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坚
导游说,明天早上5点起床去看日出,这个景点只有住我们店的才能去。早上起床,旅馆门口黑压压站着一群人,都穿着军大衣。大衣是旅馆里租的,押金50元,租金10元。口渴,看见旁边的大婶在卖早餐,就向她讨一碗水,她不给,要喝么,5元一碗。也只有喝了,这是我喝过的最贵的水。登山的大道上,人声鼎沸,一股洪流在黑暗中朝泰山顶涌去。我们这个小分队却离开主流,沿着一家单位的后墙,跌跌撞撞摸着黑,偷袭似的上了山。导游说,这是我们旅馆自己开辟的小路,可以走到泰山最好的观日点。气喘吁吁地到了那里,天微明。隐约看见山边上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天下第一山”几个大字。导游是个红脸膛小伙子,嗓门特大,说,就站在这里,再过十分钟它就来了。大家都知道它是谁,赶紧准备照相机。10岁的娃娃和80岁的老妪都是人手一台。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开机了,视频亮晶晶地像大号萤火虫。那边有了一抹红霞,犹抱琵琶半遮面,它还在化最后的妆,却不知道这边的山头上,正有一个照相机组成的炮阵对着它呢。如果朝天空那面看泰山,那就是一奇观了,每个山头都站满了人,每个人都握着一个照相机,豆腐块大的,机关枪似的,大炮型的(专业摄影师用的长焦镜头),这是21世纪早期中国的一种风俗,没有照相机,都不好意思站在人群里,那场面仿佛以前在广场上人人举着一束纸花。
导游说,你们运气好呵,天气预报说今天本来要下雨的,看这天色,它不出来是不行的了。运气不好的,上山十回也看不见呢。这句话使大家像在赌盘上下了注似的紧张起来,看见与看不见现在与每个人的福祉、运气联系起来了。都屏住呼吸,盯着那边。终于出现了一条长缝,瞬间就被镶上了金边,来了,来了,有人小声地嚷嚷起来。似乎声音大了会吓跑它。再看时,又合起来了,搞得大家提心吊胆,生怕它不露面。都不出声了,翘首望着,有人还默默祈祷。终于云缝里缓缓露出微红模糊的一团,像是小孩子出世似的,天空苍白,像失血过多的产妇。有人嚷嚷起来,出来了,出来了!快照啊!所有眼睛都钻进取景框里去看它,倒忘了就这么睁着眼也是看得见的,都挂着要留影,却忘记了看真正的日出了。快门声响成一片,像调低了音量的机关枪,咔嚓咔嚓地响着。数码相机不存在浪费胶卷的问题,不假思索闭着眼睛乱按一气,好像按得越多福的份额也越多似的。导游赶紧揽生意,他举着自己的照相机道,照相啦!照相啦!我这里有好镜头啦。他那部相机是所有相机里面最脏的一台,黑乎乎的。他让那位游客举起一只手掌,把那轮红日恰好安放在手掌上,托着个金元宝似的。许多人在他后面看他怎么取景,立即学会了,马上传开去,都这么照起来。有人立即将他的创意解构了,发明出更多,不是用手掌去托,而是用两只手掌做一个圈,把它箍在里面。导游只揽到两三个人的生意,也笑着说,拍吧,拍吧,拍了就好。又说,你这么拍也看不出是在泰山,哪里都可以拍啊,站去20层楼顶也能拍啊,是不是?我这个点,好就好在有“天下第一山”几个字。游客恍然大悟,又纷纷去与那几个字合影。但这石壁面向东方,又拍不着太阳了。乱了一阵,天光又亮了些,回头再看,它已不见了,东天一片苍茫。此刻与刚才,完全是两重天,它来的时候,看得明明白白,大红大紫,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溜掉了。
这时才发现导游带我们来的这个观日点不在泰山顶。山顶还在高处,挤得人山人海,有些人是整夜睡在那儿占地。导游带我们走这条歪门邪道,自有他的生意经,他知道5点钟起来是根本上不去泰山极顶的。只要看见,那就是日出,这不都是在泰山上么。他这本生意经想的是赚自己的钱,通的却是阳光大道:地点不同,日出是一样的。但许多人因为跟着主流走,都牵挂着要像明信片上那样在泰山顶观日出,结果山顶上不去,倒忘记了如果真要看的话,是很多点都可以看到的,抬抬头就是了,这是泰山啊。都低着头只顾抢路,倒错过了那轮只出来了几分钟的太阳。我以为山顶大约也是孔庙独尊,却不独孔庙,还有佛寺、道观、土地庙、祭天台……诸神共享山头,并未独尊孔子,泰山依然诸神共处,这也是泰山一泰。