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2024年5月13日)

tqb2024051308.jpg

月色撩人

□张步根

天上的星星还没有全部隐去,一轮圆圆的明月透着淡淡的清辉,斜挂在西边的山尖上。黎明前的天空朦胧灰暗,四处静悄悄雾茫茫。小屋的院门打开了,腊生背着个大背篓,背篓足有小半个身子高,沿着门前的小路进山了。秋天是山珍长得最旺盛的时候,青茶山里遍地都是肥肥的蘑菇、菌子、山药,树上也挂满了石榴、苹果、葡萄、山楂、柚子,只要在山里转悠半天,就能采下一大篓子果实和山货回家。再花个半天挑选干净,大太阳底下晾晒几天,既能贮藏起来充当一年中的美味,又能出门去卖出个好价钱。往往一个秋天下来,腊生床下的瓦罐里面就会满满当当,全是亮闪闪的硬币,摇动起来的响声让腊生喜不自禁。

 

天空莹蓝莹蓝,像注满的一湖春水,看不到一丝丝云彩在飘荡。月亮愈发大得像个银盘挂到了树梢上,虽然淡淡的没有多少光华,却更白、更亮。月亮上的桂树,近得好像身边的乌桕枝丫,手臂抬一抬就能攀住。鸟儿们已经醒了,喜鹊和画眉叫得最早,声音却是柔柔的。天色亮堂了一些,原先影影绰绰的树木花草露出苍翠的颜色,风开始摇动枝叶,地上的植物渐渐分明起来。青茶山的早晨,神秘的面孔像神话中的世外桃源。

 

月亮没进了草丛里。红彤彤的朝霞给山川草木镀上了一层绚丽灿烂的色彩,高大的树木间,一缕又一缕金色的阳光透进来,薄雾在不断地升腾,露珠银光闪闪,到处都呈现出湿漉、崭新、野性的生机活力。腊生选了一块空旷的浅草地,埋下头去找寻他的山珍野味了。

 

秋天的夜晚,也是腊生和伙伴们最开心的时光。月光好的时候,大家就会相约去水稻田或是池塘中去捞鱼摸虾,秧苗下、稻根处、水草丛中,甚至水柳树那一团一团的气根,都是鱼虾爱藏身的地方,一晚上就能摸上来一大鱼篓。没有月色的夜晚,腊生他们就会聚集在村口的谷场上,或者是粮仓与草垛中间,一人掂着一个手电筒,掏麻雀窝、拾鸽子蛋、挖蚕蛹、捕蚂蚱、逮蟋蟀。麻雀喜欢在草垛和草房子檐下掏洞做窝,夜晚遇到灯光,它们一动也不动,只要把手沿着洞口伸进去,轻轻一抓,一个或者两个毛茸茸的麻雀就在手掌心里了,运气好的话顺带还有五六枚麻雀蛋呢。鸽子蛋就不那么容易找到啦,鸽子飞得高,窝一般做在杨树或者椿树的顶端枝丫上,必须是瘦小而又能爬树的绰号“树猴”的小伙伴才能爬上去。鸽子蛋的味道比麻雀蛋好多了,大家都仔细地收藏起来,不到年节一般是不会享用它的。蝉蛹和蚂蚱容易找到一些,带上铁铲和网兜,大树下的茅草地里,随便一折腾,就能翻找到白花花的蝉蛹和青头大蚂蚱,把它们洗净,再用开水烫过沥干,热油一炸,装入瓶中,就是不错的零食。蟋蟀,我们叫它蛐蛐、油葫芦,它“唧唧、唧唧”的叫声隔老远都清晰可闻,月光朗朗的夜晚更是它们叫得最起劲的时候。它跑得快,藏得精,还会斗技,墙角处、阴沟里、床底下,旮旮旯旯的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踪影,但要逮着它们可不太容易。蟋蟀喜欢吃米饭和蔬菜,腊生和伙伴们就支起一只小网,把这些吃的东西撒进去,手握长长的细绳,在远处静静地候着,一旦蟋蟀现身就成了网中之物。然后蟋蟀被放进大大的敞口瓶中,成为孩子们最平常的游戏。当明月钻进了云朵里,天色暗淡下来,或者是细雨蒙蒙的日子,腊生就会约上伙伴去掏墙壁土洞里的黑蜂,用一根细细的竹签慢慢地撩拨黑蜂的脑袋,招惹它爬出洞来,再用一只平常装药片的小玻璃瓶罩在洞口,愤怒的黑蜂一头撞进瓶中就算大功告成。摘下它屁股后面的蜜囊,大家分享品尝,那一股涩涩的甜香,是腊生和小伙伴们吃过的最好的糖果。

