一体”五大工程,全力推进茶产业集群打造,以“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理念,从茶旅融合、资金支持、科技引领、产销对接等方面靶向发力,突破湄潭“名优茶”格局。通过出台政策、引进珠海新型茶饮企业、延伸茶产业链等方式,在湄潭开辟发展茶饮“新赛道”,进一步提升夏秋茶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茶园增产、企业增效多方共赢,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为湄潭茶产业“添翼赋能”,奋力推动湄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帮扶“三举措”,助力破解湄潭主产业发展融资难题。围绕湄潭茶产业及特色产业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融资慢”难题,先后投入珠海市对口协作遵义项目资金共1500万元,建设湄潭茶叶出口及特色产业专项贷项目,打出运营机制“稳”、申报结构“优”、社会效益“好”组合拳,破解湄潭茶叶出口企业及关联生产企业的融资难题,累计完成“茶叶出口及特色产业专项贷”担保贷款42笔,发放贷款1.6155亿元;茶叶出口贸易专项贷17笔,累计担保金额8020万元。
数据显示:2023年,湄潭茶叶直接出口实现5688万美元,位居贵州全省第一,并连续四年获“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一名”。
山海情深,斗门·湄潭高质量发展同行,产业共建是关键环节。
今年5月14日,珠海·遵义共同打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战略启动仪式在湄潭举行。接下来,斗门区将借乘上述战略契机的东风,依托湄潭优质茶园资源优势,深度推进首位产业协作发展,将“打通产业链·构筑新赛道”作为助力湄潭茶产业发展的新切入点,共同做强新茶饮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结对的样板和典范。
聚焦放大医疗教育协作公约数
“老乡,觉得哪里不舒服呢?”“就是腿又肿又疼!”“来,我帮你看看。”近日,斗门区医疗专家团队来到湄潭西河镇开展义诊活动。在临时搭建的诊疗区,斗门区医疗专家团队的骨科、眼科、烧伤整形手外科、中医科等专家医生,认真听取患者病史,针对病情提出专业诊疗建议,并现场传授日常保健知识和疾病预防方法,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提前知道这里有义诊活动,今天又赶集,所以就来看看,医生的水平都很高。”当地村民宋培法说道。
斗门和湄潭,相隔1000多公里。一个是南海之滨的经济特区,一个是黔北高原的茶叶宝地、鱼米之乡,在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中,立足两地资源优势,携手共进,美美与共,而在教育与医疗协作中更是成果丰硕:坚持以“干部交流、人才培养、医疗合作、支教办学”为重点,依托“请进来帮”和“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帮扶模式,斗门区累计选派28名医护人员到湄潭开展驻点帮扶;选派10名骨干教师到湄潭开展为期一年教育“组团式”帮扶,累计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59期共计4354人次;湄潭共选派6名医生到珠海交流学习;选派10名教师到斗门区交流学习和跟岗学习。
在教育协作方面,通过线上、线下送教的方式开展教学合作交流,斗门区结对学校通过“远程智慧援教”平台系统,选派骨干示范课演示、专题讲课、同步听课、同步评课、同步研课,达成了教研、备课、研讨等教育教学活动实时化,尽最大努力覆盖结对学校和教师。
在医疗协作方面,各结对医院门诊量、住院量均较前提升,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如西河镇卫生院年住院量超帮扶前4.7倍,天城镇卫生院住院量达到原来2倍。其中,斗门区侨立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斗门医院)“组团式”帮扶西河镇卫生院成效明显,实现了心衰急性发作、上消化道出血、慢阻肺急性发作等疾病治疗的突破,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职工工作积极性、患者满意度呈现大幅提升,相关做法复制推广至其他结对帮扶卫生院,为东西部医疗协作、巩固健康帮扶成果以及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以来,斗门和湄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为主线,稳步推进各项协作工作落地落实。接下来,将持续深化社会民生领域合作,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学习交流,实现两地干部人才智力资源共享。
聚焦医疗、教育等民生实事,放大协作公约数,促进共同富裕,增进群众福祉,正成为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的根本目的。
“三复制三融合”打造金桥农旅小镇
远离城市喧嚣,亲近乡野自然。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走进湄潭鱼泉街道金桥村,共12套具有黔北民居典型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雅·山居民宿。毫无边界的落地窗将风景框于视野中,无遮挡的露台,将领略山水的观感无限延展。
前段时间,金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勇和村播中心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正在为雅·山居民宿拍摄视频和图片,为民宿的正式开门迎客做准备。
“雅·山居民宿是村民陈世俊的闲置农房,村委会以每年一万元的租金将其整租过来,并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对房屋进行规划设计、改造。”任勇表示。
除了陈世俊,金桥村的刘贵江、赵太菊等也把自家闲置的黔北民居腾出来进行民宿改造,并得到了6万元至8万元的费用补助。民宿运营期间,当一拨拨游客接踵而至,大家亲眼目睹“山沟沟”一天一个样,村民们都惊叹不已。
这些变化得益于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的项目建设。
