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7时58分,在珠海高栏港片区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位于深圳以南240多公里的流花油田作业水域滑移入水!全过程不到1分钟,尽享“丝滑”!




“海基二号”的海上安装作业,是亚洲首次在超过300米的海域进行固定式导管架安装作业。安装成功后将刷新作业水深、重量等多项亚洲纪录!安装就位过程预计将持续3天。
认识“海基二号”深水导管架
导管架相当于油气开采平台的“基座”。


“海基二号”总高度达338.5米,总重37000吨,高度与横琴IFC相仿,是亚洲最高、最重的深水导管架,按照百年一遇恶劣海况进行设计。
“海基二号”平台将用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4-1的二次开发,将助力该油田延长使用寿命,守护能源保障和安全的“国之大者”。
“极速入水”体现技术实力
一个重达37000吨的“大家伙”,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稳稳冲入海中并保持姿态稳定绝非易事。整个入水过程可以分为三步。

安全抵达
将时间追溯至3月22日,“海基二号”导管架从位于金湾高栏港片区的海油工程珠海场地启程,历经40多个小时的航行,于3月24日上午顺利抵达预定海域。
极限切割
运输期间,导管架通过钢板与浮托船体进行焊接固定。抵达以后,70多名施工人员连续作业20多个小时切割钢板,为导管架“松绑”。全部切割作业在25日清晨前完成。

入水扶正
本次搭载“海基二号”导管架的海洋石油229号船,在切割期间通过注水调载,不断改变船身的角度,以配合导管架下水。
7时58分,海洋石油229号的甲板前端来到水平面以下4度,“海基二号”导管架依托巨大的自重向水面“俯冲”,实现“满分入水”!
此次滑移下水之后,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后续,该导管架将分12次进行注水作业。灌水后的导管架将逐步从“卧姿”转向“站姿”,稳稳落在海床上进行插桩。
“亚洲第一”天团现场助阵
相比“海基一号”280米的作业水深,“海基二号”324米的作业水深,不仅意味着指数级上升的海水压强与结构压力,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安装作业。
全新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的安装背后,离不开一大批同为“亚洲第一”的设施设备的支持。今天,我们细数背后的“亚洲第一”天团。

最长的“定海神针”
与“海基二号”导管架同时抵达的,还有16根“定海神针”——长达170米、用于固定导管架的巨型钢桩,重量、长度均刷新亚洲纪录。它们同样产自位于海油工程珠海场地,后续将在324米水深下经由深水打桩锤打入泥下130多米。
最大的“海上力士”
用于运输的海洋石油229号船,是亚洲最大专用下水驳船。尽管如此,“海基二号”导管架上船后,探出船头18.5米、探出船艉110.9米。在现场参与“海基二号”导管架安装作业的,还有亚洲第一铺管船“海洋石油201号”,以及前亚洲第一浮吊船“蓝鲸号”。
最强的“定海神钢”
“海基二号”导管架大规模使用产自湖南的高强度S420海工钢,项目成本降低1亿元,同时攻克超大型海洋平台轻量化设计关键技术。值得关注的是,S420钢先进的焊接技术,在海油工程珠海场地完成攻关,技术水平位居亚洲前列。

最有意义的“中国探索”
“海基二号”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将导管架平台应用于300米以上水深海域。将导管架平台应用水深提升至300米以上,有利于大幅降低开发投资、工程建设和生产成本,使大量潜在的深水边际油田开发成为可能。
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安装的“国之重器”,插装作业期间所使用的夹桩器、分隔器、调平器等关键设施设备,也同步实现“国产化”。
“珠海智造”或将陆续有来
近年来,我国实施大型导管架滑移下水作业近50次,累计安装重量75万吨,施工规模、最大重量、总吨位等均居于世界前列。其中,体量最大的“海基一号”和“海基二号”导管架平台均产自珠海。
其中,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仅用时26个月的时间便完成建设,其相关技术也已推广至我国南部海域的深水开发项目。未来,珠海海洋经济蓝图铺展,更多“珠海智造”或将陆续有来,为全球深水装备建造提供“中国方案”!