 

满月的晚上,腊生就会想起外婆,腊生是由外婆照看着长大的。外婆前几年走了,在梦里腊生常常和外婆在一起,奇怪的是外婆从来不说话,不是在静静地缝衣纺纱,就是给腊生烤地瓜煮花生,要不就是搂着腊生的肩膀,靠在南墙根下晒着太阳。梦醒的时候,腊生一抹眼睛总是一大把的泪水,好像外婆还在身旁,半天也不能从梦境中回过神来。外婆的家并不遥远,翻过一个小山头就到了。每当月朗星稀,月亮在白莲花一样的云朵里穿行,腊生和伙伴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外婆讲不知道哪朝哪代的事情。外婆手中的蒲扇轻轻摇动,那些獐猫鹿兔、神仙鬼怪的故事,就像门前的溪水怎么流也流不完,又像天上的星星,怎么数也数不清。

 

外婆走了,那些让他痴迷的故事再也听不到了。月光如水的夜晚,腊生常常对着一轮明月痴想,外婆是不是搬到了月亮上,她的故事里面不是有许多的好人死了又复生了吗?外婆那么勤劳善良,她怎么不复生呢?听说月亮上捣药的兔子,砍树的吴刚,还有嫦娥不都是从人间飞去的吗?他们也需要外婆去洗衣做饭、扫地浇花呀!在这样的不解和疑问中,腊生常常又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梦中他会去问一问外婆,他的想法是不是对的,外婆到底要不要去月亮上,如果去了,那样腊生看到月亮不就能见到她啦!

不知为什么,他隐约听到了妈妈的歌声,那是她从小听惯了的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呀,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摇篮轻摆动啊,娘的宝贝闭上眼睛,睡了哪个睡在梦中。”朦胧中他感到妈妈的胸怀像一轮满月,明亮温暖,丰润甜美,撩动着醉人的爱意光芒。在妈妈的歌声中,腊生和小伙伴们一起挽着外婆的双手,跑进了青茶山里,山里的月色真美呀!

 

几丝月光飞泻在腊生的脸蛋上,趴在窗台边的腊生,满脸幸福……

张步根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合肥市作协理事,安徽大学包公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委讲师团聘任基层宣讲专家。合肥市社科联一级调研员。作品见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安徽日报》《安徽文学》《作家天地》等。出版散文集《海棠春深》。

08tqb0513008_003_01_b.jpg

智慧渔港建设者(凸版画) 桂江 作品

 

衰老实验

□何百源

华灯初上,华弦路上人流疏落。

 

有一位老妇,拄着一根带有雨伞功能的拐杖,打算进入一间大众食馆。食馆离路面有三级石阶,老妇登上了两级,看来气力不济,停下来歇着,歇够了,才又勉强登上第三级台阶。

 

这时食馆里只有两名食客,估计是夫妇俩,在条桌边对面而坐。食馆老板迎上来,问:“阿婆,想要点什么?”

 

老妇佝偻着背,侧身抬起头,茫然地看着老板。

 

老板发现她是个听障患者,便加大音量:“问你想吃点什么?”

 

这回老妇听清了,颤巍巍地说:“小号牛腩粉,加葱。”

 

老板仍然很大声:“可以,8元钱。我派工仔帮你送到家里。你家住哪?”