香火最旺的是泰山老奶奶庙,泰山老奶奶就是泰山女神,黄帝时代就已经被崇拜,古书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泰山老奶奶是民间的叫法。我以为泰山老奶奶是一种原始信仰,起源自万物有灵的时代。人们迷信泰山是一座灵山,道法自然,虚构出有着母亲般怀抱的泰山奶奶。她是一个永恒的母性怀抱,大地之母。孔庙反倒很冷清,门柱上刻着一副对联:“登泰山而小天下,黜百氏以尊六经。”当年,孔子登泰山,是跟着朝拜泰山老奶奶的人来的,那时候,还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是否曾经在泰山老奶奶庙烧香的人群中想过“彼可取而代也”?不得而知。但后来的局势是,孔子登泰山之后,中国历史就向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去了。另一个热闹处是皇帝祭天的地点,那个点就是泰山海拔最高的几块石头,盖了庙围着。从前,此地是泰山终极处,上面就是天了,天子在此设坛,跪在石头上,泰山离天最近的地点,终于意识到他的有限,“为苍生之祈福,岂敢高视千古,自比九皇哉”。现在守庙的在石头周围围起一圈,供游客朝这些石头扔纸币、挂铜锁,意思是如此这般,就会获得好运长久永固财源旺盛,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无人朝天,都向着这个石头,叮叮当当响成一片,挂做一团,黄澄澄的铜锁灿烂刺目,白花花的镍币堆成几座小丘,压住了泰山极顶。有个老者背着香挤进庙里,要借个火点香,持火炬的小伙子硬是不给他点,要收钱。老人给了钱,才点着了香。唐玄宗《纪泰山铭》被旅游部门重新描上金粉,又灿烂了,只是与旁边风吹雨打黯然失色的其它石刻比起来,很是刺眼。在上山途中我曾想到四个字:登泰仰丘,却没料到此丘不是彼丘。
泰山老奶奶是自然神,以山为基,泰山就是她,天长地久。孔子是文明神,以文为基。“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但日月也有昏暗不照的时候。文明忽暗忽明,黑暗时代,孔子也跟着黑暗,他是一种中国文身,即使道不行,也无法“乘桴浮于海”了。
“礼失而求诸野。”文明并非只有直线前进一途,求诸野也可以说是回到开始,轮回。历史上先例不少,比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就是从发现希腊重新得道。比如宋儒,也是回到孔子,重新说法。
下山路上在农家餐馆午膳,餐馆就像云南的风俗,不看菜谱,而是直接领你去厨房前,那里摆着一篮篮洗干净的山茅野菜,随你点个明白。据说泰山上可食用的野菜有150多种。这家餐馆摆出来的有马齿苋、蒲公英、山豆苗、毛木耳、树舌、松蘑、黑木耳、香椿芽、花椒芽、枸杞头、山芹。
咏而归,小歇时瞥见路边有牌子指出通往经石峪的路,就离开直线拐进去了。这是古代的小路,顺着山势走。松老横,鸟霸道,雾厚,苔滑,没遇见人。谷忽然露出底,是一大片平坦的花岗岩,犹如天降,金刚经就刻在上面。这是山瀑流经之地,经文大多数时候藏在流水下面,只在枯水期才偶尔露出。天助我也,洪水还没有回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水落石出,清晰可见,雄劲飞扬,仿佛刚刚镌入。不知道是谁写的,书者已逝,继续将这些字往深里刻或者磨去它的,乃是泰山。
沉默良久,咏而归。
于坚 字之白,昆明人。1970年开始写作,著有长诗《0档案》《飞行》《哀滇池》、长篇散文坚记系列、小说《赤裸着午餐》《文石》《翡翠蜥蜴》、摄影集《大象·岩石·档案》等诗集、文集五十余种。中国第三代诗歌主要代表、先锋派文学重要作家之一。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多种奖项。
□张映勤