金桥村成功复制东部经验,引入东部企业珠海汇华博雅公关顾问有限公司,采用“政府+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建设模式,持股比例按农户、经营者、旅游管理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各占25%方式,让庭院变股金、村民变房东,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赚钱。项目自2023年4月试营业以来,共吸引游客约21万余人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127万元、村集体增收75万元。而雅·山居民宿正是该项目的二期内容之一。
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源自于斗门区的经验“三复制三融合”。即复制建管一体,融合东西文化,打造核心主题为“广味”的文化IP;复制一家一品,融合特色业态,复制推广斗门镇下洲村“斗门印象小镇”模式,在金桥村打造一条以广式风味为主兼容当地特色的“一家一品”生态商业街;复制合作共享,融合各方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实现了各方资源共享共盈。
作为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的文旅融合项目,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凭借其突出的示范性、创新性,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两项国字号荣誉。
继续深化两地产销对接
湄潭素有“茶城、烟县、酒乡、粮仓”和“黔北小江南”之美誉。
除了万亩茶海、“湄潭翠芽”“遵义红”茶等品牌,湄潭还有很多优质农特产品。随着两地协作的不断深入,如今足不出户,只需进入“今日斗门”微信公众号,点击文末下方“斗买它”小程序,即可购买到湄潭茶叶、白酒、优质稻、辣椒制品等优质农特产品。
在斗门区,开设对口协作地区产品交易中心·遵义湄潭专馆,吸纳湄潭企业入驻。湄潭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片区销售代理商、开设湄潭农特产品生鲜店,销售干菌类、红枣、粮油、生鲜等农特产品。湄潭与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湄潭农特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入驻该产业园。同时,依托斗门“八个一”中的“认购一批农产品”社会帮扶活动,湄潭多家企业获得认购订单。
今年年初,“山海情深·携手同行——斗门、湄潭特色产品交流活动”在湄潭举行。乘“粤黔协作”的东风,以农产品为媒,本次活动为两地产销搭台,通过打造“斗湄融合一桌菜”等方式,让湄潭、斗门的“土特产”出圈出彩,拓展更大的市场。
活动期间,一道道以斗门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蕉海鲈”为主要食材,搭配湄潭翠芽、辣椒、茅贡米等贵州风味菜肴被端上餐桌。“斗湄融合一桌菜”通过烹饪技巧的融合、地方风味的碰撞等方式,促进斗门、湄潭相互之间餐饮文化的交融,丰富餐饮产品多样性,更是见证两地携手共进的深厚情谊。
湄潭“山珍”入粤,斗门“海味”进黔。
近年来,湄潭通过持续开展农特产品“五进专项行动”,一系列优质的农特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走进斗门。同时,斗门区“白蕉海鲈”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会也在湄潭大放异彩,“白蕉海鲈”源源不断走上更多湄潭人的餐桌。
2024年,斗门·湄潭将继续深化两地产销对接,多渠道推介湄潭农特产品,提高湄潭茶叶、白酒、辣椒等优质农特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此外,以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为载体,统筹利用湄潭辣椒、大米、生猪、鸡蛋等农特产品以及脆皮蹄膀、永兴板鸭等预制菜,让湄潭味道走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千家万户。
6月17日下午,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第十次联席会议在斗门区召开,斗门区委书记苏虎、湄潭县委书记沈建通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斗门区莲洲镇与湄潭县永兴镇、斗门区乾务镇与湄潭县新南镇,分别签订东西部协作结对框架协议;中山市拳誓真食品有限公司与湄潭县石莲镇就该镇柚子精深加工项目签订招商引资框架协议,建立对口合作关系。
第十次联席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走向更深领域,将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推进两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携手开新局,共筑“山海情”。
自2021年斗门区与湄潭县结对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以来,两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产业协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消费协作、教育医疗帮扶、资金项目等重点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
深化交流机制,深化共建成果,深化优势互补。
结对以来,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呈现出一批示范性强、创新性突出的协作成果。
湄潭县在2022年东西部协作考核中位列66个协作县首位;湄潭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获得“2023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荣誉;全体援黔干部、挂帮专技人才获得贵州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并获“遵义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粤黔协作工作突出个人”“珠海好医生”等市级以上荣誉14人次;2024年珠海遵义共同打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等一系列高质量发展项目在湄潭全面启动。