 

老妇说:“不啦,我就在这里吃。”

 

老板说:“帮你送到家好,我不收你餐盒钱和外卖人工费,同在这里吃是一样的钱。你回家慢慢吃,省得占我一个餐位。”

 

这时老板娘凑上来,她对老公的做法似有不解,用疑问的目光看着老公。老板压低声音对妻子嘀咕:“我们这里的食客以白领青年男女为主,这窝窝囊囊的老太婆坐在店堂,会影响生意的,况且她一定吃得很慢。”

 

老妇手上拿着一张10元纸币,疑惑地问:“怎么,不做我的生意吗?”

 

老板很和气,大声地凑近老妇耳边说:“不是不做你的生意,是帮你送回家,不加收钱。”

 

老妇现出失望的表情,小心翼翼地将钱重新装回衣袋里,慢悠悠地转身,慢悠悠地走下三级台阶。

 

其实,老妇是假扮的,她叫汀兰,只有26岁芳龄,是一位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她正在做一个关于老年人生存状况的研究课题。她的这个妆,是专业化妆师的杰作。

 

她装作聋子,一是“扮老”的需要,另外这样能听到真话。刚才小饭馆老板对老板娘说的话,她听得一清二楚,是因为她的老态龙钟有碍观瞻,会影响生意。

 

第二天,汀兰依然一副老妇打扮,她去搭公共汽车。

 

她的“老人卡”往刷卡器上一搭,刷卡器便很大声地发出语音:“敬老卡。”仿佛在向全车人宣布。

 

这时,有三个人站了起来让座,其中两个是青年男子,一个是中年妇女。中年妇女还动手拖着“老妇”汀兰落座。坐了一会儿,汀兰问:“到福今路诊所,还有多少个站?”

 

几个人同时抢着答:“你搭错车啦,应该搭129路。”并且有人高声呼喊让司机停车。可是车没停。

 

到了下一个站,车停下了,司机解释说:“不是站点不能停靠。阿婆应该到马路对面那个站,搭129路车。”

 

汀兰颤颤巍巍地攀着扶手下车,有个乘客还主动扶她一把,然后迅速返身回到车上。

 

第三天,汀兰依然一副老妇打扮。她去到行政服务中心,要办理一份申请业务。

 

排了20分钟的队,轮到她了。她提出了需要办理的事项。办事员熟练地抽出3张表格,将音量加大说:“阿婆,你申请的项目需要填写三份表格。你回家后,让你的子女或孙子女,用电脑帮你将相关资料输入,再带齐上面要求的有效证件,前来办理。”

 

“老妇”颤着声音说:“我的子女都不在身边,我是独居的。跑来跑去很麻烦,请借给我一台电脑,我现在就将相关资料输入。”

 

这一回,几乎所有等待办事的人都将惊异的目光投向“老妇”,几个正在操作的办事员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用既惊羡又敬佩的目光向“老妇”行注目礼。

何百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先后发表文学作品500多万字,出版文学作品集12部,其中《人生如旅》和《边寨丛林二十秋》获佛山市“五个一工程”奖,《小镇代有奇人出》作为“当代著名作家美文自选集”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发行。

植树节(组诗)

□杨通

这样的事情

阳光在叶片上行走

叶片在尘埃里行走

尘埃在人畜中行走

而人畜呢 该在哪里行走

 

这样的事情

一直将我的内心牵扯

 

旧房子里 黑夜坐在沙发上

那些久远的光亮

能否再回到书页的怀抱

 

面对这样的事情

我就像飞蛾扑火

 

一座孤茔的周围

有个影子在忙碌着

是我五十年前离家出走

再也没有回来的三祖父

我不知道这几十年的道路

带他走了哪些地方

为何在今夜的月光下才回来寻梦

 

关于这样的事情

我不敢再往下想

想痴呆了 我怕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

 

感受死亡

每天晚上睡去之前

我都对自己说 你又将死亡一次

梦是一只大鸟

带着我飞越田野 河流 山峰

面对生命的断崖

我捧着微弱的心跳 说我来了

但我必须诵读完这首诗中

最后一个美丽的单词

 