蜀道,泛指古时候进出蜀地的道路。狭义地讲,蜀道有“北四南三”七条,它们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将关中到成都平原打通连接。这其中,四川广元境内的金牛道最为险要难行。李白有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广元这一段,而蜀道之险,最险莫过剑门关。
到广元之前,剑门关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从雁门关到武胜关,中国的关隘遍布各地,但若论险峻,剑门关名列前茅。山川形胜,以险为要,尤其是设关守卫,首先考虑的是地形地势。
在广元剑阁县郊外的群山中,百余公里,山峦起伏,其中大小剑山相距不过数丈,两山矗地而立,像两把利剑插在地上,双峰对峙如门,人们故以剑门名之。最初,蜀汉丞相诸葛亮见此地易守难攻,地势险要,于是修筑栈道30里,筑关扼守,称为“剑阁”。
剑门关扼守蜀道之咽喉,它是长安到成都之间最重要的关口,是两山之间唯一的通道,堪称险中之险。绵延百里的山崖如直立陡峭的城墙,真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此设关,有险可恃,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实不为过。当年,剑门关发生过无数次大小战役,战马嘶嘶,炮声隆隆,剑门关历经千年战火,从未被正面攻破过。
历史上的剑门关屡遭战火涂炭,关楼修修建建,早已不复存在。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十多年前在原址重建的。三层箭楼,雄踞关口,巍峨壮观。楼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宏。上悬金铎,锒铛作响。楼体如古代城墙,嵌有“剑阁”二字,上悬匾额两幅,“眼底长安”“天下雄关”,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关楼在山谷隘口处高高耸立,俯瞰群山,傲视群雄。蜀道上有此关扼守,如同定海神针,确保入蜀交通门户的安全。只可惜新楼少了点沧桑感、古旧感,人们在此凭吊先贤,追忆历史,只能在凝望中想象。
看到“剑阁”二字,我想到了《剑阁闻铃》。生于海河边,长于曲艺乡,骆玉笙的这段京韵大鼓听过无数遍,早已耳熟能详。骆老唱腔浑厚,荡气回肠,使人如醉如痴,早已成为鼓曲的一代绝唱。而清末韩小窗的唱词写得更是动人心脾:“最伤心一年一度梨花放,从今后一见梨花一惨情……可怜你香魂一缕随风散,却使我血泪千行似雨倾。”
到广元之前,我以为剑阁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马嵬兵变之后,唐明皇于逃难途中驻跸剑阁驿站,雨夜听到阁下风铃摇动,想起贵妃杨玉环,断肠人听到断肠声,不胜伤感,彻夜难眠。到了广元我才知道,其实剑阁就是剑山之间的栈道,也许是因为栈道建有木质楼板重叠式屋顶,飞檐翘角,悬空交错,以供行人遮阳避雨,歇脚休息,并非专指某处楼阁式的房屋。如今的剑阁保留了一个县名,有无具体建筑已不重要,在关前想到《剑阁闻铃》,不由得让人触景生情,伤古感怀。
剑门关下,我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体验。仿佛步入了厚重的历史,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土地都充满了故事。作为古战场,无数将士含辛茹苦守边关,咽喉之地曾经战火纷飞,热血洒遍,山谷的每一处石缝似乎还在回响着厮杀声,弥漫着硝烟。剑门关历经战火,却岿然不动,以悲壮不屈的身姿诉说着过往的悲壮与辉煌。
剑门关下,我仿佛看到了过往的旅人和商队,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艰难地在栈道上跋涉,每一步印记都写入了历史和记忆。
剑门关,古栈道,曾经的军事要塞与交通枢纽,如一座横跨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不仅连接了大山阻隔的地理空间,更打通了时间岁月的长河。
蜀道景观看不够,最为难忘剑门关!