“希望大家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我们将在双方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自资源禀赋,推动两地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苏虎表示。
深度推进首位产业协作发展
盛夏时节,云淡风轻。
下午5时左右,在湄潭县湄江街道核桃坝村生态茶园里,村民杨芬把茶篓中的茶青一股脑倒在电子秤上, “老板,称一下!”“总共178.5元!”叮的一声,手机支付程序里178.5元钱已到账。杨芬家就住在核桃坝村,采茶一天能挣到这些钱,还能照料老人小孩,她很满意。
当下,大娄山麓、乌江北岸,在被誉为“黔北小江南”的湄潭,正值采茶忙季。茶产业已成为湄潭首位产业。
湄潭现有生态茶园60万亩,茶产业覆盖8.2万户茶农。其中,“遵义红”“湄潭翠芽”是贵州“三绿两红”重点品牌,也是湄潭县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2023年,湄潭茶叶产量达7.2万吨、同比增长4.55%,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15.9%,助农人均增收1.3万元。在此基础上,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08元,增长8.2%。在持续巩固拓展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成果基础上,湄潭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每一天、每个时辰,“最美茶乡”的湄潭都在奋力奔跑、活力涌动,成为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中产业协作的生动实践。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助力湄潭探索新赛道打造产业集群。近年来,立足湄潭茶产业,大力实施“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茶旅一体”五大工程,全力推进茶产业集群打造,以“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理念,从茶旅融合、资金支持、科技引领、产销对接等方面靶向发力,突破湄潭“名优茶”格局。通过出台政策、引进珠海新型茶饮企业、延伸茶产业链等方式,在湄潭开辟发展茶饮“新赛道”,进一步提升夏秋茶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茶园增产、企业增效多方共赢,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为湄潭茶产业“添翼赋能”,奋力推动湄潭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帮扶“三举措”,助力破解湄潭主产业发展融资难题。围绕湄潭茶产业及特色产业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融资慢”难题,先后投入珠海市对口协作遵义项目资金共1500万元,建设湄潭茶叶出口及特色产业专项贷项目,打出运营机制“稳”、申报结构“优”、社会效益“好”组合拳,破解湄潭茶叶出口企业及关联生产企业的融资难题,累计完成“茶叶出口及特色产业专项贷”担保贷款42笔,发放贷款1.6155亿元;茶叶出口贸易专项贷17笔,累计担保金额8020万元。
数据显示:2023年,湄潭茶叶直接出口实现5688万美元,位居贵州全省第一,并连续四年获“全国茶叶百强县第一名”。
山海情深,斗门·湄潭高质量发展同行,产业共建是关键环节。
今年5月14日,珠海·遵义共同打造“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战略启动仪式在湄潭举行。接下来,斗门区将借乘上述战略契机的东风,依托湄潭优质茶园资源优势,深度推进首位产业协作发展,将“打通产业链·构筑新赛道”作为助力湄潭茶产业发展的新切入点,共同做强新茶饮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结对的样板和典范。
聚焦放大医疗教育协作公约数
“老乡,觉得哪里不舒服呢?”“就是腿又肿又疼!”“来,我帮你看看。”近日,斗门区医疗专家团队来到湄潭西河镇开展义诊活动。在临时搭建的诊疗区,斗门区医疗专家团队的骨科、眼科、烧伤整形手外科、中医科等专家医生,认真听取患者病史,针对病情提出专业诊疗建议,并现场传授日常保健知识和疾病预防方法,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提前知道这里有义诊活动,今天又赶集,所以就来看看,医生的水平都很高。”当地村民宋培法说道。
斗门和湄潭,相隔1000多公里。一个是南海之滨的经济特区,一个是黔北高原的茶叶宝地、鱼米之乡,在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中,立足两地资源优势,携手共进,美美与共,而在教育与医疗协作中更是成果丰硕:坚持以“干部交流、人才培养、医疗合作、支教办学”为重点,依托“请进来帮”和“走出去学”相结合的帮扶模式,斗门区累计选派28名医护人员到湄潭开展驻点帮扶;选派10名骨干教师到湄潭开展为期一年教育“组团式”帮扶,累计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59期共计4354人次;湄潭共选派6名医生到珠海交流学习;选派10名教师到斗门区交流学习和跟岗学习。
在教育协作方面,通过线上、线下送教的方式开展教学合作交流,斗门区结对学校通过“远程智慧援教”平台系统,选派骨干示范课演示、专题讲课、同步听课、同步评课、同步研课,达成了教研、备课、研讨等教育教学活动实时化,尽最大努力覆盖结对学校和教师。