当死神抓住我的手掌之后

我最终听到一个可怕的声音

请扔掉庞杂的灵魂

你正坠在黎明的路上

 

植树节

当我挖好一个土坑之后

抬头看见未来的人 卧在浓荫之上

咀嚼着我曾经幻想过的生活

且仰望着一棵树的无限高度

与一群美丽的鸟儿聚在那棵树下

筑巢和生儿育女

被落下来的果子打得叫出声来

 

而我却在多年后的同一个土坑里

看到了我枯死的骨头

 

戏剧里的野猪

竹林里的野猪

用獠牙挖战壕

一根倒地的竹子

让它惊失了前蹄

 

野猪出没的竹林

硝烟追着风

摇落了一大片露水

 

战壕里埋着最后的野猪

一山的宁静

让人多么害怕

 

诗歌

站在词语的中央

像钟声在一口冷铁里漫卷

这是临近死亡的一种感觉

一只虫子奔跑的情感

比水还要宁静

 

整个下午的时光

在一亩地的尘土里蜷缩

草叶们承载的负担

大过云雨的重量

终生被欲望追赶的人

最后只说了两个字:好累

便同阳光一起回到了天上

 

是谁从死亡的兴奋里抬起头来

诗歌 摇着忧郁的美尾

像一只被光击伤的虫子

裸眠在灵魂的旗帜上

使黑夜在持久里飘动

 

一束月光 摆脱风的纠缠

伫立在梦想中央

使上升的水 更加宁静

让恬憩的神 更加喧哗

 

阅读

一片叶子

在阳光的怀里把身子侧向风

一堆沙子想堵住下水道

却被污水带走了

 

生活就在意料之外

你总是把自己丢失在别处

 

完美之人

最终也洗不掉一部分人性的弱点

 

整个夜晚我都在默诵

这些似是而非的警句

让书页掀动风暴

让灵魂蜕皮

杨通 四川巴中人。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柔声轻诉》《朝着老家的方向》《雪花飘在雪花里》三部。四川省作家协会七届全委会委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巴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巴中文学》执行副主编。

滑落(外三首)

□邓涛

他在床榻上努力发音

许久以前,他还是婴孩的时候

也曾经这样努力

被辅音甩了的元音

像从音节上脱落的碎渣

他哭了,像在呼应出生时的自己

仿佛一生就是两场哭

仿佛拥有过的岁月

就这样轻易地滑落

 

牛虻

二十年前待嫁时,她没出阁

我再见到她,鬓角已经有几根白丝

她在买新版的《牛虻》

她说旧的已经翻烂了

我冒失地问了她一个敏感的问题

她说她很幸福,嫁给了一本书

嫁给亚瑟脸上的疤痕

那道疤痕很疼,却是信仰

 

李老头

一把锄头挂在空旷的墙上

李老头经常把弄锄头

像摸着他的青春时代

再摸摸墙,找不到泥土的手感

他老了,脑子和锄头一样生锈

这面墙像站立起来的一块田

整个李家村都站起来了

没有池塘,没有蛙声

他看着楼下堵车的样子

想起一群栏里的羊

他深深叹口气

试着把十多年积沉的荒芜吐出来

 

万丈的人间

我在天台上,拖着一双鞋,自顾抽烟

烟雾里看这万丈的高楼

万丈的红尘,万丈的人间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繁衍

一格一格的悲喜立起的绝壁

一层层垒起的人间

在我脚下踢踏踢踏地响

我像是在荒寂的山巅

给5G的世界点起烟火

邓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乡野之重》《山河扣问》《纸本的青云谱》《影月东太湖》《邓涛诗歌》等十余部著作,另有多幕话剧作品公演,曾获中国图书金牛奖、冰心儿童图书奖、滕王阁文学奖、赣版十大好书等奖项。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 赵思华
湾韵|大家(2024年5月13日)
珠海特区报 2024-05-13 14:25