张映勤 1962年7月生于天津,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编审,《天津文学》杂志原主编。出版专著十余种,编辑图书百余部,发表文章数百篇,50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内地及海外报刊,担任若干文学奖项评委,部分作品被转载或获奖。
港湾怡景(综合材料) 陈涛 作品
□贺绫声
天空之泪
云飘着许多个世界
纯白如初生婴儿
只有枯枝
和盘旋的尘埃
才看见它们是死者
每次它们想家
才骑着雨回来
但却被我们用伞
拒之千里
盲
关于光明
盲的商品
瞎子无从知道天堂的颜色
无从知道月光如何落入湖面
他一怒之下
剪下山洞的蝙蝠
去修补光明的缺口
老树
我什么也没有
只剩下诗句
整个下午以词语对决这个城市
为歌颂倒下的你
那些断句,是未成形的嘴巴
发出民间的沉默
投出的诗篇终究没被刊登
正如你最后被劈去的命运
鸟群失去家园,枯枝失去天空
无论如何
我的诗句必须抵达泥土
在赌城里,我一无所有
只有写作信念与孤独
于失去天空的枯枝上
八月有雨
八月有雨
覆盖沉默的
是你前生剩余的泪
从黑夜鱼贯而入
童年的梦中情人
在清晨
来回吞噬我的爱情
窗外许多花儿灿烂微笑
却没有一朵
开进时间的心里
木棉花
在枝头绽放的木棉花
如同火焰般燃烧
注定短暂
红色的花瓣
是献给时间的祭品
风吹过
死亡的阴影笼罩一切
即使如此
她不曾畏惧
用尽所有的美丽和勇气
奔向大地
花开花落之间
联系得如此奇妙
彷佛没有悲情
也没有快乐
鱼说
你贴近玻璃望我
我也贴近玻璃望你
我们此刻相遇
不知身在何处
你说水是透明的
我却说命运如水
反正都是孤独的味道
没有体温
造不成完整的梦
你摆尾
游来游去
一如未知的岁月
我的生活
比你更冷
贺绫声 澳门诗人,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诗集《遇见》《如果爱情像诗般阅读》及《所有悲哀是眼睛,喜欢光》等。
□王爱红
甚至……
甚至忘记了你的名字,我
甚至忘记了,是在何时何地
与你相识。我们俩甚至
没有构成故事的开始那样激动人心
我甚至忘记了,你
对我说的一名话
甚至忘记了你的容颜
甚至根本就没有你
你仍然在茫茫人海里
并且和我一样,在一条路上行走着
我会碰见一张熟悉的面孔
非常熟悉,但肯定不是你
因为,这是另一种美丽
一闪又不见了
冬日的树枝
仰望的高度 在一棵树上
冬日的树枝 凝结着整个冬日的嗥叫
悠荡 飘扬
一片枯干的叶子
万道璀璨的霞光
当北风送来云朵
和它的预言
冬日的树枝
开满了洁白的花
夏天的绿荫也许会溶化
但冬日的树枝谁能攀折
村庄
村庄和村庄连在一起
田野广阔无边
农历二月短暂而寂静
农事安排到最后一天
蚂蚁的集市
搬出各自的村庄
村庄和村庄,诗歌的翅膀
在城市上空歌唱并且飞翔
农具
农具守护在农业的边缘
它清澈的流向,源远流长
照见黄金的光芒
丰收的景象,一片繁忙
一粒粒汗珠沿着农业的命脉
从农具和农人的脸上滴落下来
我在泥土与餐桌之间
通过农具的喉咙歌唱农业的春天
有谁能与土地保持这样亲近的距离
农具在一双手上结成茧
在农人的身驱里舒展生命的力度
故乡的屋檐下我扑捉到灵感的翅膀
掌握一种农具
与握紧手中的笔有所不同
在你洗手之后
你洗了手
你什么也不愿触摸
你要我帮你干些什么
你洗了手,那么
就请你帮我
拿一张白纸来吧
纸是干净的
不带格子的那种
我要在上面写诗
王爱红 山东潍坊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出版诗文集、书法集多部,曾主编或参与主编《文艺报》、美术书法专刊以及《当代美术精品》《中国文艺30年》《中国诗人生日大典》等,现居北京。2015年获人人文学网诗歌新锐奖。2016年获首届《山东诗人》2015年度优秀诗人奖、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7年获长河文学奖诗集奖等。