在医疗协作方面,各结对医院门诊量、住院量均较前提升,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如西河镇卫生院年住院量超帮扶前4.7倍,天城镇卫生院住院量达到原来2倍。其中,斗门区侨立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斗门医院)“组团式”帮扶西河镇卫生院成效明显,实现了心衰急性发作、上消化道出血、慢阻肺急性发作等疾病治疗的突破,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职工工作积极性、患者满意度呈现大幅提升,相关做法复制推广至其他结对帮扶卫生院,为东西部医疗协作、巩固健康帮扶成果以及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以来,斗门和湄潭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重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为主线,稳步推进各项协作工作落地落实。接下来,将持续深化社会民生领域合作,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学习交流,实现两地干部人才智力资源共享。
聚焦医疗、教育等民生实事,放大协作公约数,促进共同富裕,增进群众福祉,正成为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的根本目的。
“三复制三融合”打造金桥农旅小镇
远离城市喧嚣,亲近乡野自然。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走进湄潭鱼泉街道金桥村,共12套具有黔北民居典型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雅·山居民宿。毫无边界的落地窗将风景框于视野中,无遮挡的露台,将领略山水的观感无限延展。
前段时间,金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勇和村播中心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正在为雅·山居民宿拍摄视频和图片,为民宿的正式开门迎客做准备。
“雅·山居民宿是村民陈世俊的闲置农房,村委会以每年一万元的租金将其整租过来,并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对房屋进行规划设计、改造。”任勇表示。
除了陈世俊,金桥村的刘贵江、赵太菊等也把自家闲置的黔北民居腾出来进行民宿改造,并得到了6万元至8万元的费用补助。民宿运营期间,当一拨拨游客接踵而至,大家亲眼目睹“山沟沟”一天一个样,村民们都惊叹不已。
这些变化得益于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的项目建设。
金桥村成功复制东部经验,引入东部企业珠海汇华博雅公关顾问有限公司,采用“政府+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建设模式,持股比例按农户、经营者、旅游管理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各占25%方式,让庭院变股金、村民变房东,村民在自家门口就能赚钱。项目自2023年4月试营业以来,共吸引游客约21万余人次,带动农特产品销售127万元、村集体增收75万元。而雅·山居民宿正是该项目的二期内容之一。
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源自于斗门区的经验“三复制三融合”。即复制建管一体,融合东西文化,打造核心主题为“广味”的文化IP;复制一家一品,融合特色业态,复制推广斗门镇下洲村“斗门印象小镇”模式,在金桥村打造一条以广式风味为主兼容当地特色的“一家一品”生态商业街;复制合作共享,融合各方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实现了各方资源共享共盈。
作为斗门·湄潭东西部协作的文旅融合项目,金桥·斗门印象农旅小镇凭借其突出的示范性、创新性,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两项国字号荣誉。
继续深化两地产销对接
湄潭素有“茶城、烟县、酒乡、粮仓”和“黔北小江南”之美誉。
除了万亩茶海、“湄潭翠芽”“遵义红”茶等品牌,湄潭还有很多优质农特产品。随着两地协作的不断深入,如今足不出户,只需进入“今日斗门”微信公众号,点击文末下方“斗买它”小程序,即可购买到湄潭茶叶、白酒、优质稻、辣椒制品等优质农特产品。
在斗门区,开设对口协作地区产品交易中心·遵义湄潭专馆,吸纳湄潭企业入驻。湄潭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片区销售代理商、开设湄潭农特产品生鲜店,销售干菌类、红枣、粮油、生鲜等农特产品。湄潭与香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湄潭农特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入驻该产业园。同时,依托斗门“八个一”中的“认购一批农产品”社会帮扶活动,湄潭多家企业获得认购订单。
今年年初,“山海情深·携手同行——斗门、湄潭特色产品交流活动”在湄潭举行。乘“粤黔协作”的东风,以农产品为媒,本次活动为两地产销搭台,通过打造“斗湄融合一桌菜”等方式,让湄潭、斗门的“土特产”出圈出彩,拓展更大的市场。
活动期间,一道道以斗门区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蕉海鲈”为主要食材,搭配湄潭翠芽、辣椒、茅贡米等贵州风味菜肴被端上餐桌。“斗湄融合一桌菜”通过烹饪技巧的融合、地方风味的碰撞等方式,促进斗门、湄潭相互之间餐饮文化的交融,丰富餐饮产品多样性,更是见证两地携手共进的深厚情谊。
湄潭“山珍”入粤,斗门“海味”进黔。
近年来,湄潭通过持续开展农特产品“五进专项行动”,一系列优质的农特产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走进斗门。同时,斗门区“白蕉海鲈”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会也在湄潭大放异彩,“白蕉海鲈”源源不断走上更多湄潭人的餐桌。
2024年,斗门·湄潭将继续深化两地产销对接,多渠道推介湄潭农特产品,提高湄潭茶叶、白酒、辣椒等优质农特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此外,以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为载体,统筹利用湄潭辣椒、大米、生猪、鸡蛋等农特产品以及脆皮蹄膀、永兴板鸭等预制菜,让湄潭味道走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千家万户。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