tqb2024051308.jpg

月色撩人

□张步根

天上的星星还没有全部隐去,一轮圆圆的明月透着淡淡的清辉,斜挂在西边的山尖上。黎明前的天空朦胧灰暗,四处静悄悄雾茫茫。小屋的院门打开了,腊生背着个大背篓,背篓足有小半个身子高,沿着门前的小路进山了。秋天是山珍长得最旺盛的时候,青茶山里遍地都是肥肥的蘑菇、菌子、山药,树上也挂满了石榴、苹果、葡萄、山楂、柚子,只要在山里转悠半天,就能采下一大篓子果实和山货回家。再花个半天挑选干净,大太阳底下晾晒几天,既能贮藏起来充当一年中的美味,又能出门去卖出个好价钱。往往一个秋天下来,腊生床下的瓦罐里面就会满满当当,全是亮闪闪的硬币,摇动起来的响声让腊生喜不自禁。

 

天空莹蓝莹蓝,像注满的一湖春水,看不到一丝丝云彩在飘荡。月亮愈发大得像个银盘挂到了树梢上,虽然淡淡的没有多少光华,却更白、更亮。月亮上的桂树,近得好像身边的乌桕枝丫,手臂抬一抬就能攀住。鸟儿们已经醒了,喜鹊和画眉叫得最早,声音却是柔柔的。天色亮堂了一些,原先影影绰绰的树木花草露出苍翠的颜色,风开始摇动枝叶,地上的植物渐渐分明起来。青茶山的早晨,神秘的面孔像神话中的世外桃源。

 

月亮没进了草丛里。红彤彤的朝霞给山川草木镀上了一层绚丽灿烂的色彩,高大的树木间,一缕又一缕金色的阳光透进来,薄雾在不断地升腾,露珠银光闪闪,到处都呈现出湿漉、崭新、野性的生机活力。腊生选了一块空旷的浅草地,埋下头去找寻他的山珍野味了。

 

秋天的夜晚,也是腊生和伙伴们最开心的时光。月光好的时候,大家就会相约去水稻田或是池塘中去捞鱼摸虾,秧苗下、稻根处、水草丛中,甚至水柳树那一团一团的气根,都是鱼虾爱藏身的地方,一晚上就能摸上来一大鱼篓。没有月色的夜晚,腊生他们就会聚集在村口的谷场上,或者是粮仓与草垛中间,一人掂着一个手电筒,掏麻雀窝、拾鸽子蛋、挖蚕蛹、捕蚂蚱、逮蟋蟀。麻雀喜欢在草垛和草房子檐下掏洞做窝,夜晚遇到灯光,它们一动也不动,只要把手沿着洞口伸进去,轻轻一抓,一个或者两个毛茸茸的麻雀就在手掌心里了,运气好的话顺带还有五六枚麻雀蛋呢。鸽子蛋就不那么容易找到啦,鸽子飞得高,窝一般做在杨树或者椿树的顶端枝丫上,必须是瘦小而又能爬树的绰号“树猴”的小伙伴才能爬上去。鸽子蛋的味道比麻雀蛋好多了,大家都仔细地收藏起来,不到年节一般是不会享用它的。蝉蛹和蚂蚱容易找到一些,带上铁铲和网兜,大树下的茅草地里,随便一折腾,就能翻找到白花花的蝉蛹和青头大蚂蚱,把它们洗净,再用开水烫过沥干,热油一炸,装入瓶中,就是不错的零食。蟋蟀,我们叫它蛐蛐、油葫芦,它“唧唧、唧唧”的叫声隔老远都清晰可闻,月光朗朗的夜晚更是它们叫得最起劲的时候。它跑得快,藏得精,还会斗技,墙角处、阴沟里、床底下,旮旮旯旯的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踪影,但要逮着它们可不太容易。蟋蟀喜欢吃米饭和蔬菜,腊生和伙伴们就支起一只小网,把这些吃的东西撒进去,手握长长的细绳,在远处静静地候着,一旦蟋蟀现身就成了网中之物。然后蟋蟀被放进大大的敞口瓶中,成为孩子们最平常的游戏。当明月钻进了云朵里,天色暗淡下来,或者是细雨蒙蒙的日子,腊生就会约上伙伴去掏墙壁土洞里的黑蜂,用一根细细的竹签慢慢地撩拨黑蜂的脑袋,招惹它爬出洞来,再用一只平常装药片的小玻璃瓶罩在洞口,愤怒的黑蜂一头撞进瓶中就算大功告成。摘下它屁股后面的蜜囊,大家分享品尝,那一股涩涩的甜香,是腊生和小伙伴们吃过的最好的糖果。