□于坚
导游说,明天早上5点起床去看日出,这个景点只有住我们店的才能去。早上起床,旅馆门口黑压压站着一群人,都穿着军大衣。大衣是旅馆里租的,押金50元,租金10元。口渴,看见旁边的大婶在卖早餐,就向她讨一碗水,她不给,要喝么,5元一碗。也只有喝了,这是我喝过的最贵的水。登山的大道上,人声鼎沸,一股洪流在黑暗中朝泰山顶涌去。我们这个小分队却离开主流,沿着一家单位的后墙,跌跌撞撞摸着黑,偷袭似的上了山。导游说,这是我们旅馆自己开辟的小路,可以走到泰山最好的观日点。气喘吁吁地到了那里,天微明。隐约看见山边上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天下第一山”几个大字。导游是个红脸膛小伙子,嗓门特大,说,就站在这里,再过十分钟它就来了。大家都知道它是谁,赶紧准备照相机。10岁的娃娃和80岁的老妪都是人手一台。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开机了,视频亮晶晶地像大号萤火虫。那边有了一抹红霞,犹抱琵琶半遮面,它还在化最后的妆,却不知道这边的山头上,正有一个照相机组成的炮阵对着它呢。如果朝天空那面看泰山,那就是一奇观了,每个山头都站满了人,每个人都握着一个照相机,豆腐块大的,机关枪似的,大炮型的(专业摄影师用的长焦镜头),这是21世纪早期中国的一种风俗,没有照相机,都不好意思站在人群里,那场面仿佛以前在广场上人人举着一束纸花。
导游说,你们运气好呵,天气预报说今天本来要下雨的,看这天色,它不出来是不行的了。运气不好的,上山十回也看不见呢。这句话使大家像在赌盘上下了注似的紧张起来,看见与看不见现在与每个人的福祉、运气联系起来了。都屏住呼吸,盯着那边。终于出现了一条长缝,瞬间就被镶上了金边,来了,来了,有人小声地嚷嚷起来。似乎声音大了会吓跑它。再看时,又合起来了,搞得大家提心吊胆,生怕它不露面。都不出声了,翘首望着,有人还默默祈祷。终于云缝里缓缓露出微红模糊的一团,像是小孩子出世似的,天空苍白,像失血过多的产妇。有人嚷嚷起来,出来了,出来了!快照啊!所有眼睛都钻进取景框里去看它,倒忘了就这么睁着眼也是看得见的,都挂着要留影,却忘记了看真正的日出了。快门声响成一片,像调低了音量的机关枪,咔嚓咔嚓地响着。数码相机不存在浪费胶卷的问题,不假思索闭着眼睛乱按一气,好像按得越多福的份额也越多似的。导游赶紧揽生意,他举着自己的照相机道,照相啦!照相啦!我这里有好镜头啦。他那部相机是所有相机里面最脏的一台,黑乎乎的。他让那位游客举起一只手掌,把那轮红日恰好安放在手掌上,托着个金元宝似的。许多人在他后面看他怎么取景,立即学会了,马上传开去,都这么照起来。有人立即将他的创意解构了,发明出更多,不是用手掌去托,而是用两只手掌做一个圈,把它箍在里面。导游只揽到两三个人的生意,也笑着说,拍吧,拍吧,拍了就好。又说,你这么拍也看不出是在泰山,哪里都可以拍啊,站去20层楼顶也能拍啊,是不是?我这个点,好就好在有“天下第一山”几个字。游客恍然大悟,又纷纷去与那几个字合影。但这石壁面向东方,又拍不着太阳了。乱了一阵,天光又亮了些,回头再看,它已不见了,东天一片苍茫。此刻与刚才,完全是两重天,它来的时候,看得明明白白,大红大紫,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溜掉了。
这时才发现导游带我们来的这个观日点不在泰山顶。山顶还在高处,挤得人山人海,有些人是整夜睡在那儿占地。导游带我们走这条歪门邪道,自有他的生意经,他知道5点钟起来是根本上不去泰山极顶的。只要看见,那就是日出,这不都是在泰山上么。他这本生意经想的是赚自己的钱,通的却是阳光大道:地点不同,日出是一样的。但许多人因为跟着主流走,都牵挂着要像明信片上那样在泰山顶观日出,结果山顶上不去,倒忘记了如果真要看的话,是很多点都可以看到的,抬抬头就是了,这是泰山啊。都低着头只顾抢路,倒错过了那轮只出来了几分钟的太阳。