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第10期丨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系列

有句话说“孩子总是伴随着问题一路成长”,这些所谓的“问题”,有时会让家长为之烦恼;然而,如果家长能正确看待、智慧应对,这些“问题”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见证、增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契机。

 

接下来,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各试点学校将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针对家长们关心的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热点问题,通过“家长分享”“学校解答”“专家观点”三个版块,为家长答疑解惑,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图片

 

本期提问: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经常听专家讲内驱力,作为家长我们以为给孩子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就可以让他们好好学习,可是内在的动力我们也看不到,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 

【家长分享】
斗门区博雅中学初二4班
刘浩宇家长揭育娇回答:

 

我一直认为,孩子作为一个健康的个体,本身是有内驱力的,内驱力是不需要培养的,作为家长,只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去唤醒他,不要压制他就够了。可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家长一不小心就把孩子的内驱力压下去了,没有很好地激发出来。怎么压下去的呢?比如,大到家里买房、买车,小到买菜、买水果,甚至他自己的衣服,都跟他没关系,从来不征求他的意见,从来没有把孩子参与决策这件事情当作大事,让他远离决策的中心,不把他的决策权利用好。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就认为:我是一个旁观者,我的爸爸妈妈为我做主就够了,我自己的一些事情不需要我做主,也做不了主。

 

作为家长,如果你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就要把参与决策的权利还给孩子;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让他从小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听听他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他就会认为:我的父母是民主的,我是可以做主的,尤其是自己的事情,我是可以作出一定决策的。长此以往,孩子就变得很有主见,能对自己负责任。

 

图片

图源:中国教育

【学校解答】
斗门区博雅中学
车岸亭老师回答:

 

 

在助力孩子从“我得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习内驱力的培养。

图片

首先,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将学习与他们的爱好相结合。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喜好,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并加以利用。比如,如果孩子喜欢音乐,可以尝试用音乐元素来辅助数学学习,或者推荐与音乐相关的书籍来激发阅读兴趣。

图片

其次,与孩子共同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目标能够给孩子指明方向,让他们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这些目标可以是长期的,如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也可以是短期的,如完成某个学科的学习任务。关键是确保目标具体、可行,并鼓励孩子为之努力。

图片

另外,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到学习决策中来,比如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课程。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其实培养孩子的内驱力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差异,在班级管理中,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都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现“我得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图片

图源:中国教育报

【专家观点】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苗兰慧老师回答:

 

 

“内驱力”在心理学的概念中常常与“需要”一词共同出现。“需要”通常是个体某种主观感受,“内驱力”则是主观需要转化在行动上的动力。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当孩子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内在需要并试图通过行动实现需要时,就是内驱力显现的时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是以感受作为内驱力的出发点。

 

在我们成人化的社会期许里,重视行动力、执行力;而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起伏变化、丰富奇特的感受比行动更具直观性。从家长的角度唤醒孩子的内驱力,首先要改变仅关注孩子外在行为养成而忽视孩子内在感受的模式。

 

教养关系中包含我们提供给孩子的外在物质条件,也包含我们给孩子提供的内在关怀与滋养。更协调的内驱力来源于对生活、对自己更积极的感受体验。维护孩子积极的感受非易事,孩子的内心感受是微观细腻的,需要有耐心去感受孩子,避免压抑孩子感受表达的通道。当孩子的内在感受被我们尊重、看见,内在的动力会自发推动外在发展,这时孩子可以直观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做成某件事情,从而进一步发起行动、增加尝试,乃至发生改变。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课题。

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

将持续更新,

敬请关注!

7805f78f6118a36f611818aa992ddf7.jpg

编辑:何进 责任编辑:帅云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第10期丨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珠海特区教育 2024-05-20 21:57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系列

有句话说“孩子总是伴随着问题一路成长”,这些所谓的“问题”,有时会让家长为之烦恼;然而,如果家长能正确看待、智慧应对,这些“问题”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见证、增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契机。

 

接下来,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各试点学校将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针对家长们关心的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热点问题,通过“家长分享”“学校解答”“专家观点”三个版块,为家长答疑解惑,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图片

 

本期提问:
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经常听专家讲内驱力,作为家长我们以为给孩子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就可以让他们好好学习,可是内在的动力我们也看不到,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 

【家长分享】
斗门区博雅中学初二4班
刘浩宇家长揭育娇回答:

 

我一直认为,孩子作为一个健康的个体,本身是有内驱力的,内驱力是不需要培养的,作为家长,只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去唤醒他,不要压制他就够了。可是现实情况是,很多家长一不小心就把孩子的内驱力压下去了,没有很好地激发出来。怎么压下去的呢?比如,大到家里买房、买车,小到买菜、买水果,甚至他自己的衣服,都跟他没关系,从来不征求他的意见,从来没有把孩子参与决策这件事情当作大事,让他远离决策的中心,不把他的决策权利用好。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就认为:我是一个旁观者,我的爸爸妈妈为我做主就够了,我自己的一些事情不需要我做主,也做不了主。

 

作为家长,如果你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就要把参与决策的权利还给孩子;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让他从小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听听他的意见和建议。这样,他就会认为:我的父母是民主的,我是可以做主的,尤其是自己的事情,我是可以作出一定决策的。长此以往,孩子就变得很有主见,能对自己负责任。

 

图片

图源:中国教育

【学校解答】
斗门区博雅中学
车岸亭老师回答:

 

 

在助力孩子从“我得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学习内驱力的培养。

图片

首先,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将学习与他们的爱好相结合。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喜好,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并加以利用。比如,如果孩子喜欢音乐,可以尝试用音乐元素来辅助数学学习,或者推荐与音乐相关的书籍来激发阅读兴趣。

图片

其次,与孩子共同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目标能够给孩子指明方向,让他们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这些目标可以是长期的,如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也可以是短期的,如完成某个学科的学习任务。关键是确保目标具体、可行,并鼓励孩子为之努力。

图片

另外,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孩子参与到学习决策中来,比如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课程。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其实培养孩子的内驱力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差异,在班级管理中,在家庭教育中,我们都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现“我得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图片

图源:中国教育报

【专家观点】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苗兰慧老师回答:

 

 

“内驱力”在心理学的概念中常常与“需要”一词共同出现。“需要”通常是个体某种主观感受,“内驱力”则是主观需要转化在行动上的动力。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当孩子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内在需要并试图通过行动实现需要时,就是内驱力显现的时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是以感受作为内驱力的出发点。

 

在我们成人化的社会期许里,重视行动力、执行力;而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起伏变化、丰富奇特的感受比行动更具直观性。从家长的角度唤醒孩子的内驱力,首先要改变仅关注孩子外在行为养成而忽视孩子内在感受的模式。

 

教养关系中包含我们提供给孩子的外在物质条件,也包含我们给孩子提供的内在关怀与滋养。更协调的内驱力来源于对生活、对自己更积极的感受体验。维护孩子积极的感受非易事,孩子的内心感受是微观细腻的,需要有耐心去感受孩子,避免压抑孩子感受表达的通道。当孩子的内在感受被我们尊重、看见,内在的动力会自发推动外在发展,这时孩子可以直观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做成某件事情,从而进一步发起行动、增加尝试,乃至发生改变。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课题。

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

将持续更新,

敬请关注!

7805f78f6118a36f611818aa992ddf7.jpg

编辑:何进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