 

满月的晚上,腊生就会想起外婆,腊生是由外婆照看着长大的。外婆前几年走了,在梦里腊生常常和外婆在一起,奇怪的是外婆从来不说话,不是在静静地缝衣纺纱,就是给腊生烤地瓜煮花生,要不就是搂着腊生的肩膀,靠在南墙根下晒着太阳。梦醒的时候,腊生一抹眼睛总是一大把的泪水,好像外婆还在身旁,半天也不能从梦境中回过神来。外婆的家并不遥远,翻过一个小山头就到了。每当月朗星稀,月亮在白莲花一样的云朵里穿行,腊生和伙伴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外婆讲不知道哪朝哪代的事情。外婆手中的蒲扇轻轻摇动,那些獐猫鹿兔、神仙鬼怪的故事,就像门前的溪水怎么流也流不完,又像天上的星星,怎么数也数不清。

 

外婆走了,那些让他痴迷的故事再也听不到了。月光如水的夜晚,腊生常常对着一轮明月痴想,外婆是不是搬到了月亮上,她的故事里面不是有许多的好人死了又复生了吗?外婆那么勤劳善良,她怎么不复生呢?听说月亮上捣药的兔子,砍树的吴刚,还有嫦娥不都是从人间飞去的吗?他们也需要外婆去洗衣做饭、扫地浇花呀!在这样的不解和疑问中,腊生常常又进入了甜甜的梦乡,梦中他会去问一问外婆,他的想法是不是对的,外婆到底要不要去月亮上,如果去了,那样腊生看到月亮不就能见到她啦!

不知为什么,他隐约听到了妈妈的歌声,那是她从小听惯了的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呀,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啊。摇篮轻摆动啊,娘的宝贝闭上眼睛,睡了哪个睡在梦中。”朦胧中他感到妈妈的胸怀像一轮满月,明亮温暖,丰润甜美,撩动着醉人的爱意光芒。在妈妈的歌声中,腊生和小伙伴们一起挽着外婆的双手,跑进了青茶山里,山里的月色真美呀!

 

几丝月光飞泻在腊生的脸蛋上,趴在窗台边的腊生,满脸幸福……

张步根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合肥市作协理事,安徽大学包公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委讲师团聘任基层宣讲专家。合肥市社科联一级调研员。作品见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安徽日报》《安徽文学》《作家天地》等。出版散文集《海棠春深》。

08tqb0513008_003_01_b.jpg

智慧渔港建设者(凸版画) 桂江 作品

 

衰老实验

□何百源

华灯初上,华弦路上人流疏落。

 

有一位老妇,拄着一根带有雨伞功能的拐杖,打算进入一间大众食馆。食馆离路面有三级石阶,老妇登上了两级,看来气力不济,停下来歇着,歇够了,才又勉强登上第三级台阶。

 

这时食馆里只有两名食客,估计是夫妇俩,在条桌边对面而坐。食馆老板迎上来,问:“阿婆,想要点什么?”

 

老妇佝偻着背,侧身抬起头,茫然地看着老板。

 

老板发现她是个听障患者,便加大音量:“问你想吃点什么?”

 

这回老妇听清了,颤巍巍地说:“小号牛腩粉,加葱。”

 

老板仍然很大声:“可以,8元钱。我派工仔帮你送到家里。你家住哪?”