我以为山顶大约也是孔庙独尊,却不独孔庙,还有佛寺、道观、土地庙、祭天台……诸神共享山头,并未独尊孔子,泰山依然诸神共处,这也是泰山一泰。香火最旺的是泰山老奶奶庙,泰山老奶奶就是泰山女神,黄帝时代就已经被崇拜,古书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泰山老奶奶是民间的叫法。我以为泰山老奶奶是一种原始信仰,起源自万物有灵的时代。人们迷信泰山是一座灵山,道法自然,虚构出有着母亲般怀抱的泰山奶奶。她是一个永恒的母性怀抱,大地之母。孔庙反倒很冷清,门柱上刻着一副对联:“登泰山而小天下,黜百氏以尊六经。”当年,孔子登泰山,是跟着朝拜泰山老奶奶的人来的,那时候,还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是否曾经在泰山老奶奶庙烧香的人群中想过“彼可取而代也”?不得而知。但后来的局势是,孔子登泰山之后,中国历史就向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去了。另一个热闹处是皇帝祭天的地点,那个点就是泰山海拔最高的几块石头,盖了庙围着。从前,此地是泰山终极处,上面就是天了,天子在此设坛,跪在石头上,泰山离天最近的地点,终于意识到他的有限,“为苍生之祈福,岂敢高视千古,自比九皇哉”。现在守庙的在石头周围围起一圈,供游客朝这些石头扔纸币、挂铜锁,意思是如此这般,就会获得好运长久永固财源旺盛,被游客围得水泄不通,无人朝天,都向着这个石头,叮叮当当响成一片,挂做一团,黄澄澄的铜锁灿烂刺目,白花花的镍币堆成几座小丘,压住了泰山极顶。有个老者背着香挤进庙里,要借个火点香,持火炬的小伙子硬是不给他点,要收钱。老人给了钱,才点着了香。唐玄宗《纪泰山铭》被旅游部门重新描上金粉,又灿烂了,只是与旁边风吹雨打黯然失色的其它石刻比起来,很是刺眼。在上山途中我曾想到四个字:登泰仰丘,却没料到此丘不是彼丘。
泰山老奶奶是自然神,以山为基,泰山就是她,天长地久。孔子是文明神,以文为基。“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但日月也有昏暗不照的时候。文明忽暗忽明,黑暗时代,孔子也跟着黑暗,他是一种中国文身,即使道不行,也无法“乘桴浮于海”了。
“礼失而求诸野。”文明并非只有直线前进一途,求诸野也可以说是回到开始,轮回。历史上先例不少,比如西方的文艺复兴,就是从发现希腊重新得道。比如宋儒,也是回到孔子,重新说法。
下山路上在农家餐馆午膳,餐馆就像云南的风俗,不看菜谱,而是直接领你去厨房前,那里摆着一篮篮洗干净的山茅野菜,随你点个明白。据说泰山上可食用的野菜有150多种。这家餐馆摆出来的有马齿苋、蒲公英、山豆苗、毛木耳、树舌、松蘑、黑木耳、香椿芽、花椒芽、枸杞头、山芹。
咏而归,小歇时瞥见路边有牌子指出通往经石峪的路,就离开直线拐进去了。这是古代的小路,顺着山势走。松老横,鸟霸道,雾厚,苔滑,没遇见人。谷忽然露出底,是一大片平坦的花岗岩,犹如天降,金刚经就刻在上面。这是山瀑流经之地,经文大多数时候藏在流水下面,只在枯水期才偶尔露出。天助我也,洪水还没有回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水落石出,清晰可见,雄劲飞扬,仿佛刚刚镌入。不知道是谁写的,书者已逝,继续将这些字往深里刻或者磨去它的,乃是泰山。
沉默良久,咏而归。
于坚 字之白,昆明人。1970年开始写作,著有长诗《0档案》《飞行》《哀滇池》、长篇散文坚记系列、小说《赤裸着午餐》《文石》《翡翠蜥蜴》、摄影集《大象·岩石·档案》等诗集、文集五十余种。中国第三代诗歌主要代表、先锋派文学重要作家之一。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多种奖项。
□张映勤
