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倾情——访《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作者徐惠萍

“如果说,有一个人的精神像一块磁体,牢牢地牵引着我的灵魂,让我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他的追随者,这个人就是容闳。”徐惠萍深情地说道。

3月23日,《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在珠海举行新书首发式,作者徐惠萍在现场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追光之路”。从事容闳相关研究近20年,这个声音“啵啵脆”的飒爽贵阳姑娘,聊起容闳时会露出孩子气的笑容。她侃侃而谈,读者的思绪也被牵动着。

徐惠萍在现场与读者分享自己的“追光之路”。

“2012年,我在南屏容闳故居附近随机采访了许多人,只有一位老者说隐约听过‘容闳’这个名字,我顿觉苍茫,这个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民族复兴的先驱竟然被静悄悄地尘封在历史的长河里,就连他生长的家乡似乎也将他遗忘。”徐惠萍说。如今,十二年过去,珠海已经拥有了珠海留学文化馆,这也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聚焦留学文化的场馆,让容闳的功绩得以彰显。再提容闳,人们心中有他的轮廓、有珍贵记忆、有无限感动。这其中,便是因着像徐惠萍一样的学者,不遗余力、披肝沥胆地上下求索,铺就了一条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之路。

翻开书页,一帧帧珍贵的图片与散发着岁月留香的文字,让人时不时掩卷沉思、浮想联翩。图传里,300余张照片选图精当、文字简明,图与文互补、相得益彰,将那位在中国整个近代化进程中不遗余力奔走呼号的容闳,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研究容闳多年,徐惠萍对相关史料掌握颇丰,但在图传中,她没有选择堆砌文字,而是以编年史的形式,用干净凝练的语言娓娓道来,为读者营造了“朋友圈”一般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英对照注释,也让这本书具备了走向世界,让更多人读懂容闳的可能。

创作之初,关于容闳的一手历史资料并不多,徐惠萍便前往美国国会图书馆查阅资料,又去新加坡拜访了容闳的嫡孙容永成,在磕磕碰碰中寻找点滴史料、核对史实并开展大量的翻译工作。与书相伴、与文献相融,以亲闻、亲见、亲历为准则,极大地保留了叙写图传的严肃性、严谨性、真实性和可考性,是一段珍贵历史的挖掘者、保护者。

热爱、信念和追求可抵岁月漫长。在近20年的时光里,徐惠萍致力于对容闳的研究、撰稿,避免其流失、淹没在岁月沧桑之中,经年累月,她的“容闳情结”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去,反而在不断地寻找和发现中越发醇厚,成为了她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精神寄托也是信仰所在。在徐惠萍看来,了解越多,就越被容闳厚重的一生所震撼,敬意犹如高山仰止。她说:“之前‘阳’了头痛欲裂,感觉什么事都干不了,我就开始打开电脑查阅容闳的资料,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先生看到就问我,你不是头痛吗?怎么又在看书。但好似读着容闳,沉浸其中便忘却了头痛。”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雷颐评价道:“她(徐惠萍)在知命之年竟然开始独立研究,著书立说,写下自己对容闳的感佩和见解。对她而言,尽心尽责殚精竭力推动有关研究、宣介、弘扬工作,已从一种外在的职务行为内化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召唤,职业成为自己的‘志业’。”

任教于耶鲁大学的旅美学者苏炜与徐惠萍素未谋面,却也在阅读到此书时感怀万千。他倾情落笔题序,“此书充实丰盈的容闳史迹,对当代与后世的启迪——包括历史先贤的史迹求索与辉光照映,史观史识的当代观照与传承……真是怎么珍视都难拎其重、怎么高看都全不为过。”

先行者精神长存。人们读容闳,翻阅这段厚重历史,通过对香山文化的寻根溯源,感悟容闳为国家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进而弘扬他的精神,让他的思想光芒继续照耀新时代的伟大征程。

徐惠萍充满希冀地说:“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代人,继而影响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就是容闳的人生。我期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成为‘容粉’,通过这本书了解容闳的故事,追逐他的梦想,爱之所爱,行之所行,秋水长天,无问西东。”

文字:张映竹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
因为爱,所以倾情——访《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作者徐惠萍
珠海特区报 2024-03-25 09:15