 

老妇说:“不啦,我就在这里吃。”

 

老板说:“帮你送到家好,我不收你餐盒钱和外卖人工费,同在这里吃是一样的钱。你回家慢慢吃,省得占我一个餐位。”

 

这时老板娘凑上来,她对老公的做法似有不解,用疑问的目光看着老公。老板压低声音对妻子嘀咕:“我们这里的食客以白领青年男女为主,这窝窝囊囊的老太婆坐在店堂,会影响生意的,况且她一定吃得很慢。”

 

老妇手上拿着一张10元纸币,疑惑地问:“怎么,不做我的生意吗?”

 

老板很和气,大声地凑近老妇耳边说:“不是不做你的生意,是帮你送回家,不加收钱。”

 

老妇现出失望的表情,小心翼翼地将钱重新装回衣袋里,慢悠悠地转身,慢悠悠地走下三级台阶。

 

其实,老妇是假扮的,她叫汀兰,只有26岁芳龄,是一位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她正在做一个关于老年人生存状况的研究课题。她的这个妆,是专业化妆师的杰作。

 

她装作聋子,一是“扮老”的需要,另外这样能听到真话。刚才小饭馆老板对老板娘说的话,她听得一清二楚,是因为她的老态龙钟有碍观瞻,会影响生意。

 

第二天,汀兰依然一副老妇打扮,她去搭公共汽车。

 

她的“老人卡”往刷卡器上一搭,刷卡器便很大声地发出语音:“敬老卡。”仿佛在向全车人宣布。

 

这时,有三个人站了起来让座,其中两个是青年男子,一个是中年妇女。中年妇女还动手拖着“老妇”汀兰落座。坐了一会儿,汀兰问:“到福今路诊所,还有多少个站?”

 

几个人同时抢着答:“你搭错车啦,应该搭129路。”并且有人高声呼喊让司机停车。可是车没停。

 

到了下一个站,车停下了,司机解释说:“不是站点不能停靠。阿婆应该到马路对面那个站,搭129路车。”

 

汀兰颤颤巍巍地攀着扶手下车,有个乘客还主动扶她一把,然后迅速返身回到车上。

 

第三天,汀兰依然一副老妇打扮。她去到行政服务中心,要办理一份申请业务。

 

排了20分钟的队,轮到她了。她提出了需要办理的事项。办事员熟练地抽出3张表格,将音量加大说:“阿婆,你申请的项目需要填写三份表格。你回家后,让你的子女或孙子女,用电脑帮你将相关资料输入,再带齐上面要求的有效证件,前来办理。”

 

“老妇”颤着声音说:“我的子女都不在身边,我是独居的。跑来跑去很麻烦,请借给我一台电脑,我现在就将相关资料输入。”

 

这一回,几乎所有等待办事的人都将惊异的目光投向“老妇”,几个正在操作的办事员也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用既惊羡又敬佩的目光向“老妇”行注目礼。

何百源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二级作家。先后发表文学作品500多万字,出版文学作品集12部,其中《人生如旅》和《边寨丛林二十秋》获佛山市“五个一工程”奖,《小镇代有奇人出》作为“当代著名作家美文自选集”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发行。

植树节(组诗)

□杨通

这样的事情

阳光在叶片上行走

叶片在尘埃里行走

尘埃在人畜中行走

而人畜呢 该在哪里行走

 

这样的事情

一直将我的内心牵扯

 

旧房子里 黑夜坐在沙发上

那些久远的光亮

能否再回到书页的怀抱

 

面对这样的事情

我就像飞蛾扑火

 

一座孤茔的周围

有个影子在忙碌着

是我五十年前离家出走

再也没有回来的三祖父

我不知道这几十年的道路

带他走了哪些地方

为何在今夜的月光下才回来寻梦

 

关于这样的事情

我不敢再往下想

想痴呆了 我怕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

 