蜀道,泛指古时候进出蜀地的道路。狭义地讲,蜀道有“北四南三”七条,它们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将关中到成都平原打通连接。这其中,四川广元境内的金牛道最为险要难行。李白有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说的就是广元这一段,而蜀道之险,最险莫过剑门关。
到广元之前,剑门关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从雁门关到武胜关,中国的关隘遍布各地,但若论险峻,剑门关名列前茅。山川形胜,以险为要,尤其是设关守卫,首先考虑的是地形地势。
在广元剑阁县郊外的群山中,百余公里,山峦起伏,其中大小剑山相距不过数丈,两山矗地而立,像两把利剑插在地上,双峰对峙如门,人们故以剑门名之。最初,蜀汉丞相诸葛亮见此地易守难攻,地势险要,于是修筑栈道30里,筑关扼守,称为“剑阁”。
剑门关扼守蜀道之咽喉,它是长安到成都之间最重要的关口,是两山之间唯一的通道,堪称险中之险。绵延百里的山崖如直立陡峭的城墙,真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此设关,有险可恃,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实不为过。当年,剑门关发生过无数次大小战役,战马嘶嘶,炮声隆隆,剑门关历经千年战火,从未被正面攻破过。
历史上的剑门关屡遭战火涂炭,关楼修修建建,早已不复存在。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十多年前在原址重建的。三层箭楼,雄踞关口,巍峨壮观。楼顶飞檐翘角,气势恢宏。上悬金铎,锒铛作响。楼体如古代城墙,嵌有“剑阁”二字,上悬匾额两幅,“眼底长安”“天下雄关”,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关楼在山谷隘口处高高耸立,俯瞰群山,傲视群雄。蜀道上有此关扼守,如同定海神针,确保入蜀交通门户的安全。只可惜新楼少了点沧桑感、古旧感,人们在此凭吊先贤,追忆历史,只能在凝望中想象。
看到“剑阁”二字,我想到了《剑阁闻铃》。生于海河边,长于曲艺乡,骆玉笙的这段京韵大鼓听过无数遍,早已耳熟能详。骆老唱腔浑厚,荡气回肠,使人如醉如痴,早已成为鼓曲的一代绝唱。而清末韩小窗的唱词写得更是动人心脾:“最伤心一年一度梨花放,从今后一见梨花一惨情……可怜你香魂一缕随风散,却使我血泪千行似雨倾。”
到广元之前,我以为剑阁是一座楼阁式建筑,马嵬兵变之后,唐明皇于逃难途中驻跸剑阁驿站,雨夜听到阁下风铃摇动,想起贵妃杨玉环,断肠人听到断肠声,不胜伤感,彻夜难眠。到了广元我才知道,其实剑阁就是剑山之间的栈道,也许是因为栈道建有木质楼板重叠式屋顶,飞檐翘角,悬空交错,以供行人遮阳避雨,歇脚休息,并非专指某处楼阁式的房屋。如今的剑阁保留了一个县名,有无具体建筑已不重要,在关前想到《剑阁闻铃》,不由得让人触景生情,伤古感怀。
剑门关下,我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体验。仿佛步入了厚重的历史,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土地都充满了故事。作为古战场,无数将士含辛茹苦守边关,咽喉之地曾经战火纷飞,热血洒遍,山谷的每一处石缝似乎还在回响着厮杀声,弥漫着硝烟。剑门关历经战火,却岿然不动,以悲壮不屈的身姿诉说着过往的悲壮与辉煌。
剑门关下,我仿佛看到了过往的旅人和商队,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艰难地在栈道上跋涉,每一步印记都写入了历史和记忆。
剑门关,古栈道,曾经的军事要塞与交通枢纽,如一座横跨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不仅连接了大山阻隔的地理空间,更打通了时间岁月的长河。
蜀道景观看不够,最为难忘剑门关!