“如果说,有一个人的精神像一块磁体,牢牢地牵引着我的灵魂,让我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他的追随者,这个人就是容闳。”徐惠萍深情地说道。

3月23日,《索我理想之中华——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图传》在珠海举行新书首发式,作者徐惠萍在现场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追光之路”。从事容闳相关研究近20年,这个声音“啵啵脆”的飒爽贵阳姑娘,聊起容闳时会露出孩子气的笑容。她侃侃而谈,读者的思绪也被牵动着。

徐惠萍在现场与读者分享自己的“追光之路”。

“2012年,我在南屏容闳故居附近随机采访了许多人,只有一位老者说隐约听过‘容闳’这个名字,我顿觉苍茫,这个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民族复兴的先驱竟然被静悄悄地尘封在历史的长河里,就连他生长的家乡似乎也将他遗忘。”徐惠萍说。如今,十二年过去,珠海已经拥有了珠海留学文化馆,这也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座聚焦留学文化的场馆,让容闳的功绩得以彰显。再提容闳,人们心中有他的轮廓、有珍贵记忆、有无限感动。这其中,便是因着像徐惠萍一样的学者,不遗余力、披肝沥胆地上下求索,铺就了一条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之路。

翻开书页,一帧帧珍贵的图片与散发着岁月留香的文字,让人时不时掩卷沉思、浮想联翩。图传里,300余张照片选图精当、文字简明,图与文互补、相得益彰,将那位在中国整个近代化进程中不遗余力奔走呼号的容闳,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研究容闳多年,徐惠萍对相关史料掌握颇丰,但在图传中,她没有选择堆砌文字,而是以编年史的形式,用干净凝练的语言娓娓道来,为读者营造了“朋友圈”一般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英对照注释,也让这本书具备了走向世界,让更多人读懂容闳的可能。

创作之初,关于容闳的一手历史资料并不多,徐惠萍便前往美国国会图书馆查阅资料,又去新加坡拜访了容闳的嫡孙容永成,在磕磕碰碰中寻找点滴史料、核对史实并开展大量的翻译工作。与书相伴、与文献相融,以亲闻、亲见、亲历为准则,极大地保留了叙写图传的严肃性、严谨性、真实性和可考性,是一段珍贵历史的挖掘者、保护者。

热爱、信念和追求可抵岁月漫长。在近20年的时光里,徐惠萍致力于对容闳的研究、撰稿,避免其流失、淹没在岁月沧桑之中,经年累月,她的“容闳情结”不仅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去,反而在不断地寻找和发现中越发醇厚,成为了她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精神寄托也是信仰所在。在徐惠萍看来,了解越多,就越被容闳厚重的一生所震撼,敬意犹如高山仰止。她说:“之前‘阳’了头痛欲裂,感觉什么事都干不了,我就开始打开电脑查阅容闳的资料,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先生看到就问我,你不是头痛吗?怎么又在看书。但好似读着容闳,沉浸其中便忘却了头痛。”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雷颐评价道:“她(徐惠萍)在知命之年竟然开始独立研究,著书立说,写下自己对容闳的感佩和见解。对她而言,尽心尽责殚精竭力推动有关研究、宣介、弘扬工作,已从一种外在的职务行为内化为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召唤,职业成为自己的‘志业’。”

任教于耶鲁大学的旅美学者苏炜与徐惠萍素未谋面,却也在阅读到此书时感怀万千。他倾情落笔题序,“此书充实丰盈的容闳史迹,对当代与后世的启迪——包括历史先贤的史迹求索与辉光照映,史观史识的当代观照与传承……真是怎么珍视都难拎其重、怎么高看都全不为过。”

先行者精神长存。人们读容闳,翻阅这段厚重历史,通过对香山文化的寻根溯源,感悟容闳为国家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进而弘扬他的精神,让他的思想光芒继续照耀新时代的伟大征程。

徐惠萍充满希冀地说:“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代人,继而影响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就是容闳的人生。我期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成为‘容粉’,通过这本书了解容闳的故事,追逐他的梦想,爱之所爱,行之所行,秋水长天,无问西东。”

文字:张映竹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