感受死亡

每天晚上睡去之前

我都对自己说 你又将死亡一次

梦是一只大鸟

带着我飞越田野 河流 山峰

面对生命的断崖

我捧着微弱的心跳 说我来了

但我必须诵读完这首诗中

最后一个美丽的单词

 

当死神抓住我的手掌之后

我最终听到一个可怕的声音

请扔掉庞杂的灵魂

你正坠在黎明的路上

 

植树节

当我挖好一个土坑之后

抬头看见未来的人 卧在浓荫之上

咀嚼着我曾经幻想过的生活

且仰望着一棵树的无限高度

与一群美丽的鸟儿聚在那棵树下

筑巢和生儿育女

被落下来的果子打得叫出声来

 

而我却在多年后的同一个土坑里

看到了我枯死的骨头

 

戏剧里的野猪

竹林里的野猪

用獠牙挖战壕

一根倒地的竹子

让它惊失了前蹄

 

野猪出没的竹林

硝烟追着风

摇落了一大片露水

 

战壕里埋着最后的野猪

一山的宁静

让人多么害怕

 

诗歌

站在词语的中央

像钟声在一口冷铁里漫卷

这是临近死亡的一种感觉

一只虫子奔跑的情感

比水还要宁静

 

整个下午的时光

在一亩地的尘土里蜷缩

草叶们承载的负担

大过云雨的重量

终生被欲望追赶的人

最后只说了两个字:好累

便同阳光一起回到了天上

 

是谁从死亡的兴奋里抬起头来

诗歌 摇着忧郁的美尾

像一只被光击伤的虫子

裸眠在灵魂的旗帜上

使黑夜在持久里飘动

 

一束月光 摆脱风的纠缠

伫立在梦想中央

使上升的水 更加宁静

让恬憩的神 更加喧哗

 

阅读

一片叶子

在阳光的怀里把身子侧向风

一堆沙子想堵住下水道

却被污水带走了

 

生活就在意料之外

你总是把自己丢失在别处

 

完美之人

最终也洗不掉一部分人性的弱点

 

整个夜晚我都在默诵

这些似是而非的警句

让书页掀动风暴

让灵魂蜕皮

杨通 四川巴中人。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柔声轻诉》《朝着老家的方向》《雪花飘在雪花里》三部。四川省作家协会七届全委会委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巴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巴中文学》执行副主编。

滑落(外三首)

□邓涛

他在床榻上努力发音

许久以前,他还是婴孩的时候

也曾经这样努力

被辅音甩了的元音

像从音节上脱落的碎渣

他哭了,像在呼应出生时的自己

仿佛一生就是两场哭

仿佛拥有过的岁月

就这样轻易地滑落

 

牛虻

二十年前待嫁时,她没出阁

我再见到她,鬓角已经有几根白丝

她在买新版的《牛虻》

她说旧的已经翻烂了

我冒失地问了她一个敏感的问题

她说她很幸福,嫁给了一本书

嫁给亚瑟脸上的疤痕

那道疤痕很疼,却是信仰

 

李老头

一把锄头挂在空旷的墙上

李老头经常把弄锄头

像摸着他的青春时代

再摸摸墙,找不到泥土的手感

他老了,脑子和锄头一样生锈

这面墙像站立起来的一块田

整个李家村都站起来了

没有池塘,没有蛙声

他看着楼下堵车的样子

想起一群栏里的羊

他深深叹口气

试着把十多年积沉的荒芜吐出来

 

万丈的人间

我在天台上,拖着一双鞋,自顾抽烟

烟雾里看这万丈的高楼

万丈的红尘,万丈的人间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繁衍

一格一格的悲喜立起的绝壁

一层层垒起的人间

在我脚下踢踏踢踏地响

我像是在荒寂的山巅

给5G的世界点起烟火

邓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乡野之重》《山河扣问》《纸本的青云谱》《影月东太湖》《邓涛诗歌》等十余部著作,另有多幕话剧作品公演,曾获中国图书金牛奖、冰心儿童图书奖、滕王阁文学奖、赣版十大好书等奖项。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蓝辉龙 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