3月25日7时58分,在珠海高栏港片区建造的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在位于深圳以南240多公里的流花油田作业水域滑移入水!全过程不到1分钟,尽享“丝滑”!




“海基二号”的海上安装作业,是亚洲首次在超过300米的海域进行固定式导管架安装作业。安装成功后将刷新作业水深、重量等多项亚洲纪录!安装就位过程预计将持续3天。
认识“海基二号”深水导管架
导管架相当于油气开采平台的“基座”。


“海基二号”总高度达338.5米,总重37000吨,高度与横琴IFC相仿,是亚洲最高、最重的深水导管架,按照百年一遇恶劣海况进行设计。
“海基二号”平台将用于珠江口盆地的我国第一个深水油田流花11-1/4-1的二次开发,将助力该油田延长使用寿命,守护能源保障和安全的“国之大者”。
“极速入水”体现技术实力
一个重达37000吨的“大家伙”,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稳稳冲入海中并保持姿态稳定绝非易事。整个入水过程可以分为三步。

安全抵达
将时间追溯至3月22日,“海基二号”导管架从位于金湾高栏港片区的海油工程珠海场地启程,历经40多个小时的航行,于3月24日上午顺利抵达预定海域。
极限切割
运输期间,导管架通过钢板与浮托船体进行焊接固定。抵达以后,70多名施工人员连续作业20多个小时切割钢板,为导管架“松绑”。全部切割作业在25日清晨前完成。

入水扶正
本次搭载“海基二号”导管架的海洋石油229号船,在切割期间通过注水调载,不断改变船身的角度,以配合导管架下水。
7时58分,海洋石油229号的甲板前端来到水平面以下4度,“海基二号”导管架依托巨大的自重向水面“俯冲”,实现“满分入水”!
此次滑移下水之后,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后续,该导管架将分12次进行注水作业。灌水后的导管架将逐步从“卧姿”转向“站姿”,稳稳落在海床上进行插桩。
“亚洲第一”天团现场助阵
相比“海基一号”280米的作业水深,“海基二号”324米的作业水深,不仅意味着指数级上升的海水压强与结构压力,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安装作业。
全新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的安装背后,离不开一大批同为“亚洲第一”的设施设备的支持。今天,我们细数背后的“亚洲第一”天团。

最长的“定海神针”
与“海基二号”导管架同时抵达的,还有16根“定海神针”——长达170米、用于固定导管架的巨型钢桩,重量、长度均刷新亚洲纪录。它们同样产自位于海油工程珠海场地,后续将在324米水深下经由深水打桩锤打入泥下130多米。
最大的“海上力士”
用于运输的海洋石油229号船,是亚洲最大专用下水驳船。尽管如此,“海基二号”导管架上船后,探出船头18.5米、探出船艉110.9米。在现场参与“海基二号”导管架安装作业的,还有亚洲第一铺管船“海洋石油201号”,以及前亚洲第一浮吊船“蓝鲸号”。
最强的“定海神钢”
“海基二号”导管架大规模使用产自湖南的高强度S420海工钢,项目成本降低1亿元,同时攻克超大型海洋平台轻量化设计关键技术。值得关注的是,S420钢先进的焊接技术,在海油工程珠海场地完成攻关,技术水平位居亚洲前列。

最有意义的“中国探索”
“海基二号”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将导管架平台应用于300米以上水深海域。将导管架平台应用水深提升至300米以上,有利于大幅降低开发投资、工程建设和生产成本,使大量潜在的深水边际油田开发成为可能。
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安装的“国之重器”,插装作业期间所使用的夹桩器、分隔器、调平器等关键设施设备,也同步实现“国产化”。
“珠海智造”或将陆续有来
近年来,我国实施大型导管架滑移下水作业近50次,累计安装重量75万吨,施工规模、最大重量、总吨位等均居于世界前列。其中,体量最大的“海基一号”和“海基二号”导管架平台均产自珠海。
其中,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仅用时26个月的时间便完成建设,其相关技术也已推广至我国南部海域的深水开发项目。未来,珠海海洋经济蓝图铺展,更多“珠海智造”或将陆续有来,为全球深水装备建造提供“中国方案”!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