张映勤 1962年7月生于天津,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编审,《天津文学》杂志原主编。出版专著十余种,编辑图书百余部,发表文章数百篇,500余万字作品散见于内地及海外报刊,担任若干文学奖项评委,部分作品被转载或获奖。
港湾怡景(综合材料) 陈涛 作品
□贺绫声
天空之泪
云飘着许多个世界
纯白如初生婴儿
只有枯枝
和盘旋的尘埃
才看见它们是死者
每次它们想家
才骑着雨回来
但却被我们用伞
拒之千里
盲
关于光明
盲的商品
瞎子无从知道天堂的颜色
无从知道月光如何落入湖面
他一怒之下
剪下山洞的蝙蝠
去修补光明的缺口
老树
我什么也没有
只剩下诗句
整个下午以词语对决这个城市
为歌颂倒下的你
那些断句,是未成形的嘴巴
发出民间的沉默
投出的诗篇终究没被刊登
正如你最后被劈去的命运
鸟群失去家园,枯枝失去天空
无论如何
我的诗句必须抵达泥土
在赌城里,我一无所有
只有写作信念与孤独
于失去天空的枯枝上
八月有雨
八月有雨
覆盖沉默的
是你前生剩余的泪
从黑夜鱼贯而入
童年的梦中情人
在清晨
来回吞噬我的爱情
窗外许多花儿灿烂微笑
却没有一朵
开进时间的心里
木棉花
在枝头绽放的木棉花
如同火焰般燃烧
注定短暂
红色的花瓣
是献给时间的祭品
风吹过
死亡的阴影笼罩一切
即使如此
她不曾畏惧
用尽所有的美丽和勇气
奔向大地
花开花落之间
联系得如此奇妙
彷佛没有悲情
也没有快乐
鱼说
你贴近玻璃望我
我也贴近玻璃望你
我们此刻相遇
不知身在何处
你说水是透明的
我却说命运如水
反正都是孤独的味道
没有体温
造不成完整的梦
你摆尾
游来游去
一如未知的岁月
我的生活
比你更冷
贺绫声 澳门诗人,中国作协会员,著有诗集《遇见》《如果爱情像诗般阅读》及《所有悲哀是眼睛,喜欢光》等。
□王爱红
甚至……
甚至忘记了你的名字,我
甚至忘记了,是在何时何地
与你相识。我们俩甚至
没有构成故事的开始那样激动人心
我甚至忘记了,你
对我说的一名话
甚至忘记了你的容颜
甚至根本就没有你
你仍然在茫茫人海里
并且和我一样,在一条路上行走着
我会碰见一张熟悉的面孔
非常熟悉,但肯定不是你
因为,这是另一种美丽
一闪又不见了
冬日的树枝
仰望的高度 在一棵树上
冬日的树枝 凝结着整个冬日的嗥叫
悠荡 飘扬
一片枯干的叶子
万道璀璨的霞光
当北风送来云朵
和它的预言
冬日的树枝
开满了洁白的花
夏天的绿荫也许会溶化
但冬日的树枝谁能攀折
村庄
村庄和村庄连在一起
田野广阔无边
农历二月短暂而寂静
农事安排到最后一天
蚂蚁的集市
搬出各自的村庄
村庄和村庄,诗歌的翅膀
在城市上空歌唱并且飞翔
农具
农具守护在农业的边缘
它清澈的流向,源远流长
照见黄金的光芒
丰收的景象,一片繁忙
一粒粒汗珠沿着农业的命脉
从农具和农人的脸上滴落下来
我在泥土与餐桌之间
通过农具的喉咙歌唱农业的春天
有谁能与土地保持这样亲近的距离
农具在一双手上结成茧
在农人的身驱里舒展生命的力度
故乡的屋檐下我扑捉到灵感的翅膀
掌握一种农具
与握紧手中的笔有所不同
在你洗手之后
你洗了手
你什么也不愿触摸
你要我帮你干些什么
你洗了手,那么
就请你帮我
拿一张白纸来吧
纸是干净的
不带格子的那种
我要在上面写诗
王爱红 山东潍坊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出版诗文集、书法集多部,曾主编或参与主编《文艺报》、美术书法专刊以及《当代美术精品》《中国文艺30年》《中国诗人生日大典》等,现居北京。2015年获人人文学网诗歌新锐奖。2016年获首届《山东诗人》2015年度优秀诗人奖、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2017年获长河文学奖诗集奖等。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